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昼夜时分和昼夜长短变化

昼夜时分和昼夜长短变化

时间:2023-01-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梨俱吠陀天文疏》中,拉伽陀把一昼夜分成30等分,每一等分称作一muhurta。183是恒星年天数的一半。显然,白天长度最长与最短之比为3∶2。这个比值仅仅适用于印度西北部,而从楔形文书中得到的证据表明,在巴比伦天文学中,从公元前700年起就一直使用这个白天最长与最短的比值。拉伽陀还提到用一个外泄型漏壶来确定白天的时间,这种形式的漏壶也被认为是源自古巴比伦天文学的。
昼夜时分和昼夜长短变化_天文学史一部人

在《梨俱吠陀天文疏》中,拉伽陀把一昼夜分成30等分,每一等分称作一muhurta。[38]这个单位在汉译佛经中有牟呼栗多、摩睺罗多、摩睺路妬、须臾等多种译法。拉伽陀将昼夜分成30等分的做法可能是受到把一朔望月分成30等分做法的启发。拉伽陀接着建立了一个线性折线函数来求解某天白天的长度:

这里x是离开冬至点的天数,d(x)就是该天以牟呼栗多为单位的白天长度。183是恒星年天数的一半。x最小值为0时,即冬至这天白天长度为12牟呼栗多;x最大值为183时,即夏至这天白天长度为18牟呼栗多。显然,白天长度最长与最短之比为3∶2。这个比值仅仅适用于印度西北部,而从楔形文书中得到的证据表明,在巴比伦天文学中,从公元前700年起就一直使用这个白天最长与最短的比值。

上面这种利用折线函数求解白天长度的方法在美索不达米亚在公元前5世纪以前就已经使用了好几个世纪了。拉伽陀还提到用一个外泄型漏壶来确定白天的时间,这种形式的漏壶也被认为是源自古巴比伦天文学的。但自从拉伽陀将上述这些天文学知识以疏证的方式进入《吠陀》的知识体系之后,它们就成了印度天文学的传统组成部分,常常在晚出的文献中得到重复。

《达摩多罗禅经》[39]卷下载:“一岁中唯二时二日,三十摩睺路妬昼夜等,谓羯提月白分八日。此二时二日昼夜各十五摩睺路妬。从是后罗婆流,或昼减夜增,或夜减昼增。”《摩登伽经》卷下载:“冬十一月,其日最短,昼夜分别有三十分,昼十二分,夜十八分。五月夏至日昼十八分,夜十二分。八月、二月昼夜等时。自从五月,日退夜进,至十一月;夜退日进,至于五月。日夜进退,亦一分进,亦一分退。”《大智度论》卷四十八云:“一日一夜有三十时。春秋分时,十五时属昼,十五时属夜。余时增减,五月至昼十八时,夜十二时。十一月至夜十八时,昼十二时。”从以上几则汉译佛经中的记载与《梨俱吠陀天文疏》中拉伽陀进行的处理完全一致,说明这几则汉译佛经中所挟带的天文学知识基本上属于印度天文学的巴比伦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