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7号)、《关于加快我省服务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粤府〔2005〕1号)以及《佛山市现代流通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佛山市交通运输发展“十一五”规划》《佛山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相关行业规划;加强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将第三产业发展列为今后每个五年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出台《佛山市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第三产业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良好环境。
每年召开一次佛山市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工作会议,总结表彰一批发展第三产业的先进地区(包括区、镇、街道)、先进单位(包括有关职能部门和企业)和个人,提出当年发展第三产业的具体要求、意见和措施。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努力丰富消费性服务业,提升拓展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态,积极承接国内外先进服务业的转移,优化第三产业的布局和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改革,不断挖掘开发、策划推出城市可经营项目,最大限度实现城市可经营项目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加强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大力推进服务业的信息化、现代化。“三三三”产业发展战略主要目标中明确提出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方面:“在做专做精农业、做大做强工业的同时,注重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到2010年,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促进支柱行业带动发展方面:“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支柱产业为主导,潜力产业和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传统优势产业不断优化提升的产业发展格局,到2010年,三大产业中位居前三位的支柱行业增加值占所在产业的比重要达到40%以上”。
促进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方面:“重点扶持一批各支柱行业的龙头企业成为国内外同行业中的领头羊,在企业‘五阶段’即夯实基础、创造品牌、注册专利、制定标准、让他人为我做贴牌生产等方面达到国内外同行领先水平,到2010年,新增年产值(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集团)1000家。在所有超亿元企业中10亿—50亿元的企业超过100家,50亿元—100亿元的企业20家,超100亿元的企业10家,力争超1000亿元的企业1家。”
为更好地进行战略规划,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佛山市2007年实施“三三三”产业发展战略和企业“五阶段”发展战略任务分解表》(佛府办〔2007〕78号)。对龙头企业实行财政资金扶持、更新改造扶持、自主创新扶持、能源供应扶持、土地供应扶持、上市融资扶持、“走出去”扶持、名牌战略扶持、知识产权扶持、政府采购扶持、人才引进扶持、对外宣传扶持、信息服务扶持、行政服务扶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龙头企业给予“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特别扶持)等扶持政策。
2008年,佛山市政府为推动佛山市企业积极参与政府采购,提高企业竞争力,拓宽和培育市场,鼓励和支持企业成为政府采购供应商、加强政府采购信息管理于3月1日印发《佛山市关于鼓励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指导意见》(佛府办〔2008〕42号);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精神,落实“广东省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市”工作,引导企业增强信用观念,改善企业信用状况,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中小企业局《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和相关工作的通知》,结合佛山市创建金融生态示范市的实际,拟定《关于推动佛山市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佛府办〔2008〕50号);为缓解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提高,日益增大的环境压力和资源、能源压力,市政府特制定《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工作方案》(佛府办〔2008〕97号)。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粤发〔2008〕4号)精神,加强组织协调,健全工作机制,强化与对口城市的沟通协调,加快推进产业转移工作和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推动佛山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经市政府研究,建立《佛山市产业转移联席会议制度》(佛府办〔2008〕217号)联席会议主要负责研究解决产业转移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存在问题和困难,制定产业转移的重要规划、政策、方案、措施,加强对区级政府推进产业转移和对口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指导、督促和考核评价,负责与对口城市的沟通协调。
所谓“陶瓷名品半佛山”,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赶走污染,做强陶都”和“传统产业、现代制造”的精神,佛山市政府特拟定《佛山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佛府办〔2008〕121号),通过三年短期计划(2008—2010)及五年中期计划(2011—2015)推进陶瓷产业的调整提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陶瓷产业与城市、环境、资源和谐发展,促进产业链由低端(加工、生产、制造)向高端(设计、研发、会展、营销、装备和文化等)跃升,促进佛山陶瓷文化的传承发扬和佛山陶瓷区域品牌的巩固提升,努力把佛山打造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陶瓷之都”。
