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偏高
近年来,随着山西省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也随之骤增,大学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的同时,市场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虽有所增加,但依然难以满足毕业生的需求,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增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个人对社会市场现状和各行业岗位状况的了解程度以及正确的择业倾向和就业观念是帮助大学生更好就业的有利保证,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山西省大学毕业生在择业与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择业期望值偏高的问题。调查发现,多数大学毕业生能够认识到目前就业形势并不乐观,这就造成部分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但同时又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够客观,在择业时出现期望值过高的问题,很难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职位。目前,市场上的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多为基层岗位,如安保、清洁、服务等岗位,多数大学毕业生对这样的岗位缺乏兴趣,而中层管理和技术岗位基本都存在人数过剩的情况,这就造成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当前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多,就业市场上的中高岗位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是由于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单一,均期望“高工资、高岗位、高荣誉”的工作职位,择业期望值过高,与市场目前能够提供的岗位以及社会实际情况形成矛盾。
(二)大学生择业与就业时对社会关系过度依赖
在当前社会就业竞争压力逐渐增大的情况下,部分大学生在择业与就业时缺乏对自身能力的信任和职业的信仰,形成一种择业路径选择上对家庭及社会关系过度依赖的局面。这部分大学生认为,择业与就业是“他们的事”而不是“自己的事”,与其自己在择业与就业时吃苦受挫,靠自身能力赢得岗位,不如靠权力和金钱关系来保证自己的“前途”。部分大学生形成这种过分依赖家庭社会关系的择业倾向和就业观念,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从计划经济发展到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财富的急剧增加带来的不仅是人们生活的逐渐富裕,同时也给人们的思想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因为人们之前一直把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同计划经济结合在一起,所以很容易把共产主义同计划经济混为一谈,且又很难将马克思主义同计划经济进行区别和判断,因此可能会产生把马克思主义同计划经济一同否定和怀疑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僵化会造成当代大学生在接受时产生一些错误的观念,从而造成一种信仰上的危机;另一方面,现实的虚浮和不恰当的家庭教育使得部分大学生的择业倾向和就业观念产生扭曲,认为在权力关系、亲属关系、社会关系和金钱关系的干扰下,个人的努力和价值不能够得到体现。部分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也会对其灌输金钱、权力、社会关系对大学生前途的影响,使其在择业倾向和就业观念出现错误的偏差,面对现实选择和社会利益诱惑的时候,这部分大学生很难坚持自己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忽视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理论和正确的择业倾向和就业观念,最终造成大学生在择业与就业时实际倾向的扭曲和偏差。
(三)毕业生对国有企业及公职岗位倾向趋势集中
按照世界性规律,一般来说,经济波动决定着城市中的就业倾向,即当经济不景气时,人们的就业倾向会多向公务员和中小企业倾斜,反之,当经济景气时,人们的就业倾向就会向大企业倾斜。但在我国,包括山西省在内,人们的择业倾向并非按照这样的规律发展。事实上,在近两年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公务员队伍始终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热点和集中点,这显示出其就业的倾向性与国家的经济波动联系与世界性规律有一定差异,反映出山西省乃至全国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倾向是“求稳”。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出现之后,大学生择业与就业时对国企的倾向性愈发明显,这是因为许多外企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幅裁员和减薪,员工工作压力大且不稳定的问题暴露出来。与之相比,国企随着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国家的大力支持,基本能够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依然维持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状态,这使得许多“求稳”的大学毕业生纷纷选择国企的岗位。除国企外,被称为“铁饭碗”的公务员岗位更是稳定的代名词。