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一世号称史上最神秘的沙皇,外号甚多,有人叫他“两面神”,有人叫他“北方的司芬克斯”,这么多外号,跟他人品性格有关。他并没有大帝的头衔,所以在沙皇排行榜上,他无法超越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的地位,然而,在亚历山大的时代,他的成功却是两位先辈大帝都没有达到的顶峰,因为,他成为了欧洲公认的老大,联盟至尊,武林盟主。
亚历山大登基时24岁,算是刚成年,在哪里学到绝世武功成为盟主的呢?
新人出江湖,成名有两个方式,一种是安心练武,不断进步,从家门口的镖局开始挑起,一直踢馆踢到少林,如果真是人才,三十年内可做至尊。当然,没成至尊中途就被青城派或是威远镖局之类的用下作法子干掉的居多;另一种就容易了,不但可以少年成名,还杜绝了车轮战的时间风险,那就是,单挑当朝的天下第一,只要打赢了,你直接上位成为至尊,就算是输了,也会因为不知天高地厚而扬名江湖。当然,一般的武林至尊对这种无名小子的无聊挑衅不太会手下留情,要么直接干掉,要么废掉其武功,防止再来浪费大家的时间。
说起来,亚历山大在位期间好像也没干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他坐定欧洲盟主之位的原因是:干掉了武林至尊——拿破仑!
保罗沙皇就是因为外交事务上的脑子进水失去了王位和性命,当时的欧洲,非常明显,法国是公敌,谁跟法国结盟,谁就也变成公敌;俄国和奥地利有传统盟友关系,跟英国有传统贸易关系,这两家如无意外,最好能保持友好。所以亚历山大一接班,赶紧召回了开往印度的哥萨克,继续与奥地利和英国修好。而对一个保守专制国家的沙皇来说,拿破仑这样的人冒出来,对整个欧洲平衡的格局和各国的君主政治都是危险不利的,所以,亚历山大倾向于,尽快把科西嘉小个子打垮。
1805年,第三次反法同盟建立了,俄国、奥地利、瑞典、英国联手对抗法国和西班牙。12月2日,著名的三皇会战(详情参看《闻香法兰西》之二十四),亚历山大初出茅庐、年少轻狂,虽然手下众将士都劝他不要贸然进攻,唯恐有诈,他还是和奥皇一起冲进了法国人的圈套。盟军死伤惨重,沙皇和奥皇趁着夜色,狼狈逃出战场,避免了更大的羞辱。
这一战终结了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投降,宣布不再结伙反法。沙皇不服气,逃出性命后,以最快的速度拉上普鲁士组建第四次反法同盟,再次出击。
这次结伙挑衅的结果是,普鲁士成为法皇新的战利品,而拿破仑在柏林顾不上休整,义无反顾地进入了波兰,向急得手足无措的沙皇送去了问候。
亚历山大现在看拿破仑,是“科西嘉魔鬼”,他再不敢轻敌,调集了六十多万人的军队,强征了大量粮草武备,在波兰迎击法军。跟欧洲的其他战场一样,不管面对什么人种、什么民族、什么宗教的对手,拿破仑的军队总是能节节挺进。在俄国的边境提尔西特,亚历山大放弃了,休战求和。
