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什维克领导苏维埃取得政权,虽然炮声连天,看着挺热闹的,但依然可以称为“不流血的革命”,彼得格勒临时政府防不胜防,几乎没有有效抵抗。在莫斯科,他们反应过来了,苏维埃进行了一个星期的战斗,才最终取得了莫斯科,彼得格勒和莫斯科都被苏维埃掌握,对他们站稳脚跟是非常有利的。
列宁同志是暴力革命的倡导者,成为苏俄最高领导人后,他要求将暴力进行到底,他说的暴力,也就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为了配合暴力,当然要先成立特别法庭,“全俄镇压反革命和罢工特别委员会”诞生了,这个组织另一个名字比较威风,叫“契卡”,经过几十年的进化修炼,它后来的名字叫“克格勃”。
契卡从诞生起,办事就特立独行,绕过法庭,私刑处理嫌犯,司法效率极高。此时的苏维埃是个刚出生的婴儿,不管用什么手段都要保证他的存活和成长。
新政府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分地,取消等级,没收东正教会的财产。贵族和地主们被要求做各种苦力,这个画面对咱们不陌生。当时的俄国,谁穷谁革命,谁富谁反动,上街不要穿得太干净,也不要修剪指甲,否则会被人当作贵族地主资本家,稀里糊涂就丢了性命。
此时共产党(1918年布尔什维克改名为共产党)指挥的全俄工人赤卫队超过20万人,还有大量的革命士兵和海军,这支军队虽然人不少,可毫无建制,很不正规。列宁知道即将面对什么,于是在1918年1月下令组建苏维埃政府正式的红军,包括陆军和海军,以原来的赤卫队为骨干,劳动者中有觉悟有进步要求的,都可以加入红军队伍。
红军要打谁呢?敌人太多了,不过眼前不得不首先解决的是德国人,因为“一战”还没结束呢。苏维埃政权踉踉跄跄,列宁坚持,不论如何,先停止被德国、奥地利等围殴的局面,以便空出手来解决国内的麻烦。
知道俄国人想停战,德国人立时漫天要价,要求割地和赔款。如果签了德国人的合同,苏俄将至少失去包括26%的人口,27%的耕地,75%的煤炭在内的大笔资源,另外还有巨额的战争赔款。托洛茨基作为苏俄的谈判代表,坚拒了这个条约,而当时的制宪会议也很硬朗地认为,头可断血可流,屈辱条约不能签。德国人成全了俄国人的英雄气概,向苏俄发动大举进攻。
托洛茨基这个同志比较灵活,看着德国人来势汹汹,他又觉得不妥协不行,赶紧签字得了。这次德军差点攻陷彼得格勒,苏维埃政府认为这地方做首都太不安全了,于是,重新将首都定在莫斯科。有两个首都的国家真方便。
对德国条约的签字,为政权赢得宝贵的休养时间。好在上帝垂怜,德国战败,那些条约都不用兑现,时间换空间,让苏俄伤痕累累的身体终于缓了一口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