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碟的耀眼发光问题是特异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这一亮度同飞碟的动力装置和飞行动力学有关。通常,飞碟发光是飞碟外壳体周围形成等离子体的结果。这种发光不是热过程,因为飞碟的辐射水平较低,是在红外光谱段。发光等离子体的出现可能是大功率高频电磁场的电子激发和紫外线辐射引起的。在这一过程中,飞碟外壳体周围可能还有X射线和γ射线参与其中。我们认为,空气电离条件的形成很容易使飞碟周围形成气压极地的低压区。科学家从特异学角度仔细研究了外星飞碟发光的几种类型:整个飞碟周围出现弥漫式发光;飞碟部分外壳体发光;飞碟表面出现点状光源;飞碟射出光束;周期性闪光。
飞碟在平稳飞行或悬停时通常会出现白色弥漫式发光。有时,这种发光还有其它颜色——蓝色、红色、黄色或绿色。
在着陆的飞碟周围,很少出现类似发光现象。当然,在白天飞碟是不会发光的。飞碟在凌空悬停时或从地面升空前,其部分外壳体发光。这种发光可能是各种颜色,会随时间变化。这一发光现象可能同飞碟外壳体功能部分周围电磁场的不同方向有关。
通常,圆盘形飞碟圆顶盖周边和雪茄形飞碟的两端会发光。许多研究人员认为,飞碟外壳体表面的点状光源能产生发光舷窗的幻觉——这是飞碟外壳体表面等离子体效应的表现形式。
飞碟光束是最引人入胜的现象。目击者常会把它视为探照灯或激光。这两者都不能解释这些光束能在空中弯曲的怪异特性,它还能从飞碟上缓慢地伸出,又能慢慢地收缩回去。在一系列观察中记录下,在大多情况下,飞碟光束的传播速度约为5米--20米/秒。近年来,对这种光现象占主流观点的解释有一种假说认为,飞碟光束是由可控高能粒子流或高频电磁场形成的。可见光是能量流在中途使空气电离的结果。
然而,现代物理学尚无法解释这种空间控制能量光束的原理。在许多事件中,飞碟光束对物体表现出力的作用和影响。
在飞碟光束的特质中必须指出的是,飞碟还能产生光雾。通常,当飞碟在空气中突然开始“物质化”时(即从隐形态过渡到显形态时)能目击到这种神秘现象。通常,空气中会出现类似光雾的某种“东西”,光雾中会渐渐显现出飞碟的外形轮廓。这种光雾往往会在“物质化的”飞碟周围旋转萦绕。这种现象出现最多的是大型圆柱形飞碟或雪茄形飞碟,从看到光雾后就会出现这种飞碟。
图303:一个雪茄形外星潜水飞碟从隐形态过渡到显形态的物质化过程,释放出光雾时的情景。
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谈不上那种“物质化”。飞碟瞬间消失或出现的视觉印象可站在物理学角度来解释。目前已知,在用肉眼观察飞碟时,人的眼睛是不能记录下在视场内存留时间少于0.04秒的物体。要得到不间断的运动中的飞碟图像,在借助摄像机拍摄时,通常使用30个镜头/秒的制式。在对白天拍摄得到的摄像镜头进行分析时,镜头上飞碟的消失和再现甚至不会让人发现,飞碟在从离地约30米高的半空中悬停状态到升空瞬间的模糊不清的图像。在利用专业高速摄像机拍摄时,未能发现飞碟瞬间消失的过程。
飞碟发光的另一个特质是耀眼闪光。通常,在飞碟的飞行状态发生变化时会伴有这种耀眼闪光。在飞行方向发生急剧变化时,例如,当飞碟作“蛇”形或“Z”形运动或从凌空悬停状态转入升空状态时,飞碟闪光的亮度会提高几倍。这种闪光时间为0.5秒--1秒。闪光后,其亮度再次回到初始值。因此,当飞碟作“蛇”形运动时,会在飞行轨迹变化节点发生耀眼闪光。飞碟的这种眼闪光可解释为动力系统能量值的脉动变化。
图304:1980年12月的一个夜晚,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一条偏僻的公路上空出现一个罕见的圆锥形飞碟,它无声无息地低空悬停在公路上空,从它的下部喷出橘红色火焰,远看,它很像一个巨大的喷火“钻石”。
加拿大、美国和法国在对飞碟发光的研究中获得了飞碟在不同飞行状态发光功率的评价值,并借助技术手段发现辐射的光谱曲线。特别是确定了,飞碟发光功率值取决于飞碟的飞行状态,辐射光谱波段在几千瓦——数千兆瓦范围内变化。
1965年9月,法国和美国军舰在西班牙瓜德罗普岛海区举行联合军演,舰员们都成了耀眼光球飞碟现身的见证人,它在约10千米高空缓慢朝东南方向飞行。最初,飞碟直线飞行,当它飞行到军舰上空时,开始陡然降低飞行高度,绕军舰兜起圈子。兜了两圈后,它开始凌空悬停,又开始小幅度摇晃起来。几分钟后,飞碟的发光直径开始缩小,然后瞬间消失。15分钟后,它再次出现在原来的位置上,好像那里有一盏灯在随时开启和关闭。在这种情况下,飞碟在10千米距离内的发光功率为2.3兆瓦。
研究发现,在飞碟发光中,各种光型所占百分比为:紫外光占32%,可见光占55%,红外光占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