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票号的发展与晋中金融城镇的兴起
进入近代以后,随着沿海地区“五口”通商的进行,中国各地间的贸易往来加强,开始越来越深入地卷入到中外贸易活动中。上海在1840年之前还是一个非常小的城镇,而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上海已发展成为全国性商业贸易中心,据有关资料反映,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进出口贸易总值已达31500余两。重庆在“五口”通商之前,基本上没有对外贸易。“五口”通商之后,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光绪十七年(1891年)洋货进口为137余万关两,到光绪二十年(1891年)增加到510余万关两。土货进出口额由138余万关两增加到500余万关两。4年进出口值各增加3倍和2倍。天津的对外贸易活动也有很大增加。从光绪四年(1878年)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16年时间,天津进口的洋货从770余万关两增至2100余万关两。同时,出口土货也从160余万关两增至680余万关两。在各地对外贸易不断增加的基础上,中国对外贸易的金额也在不断增加。1894年中国对外贸易金额为29亿两、1901年为4.38亿两,1905年为6.74亿两,1910年为8.43亿两,15年增加了1.9倍(139)。商业贸易的发展,商品流通量的增大,客观上要求各地增加相互之间的货币流通量,以满足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
晚清时期,中国财政形势的变化,也使各地之间的货币流通量加强。近代时期,中央政府的财政十分困难。一方面不断发生的战争和灾害使中央政府财政收入不断减少,另一方面举办洋务、支付赔款又使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不断加大。于是,为了维持收支平衡,中央政府不得不更多地依靠地方的财政支持,才能维持中央财政的正常运转。以1901年的庚子赔款为例,根据《辛丑条约》清政府共付给各国战争赔款45000万两,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223万两。清政府的这部分赔款,除了从中央财政收入中腾挪出一部分款项外,其余款项全部分摊给各省,由各省筹集后,转交给中央支付。除了依靠各省级地方政府维持财政支出外,中央政府还依靠向民间商借、捐输款项维持财政支出。“自咸丰二年二月起,截至三年正月止……绅商士民捐输银两银数,则山西、陕西、四川三省为最多。山西共计捐银一百五十九万九千三百余两”(140)。于是,中央财政越来越依赖于地方支持,也必然造成大量货币在各地区之间流动。
晚清时期,社会动荡不断加剧。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陷入不断的战争当中。先是太平天国起义,然后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再后来是中日甲午战争,最后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一次比一次激烈,破坏一次比一次严重。特别是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繁华的北京更是因为战争而破坏严重。战争的进行、社会的动荡,使各地间的货币流通十分困难。在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太平军占领包括南京、武昌等城市的广大长江流域以后,清政府和江南各地的交通甚至一度陷入断绝。
在社会动荡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各地之间的货币流通,不得不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票号汇兑来进行和实现。因为当时以晋中城镇为中心的发展起来的票号,是当时最有能力,同时也是最安全、便捷的一个货币流转支付机构。据瓦格尔《中国金融记》记载:“开封商人当得悉他所购买的货物须于某日付款若干之后,马上向他往来的钱庄开一张地方性地期票,交与当地山西票号地分号,向该分号买一张汇票寄予他的上海代理人。代理人把汇票送与山西票号在上海的分号,换取该分号的限于当地流通的期票,交与他的掮客,就开封商人的代理人而言,这交易到此就结束了”(141),生动地反映出票号支付货币灵活、快捷的特点。
