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就业的作用,探索将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就业载体,由这些组织整合生态岗位资源,吸纳农民就业,与人力社保部门对接,实现签合同、上保险、保工资,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态就业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
一是成立林下经济农民联合体。要想让林下经济成为农民就业增收重要渠道,政府要进行扶持和指导,并在政策上进行适当倾斜。从北京林下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必须由一个规模大的企业将农民组织起来,农民单干面临资金、信息等方面的制约,建议成立“林下经济农民联合社”或者合作社。农民只负责养殖,由龙头企业负责市场销售和技术引进,同时建立利润分成机制。随着平原造林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议成立相应的林下经济领导部门,对全市有林地资源的乡镇进行规划、管理和指导、协调和服务,让百万亩林地既有生态效益,更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二是成立绿岗专业合作社。目前在造林工程中,农民基本处在打零工环节,不仅工资低,社保也不完善。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大型园林绿化工程均实行招投标制,当地的农民没有组织,无正规的具备投标资质的公司,不能参加大型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森林健康经营项目也是同样情况,主要以工程形式落实,百万以上资金项目按照规定应该进行招投标,农民基本没有竞标资质,在招投标环节就被排除在用工范围之外。因此建议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新三起来”的要求,成立绿岗专业合作社,相关部门在专业资质申请等方面应该予以指导和协助,使得农民也能够承担大型工程项目建设,扩大当地农民的就业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