拿破仑很清楚,想一战吃掉巨大的北极熊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西欧还有英国这个让他一直束手的敌人没有清理干净,他不如留下俄国一起对付英格兰,等收拾了英格兰,俄国这个毛头小子自然手到擒来。
1807年6月25日,在涅曼河河中心的一条木筏上,沙皇和法皇秘密会谈。谈判现场除了两位盛装的皇帝没有第三人,他们谈了什么说了什么无人可知,倒是7月7日两边订立的《提尔西特条约》似乎能看出一些端倪。
这恐怕是拿破仑对战败国最客气的条约了,他刚刚分解了普鲁士,还在波兰建立了华沙大公国。可是,对俄国,法国皇帝客气得过分:只要沙皇承认拿破仑现在对欧洲所有占领和疆域划分,并支持拿破仑对英国的大陆封锁令,俄国和法国以后就是盟友,拿破仑绝对不干涉俄国对土耳其和瑞典的任何军事行动,甚至,在刚被分解的普鲁士版图上,拿破仑还非常大度地分给沙皇一块。
失败对年轻人是好事,对拿破仑的失败,几乎是快速促成了亚历山大的成长。木筏上的和约,看起来俄国似乎并没有失去什么,然而亚历山大清楚,自己战败被迫签下的和书,肯定有对俄国不利的地方。所以,他要趁“科西嘉魔鬼”放自己一马这段时间,勤练武功,强身健体。
根据沙皇传统,俄国要在不断扩张中前进,不能因为西方出现了更厉害的敌人,就放弃对其他土地的野心。
亚历山大登基那年,俄罗斯兼并了格鲁吉亚的东部地区。格鲁吉亚在大高加索山脉的另一边,在地理划分上属于亚洲了,它周边有两个巨大的穆斯林邻居,一个是波斯(古伊朗),一个是土耳其。格鲁吉亚是信奉东正教的,两个穆斯林邻居是不会让他好过的,一被欺负,格鲁吉亚就找俄罗斯帮忙,所以从彼得大帝开始,就想把格鲁吉亚直接收纳进俄罗斯的版图。
跟法国休战后,俄国的势力继续深入格鲁吉亚,引发与波斯的战事。战胜波斯后,俄国就正式兼并格鲁吉亚。波斯服了,土耳其不干,于是又跟土耳其打了一架,这次出征土耳其的是俄国名将库图佐夫。从叶卡捷琳娜开始,土耳其对俄国就基本保持不胜,库图佐夫迫使土耳其又签订了割地的条约,俄国在多瑙河流域几个公国还取得了更多的权益。
根据和约,俄罗斯对土耳其和瑞典两个国家动手,拿破仑不管。亚历山大当然要抓住这难得的机遇,俄军又开进了瑞典。以前占据了芬兰的一部分,瑞典还天天闹着要拿回去,这一次,芬兰全部进入俄国的版图,成为俄罗斯辖下的大公国,亚历山大给自己戴上了一顶芬兰大公的帽子。
1812年6月,拿破仑率60万大军入侵俄国。
不是盟友吗,怎么说打就打进来了?是啊,这五年的盟友时光,两边都憋屈,两边都不爽啊。
俄罗斯的势力已经深入多瑙河和巴尔干地区了,拿破仑可不愿意,所以明的暗的经常遏制俄国人。而拿破仑在波兰的华沙大公国,虽然是原来普鲁士分到的波兰土地,可波兰人现在是拿破仑的亲信,他们正积极要求皇帝陛下把波兰原来的土地都要回来呢,如果真到那一天,俄罗斯难道也要吐出原来分到的赃物吗?