此外,佛山市政府还制定了《金融发展三项计划实施方案》(佛府办〔2008〕133号),意于向省政府申请佛山市作为“粤港澳金融合作区的金融创新试点市”,在此框架下,向省、国务院相关职能部门申报若干金融创新试点,并请求省政府予以协调支持。若干金融创新试点包括8项:申请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国家级金融外包业务基地”;申请发行佛山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申请设立“广东(佛山)先进制造业产业投资基金”;申请外资银行广州分行在佛山设立分支机构;申请设立保险业服务“三农”建设实验区;申请设立佛山农村商业银行;申请开展小额贷款专门机构试点;组建南方产权佛山交易所等。对利用和发展资本市场作出了整体规划,力争在3—5年内实现一批优质企业尽快上市,打造“佛山板块”。
在落实了金融发展三项计划(即金融市场发展的创新试点计划,创业风险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担保基金发展的基金引导计划,企业上市计划)之后,目前,8家小额贷款公司开业;创业风险基金、信用担保基金开始运作,知识产权质押、企业股权质押等新型融资方式得到推广,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成立;新增上市公司5家,全市共有上市公司27家。全市担保基金规模达到3.5亿元,累计为72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约44.5亿元。广东金融高新区成为现代金融产业后援服务基地,共引进新鸿基金融集团、富士通数据中心、法国凯捷集团南海外包运营中心等39家知名机构和项目。本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效融合,民营资本参与组建新型金融机构,5家民营企业设立创投公司,全省首家民营金融集团于2010年开业。
2009年,创业板启动,助推佛山“463计划”。根据规划要求,提出了“企业上市463计划”,指导企业上市工作,即从2008年开始,计划在4年内,至少推动佛山100家企业启动上市程序或实施股份制改造,其中60家企业成功登陆境内外资本市场,争取融资总额达到300亿元。其中,股改或正式启动上市企业分解到区的指标为:禅城区20家,南海区和顺德区各30家,高明区和三水区各10家;成功上市或通过发行审核公司分解指标为:禅城区12家,南海区和顺德区各18家,高明区和三水区各6家。为更好地实施“463计划”,特设立“463计划”办公室,挂在市金融办,充实各区上市办(金融办)人员,保证人力和经费;强化上市部门联席会议等协调机制;重点推荐2—3家专业执行机构,扎根佛山,运用专业机构的力量实施计划,根据其实施计划情况给予奖励;完善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加强与证监部门、证券交易所、中介机构的互动;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良好上市氛围。
为此,佛山市政府按照多渠道、多形式、多市场推进的上市战略,确定了“上市一批、申报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采取境内与境外、主板与中小板、创业板、IPO和借壳买壳并举的方针,大力培植上市后备资源。同时市、区两级政府分别出台了一系列的上市优惠政策,通过技改贴息、财政补贴和奖励等方式降低企业改制上市成本,如南海区实现企业“零费用上市”,除了上市成功后奖励100万元以外,还拿出300万元用以补贴企业支付上市的中介服务费用。“此外,我市注重整合各方面资源,加速推动佛山资本市场的发展。2009年4月,我市与联合国合作开展‘支持产业升级与资本运作国际示范城市项目’。近期,合作项目全面实施,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代表频频到访我市,共同探讨佛山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产业升级相关问题。现双方正就引入国际资本参与设立佛山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进行探讨。”2009年9月,广发证券董事长出身的时任佛山市市长陈云贤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如是说。
2010年,佛山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积极贯彻中央和省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全面落实“三着力一推进”和“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等战略部署,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改革创新向纵深推进,民生事业不断提升,朝着建设“民富市强,幸福佛山”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民营经济是推动佛山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佛山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主要特征和优势所在。佛山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南海区实施“雄鹰计划”、顺德区实施“龙腾计划”,从政策、资金、资源和服务等方面为企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佛山以“引领、创新、先行”的金融发展理念,推动金融、科技、产业深度融合、互相促进,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2010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8462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46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7.4%和13.1%。同年4月20日,省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卜新民率专题调研组到佛山考察全省环保产业发展情况,佛山市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堪忧。
2011年,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动金融创新发展促进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佛府办〔2011〕95号),佛山市顺德区政府制定《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顺德区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星光工程)实施方案》(顺府发〔2012〕1号),2013年,佛山市禅城区制定《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的实施细则》。2013年3月26日,佛山市南海区出台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等政策,电商企业南海注册最高奖励200万。
