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统筹观要求,研究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科技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科学体系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建立能够综合反映社会和谐实现程度的综合性指数体系,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资源能源消耗速率和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等综合性指数,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运用基尼系数、人文发展指数和经济结构变化系数等,判断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1)反映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科技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建立,反映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有利于人们摒弃传统经济增长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必须与人类向自然的回馈相平衡;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机会为代价;本区域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其他区域或全球发展为代价。从资源、环境现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长远目标看,中国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次通过三大“零增长”台阶:人口自然增长率、资源能源消耗速率和生态环境退化速率。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科技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有助于防止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产生。生态危机已成为经济危机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在现实生活中会限制、阻碍和破坏经济发展,加深经济危机。因此,唯一选择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体现“五个统筹”内在涵义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科技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建立,体现“五个统筹”的内在涵义,有利于各级地方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统计观,推进制度改革。科学发展观表明中国共产党全新的执政观,是中国共产党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刻体现。党的十六大强调以“五个统筹”推进改革和发展,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政策方针。有利于各级地方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淡化对GDP增长数量和增长速度的单一追求,谋求社会全面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合理的分配关系是可持续发展重要环节,分配严重不公是社会稳定大敌,为此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做到公平、公正、合理,消除贫困,解决最后1500万贫困人口。更加注重先进生产力的培育和提高,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加注重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总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三大文明的整体推进,更加注重人民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大力推进制度变革,使“五个统筹”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3)突显先进生产力前进方向
是突显先进生产力前进方向,实现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有利于中国经济转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中国经济发展中,高速低效、高投低产现象严重,产业结构扭曲,技术陈旧,基础产业滞后,农业基础脆弱,耕地锐减,粗放经营普遍等,各种非持续发展矛盾交织,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只有将“持续、快速、健康”统一,才能实现现代化。未来20年是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时期,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应更加重视经济增长质量。可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即提高各种劳务的比重)和GDP增长中的技术含量(即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发展循环经济(解决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有效途径)。让GDP在变“大”的同时,变得更“轻”、更“绿”,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必然趋势。如果20年后,中国GDP翻了几番,而其“重量”没有增加,意味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资源能源消耗速率和生态环境退化速率依次通过三大“零增长”台阶,中国经济转型才真正成功,可持续发展才真正得以实现[1]。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为此预言:中国面临的挑战就是世界面临的挑战,目前这个发明造纸术的国家可能超越西方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如果成功,将成为其他国家的光辉榜样;如果失败,将使所有人付出代价。日本社会学家若林敬子认为:位于邻国,同为宇宙飞船地球号一员的日本乃至亚洲,在可持续发展潮流中,不得不将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科技问题当作重大难题再认识。
综上所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