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军
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我区的农村面貌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广大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钱袋子鼓起来的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虽然我区的农村文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还是远远跟不上农民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农村社会事业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基层文化设施相对落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不足、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农民文化教育任务艰巨、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相对较大等。因此,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加速农村文化脱贫,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一、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部分村级单位存在“重经轻文”思想,对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经济工作是硬任务、硬指标,文化建设是软任务、软指标。有的单位甚至轻视文化,认为办文化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加强文化建设会影响经济发展,因而对宣传、贯彻、落实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不够积极,文化工作提不到议事日程,必要的机构和人、财、物得不到保障。
(二)专项经费投入不足,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建设经费增长幅度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幅度,很多村级单位没有把农村文化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经费投入不足,资金问题制约着农村文化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而且由于经费紧张,必要的专项资金不到位,农村文化设施建设速度缓慢,目前全区人均文化设施占有面积不足。
(三)文化活动形式相对单一,缺乏创新
较之以前,尽管目前农村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繁荣,但也存在许多不良现象。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机械单一,看电视和打扑克仍然是茶余饭后传统的主要文化娱乐方式。由于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缺乏创新,群众受益面不大,教育启发不深,导致一些农村群众文明程度弱化,民事纠纷以及赌博、迷信等现象时有发生,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这不但严重影响着村风民风、社会治安、农民素质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而且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基层文化工作缺乏组织保障,文化工作基层基础薄弱
按照文化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乡镇、街道文化站作为国家最基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应实行全额拨款,单独建制,并配备1—2名专职人员负责文化工作。我区各镇、街道虽设有文化站,但部分镇、街道没有专门独立机构,编制缺少,有些文化站长为兼职,精力有限,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影响了基层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几点建议
(一)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农村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底层支撑。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对于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确保实现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因此建议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的扶持力度,并把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去抓好落实,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二)创新机制,增强农村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常抓不懈才能出成果,持之以恒才能见实效。提议要求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议设立农村文化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支持文化下乡经常化工作;建立农村文化活动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创新投融资机制,多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此外,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整合文化资源。转变文化工作仅仅依靠宣传文化部门来办的观念,积极引导科技、教育、卫生、广电、司法等部门广泛参与基层文化建设活动。改变文化活动单纯搞娱乐的做法,将文化活动与当前的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在发挥娱乐功能的同时,通过举办科技讲座、文艺进村、道德论坛、读书交流会、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新颖有效的形式,最大限度调动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文化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如农村学校的图书资料,计算机信息网络、体育设施设备等,实现资源共享。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筑牢农村文化发展的基本阵地
文化设施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基本场所,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建议各级各有关部门把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群众文化的重要方面,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着力建设完善的文化基本设施网络。各镇、街道应各建设一处不低于500平方米的文化站,以及配备其他文化活动场所,配置图书室和阅览室,图书室的藏书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争取用最短的时间,让我区农村村村建有室内外的文化活动场所,农村文化图书室普及率达到100%。同时,建议制定优惠政策,大力鼓励个人、私营企业主等兴办农村基层文化设施,积极扶持农村文化建设。文化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文化设施的管理、维护和利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满足广大农民文化活动需要。
(四)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大力推进农村文化活动方式的创新,进一步搞好文化下乡活动。当前农村文化工作形式应从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思想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改变基层文化工作单纯搞文娱活动的模式,创新采用更多符合时代要求、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形式,进一步提高农村文化工作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建议充分利用农闲、节假日和农村集市开展文化活动,把经常性、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做到文化活动经常化,群众参与广泛化。同时,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应常抓不懈,文化经营单位要继续深入农村,积极主动地为农民送书、送电影、送文化科技知识。教育、科技、卫生和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应积极参与,发挥各自职能部门作用,在农村开展综合性的文化活动,帮助农村从根本上解决文化贫乏问题。建议在全区深入开展文化特色村、体育特色村、科普示范村、文化主题社区、文化示范户等创建活动,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形式,推动先进文化进社区、进村居、进家庭。二是坚持不懈地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大力改善农村电影基础设施条件,通过更新改造技术和设施设备、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和发行放映网络,逐年增加农村电影放映场次,提高放映质量。加快科技创新,加强数字化工程建设,全面巩固和提高“2131”工程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工作。
(五)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素质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提高农村文化工作水平,关键是要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素质。一是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机构建设。建议尽快解决镇、街道文化站的机构和人员编制、经费、待遇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无人干事的问题,确保农村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素质。建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农村文化队伍的培训,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艺术方面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三是积极扶持民办文艺团体。加强对农民业余艺术团体的组织和管理,鼓励、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引导他们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发挥其活跃基层文化生活的作用。积极发动基层群众参与文化建设,鼓励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让文化建设走向大众,走向社会。四是充分发挥文化部门职能,加强业务辅导和技术指导。建议把有组织和自发的群众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文化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他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精心组织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重点抓好农村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选拔和推广。文化馆、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要立足我区文化建设实际,坚持面向基层、深入基层、服务基层,辅导、帮助当地农民群众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在提升文化活动档次的同时,以点带面,进一步夯实农村文化工作的基础。
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但要多方配合、努力,更要与农村经济建设紧密结合,与农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与农民素质紧密结合。要根据农民的承受能力和意愿来进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农村基层文化繁荣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得以健康发展;希望的田野有了文化的滋润,才能更加欣欣向荣;勤劳的人民接受文化的熏陶,才能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