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本草之地姜为先

本草之地姜为先

时间:2023-01-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7 本草之地姜为先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我国古代,大部分药物是植物药,植物中草本占据绝大多数,所以“本草”成了它们的代名词。因为这个地方姓姜,能够解救生民的危难,因而名之。百草姜为先后人对姜多有记载。生姜根系不发达,入土浅,主要分布在30厘米左右的范围内。天台山姜城堡地域生姜的生境,完美地展现了生物与环境的高度协调性和一致性,物竞天择充分得到了诠释。天宝物华/秦岭自然地理概临览
本草之地姜为先_天宝物华

7 本草之地姜为先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有大用也不言。

自然不言,须假人之言,万物不自用,却对万物有作用。

秦岭本自然,自然生万物,万物各有命,在这里生长的动植微生物许许多多,物种繁多,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纵观秦岭,满目浩大,细数生灵,蹿跳飞爬,卓奇怪异不胜枚举,然而那平常不过的花花草草却也是不寻常。

茫茫林海以参天之材为人类提供栋梁,离离弱草一春一秋生生死死却显得默默无闻。其实,草本是植物进化的高级阶段,以其对生境多样性的适应而种类繁多,远超木本。由于它适生性强,善于以种子保持生命,繁殖生命,故而它占据了植被系统的顶端,陆生系统中,几乎没有不生长草本的区域,足见它的生命力之强盛。而在山区,从山麓到山巅,从溪畔到绝壁,无不见其身影,足见其广泛。

草有很多用处。所有重要的粮食都是草,如小麦、稻米、玉米、大麦、高粱等。猪牛马羊等各类家畜也都吃草。竹子在我们的周围处处可见,在东南亚还有竹子造的房屋。大自然中的野草不只是动物的食物,还能制造大量氧气和防止水土流失。

地球上已发现的植物中,草本植物占三分之二还多,大约有30万种。

人类对草本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其作用的发现也是不断丰富,远古的人类就已经与这些弱草建立了息息相关的关系。在天台山下,炎帝故里,先民在这里开始了农耕文明,以炎帝为代表的智慧圣者,开创了中华农业和医药科学的先河。

史传的炎帝教民稼穑,神农尝百草就发生在这一带。

面对株株弱草,炎帝为什么要遍尝,是生存需要?而又为什么可以医病,这个是多么充满跨越的思维,在历史岁月中,先民就这样探索开始了。

史传的《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更可贵的是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通过大量的治疗实践,已经发现了许多特效药物,如麻黄可以治疗哮喘,大黄可以泻火,常山可以治疗疟疾等等。这些都已用现代科学分析的方法得到证实。

在我国古代,大部分药物是植物药,植物中草本占据绝大多数,所以“本草”成了它们的代名词。

不管《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什么年代,不管某些学者如何臆测批判,都不可改变炎帝尝百草的文化传承。而文化的传承是民族的灵魂,是与自然与自身交流的心法,生姜的发现就充分体现了这个意义。

传说在秦岭北麓,远古时候,这一带发生一种山风毒瘴疾病,不少人生命垂危。为解除先民痛苦,有位小伙子不怕艰难险阻,脚蹬树皮,腰系树叶,肩背藤筐,跨过九十道沟,尝了九十九样草,终于发现了杂草丛中散发出阵阵辛辣浓香像竹叶的小草。亲口试尝,得知辛辣无毒,健胃益脾。从此,炎帝神农氏走南闯北,向生民推荐。后又根据能生食医病的特点起名叫生姜。因为这个地方姓姜,能够解救生民的危难,因而名之。

从此,生姜,就成为医人性命的良药,妇孺皆知。“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生姜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可见一斑。

生姜发现的故事是一种传说也罢,是一种中草药发现图腾也罢,都是最为精彩的一页。

img18

百草姜为先

后人对姜多有记载。许慎在《说文》中解释说:“姜作疆,御湿之荣也。”王安石在《字说》中说:“姜作疆,御百邪,故谓之姜。”《礼记》有“楂梨姜桂”之句。《吕氏春秋》中也说“和之美者,蜀郡扬朴之姜”,对姜的味道进行了赞美。

今天,对生姜的认识更加全面。

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证,前人称之为“呕家圣药”。姜能增强和加速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胃,促进消化,还有抗菌作用。

按中医理论,生姜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宋代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述,杭州钱塘净慈寺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传说白娘子盗仙草救许仙,此仙草就是生姜芽。生姜还有个别名叫“还魂草”,而姜汤也叫“还魂汤”。

考查生姜的生长和对环境的要求,我们会对生态的奥秘有更多的了解。

生姜根系不发达,入土浅,主要分布在30厘米左右的范围内。考查天台山炎帝故里姜城堡一带浅山区,山地土壤一般都不深厚,如果生姜需要深厚土壤,则难以在这里生长。

姜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不耐低温霜冻,16℃以上开始萌芽,幼苗生长适温20℃~25℃,茎叶生长适温25℃~28℃,15℃以下停止生长。天台山低山区的夏半年天正好是这样的条件。

姜喜弱光,不耐强光,在强光下,叶片容易枯萎,农谚有“生姜晒了剑(新叶),等于要了命”。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天台山属于秦岭北坡,加之森林植被发育,生姜正好适应这里的光照条件。姜喜肥沃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的微酸性土壤。对水分要求严格,既不耐旱也不耐湿,受旱则茎叶枯萎,生长不良,高温高湿,排水不良易致病害。宝鸡清姜低山区的土壤一般肥沃,富含有机质,水分排泄良好。

天台山姜城堡地域生姜的生境,完美地展现了生物与环境的高度协调性和一致性,物竞天择充分得到了诠释。生姜不用种子繁殖,而用姜块行无性繁殖,包括在热带能开花,也很少结果,还是以根茎繁殖。因而自然状态下它的传播受到限制,地域性特别明显。从炎帝发现生姜后,生姜开始了种植。今天的姜城堡依然保持着种植生姜的习惯。也许是生姜的最早发现地,这里的生姜肉质好,幼红老黄,没有柴筋,味道浓郁,驰名中外。

img19

天宝物华/秦岭自然地理概临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