1808年,出于两国关系的考虑,拿破仑向亚历山大的大妹妹叶卡捷琳娜公主求婚,同盟变亲戚,以后联系更方便。谁知,亚历山大沙皇坚决不干。为了打消拿破仑染指叶卡捷琳娜公主的念头,亚历山大赶着把妹妹嫁给了一个条件非常平庸的公爵。拿破仑一片痴心不改,又转向亚历山大的小妹妹安娜公主,亚历山大再次拒绝了,说是自己妹妹年龄尚小,拿破仑40岁高龄还是个二婚,不合适。
两次求婚被拒绝,拿破仑陛下的老脸受到极大的羞辱。好在奥地利的玛丽公主嫁过来,全了法皇的脸面。而这场婚配事件的结局就是,拿破仑跟奥地利修好,预备跟亚历山大翻脸。
以上是累积的小怨念,爆发却是因为更大的矛盾。
之前说过,俄国和英国的贸易关系是很紧密的,英国和俄国一个工业大国一个农业大国,经济上互补,贸易上也相得益彰。英俄的贸易是两国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亚历山大被迫加入了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令,沿海的贸易陷入困境,国内地主阶级农庄里生产的东西往哪里卖啊?俄国上下都不干,亚历山大只好认可所有人各凭本事走私。于是,被封锁的欧洲大陆向英国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当时正在西班牙平乱的拿破仑气急之下,发大军攻击俄国。
拿破仑对俄罗斯的战事,一个冷笑话就能讲清楚。问:如何能把大象放进冰箱?答:打开冰箱门,清空冰箱,让大象自己走进去,关上门。
哪有这么傻的“大象”啊?有啊,拿破仑和他60万大军就是。这支军队可不是普通的“大象”,它是“猛犸象”,因为士兵来自拿破仑征服的所有国家,军队中光语言就超过10种,跟这帮人一起行军一次,获得的经验可以去联合国找份工作。
俄罗斯迎战多国部队的只有区区22万人,其中还有几万需要在俄奥边境驻防,真动手的只有十来万。缺衣少食,武器匮乏,士气也不高,与法国一交战,俄国军队只有败退,法军在俄国大陆长驱直入。
军队后撤,眼看就要退守莫斯科,俄罗斯民族的生存在此一役。国内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俄国人的血性也不允许军队再后退,现在他们上下一心,要求同拿破仑血战一场,保家卫国。
在这样的逆境中,亚历山大做出了一生最英明果断的决定,他起用67岁的老将库图佐夫指挥这场结局难料的卫国战争。
库图佐夫不顾国内那些要求血战的鼓噪,一进入军营就清晰了战法。如果说,之前的撤退是无奈的败逃,现在的撤退则是诱敌深入的战术了。库图佐夫提出了焦土策略,并要求将拿破仑的军队引入莫斯科。“拿破仑的军队是一股洪流,不能轻易制伏他,但是莫斯科会像海绵一样吸干这股洪流。”
1812年9月14日,拿破仑进入了莫斯科。跟进入其他的城市看到的欢迎或者抵抗不一样,迎接拿破仑的,是一座清冷的死城。没有人烟、没有粮食、没有任何有用的东西,克里姆林宫巍然屹立,庄严而冷峻地注视着入侵者,要命的是,这座著名的皇宫里,也空空如也。
攻占了欧洲最大的国家,是值得骄傲,可惜骄傲吃不饱肚子。莫斯科倒是不缺西北风,法国军队经过证实,确定西北风也不能吃。莫斯科的拿破仑突然感到了一阵凄惶,随着西北风越刮越猛,天气越来越冷,他感觉到,自己被关在一个冰箱里了。拿破仑向不知道躲在哪里的沙皇发出邮件:“和解吧小兄弟,出来谈谈呗。”
拿破仑好话说尽,亚历山大就是不出面,偶尔出来小打一场,偶尔派人去莫斯科放把火,一个连自己的家园都敢烧的人,拿破仑终于觉得怕了。
拿破仑比大象聪明啊,我自己能走进这个冰箱,我也能打开门走出来。进入莫斯科35天后,冻得哆哆嗦嗦的法国皇帝下令撤军。
撤军之路是残酷的屠杀之路。库图佐夫早就在沿路布下了埋伏,进入隆冬,雪原上那些进退神速的哥萨克骑兵是法军公认的死神。两个月后,入侵的军队全部被赶回法国边境,几乎所有的火炮和车队被俄军缴获。拿破仑皇帝最后不得不丢下军队,弄了一部雪橇,只身逃回了法国。
亚历山大一世赢了,不仅保卫了国家,也成就了自己的伟业。虽然库图佐夫进言,说是这一战,虽然赢了,但是军队已经身心俱疲,应该停战休养,可沙皇却要求俄军走出国门,随他追击拿破仑,将胜利进行到底。拿破仑已经来过莫斯科做客了,亚历山大想的是,他要到巴黎去回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