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滇池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安全的驱动分析

滇池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安全的驱动分析

时间:2023-01-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滇池流域用水量特别是城市生活用水量增加较快。滇池流域是全省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
滇池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安全的驱动分析_滇池生态安全调查

2.1.6 滇池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安全的驱动分析

2.1.6.1 人口压力分析

前面分析表明,滇池流域的人口数量正在以惊人的速率逐年增长,并且越靠近滇池,这种增长趋势越明显。伴随着人口增长,水资源需求、污染排放和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变化对滇池水资源安全具有质和量两方面的双重压力,据此可以对滇池流域的人口压力进一步解析。

人口增长必然引起用水量的增加。滇池流域用水量特别是城市生活用水量增加较快。据有关方面统计,滇池流域人均生活用水1990年为135L/ (人·d) ,1996年增加到179L/ (人·d) ,2000年达到191L/ (人·d) ,预计到2020年达到217L/ (人·d) 。供需矛盾尖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稳定供给形势不容乐观。而另一项调查结果发现,滇池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已从20世纪50年代的900m3/人,降到目前的250 m3/人,分别为世界、全国和云南省平均水平的1/40、1/10和1/25。

伴随着人口增长的不仅仅是物质、资源消耗量的增加,还会产生更多的污染物,致使滇池水质随着人口增长急剧恶化。在滇池流域,使这个问题加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因此城镇生活污染成为首要因素。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系统雨污合流,污水处理设施能力不足。根据对滇池污染成因分析,滇池流域的污染总量,生活污水占45%~56%,农业面源污染占33%~40%,工业污染占10%左右。

人地供需矛盾突出。滇池流域是全省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2001年人均土地面积只有0.098hm2( 1.47亩) ,人均耕地面积仅0.019 hm2( 0.28亩) ,远远低于昆明市和云南省的平均水平。2003年云南提出2020年昆明城市将由目前的一个城区发展为4个城区,城市人口将由现在的245万人发展到450万人,主城区用地将由现在的约180 km2扩大到420 km2以上,这必将占用大量的土地(尤其是耕地) 。加之环湖公路、环湖截污和环湖生态建设还将占用相当数量的耕地,届时该流域总耕地面积将大幅度减少。因此,滇池流域面临的土地压力将越来越大。

因此,人口的迅速增长,必将给滇池流域的水环境乃至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2.6.2 土地种植驱动分析

滇池流域土地种植的主要作物为粮食、烤烟、蔬菜、水果和油料等,特别是近年来蔬菜和水果产量的逐年递增,使得施用的农药和化肥总量明显增加。而传统的耕作模式中,农作物对农药和化肥的利用率比较低。呈贡县以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为主,蔬菜、花卉种植面积占整个滇池流域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尽管其耕地总量只占整个滇池流域的1/5,但对氮、磷流失量的贡献率却达59%,明显高于其他区县。这充分说明,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蔬菜、花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其化肥投入是滇池流域化肥氮、磷流失的主要来源,应引起高度重视。

水体周围土地开发过度,湿地破坏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近几十年来人类的经济活动对滇池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破坏性影响。围湖造田,破坏草海沼泽(据《滇池水利志》记载,1969~1978年间围海造田而使滇池水面减少23.30 km2,湖面减少了7.4%) ,以及滇池外海修建防洪堤,致使天然湿地消失殆尽,湖带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水体中大量动植物物种灭绝,滇池失去了天然屏障,生态环境已极度脆弱,无法抵御上游面山、城镇及农业区带来的水土流失、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化肥流失等污染。

2.1.6.3 经济发展的环境压力分析

滇池流域工农业产值的持续增长,国民生产总值的逐年递增,在给流域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滇池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农业面源污染的增加以及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严重滞后,加之我们对农村面源污染重视不够、投资较少等原因,使得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滇池流域的重要污染来源。

近年来,滇池流域的工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工业企业的数量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相应地,工业点源污染源的数量也有了明显的增加。相当数量的工业企业不能做到废水稳定达标排放,绝大多数污水处理厂还停留在以去除COD为主,总氮、总磷等污染指标还未纳入污染治理和控制的范围。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建设滞后,雨污分流体系不完善,污水不能收集入网,相当一部分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降低了污水处理设施的效率。大多数污水处理厂未考虑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部分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位置不合理。

滇池流域具有丰富的磷矿、铝矿等资源,国家更是要建设为全国最大的磷矿基地。但是,矿区的生态环境随着矿区的开发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矿山开采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和塌陷区,植被大面积被破坏,致使地表完全裸露,生物生产力丧失,蓄水保土能力降低,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削弱甚至完全丧失。

产业结构及布局的不合理性。近年来,滇池流域的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由于滇池流域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使得滇池流域的国内外旅游人口数量有了很大的增加,并进一步促进了滇池流域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旅游人口数量的剧增给滇池流域的环境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而从调查的结果发现,滇池流域大部分的旅游景点不存在污水处理系统或存在比较简单的污水处理系统,这样的水处理系统不能改变由旅游业飞速发展——旅游人口的剧增胁迫滇池水环境的现状。

2.1.6.4 城市化进程的胁迫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积的增加,人口的持续增长,这无疑给滇池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一方面,人口的持续增长,增加了对滇池的用水需求,使得滇池的饮用水服务功能相对减少;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无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污染物的排放。而与此同时,滇池流域一些地区的水处理系统不太完善,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污染物对环境的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