“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12]这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判断。积极认识和适应新常态,既要强化战略思维,保持“平常心”,更要增强机遇意识,保持“进取心”,因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大量的新发展、新机遇和新希望。
一是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今非昔比。仅2013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就相当于1994年中国全年的经济总量,这可以在全世界排到第17位。即使是7%左右的经济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中国这样一个总量巨大的经济体,即使是中高速发展也将创造出许多发展机遇。根据我国既定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和中部崛起的战略已经开始收效。随着我国劳动力人口红利的减少,中西部的发展机会正在继续增大。统计数字显示,这几年中西部的经济增长速度都远超过沿海地区。由于政策倾斜,专家们一致认为,今天中西部的崛起完全不必再像东部沿海地区那样需要很长的时间了。而中西部的发展主要还是依靠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新常态条件下,中央进一步强调,各地区要找准自己主体功能区定位和自身优势,确定工作着力点,2015年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开创一个新局面。这个新的三大战略必将打破各种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成为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另外,由于我国经济总量巨大,“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新兴产业的增长速度要在20%—22%左右。单单节能环保产业未来五年内的投资需求就超过了3万亿元。未来7年内,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也将达到5万亿元。如此巨大的市场机会在世界其他地方是难以想象的。
二是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中国经济是否会在新常态下增速持续回落,发展停滞不前呢?这的确曾让一些人担心过。但中央根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研究后指出:中国经济的强韧性是防范风险的最有力的支撑。中央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以目前确定的战略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完全有能力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中央正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这将非常有力地化解经济转型期出现的阶段性矛盾和风险。而这其中的关键,也是被经济界所认可的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更多的是主要依靠国内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这就避免了过去主要依赖出口拉动增长可能出现的不可预测的外部风险。在新常态的发展中,新型城镇化是一个重要发展机遇。2013年底,中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要求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这就是要求现在已经在城里的2.6亿农民工,首先要变成城里人,当然户籍就要随之改变;其次,他们要和城里人一样享受教育、养老和各种服务,分享城里人能够享受的一切。这个巨大的发展机遇告诉我们:一个农民进城,国家至少要投入10万元,那2.6亿人需要多少投资?城镇化是我国未来二三十年经济增长强有力的推动力。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涌现出许多新兴业态。比如,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许多中介服务平台;基于产业链、工业链延伸和细分的业态,包括服务外包、服务配套、配件研发、商贸、物流等业态;基于社交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产生的博客、微博、微信、交友、婚恋,即时通信类和上哪吃饭、买什么东西、养生健康服务等新兴业态,都展现出巨大发展机遇。人们无法想象,阿里巴巴这个多元化的互联网公司会在十年的时间里,在中国白手起家,发展成为拥有2900亿美元市值的世界级公司,并创造出一千多个百万富翁,而如此巨大的公司竟然既没有消耗什么资源和能源,也没有制造什么垃圾和污染!
三是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到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已经超过了投资的贡献率。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6.7%,继续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分别为12.3%和11.1%,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也下降了4.6%。这些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不仅质量更好,而且结构更优。首先,我国的服务业已经显现出了跨越式的发展机会。由于我国的服务业在经济总量的占比不到50%,而发达国家平均是70%,所以,我国的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服务业的另一个优势是能够大量吸纳就业人口,这必将成为新常态条件下国家的重点扶持行业。其次是新常态为技术变革提供难得的发展机会。互联网的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不仅使生产经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我国的手机使用量已达13亿部,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5亿户,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另据测算,我国2015年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将会超过1.5万亿元,连续实现接近100%的年增长速度。加上云计算、搜索引擎、移动终端、传感器的普及,一个大数据时代正扑面而来,这种革命性的技术变革,加上13亿人口蓬勃发展的大市场,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发展想象空间。
四是中国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要“放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比如我国改革了企业登记制度,结果去年前三个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就有920万户,新增企业数量较前一年增长了60%以上。在新常态条件下,传统增长动力已经减弱,而面向市场需求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将为新常态的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国家已经开始推动健全相关创新的体制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同时推动金融改革、发展民营银行和普惠金融,大力促进生产要素更多地向有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集聚,让众多“创客”自由创业、能够成业,使千千万万小微企业成长壮大、活力迸发。另外,随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整和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给了许多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机会。现在,我国已经成为净资本输出国,不仅新兴市场国家,而且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也欢迎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发展,不少国家还给与一定的减税甚至免税优惠。
总的说来,新常态是中国经济更加理性、更加高级的发展阶段。但新常态带来了机遇,也潜伏着挑战和风险。由于新常态告别了过去30多年虽有10%左右的高速增长但却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经济社会长年发展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和潜在风险都有可能出现。当前我国正处在“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进入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的一些趋势性变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13]比如,债务率上升和杠杆率飙升问题,投资与产能过剩问题,房地产行业周期性逆转问题,地方政府债务率偏高问题和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等等。[14]面对这些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勇敢应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我在去年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说过,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疾开刀。”[15]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一定要在党中央的正确而又坚强的领导下,在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80个重点任务基本完成的基础上,继续全面深化改革,争取在相关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积极成效和重要突破,完成中央“保持稳定增长、培育创新增长、加快农业发展、优化空间格局、保障改善民生”的基本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注释】
[1]《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分析研究2015年经济工作》,新华网2014年12月5日。
[2]《习近平在河南考察赞河南改革开放有声有色》,大河网2014年5月11日。
[3]习近平:《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新华社2014年11月9日。
[4]习近平:《主动把握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12月15日。
[5]《中国经济新常态将造福全球》,《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9月3日。
[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12日。
[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12日。
[8]《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新华社2014年11月9日。
[9]陈月石:《〈人民日报〉解构新常态四大特征》,《东方早报》2014年8月9日。
[10]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6月10日。
[11]罗交晚:《加快实施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光明日报》2014年10月15日。
[1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2日。
[13]《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2015年经济工作》,《人民日报》2014年12月6日。
[14]李扬:《新常态下经济面临六大挑战》,《中国证券报》2014年12月8日。
[15]习近平:《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4年11月1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