由于票号支付货币方便、快捷,于是越来越多的商业活动,开始借助于票号来进行。如1860年日升昌总号在给下属分号的信中曾这样说道:“所交会汉(口)之项(共二万二千两),因汉号不存甚银两,前看汉、湘办买红茶。又接口信,其他别号做开,明春汉、湘之茶票,合对期每千两得钱七十两之谱,后手尚有涨。大约明年口地与咱处办红茶之家定不能少,而南路之银各家均无存项、明春咱处收茶客之票,亦有大涨,如贴费合式,平铺拟明收会汉银数万两。”(142)以上讨论进行商业活动的情况表明,票号已经深深地卷入到了江南买茶的商业活动中来。票号在苏州的商业活动也相当活跃。“苏城为百货聚集之区,银钱交易全借商贾流通。向来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处,每年来苏置货,约可到银数百万两,与市厘钱价相平,商民称便。近年各省商货未能流通,来者日少,银价增多,然每银一两亦不过值钱一千六七十文至二百余文不等。自上年秋冬至今,各省商贾俱系汇票往来,并无现银运到,因此银价顿涨,钱价愈贱”(143)。虽说分析的是苏州银贵钱贱的情况,但也反映出票号出现后,人们的商业活动纷纷改用票号这个事实。
不仅民间的商业活动比较依赖于票号,中央政府的政治和经济活动也开始越来越依赖于票号的支付和周转。“倭韩事起,征兵购械,需款浩繁。本年(1894年)八月间,当经臣部(户部)解派司员,向京城银号、票号借银100万两,备充饷需”(144)。地方各省向中央解递的款项也大多采取汇兑的方式进行。“无论交部库、交内务府、督抚委员起解,皆改现银为款票,到京之后,实银上兑或嫌不便,或银未备足,亦只以汇票交纳,几令商人掌库藏之盈亏矣”(145)。据不完全统计,1865年至1893年,鲁、赣、湘、鄂、川、晋、浙、苏、皖、滇、黔各省及江海、粤海、闽海、浙海、瓯海、江汉、淮安各关通过汇票汇兑的公款竟多达15870余万两,其中,1862年为10万两,1893年扩大为525万两(146)。1900年慈禧太后逃到山西后,所用的银两也由票号交汇、支付。当时,湖南巡抚俞廉三“窃思行在需用繁巨,筹款最为紧要”,于八月十八日筹银10万两,“交日升昌、天成亨、百川通、新泰厚、蔚丰厚、蔚泰厚、蔚盛长、协同庆、乾成亨九家商号,限八月二十日汇交平遥”(147)。
在巨大市场需求拉动下,晋中票号的业务量迅速增加。蔚丰厚票号1879年末实际存款647140两,比1859年增加2.25倍,放款861379两,比1859年增加206倍。介休侯氏4个票号在19世纪70年代,存款为3094734两。放款为3759757两,存款为资本(524260两)的7.17倍。票号业务的发展,使各票号的利润分红十分丰厚。例如光绪二十九年开业的、资本32000两的太谷锦生润票号当年即盈利7380两,到光绪三十二年盈利竟高达51943两,等于资本的1.62倍。大德通票号每股资本分红,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为4024两,光绪三十年(1904年)为6850两,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为17000两,超过前两个账期的1.2至3.2倍。志诚信票号1897年每股分红9100两,1903年为14000两,增加了65%(148)。
山西票号业务量的增加,使票号的金融网络愈发得到扩张。在1823年雷履泰创办日升昌票号时,晋中地区只有一家票号,到1850年时晋中地区的票号已发展到11家,在北京、张家口、天津、扬州、广州、长沙等27个城市设有分号,到19世纪80年代末时,票号已在厦门、上海、杭州、福州等80多个城市设有票号。除了在国内的大中城市设立分号外,票号还漂洋过海在朝鲜仁川、日本大阪、神户、东京也设立了分号。日升昌票号在1824年成立之初,只在北京和平遥之间办理汇兑业务,到1886年时,日升昌已经在上海、天津、苏州、杭州、扬州等24个城市开始办理汇兑业务(149)。
票号金融业务的发展,逐渐使票号建立起一个涵盖广泛、遍及全国的金融网络。“今山西钱贾……散布各省,汇票出入,处处可通”(150)。票号业务的发展,使票号总号所在的祁县、平遥和太谷三县的金融势力不断壮大,成为全国著名的金融中心城市。“东北至燕奉蒙俄、西达秦陇,南抵吴越川楚,俨然操全省金融之牛耳”(151)。票号力量的增大和发展,使其越来越来得到清政府的依赖和借重。1900年,慈禧太后在逃亡西安的路上,下令各省解京饷款,一律电汇山西票号老庄——平遥、祁县、太谷三地的票号总部,于是以祁县、平遥、太谷为代表的晋中城镇又成为全国金融汇集的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