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末,我国大陆城市人口现已达到6.65亿,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了50%。城市庞大人口的消费需求将对资源造成供给缺口。
(一)快速增长的城市人口造成城市水资源供给的短缺
人类的祖先们早就了解到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先民们总是逐水而居。然而,人类的繁衍和城市的膨胀,如今难以逐水而居。2001年末,我国大陆城镇人口为4.8亿;2005年底,我国城镇人口已达5.62亿人;2011年,中国大陆城镇人口上涨为6.9亿,10年间增长超过43%。按城镇人均每天生活最低用水量200升计算,一天就要消耗1.38亿吨水,一年则要消耗503.7亿吨水。由于水资源不足供给,我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这便不得不使一些水资源紧缺的城市实行限量供水和阶梯式水价制度。
城市生活中的新增消费需求是引起水资源短缺的另一个原因。过去城市生活比较简朴,而如今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新增了许多用水项目。过去城里人很少拥有私家车,自然就没有洗车的消费,如今,更多的市民购买了爱车并把它作为“第二居室”,自然就增加了洗车的消费。即使我们按最低估算,城市私家车1000万辆,一月只洗2次车,每次用水10升,一月就要用掉20万吨水。面对洗车,有人感叹:“洗车洗掉了多少个西湖!”过去城市道路较少,因此洒水车装满一车水,从北到南只需两车水;而现在道路加宽、加长,4车水也只能撒半条路。城市汽车数量增多,城市道路建设改建、扩建,也增加了用水量。有时为了应付检查,用水冲洗道路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此外,为了迎合一些人的需求,我国许多地方都建了高尔夫球场。殊不知高尔夫球场一直被人称作“抽水机”,一个标准18洞的球场,平均每天耗水至少2000立方米,成为“用水大户”。
城市生活中的一些陋习,也加速了城市用水的紧张状况。如今,随着城市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一部分人对水资源节约的观念已经淡漠,认为多用一点水,只不过是多交点水费而已。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我们在城市生活中不难发现,有许多浪费水的行为。比如,洗菜、洗碗,有的人常常打开水龙头用水冲洗,直至洗完,才关上龙头;有的年轻人为了“卫生”,晚上洗澡,天亮洗头;有的人对家中水管的冒、滴、漏、跑的现象置之不理,等等。
(二)城市生活需求的增长给电能带来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对电能消费量快速递增,大量家电进入城市家庭,成为我国电能消耗的主要增长点。由于我国北方与南方地理环境不同,用电结构上也存在差异,除城市家庭通用于炊事、洗澡、照明及家用电器设备(电视机、电冰箱、电饭锅)等外,北方城市家庭用于采暖,而南方城市家庭用于制冷。家庭居室照明用能北方城市比重在3%~4%之间,南方城市在8%~13%之间。家用电器用能占比例最高的是上海,占24.04%,其他依次是广州23.67%、北京10.56%,最低的是沈阳5.63%。在家用电器设备中,电视机是“耗能大户”,因为每户平均拥有的电视机数量超过1台,而且每台电视机的使用时间较长,平均每天的使用时间在4小时左右。按彩电功率每台一般为100瓦,每天使用4小时计,每户每月的耗电量为12千瓦时左右。家电设备中的另一个“耗电大户”是电冰箱,虽然电冰箱的拥有量略小于彩电,但电冰箱的单台耗电量要高于电视机,按每台电冰箱每天耗电0.4~0.7千瓦时计,每月的耗电量为12~21千瓦时。2003年,随着空调的进一步普及,空调已逐渐成为“能耗大户”,我国家用空调的年耗电量为400亿千瓦时以上,这个数字还在进一步增加。
为了缓解城市用电的紧张状态,我国加大了电力生产。从我国电力装机容量来看,2000年电力装机容量就超过了3亿千瓦,但电力还是赶不上消费的增长。200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5.08亿千瓦;2010年底,发电装机容量以达到9.62亿千瓦。即使在国家电力部门不断增加电力供给的情况下,我国许多城市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期,都出现了用电紧张的现象,电网负荷也在不断地创造新纪录;2005年8月,郑州市达到最高负荷284万千瓦用电负荷再创新高,创历史最高纪录;2006年7月,上海市最高电力负荷“跳”到1780.7万千瓦,这个数字远远刷新了上年最高电力负荷的纪录;2008年1月,青岛电网最高用电负荷达到389.2万千瓦,刷新了2007年380万千瓦的负荷纪录,创出了青岛电网日负荷的历史新纪录;2009年8月,北京电网最大负荷创下1424.6万千瓦的历史最高纪录;2010年8月,重庆电网最大负荷达1004万千瓦,入夏以来第六次创历史新高;2011年7月,成都电网负荷第三次刷新入夏纪录,达到了630.3万千瓦……各个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最高负荷的纪录。
