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洞的概念最初产生于对史瓦西解的研究中。物理学家在分析白洞解的时候,通过一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思想实验,发现宇宙时空自身可以不是平坦的。如果恒星形成了黑洞,那么时空在史瓦西半径,也就是视界的地方与原来的时空垂直。在不平坦的宇宙时空中,这种结构就意味着黑洞视界内的部分会与宇宙的另一个部分相结合,然后在那里产生一个洞。这个洞可以是黑洞,也可以是白洞。而这个弯曲的视界,就叫做史瓦西喉,它就是一种特定的虫洞。
自从在史瓦西解中发现了虫洞,物理学家们就开始对虫洞的性质发生了兴趣。
虫洞连接黑洞和白洞,在黑洞与白洞之间传送物质。在这里,虫洞成为一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罗森桥,物质在黑洞的奇点处被完全瓦解为基本粒子,然后通过这个虫洞(即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罗森桥)被传送到白洞并且被辐射出去。
虫洞还可以在宇宙的正常时空中显现,成为一个突然出现的超时空管道。理论推出的虫洞还有许多特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研究发现,“虫洞”的超强力场可以通过“负质量”来中和,达到稳定 “虫洞”能量场的作用。科学家认为,相对于产生能量的 “正物质”,“反物质”也拥有“负质量”,可以吸去周围所有能量。像 “虫洞”一样,“负质量”也曾被认为只存在于理论之中。不过,目前世界上的许多实验室已经成功地证明了 “负质量”能存在于现实世界,并且通过航天器在太空中捕捉到了微量的 “负质量”。
据科学家猜测,宇宙中充斥着数以百万计的 “虫洞”,但很少有直径超过10万千米的,而这个宽度正是太空飞船安全航行的最低要求。“负质量”的发现为利用 “虫洞”创造了新的契机,可以使用它去扩大和稳定细小的 “虫洞”。
科学家指出,如果把 “负质量”传送到 “虫洞”中,把 “虫洞”打开,并强化它的结构,使其稳定,就可以使太空飞船通过,而此时的速度自然是超光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