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立足优势,开发西北,迎接内陆文明新时期(年月日)

立足优势,开发西北,迎接内陆文明新时期(年月日)

时间:2023-01-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立足优势,开发西北,迎接内陆文明新时期近年来有幸多次去西北各省区和陕北榆林、延安,故地重游,目睹40多年来绿化沙漠,人定胜天及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的成就,甚为欣慰和鼓舞。即人类文明的初创造时期。这个时期,继采食文明后期的商代到秦统一中国,在我国大约又经历了1000年左右。工耕文明时期——在我国从秦统一到今天,大约2000年,也可以称为平原文明时期或种植农业盛期。
立足优势,开发西北,迎接内陆文明新时期(年月日)_绿野木禾雷明德

立足优势,开发西北,迎接内陆文明新时期(1991年10月31日)

近年来有幸多次去西北各省区和陕北榆林、延安,故地重游,目睹40多年来绿化沙漠,人定胜天及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的成就,甚为欣慰和鼓舞。从而联想了大西北的前程,成文为志。

一、当代危机浅析

能源短缺、资源困乏、人口爆炸、粮食不足、环境恶化、水土流失、物种濒危、耕地减少、土地沙化、森林破坏、草原退化、江河泛滥、湖盆涸竭、城市缺水、土壤盐化、红壤淋洗等等被当作全球或区域性危机而引起各国政府和全人类的普遍关注,联合国也因此多次做出决议,忠告人们要切实采取措施,科学家们也多途研究分析,揭示其内在规律及连锁反应的各种机制,也在切实协助各自的政府和教育本国人民,重视和防治这些问题,这是十分必要的和完全应该的。

然而,正视和重视可取,惊慌失措大可不必。因为纵观人类的全部历史,考察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就会发现,这些问题的发生极大程度上是就人类在地表分布的现状格局而说的。也可以说是过去历史的产物。这些问题,尽管表现在方方面面,其实质却主要属三个方面:即要有较宽阔的地域空间,要有较丰饶的物质资源和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三者兼备则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三者不全,则各方面渐逊,三者俱缺便生产受阻、生活受窘。前者既指宽阔的土地面积,又含适宜的地理位置;中者既指多种多样的资源类别,又指较多的数量,较高的质量和较高的开采或获取条件,以及较普遍的分布格局;后者是说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它可以开拓资源的潜力、缩小空间距离,增加能源、获得太空能量和发掘深层矿产等。

二、人类文明的发展时期

至今,尽管许多地方工业已相当发达,然而农业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生产部门。工业的进步不断地推动着农业的发展,这几乎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项规律。农业既要顺应自然的规律,又要尽可能满足人类的需要,这就把人类文明进步与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利用、改造、制约等联系在一起。在人类文明中,农业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不同时期农业发展的水平和特征,应当具有明显的进代特征,成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标志。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联系农业发展,至少在今天大体可以看出已经发展、正在发展和将要发展的,大体顺序有以下几个阶段:

采食文明时期——或叫狩猎文明时期。即人类文明的初创造时期。那时人类只在出生地采取花草树木和狩猎飞禽走兽,能躲避自然灾害,便可以正常生活。从现存的原始弓箭、石斧、粗陶等可以得到证明。在我国大致是夏商及其以前时期,即公元前2033年至公元前1066年,大约经历了1000年左右。

农耕文明时期——也可叫河流文明时期或者叫种植文明时期。这时人类活动范围有所扩大,发生地附近的大河流域或盆地丘陵间。我国从商代开始已有了农耕种植活动,世界上的印度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及马雅、印加等文明等多从河流两岸兴起。由于生产力发展,阶级分化,初期商品形成,出现与种植农业相适应作坊手工业。河谷平原、盆地被开发利用,森林、草原和湖盆已有的被利用,初级的生产和科技(中国四大发明和埃及的天文、几何学等)也有了进步。这个时期,继采食文明后期的商代到秦统一中国,在我国大约又经历了1000年左右。

工耕文明时期——在我国从秦统一到今天,大约2000年,也可以称为平原文明时期或种植农业盛期。这时的主要特点是: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时光;文明集中发展的地区向滨海平原及大河平原地区发展;水利事业有长足的进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产品商品化;现代化工业得到了大的发展,进一步从机械、电力、化学和育种选种上大大地支援了农业,农业进入了现代化阶段。我国明清以来政治中心东移与经济中心的东移,关系至为密切。本世纪以来,农业现代化进步尤为突出,基本上占据了所有的滨海平原、内陆河谷、盆地丘陵,使农业地区从采食期到大河期以来发展到最大面积,而且危及温带几乎全部森林,热带大部分森林和寒温带部分森林,以至于危及了大部分草原。时至今日,人类在自己集中分布区几乎耕尽了土地,耗去了大部分传统能源,用去了地下水、热和矿产资源,破坏了不少生物基因,破坏了地表良性生态平衡。总之,人类对自己的密集分布的世界各地平原地区造成了自然状态的几乎是毁灭性的破坏。