城市家庭趋于小型化也是引起电能供给上涨的一大原因。历史上,我国家庭观念比较浓厚,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的家庭都不少见。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以大家庭为主的世俗观念也随着发生了改变,家庭从以祖父、祖母为长的家庭生活,改变到以父母为长的家庭生活;同时,离婚家庭的比例也在上升。家庭单元的趋小化,扩大了家用电器的消费需求,同时也增加了用电量。
城市中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用电量。例如,一些年轻人或者老年人喜欢躺在床上看电视,看着看着就睡着了,电视机依然开着。又如,一些家庭忽视待机家电的浪费现象,有的人不知道家电待机是在消耗电能,出门没有切断电源。据《新民晚报》报道,上海人每年因为家电待机耗电7亿千瓦时,价值达3亿多元。在许多政府机关中,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经常处于待机状态,空调、电脑等电器从安装到使用,没有人会在离开办公室时拔掉电源插头。
城市生活中消费项目的增多也造成电能供给的紧张局面。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的舒适性也相应提高,以前只在北方的采暖,现在也发展到我国长江流域,地暖迅速普及。地暖市场的需求量呈现出逐年增大的趋势,但地暖的电热效能转换要低于其他电热器15%~25%左右。
城市生活的电能伴随城市生活用电的增长供应存在较大的缺口。
(三)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给石油供给造成的压力
能源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经济的不断增长,能源短缺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的普遍关注。
森林资源、水资源可以再生,但是煤炭、天然气、石油等资源却是用一点就会少一点,不可能再生或增加,因此,它们的稀少引起了人类的担忧与恐慌。然而,城市生活中的消费需求正在大量耗费有限的煤炭、天然气和石油。
我国虽然地大,但人口众多,是属于人均占有能源较少的国家之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所需能源的缺口越来越大。2004年,我国能源自给率为94%;2010年,我国能源的50%依赖进口。2004年,我国能源生产达到18.45亿吨标准煤,而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为19.7亿吨标准煤,进口煤炭8000万吨;而2011年全年共进口煤炭1.824亿吨,同比增长10.8%,成为全球最大煤炭进口国。再从石油进口方面来看,2004年原油净进口1.17亿吨,而2011年我国自产原油增速仅0.3%。鉴于再开采成本高等问题,国内油气开采业投资动力不足。我国经济继续增长对能源增加的需求,将主要靠海外资源来完成,预计2012年原油净进口量将达到2.66亿吨,同比增长6.4%,原油对外依存度继续攀高到55.7%左右。
能源消费的过速增长,一是与我国城市人口增长有关,二是与我国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有关。2000年,我国城市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中主要是取暖、做饭等;2002年之后,由于家庭轿车对汽油需求的增加,油价也开始一路攀升,到2006年,各项能源消费结构比重中汽油由第4位上升到第3位。油价上调,让“有车一族”感到了压力,以每百公里耗油8~9升的“准经济型汽车”来算,加满一次油要200多元,而过去只需160元左右;一个月平均要加4次油,要花800多元,比过去多花将近180元。由此可以看出,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使能源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我国随着能源消费的不断增长,能源缺口还会不断加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