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十年一剑不寻常(代序)

十年一剑不寻常(代序)

时间:2023-01-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月2日,《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经国务院批复实施,该规划是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革命老区“量身定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规划,庆阳市属规划的重点范围。《石油开发环境保护研究与实践》总结了庆阳市近十年来油田开发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果,梳理了油区环境保护工作思路,对解决新时期油田开发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对解决其他环境问题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十年一剑不寻常(代序)_石油开发环境保护

十年一剑不寻常(代序)

为了“留住清水在庆阳”,庆阳市和长庆油田近十年来在油田开发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针对油田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环境保护问题,开展大型调查研究6次,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配合省上开展了立法调研,促进了《甘肃省油田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实施了标准化井场建设、采油废水达标回注、废弃泥浆无害化处置、工业固废处置场建设、废弃井封堵等多项环保措施和马岭东沟饮水工程、华池鸭儿洼饮水工程等民生工程,基本实现了“五年上台阶,十年大变样”的目标,在提升区域环境质量的同时,解决了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建设资源节约型油田。在西峰油田建成两座轻烃厂,将油井伴生气净化处理后,变成了石油液化气,在给庆阳市和周边城市老百姓提供干净环保的清洁能源同时,也给企业创造出了效益。生产液化气剩余的干气,输送到了燃气发电厂,年发电量达3200万千瓦时,等于每年节约700多万元的电费成本。科学开发油田,合理利用资源,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给企业赢得了效益,也让油区百姓享受到了清洁能源带来的便利。同时,优化简化地面工艺,全面推进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数字化管理,实施了以“丛式井组、二级布站、井站共建、多站合建、数字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建设模式,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节约土地4500多亩。

——建设环境友好型油田。建设绿色环保油田,进一步加快环保隐患治理步伐,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的环保措施,实现了环保设施与生产建设同步到位。投资一亿多元对站库、井场,道路进行绿化美化,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投资近两亿元对10座采出水处理回注站进行综合改造,保证了采出水处理回注设施的安全平稳运行;投资9000多万元,永久性封闭报废井756口;2008年4月24日,油田与庆阳市携手共建“中国石油长庆林”,将利用数十年时间,在庆阳市共同建设100多万亩中国石油长庆碳汇林,相当于“再造一个子午岭”。

——建设和谐典范模范油田。发展是经济社会和谐的根本,密切地企关系,加强地企合作,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最佳选择;实现合作双赢、和谐双赢是我们共同的心愿。陇东油区和谐发展的成果证明,和谐是生产力,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种利益共同体;企地双方谁也离不开谁,只有和谐相处、相互支持,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只有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创建“和谐典范、模范油区”活动,和谐同心,携手跨越,拓展和谐共建新领域,开创和谐发展新局面,才能共同创造庆阳、长庆美好的明天。

国家《三西两东区域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将山西、陕西、蒙西和宁东、陇东5个地区,列为本世纪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开发基地。“三西两东”区域能源开发利用,是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事关新世纪我国能源安全和科学发展。3月2日,《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经国务院批复实施,该规划是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革命老区“量身定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规划,庆阳市属规划的重点范围。依托鄂尔多斯盆地境内丰富的能源、资源优势,国家将陕甘宁革命老区定位为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国家重点红色旅游区、现代旱作农业发展示范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验区。《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提出,到2015年,该地区国家能源工业基地初步建成;到2020年,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基本完备。按照长庆油田规划,2015年,长庆油田的油气当量将达到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气田,陇东地区的原油产量将达到800万吨,占到整个长庆油田原油总产量三分之一。丰富的资源储量使庆阳成为长庆油田的发祥地和主战场,同时,也成为庆阳经济发展的命脉,石油将庆阳和长庆紧紧联系在一起。长庆发展的潜力在庆阳,发展的优势在庆阳。企地如何携手加快油田开发建设步伐,实现“黑色资源、绿色开发”,实现建设国家能源工业基地的规划目标,以油田发展带动庆阳发展,促进庆阳经济大提速,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是企地双方共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石油开发环境保护研究与实践》总结了庆阳市近十年来油田开发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果,梳理了油区环境保护工作思路,对解决新时期油田开发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对解决其他环境问题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庆阳崛起的,一个生产集约度高、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稳定可靠、优质高效的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将为我省社会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img2

2011年11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