内陆文明时期——也叫大工业文明时期,就是以现代化大型工业为基础的工业农业时期的文明。从15、16世纪的工业革命开始到本世纪前期两次世界大战结束,从煤炭到机械、电力的充分利用,生产力高速发展。大大加速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也就孕育了城镇聚落的发展,经过几百年的世界动乱,多种力量的相互对抗,军事斗争为主转向政治斗争,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转向了和平竞赛。从本世纪中叶,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进期。在欧亚大陆以前苏联两条西伯利亚大铁路、中苏在新疆和中亚接轨的铁路的兴修和伦敦、巴黎、布鲁塞尔与北京、平壤、东京公路开通以古“丝绸之路”的恢复等在陆桥为标志,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开始。尤其80年代明显开始的非战争形式的竞赛,通过各类产业、各条战线、各种形式、多种机制、各个地区、各民族、各国家都表现出来,以工耕文明发展为依托,以新科技、新能源、新资源、新经济结构为后盾的现代大型工业农业正在蓬勃兴起,由于二战后现代航空、航海及陆上铁路、公路、管道的发展,迅速兴起的旅游业,更加加速了内地的迅速发展,也更加加速了民族间、国家间、地区间、行业间的相互了解和支持,最终又推动了工业化进程。这一切都说明新的内陆地区为主的新文明的历史时期已经从我国西北启动了。

这个时期将以何种速度和规模发展,延续到何时,现尚难以卜,但时代的车轮总是向前发展的,内陆文明在新的条件和新的水平上的发展将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种状况在我国尤为明显,在世界诸大陆也都如此。

海洋文明、太空文明和远太空文明时期——在内陆文明以后,人类的活动,仍将以空间、资源和科技发展为依据,在超大工业和宇宙工业支持下,人类将不可避免地向海洋、太空、远太空发展。

以上述分析为据,我国大西北的发展前程是乐观的,我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也可以找到缓和和解决的途径,这对制定我国经济格局的战略规划也是有益的。

三、我国大西北的主要优势

首先,土地辽阔,地位重要。陕甘宁青四省区为我国的西北经济区。土地总面积14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5%(加上新疆16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6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5.5%。本区也是从陆上与世界各地开展贸易的交通要道,交通与国防地位十分重要。

第二,地高气寒,冰川丰富。大部分为高原或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大陆性气候、寒冷、温差和降水变化大,虽处内陆却因高寒而冰川及水力和水利资源丰富。秦岭、祁连、六盘、陇南、贺兰诸山地纵横,起伏很大,巴达吉林沙漠、河西走廊、黄土高原、渭河谷地、青海高原等地结构和组成变化极大。

第三,地下地上,资源丰富。水力资源、能源(煤、石油、天然气、风能、太阳能、地热等)、化工、有色金属、土地和草场及旅游资源等种类多、品位高、分布广、开发历史久。许多种类均居全国前矛(陕西神府煤田贮量居全国第三位,青海盐贮量500亿吨以上,可供全国人口食用1亿年,发展农业用的钾盐矿贮量占世界的97%,铅、锌、铜、镍、钴、汞、铝、钼在全国有一定地位,10亿亩草场和宜牧地,3亿亩宜林地,9000万亩可垦荒地,国家级文物已有22处、省级保护单位共238处等)。

四、进行区域开发,迎接大西北内陆文明的锦绣前程

根据上述可谓地大物博的优势,西北区既有向外开拓共同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又有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独立发展的优越传统。因此,通过区域开发研究,才能适应西北区自身的发展和全国发展对西北提出的迫切要求。

什么是区域开发?按照同一性组织开发、按照差异性划分区域,这是各地开发的基本规律之一。区域开发是在充分研究各地的地域特征、资源类别、性质、数量、交通状况、开发设施、技术水平、经济条件等基础上,按照同一性和差异性原则划分区域,组织开发,发展地域经济,从而为地区发展战略提供和创造有利条件的一个特殊的研究领域。

区域开发的特征及其对地区发展战略的重要性:首先区域开发既反映区域内(自然区、经济区或行政区)地域条件和资源类别的多样性、综合性,又反映了它们之间的联系性、系列性。第二区域开发既可以较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各类条件和资源类别的积极作用,又可以满足各类地域条件和类别的不同层次发展的要求。第三区域开发既可以经济而实惠地满足本区内的要求,又可以为邻近地区的发展提供协作条件,扩散余热,满足其某些要求。第四由于区域开发涉及范围较为局部,又都有处于相对初期阶段,因而具有显著的发展动向的灵活性,利用这种灵活性优势可以在区域内、区域间经济发展中发挥平衡、调节的竞争机制,从而在地区内外经济发展中起积极作用。第五区域开发可以使内部结构(组成和层次结构)各因素间互相促进、激励发展,从而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发展。此外区域开发也可以扩大就业面、增加商品生产率、冲击传统思想习惯、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等。

为了便于使用,建议暂将行政区作为一级分区,在各省区内再按盆地、平原、山地、高原、沙地、走廊等较大的地貌单元作为二级或三级分区,并分别根据不同等级的分区的具体情况提出开发发展的战略措施。

仅就西北区发展总体上或各省区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提出以下几项建议:第一开展区域开发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第二制定一系列发展自身、保护自身的经济政策;第三充分利用区域优势条件,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第四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以促进区内外经济平衡;第五切实重视因地制宜,植树种草,恢复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此外还需重视发展科教事业,加强智力开发,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探、摸清资源;吸引外国外地资金和人才强化自身的开发能力等。

如此,大西北的前程不仅能恢复昔日“丝绸之路”的繁荣地位,而且可以在新时期的内陆文明建设中起先锋、模范和基础作用。大西北的锦绣前程会在积极的政策和人们的辛勤劳动中逐步出现在世界东方的内陆边缘。

本文曾在中国生态学会举办的大西北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学术研讨会上发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