2014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4〕9号),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光伏发电应用的实施意见》(佛府办〔2014〕12号)。
2015年初,全国千名草根企业家齐聚千灯湖,“2015草根春天”大会在佛山召开,佛山一时成为草根企业家的“圣地”。2015年12月29日,佛山市委、市政府召开民营企业家大会,公布《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促进创业创新的若干措施》,即促进创业创新的“40条”,上述《措施》是在完整梳理佛山现有扶持民企发展相关政策,并广泛听取企业家真实诉求的基础上形成,共分为降成本、助融资、促创新、拓市场、强保障等五大方面。佛山高规格召开民营企业家大会,体现佛山政府对民营企业家的重视及亲商的和谐关系。
2016年,佛山市南海区召开“南商”大会暨区工商联60周年回顾大会,会上发布了《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包括探索建立30亿元“南海区股权投资基金”,组建50亿元“南海区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首次设立区政府质量奖等重磅政策,从各方面拓宽政策扶持范围,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2016年为企业减轻负担超过13亿元。
作为全国著名的制造业城市,伴随着环境污染,佛山的环保产业发展却明显跟不上,2008年环保产业产值仅180亿元,只占GPD的4.15%。而且,佛山绝大多数环保产业企业是“小鱼小虾”,技术落后,生产的是低端产品;此外,佛山八成以上环保产业企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靠“山寨”国内外的通用成熟产品为生。过去几年,佛山市大力扶持环保产业发展,在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倾斜,环保产业在政府的支持下蓬勃发展。[11]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顺应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和国际产业发展规律,大力发展内外源型经济,形成了制造业为主导、民营经济为主体、专业镇与产业园区为载体的较有特色的产业体系,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性发展。[12]表5-1是佛山市历年的生产总值及三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
而从地域上来说,佛山的产业规模和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紧靠广州市发达的东南部(例如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与西北部(高明区、三水区)虽然土地面积大体相同,但无论是在产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还是在基础设施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三产业的发展也不平衡。
面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新经济形势,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佛山需要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上重新审视。而企业家起着壮大企业、振兴经济的主导作用,实施企业家队伍建设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从图5-10可以看出,佛山企业数量从2001年至2008年不断增长,然而,2008年以金融危机为导火线的经济危机在全球蔓延,西方各国都在纷纷出手对经济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但都收效甚微。
金融市场发展在为经济注入新的动力的同时也加剧了经济的不稳定性,珠三角地区佛山企业数量呈现出下降趋势。另外通过佛山与东莞、杭州、青岛等GDP值相近的城市对比,如图5-11,可知佛山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上是处于较高水平的。但是,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结构升级仍然进度缓慢,发展势头渐落后于长三角地区,佛山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仍是一个长期过程。
从地域分布来看,表5-3显示,2011年佛山市的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三水区的企业单位数量分别为:750个、2276个、1914个、523个、854个。禅城区的面积较小,因此企业单位数量相对也较少,而高明区、三水区在面积上仅次于南海区,企业单位数量却相形见绌,区域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是显而易见的。协调各区,缩小差距,必须做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逐步对接,产业协调共进,达到经济竞合发展。
图5-10 佛山企业单位数量(2003—2010年)
图5-11 2011年佛山、杭州、东莞、青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比较
表5-3 佛山市各区企业数量及主要经济指标(2011年)
再看佛山的产业结构和布局,目前佛山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阶段,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劳动力人数比重均出现持续下跌;第二产业增加值和劳动力人数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在2002年达到顶点以后稳步下跌,而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在此阶段却仍持续上升。这反映了佛山第三产业也呈现出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为主的结构特色。
到目前为止,佛山第三产业仍集中于运输、邮电、贸易及餐饮等流通部门,与产业结构升级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劳动者和企业家素质有待提高,有待开发第三产业这个新增长点。[13]而产业布局方面,南海西部是纺织业集群,北部是有色金属加工业务集群,五金加工业集群;禅城中部、西部的陶瓷产业集群;顺德东部和中部的家电业集群、机械业集群,西部的加剧制造业集群;三水中部的食品饮料加工业集群等。佛山等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业集中分布在南海北部、广佛、佛陈沿线;商贸零售业主要集中在南海北部、顺德东北部和禅城、桂城中部;旅游业主要分布在禅城、大良、西樵和西南少数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