由于缺乏退出机制,我国的公务员被辞退的情况非常罕见,再加上其福利待遇相对较好,发展前途也比较有保证,因此很多大学毕业生都倾向于选择公务员岗位。上述原因就造成了现在出现的“国考热”和“国企热”现象,但事实上,我国每年公务员的招考非常严格,岗位数量相对报考的人数而言非常少,如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考试的报考人数就达到了12.1万之多,录考比例为33 : 1,有些热门岗位甚至能够达到百人择一的比例,公务员岗位竞争十分激烈。国企所能提供的岗位也十分有限,且随着国内企业对人才考核机制的逐步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的发展和应用也会越来越多地淘汰那些竞争力弱且能力较差的员工,大学生所求的“稳”会越来越有限。目前,山西省大学生出现的对公职岗位的倾向非常集中和单一的情况主要还是集中在两个群体:一是女性本科大学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由于受思想情况、年龄和性别因素的影响,她们多数人考虑择业时的首选会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和比较稳定的国有企业上;另一类是文科类专业的学生,这类学生也多为女性,且受其专业的限制,在择业与就业时学生重点考虑的也会是机关事业单位和大中型国企。这部分大学生“挤独木桥”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求稳”心理,尤其是女性大学生对“稳”的追求甚至可能超过对薪资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专业方面的限制,文史类学生能够选择的工作岗位相比理工科类学生本来就偏少,且很多文史类学生能够胜任的岗位其待遇和福利都远低于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因此,山西省大学毕业生出现择业倾向和就业观念单一且集中的问题。
(四)女性毕业生择业及就业压力偏大
在调查中,课题组发现山西省的女性大学生存在就业压力偏大的问题。在当前社会和市场条件下,女性大学生追求经济独立、发挥自我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念和所需要考虑的因素要多于男性大学生,例如选择的岗位能否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能否为择偶提供筹码、是否能够迎合长辈、是否能够兼顾家庭等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因素;且工作不能太辛苦、不稳定、经常变动、薪资不能太低等等也会是影响女性大学生择业与就业的因素。在多方权衡之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成为其最佳选择,然而国考的竞争之激烈和较低的就业成功率给女性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择业心理压力。近年的毕业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其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的全程爱护,大都缺乏独立自主、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因此在择业与就业时的期望值非常高,如工作地域要在省会城市、一线城市或是家乡本地,较高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工作压力小、稳定、前景好,环境舒适,等等,稍有不如意就会影响其择业与就业,导致其就业成功率极低,压力随之增大。此外,女性大学毕业生求职时缺乏信心,山西省高校扩招以来,教学质量和生源质量方面都有所下降,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基本很难满足实际工作时的需要,且中国女性在性格方面都比较小心和谨慎,在所学不足的情况下这种谨慎很容易变为信心不足,这种信心不足在激烈的竞争下会导致女性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加大,不利于其择业和就业。女性大学生在择业与就业时,具有自主创业倾向和意识的比例要低于男性大学生,这主要是由女性比较保守的择业观和较严重的依赖思想造成的。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尤其是创业初期,都会遇到比较艰苦和困难的情况,且承担的风险也远高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多数女性毕业生认为没有必要去吃苦创业,很多女性大学毕业生甚至会把自主创业自动归到男性责任里,这很大程度上是受中国多年来的传统和文化历史背景影响造成的。
(五)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女性“保守”、男性“逐利”
受山西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等各个因素的影响,山西省大学生在择业与就业时体现出比较明显的女性“保守”而男性“逐利”的择业倾向和就业观念。山西省女性大学生在择业与就业时考虑的主要是职业发展的潜力、单位的性质和岗位与其专业的对口度,对于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等的看重程度远不及以上三个条件,这反映出山西省女性大学生在择业与就业的倾向性上比较“保守”,只要单位和岗位够稳定,女性大学生对其的倾向性就会非常明显。而男生则不同,山西省男性大学生在择业与就业时更倾向于选择能够提供给他们高薪、高福利的单位或企业,对岗位是否与自己所学专业相符合并不十分在意,这也使得男性大学生在择业与就业时比女性大学生要更加灵活,如果能够提供的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较高,则他们不是很介意单位的性质是否是国企或者行政、事业单位,对私营企业或是自己自主创业的接受度和倾向性相较于女性大学生来说要高,但这也会造成男性大学生对单位、企业或所在岗位的忠诚度较低,职业的稳定性比较差,反映出山西省男性大学生在择业与就业时的倾向性上总体呈现一种“逐利”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