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社会组织的功能

文化社会组织的功能

时间:2023-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全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历史,可将社会组织划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为复苏发展期、逐步规范发展期、繁荣发展期和改革发展期,其特征和功能如下:第一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四大。从十六大召开至十八大期间,我国社会组织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社会治理”体系的建立,使得社会管理体制的主体、理念、组织形式发生改变,最明显的特征是社会治理主体由政府单一主体转变成企业、团体和个人的多元治理主体。
文化社会组织的功能_中国文化社会组织发展报告

社会组织是国家政府和人民之间沟通协商的纽带,在社会经济发展、公共治理和民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社会组织是社会组织的一种,对于国家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同时,文化社会组织随着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中社会组织角色和功能的改变而不断演变,不断完善在文化建设和服务中的功能。

一、社会组织的基本社会功能

社会组织呈现多元化的社会功能,包括动员社会资源、提供公益性服务、参与社会治理以及给予政策建议等。

第一,动员社会资源。即通过公益募款和志愿服务来实现。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营利性和政府的科层体制使得公益募款和志愿服务成为两者难以动员的社会资源,而社会组织的非营利性和志愿性等属性则为动员这两种社会资源提供了基础优势。社会组织作为一个群体组织,基于特定的活动目标而集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资源池,组织内聚合了行业领域内多种形式的资源和信息,相关行业组织可充分利用组织内的资源进行相关的生产、服务活动。

第二,提供公益服务。社会组织是相关群体基于特定的目标利益而发展起来的,其成立的宗旨是为组织内的群体和个人提供相关的公益性服务,以满足相关集体和个人的需求。社会组织除对内进行组织成员的公益性服务外,社会组织还会将其动员、整合的社会资源,按照组织的公益宗旨和理念并遵循对社会所作出的承诺,用于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性的社会服务。此外,社会组织通过受政府委托、政府采购等方式参与到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去。

第三,参与社会治理。一方面,社会组织是由公民自发形成的,来自民间,也最能够传达民意;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具有志愿性和公益性,有助于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纠纷、组织利益及社会组织之间的矛盾等,同时政府与团体、个人之间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社会组织可充分发挥理解、对话、协调作用。此外,社会组织通过向政府反映企业与组织的发展意见,为政府提供相关的信息;也有助于协助政府,参与治理、监督等过程,建立起良好的协商和对话机制。同时,社会组织也会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减少国家对市场的过分干预,维护市场正常有序的运行,达到有序化、统一化、整体化的过程。

第四,提出建设性的政策建议。社会组织对于我国相关立法和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作用。[29]社会组织是民间团体的代言人,特别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追求公平、公正,特别是在倡导利益诉求和政治主张的公平公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文化组织能够通过媒体与大众舆论关注与参与国家相关立法和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30]成为政策的监督者,对政策的实施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中国社会组织功能演变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在整合社会资源、提供公益服务与参与治理等方面具有基础价值功能之外,其内在属性和功能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组织结构的改变而演变。通过梳理党的十三大以来社会组织相关概念和功能的论述发展历程,可以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组织功能演变历程和特点。具体内容如表1-1所示。

表1-1 中国社会组织功能演变历程

(续表)

从表1-1中可以看出,中国的社会组织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功效。纵观全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历史,可将社会组织划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为复苏发展期、逐步规范发展期、繁荣发展期和改革发展期,其特征和功能如下:

(一)复苏发展时期

第一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四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建设全面复苏。经济上,改革开放成为新时期的重要转向,经济建设代替阶级斗争,全社会团结起来,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随着国家发展重心的转移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环境、民主氛围的稳定,更多的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到国家建设中,社会组织得以重新恢复与发展,“到1989年,发展出1600家全国性社团和20万家地方性社团,分别比1965年增长了16倍和30倍”[31]。与此同时,基金会作为新的组织形式也得以建立。这期间,从社会组织参与力量来看,主要是知识分子和农民,作为体制下有限群体的无限结社奠定了我国社会组织恢复时期社会组织形式日趋丰富、空间分布广泛、机构多样化的发展局面[32],在团结基层力量参与中国经济建设,以及恢复和发展国家教科文卫事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规范发展时期

这个阶段始于十四大,结束于十六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家对文化社会团体、基金会实行“双重管理”,文化社会团体和基金会重新登记,大量不正规社会组织被清理,社会组织数量减少。从1992年开始,伴随党的十四大召开,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大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逐步确立;党的十五大则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与此同时,NGO、NPO等概念进入学界与社会组织发展实践中,加快了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此外,民办非企业单位也进入快速发展道,至此,形成了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三种基本形式,即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基金会。与此相呼应的,在机构设置上,国家与地方依次成立“民间组织管理局”;同时,1998年,国务院颁布《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修正)与《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意味着社会组织的发展进入双重管理的规范发展阶段。

