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让生命获得新生

让生命获得新生

时间:2023-01-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输血让人类的生命获得了新生,在以前如果发生了流血过多的现象,很多医生都是束手无策,病人也只能痛苦地死去,而给人输血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兰德斯坦纳因对于人类血型的杰出研究成果,不仅为建立安全的输血术和治疗新生儿溶血症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对免疫学、遗传学、法医学具有重大意义。兰德斯坦纳的发现导致现代输血术的诞生,千百万人的生命也得以拯救。
让生命获得新生_输血术_科学奇趣趣味

输血让人类的生命获得了新生,在以前如果发生了流血过多的现象,很多医生都是束手无策,病人也只能痛苦地死去,而给人输血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水平的提高,在现在的社会,输血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而且输血术的出现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

血液或血液里的某种成分输给病人称为输血,它是以补充血量或增加血浆蛋白等成分的含量,达到改善循环或改变血液成分、提高血液带氧能力和增强抵抗力等目的。输血的过程就是从一个人身上抽取血液输入另一个人体内。输血要想成功,捐赠者和接收者的血型必须相容,不然捐赠者的血细胞就被接收者血液内的抗体攻击,通过凝集反应形成血凝块。

在抢救生命时,输血是重要的措施之一,但是输血也不是随便就能输的。在临床上一般采用静脉注射输血。必须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输血,而且选择适当的输血方式。比如,给大面积烧伤患者输血,最好输入血浆,因为这种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如果输入全血,可能使体内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的黏滞性而影响血液循环。只给患者输入所需血液成分的输血方式,叫作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可以提高血液的利用率和疗效,而且因为不输入患者不需要的成分,所以不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因此,近年来输全血的患者逐渐减少,输所需要血液成分的患者逐渐增多。

最早的输血记载于17世纪,一位法国医生曾成功把羊血输入人体。但由于受到知识和技术的限制,发展很有限。而在17世纪后,欧洲也有许多医生进行过输血实验,虽然有的侥幸获得成功,不过更多的导致被输血者出现严重反应甚至死亡,当时的人不知原因在哪里。在1897年,抗原、抗体理论被德国免疫学家埃利希提出,提供了解开输血反应之谜的依据。直到1900年,奥地利裔美国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在实验中注意到不同人的血液混合后有的会发生凝结,有的则不会。经过研究后,他发现按红血球与血清中抗原、抗体的不同,人类血液可分为4种类型,不同血型之间抗原、抗体相互排斥,导致凝血、溶血。如果在人体内发生这种情况,就会危及生命。后来,这4种血型分别命名为A、B、AB和O型。

但是就算是按照血型进行输血,有时还会出现多次输同型血后发生溶血的情况。在1927年,兰德斯坦纳与美国免疫学家菲利普·列文共同发现血液中的M、N和P因子,导致此后MNSS血型系统的发展。在1940年,血液中的RH因子又被兰德斯坦纳和英国医师威纳共同发现,因此结果比较完整地、科学地解释了某些多次输同型血而发生的溶血症问题。兰德斯坦纳因对于人类血型的杰出研究成果,不仅为建立安全的输血术和治疗新生儿溶血症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对免疫学、遗传学、法医学具有重大意义。于是,在193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不过从人体抽出的血液会很快凝固,因此当时从献血者身上抽出血液后须立即输入患者体内,或将献血者与患者的血管直接用输液管连通。因此,大约在1914年,科学家发现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可防止凝固,由此产生一种新的输血方法——间接输血法,并为血液的长时间储藏铺平了道路。

在过去一个世纪里,输血技术不断改良。尤其是在最近的数十年内,从技术到概念都有突破性的发展。自20世纪30年代血液冷冻储藏技术成功,血库得以成立,输血就越来越普遍。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从血液中分离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技术陆续被医学家们发明了。根据病人的需要可以提取不同的血液成分,制成各种血液制品,如少浆血、代浆血、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和白细胞浓缩液等。这种成分输血术成为输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革命。目前,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成分输血的比例已达70%~80%。

血液对人类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象征着生命,这对现在的人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血液的重要性怎么形容都是不过分的。兰德斯坦纳的发现导致现代输血术的诞生,千百万人的生命也得以拯救。虽然在那个时候的输血术有很多缺点,但是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输血已成为普遍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