(三)稳定发展时期

从十六大召开至十八大期间,我国社会组织进入稳定发展时期。这一阶段中国市场经济日渐完善。随着中国“入世”成功,中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公民民主意识更加强烈,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高涨。与此同时,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政府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大背景下,将社会管理权分权到社会组织成为大势所趋。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了全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及其组织职能的转变,社会组织日渐成为社会管理的关键力量。

(四)增速发展时期

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管理形式得以创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社会主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要求,开始了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社会治理”体系的建立,使得社会管理体制的主体、理念、组织形式发生改变,最明显的特征是社会治理主体由政府单一主体转变成企业、团体和个人的多元治理主体。社会管理体制的改变也促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使得公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高涨,公民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密切,由此促进了我国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33]。此外,关于社会组织顶层设计也全面展开,文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步伐;在行政审批方面,政府进一步简化了社会组织的登记手续。这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了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从数据来看,2013年、2014年我国社会组织年度新增量高达4.8万个、5.3万个,说明全国社会组织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34]在此背景下,中国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社会组织成为承接政府职能的主要力量,践行社会治理和服务的重要职能。

社会组织职能的转变是在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以政府职能的转变为依托,社会组织的职能经过了参加社会建设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的过程。总体表现为政府权力的下放和社会组织权利的增大,充分体现出服务型政府的发展趋势,还权利于社会、人民,社会发展模式向公民治理社会的治理模式迈进。

三、文化社会组织的功能

文化社会组织,由于其具有的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性、公益性等属性,赋予了其愈来愈多的社会文化功能。[35]文化社会组织将大小不同、功能各异的文化企业、事业单位聚合在一起进行目标比较明确的文化活动,对于建设精神文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文化体制改革下中国文化社会组织的发展

文化体制改革是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维护公众文化利益、发展文化经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36]文化体制改革在关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在不断改革和优化全国文化管理体制。这主要体现为政府、文化企事业单位、文化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问题。通过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整理和研究,可探明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规律和方向,理清文化权利主体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促进全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管理和发展。具体改革历程如表1-2所示。

表1-2 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历程

(续表)

(续表)

通过表1-2对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主要内容的梳理发现,近三十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文化管理体制更加民主和先进,在政府职能转变、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发展文化社会组织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首先,随着文化企业转企改制的深入推行,文化市场不断成长与壮大起来。十六大以来,伴随文化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市场得以建立;同时,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助推了大批文化企业的成长与壮大,并进一步繁荣了全国文化市场主体。[37]

其次,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逐渐理顺,进一步简政放权。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中多次明确提出要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有助于培育文化企事业主体的自我造血能力,有利于发挥文化市场的调节作用。此外,对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的强调也不断创新着文化企事业的管理方法与模式。

再次,文化社会组织规范发展。文化类社会组织在全国文化治理体系中发挥“第三部门”的能动作用,实现与政府、市场所承担的文化服务职能的相辅相成,并在文化资源动员、文化服务提供、文化活动实施、文化运营管理等方面具有专业化的能力[38]。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进行和政府文化管理权力的下放,文化社会组织成为政府文化管理权力重要承接载体。[39]文化社会组织在动员社会资源、提供公益性服务等方面作用逐渐凸显,文化社会组织逐渐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2015年初由中办与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正式提出“培育和规范文化类社会组织,以促进发挥文化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为文化组织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好机遇。

(二)中国文化社会组织功能演变

文化社会组织价值功能演变主要经历了参与文化建设、参与运营、参与治理的价值功能转变过程,在每个过程中,由于其承担的社会角色的不同而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

1.第一阶段:文化恢复与建设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经历了创伤后得到恢复和发展,同时改革开放促进了全国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功能更加明确。在此背景下,我国文化事业开始进入稳健发展时期。但总体来看,这一时期国内文化社会组织数量不多,多是国有性质的文工团,发挥着传递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作用。

2.第二阶段:聚焦文化生产

第二阶段为十四大到十六大期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为组织文化生产、文艺创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一时期,文化事业依旧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体任务,并逐步开展文化生产。文化社会组织增势明显,一些文学、艺术文化社会团体相继诞生,开展文化生产、服务和管理;文化社会组织开始在促进文化生产与传播、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第三阶段: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第三阶段为十六大至今,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为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区分,文化管理与治理相结合,文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首先,党的十六大首次明确提出划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强调文化产业的提出需突出文化经济属性,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公益事业属性。[40]在此背景下,文化社会组织开始承担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能,即积极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繁荣和经营性文化的发展,实现文化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统一。[41]

文化社会组织的功能在第三阶段得以彰显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大众日益多元化的文化需求。特别是十八大三中全会以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更加多元的力量的参与,文化社会组织在此背景下被赋予重任,积极参与到文化管理中,推动了文化治理体系的形成与传统文化管理职能转变。[42]另一方面,文化社会组织发挥基本职能,激发文化产业市场活力,促进文化经济迅速增长。随着文化产业独立社会地位的确立,以及文化释放出来的巨大发展活力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慢慢确立,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文化社会组织更好地发挥了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作用,在动员社会文化资源、服务文化主体、协商政企关系、监管文化企业、引导文化政策等方面效用明显。

总体而言,大力发展文化社会组织,能够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引导整合和协调沟通功能,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以及满足公民文化需求、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推动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培育和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功效;[43]而且在全国文化建设与文化治理体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第三部门”的作用,通过提供专业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承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将政府、市场有机衔接起来,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或缺的中介桥梁作用。[44]

[1] 贾西津.历史上的民间组织与中国“社会”分析[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5(3):4146.

[2] 若弘.非政府组织在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65.

[3] 耿向东.新政时期清政府文化社团政策的调整[J].社会科学辑刊,2007(5):157.

[4] 朱英.20世纪中国民间社团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4):6874.

[5] 丘秀华.近代中国社团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功能演变——以世纪初年为中心考察[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7375.

[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于1949年9月29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总纲第五条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有思想、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及示威游行的自由权。

[7] 张海军.“社会组织”概念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J].社团管理研究,2012(12):3132.

[8] 王名.走向公民社会——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及趋势[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3):512,159.

[9] 王向南.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制度设计研究[D].上海:东北师范大学,2014.

[10] 王利敏.浅议非营利组织的培育与管理[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6):5154.

[11] 邵金荣.非营利组织与免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2] [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M].郝建东,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818.

[13] [德]哈里·韦斯特曼.德国民法基本概念[M].张定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31.

[14] 沈国琴.社会团体登记制度反思[J].北方法学,2010(1):8995.

[15] 伍治良.我国非营利组织统一立法的实证调研[J].法学,2014(7):2136.

[16] 信息来源:文化部办公厅.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部社会组织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办发〔2013〕25号.索引地址:http://zwgk.mcprc.gov.cn/auto255/201306/t20130608_29990.html, 2013-05-27.

[17] 曹飞廉.论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3647.

[18] 伍治良.我国非营利组织内涵及分类之民法定位[J].法学评论,2014(6):7784.

[19] 金菁.浅析法人型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法律特征[J].法制与社会,2008(31):276.

[20] 吕江平.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特区经济,2005(4):157158.

[21] 倪受彬.现代慈善信托的组织法特征及其功能优势——与慈善基金会法人的比较[J].学术月刊,2014(7):8693.

[22]释。文化部颁发的《文化部社会组织管理暂行办法》,对文化社会团体申请条件进行了详细解

[23]释。文化部颁发的《文化部社会组织管理暂行办法》,对文化社会团体治理结构进行了详细解

[24] 文化部颁发的《文化部社会组织管理暂行办法》,对文化民办非企业单位申请设立的条件进行了详细解释。

[25] 文化部颁发的《文化部社会组织管理暂行办法》,对文化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治理结构进行了详细解释。

[26] 文化部颁发的《文化部社会组织管理暂行办法》,对文化基金会申请设立条件进行了详细解释。

[27] 文化部颁发的《文化部社会组织管理暂行办法》,对文化基金会的治理结构进行了详细解释。

[28] 资料来自文化部颁发的《文化部社会组织管理暂行办法》。

[29] 耕荒.社会组织发展改革观察[J].中国民政,2014(7):1424.

[30] 刘洁,刘东胜.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4):294299.

[31] 谢菊,马庆钰.中国社会组织发展历程回顾[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1):3539.

[32] 王名,孙伟林.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趋势和特点[J].中国非营利评论,2010(1):123.

[33] 邵光学,刘娟.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浅谈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变化[J].学术论坛,2014(2):4447.

[34] 马庆钰.“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思路[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5(2):5864.

[35] 张仲涛,袁耀华.非政府组织内涵与外延研究综述[J].学习论坛,2012(7):4851.

[36] 景俊美.从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历程看当前的文化体制改革[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8590.

[37] 曹光章.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文化体制改革历程[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9):24 28,91.

[38] 李国新.文化类社会组织是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力量[J].中国社会组织,2015 (11):1415.

[39] 滕世华.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途径与制度环境——基于上海的调研分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6(1):4553.

[40] 蔡武.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及理论创新[J].中共党史研究,2014(10):513.

[41] 伍洪杏.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政府文化职能转变[J].理论月刊,2016(1):110115.

[42] 常莉.共同治理视阈下公共文化管理运行基础和路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478.

[43] 齐勇锋,李平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1):6472.

[44] 李国新.文化类社会组织是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力量[J].中国社会组织,2015 (11):14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