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理教学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培育

地理教学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培育

时间:2023-02-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地理学科文理特点兼具,在培养健全的公民人格方面有着综合优势。下面本人就地理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作两个片段的对比分析。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全世界海平面一共上升了18厘米,有科研机构认为,地球已进入了海平面“加倍上升期”。导致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地质原因;二是气候原因。
地理教学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培育_学“地”明理树人

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 章 伟

一个健全的公民需要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地理学科文理特点兼具,在培养健全的公民人格方面有着综合优势。爱因斯坦曾说过:“学校教育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国家需要的人才由过去的单一知识型人才向具有健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转变。健全的公民人格应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不断进取与超越的精神、环保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全球意识、高尚情操和美好心灵等。

下面本人就地理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作两个片段的对比分析。

教学片段一:

阅读:专栏——“海岛小国的空间危机”

讨论:①读图判断,该海岛小国的气候属于什么类型?

②热带雨林气候区为什么会出现饮用水供应问题?

③该岛国出现饮用水供应问题与其出现空间生存危机的成因各是什么?有无异同?

讲解:2000年2月18日,图瓦卢的大部分地区被海水淹没,首都的机场及部分房屋都泡在了汪洋大海之中。该国的海平面于2月19日下午5时左右上升至32米,2月20日下午5时44分海潮才缓慢退却。因这个由环形小珊瑚岛组成的国家最高海拔也不过45米,所以低洼地方的房屋全部被海水淹没。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全世界海平面一共上升了18厘米,有科研机构认为,地球已进入了海平面“加倍上升期”。

导致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地质原因;二是气候原因。其中,近百年来,气候因素成为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而气候的变化主要应归结于人类社会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造成的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

(1)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的原理

阅读:教材中关于全球变暖的图文资料

讨论:①近百年来全球气温不断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试列举依据。

②50年后哪种温室气体可能存在的威胁最大?为什么?

(2)温室气体的种类和来源

阅读:“主要的温室气体”表格

讨论:①观察表中内容,哪些温室气体的产生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②为什么大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刻不容缓?(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变暖及带来不利影响的现状及降解特征。)

(3)全球变暖的主要危害

讨论:①对上海而言,教材中列举的哪些现象会产生比较突出的问题?

②山地冰雪融化除了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之外,还有没有不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地方?(会加强副高的影响,扩大伏旱的规模和程度。)

③全球哪些地区有可能从全球变暖中得益?

④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上海能做些什么?我们个人又能做些什么?(风力、太阳能、核能发电;推广使用天然气;植树;加强国内外合作;节能、购买“绿电”等。)

2.城市热岛和雨岛

阅读:教材中关于城市热岛和雨岛的图文资料

(1)城市热岛的成因

讨论:①你认为产生城市热岛现象的五大成因中,影响最大的可能是什么?

②要改善上海的热岛现象,哪些治理措施效果可能比较明显?(迁移城市中的工厂;禁止市中心使用燃煤、油锅炉;建设城市绿化;加强城市规划;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等。)

(2)城市雨岛的成因

大气运动、凝结核及建筑物的影响。

讨论:①结合教材中的图文资料和生活经历,谈谈城市雨岛现象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②谈谈对今年夏季上海天气的感受,并尝试探讨其成因。

教学片段二:

1.教师首先出示漫画“地球出汗了”,并设问:地球怎么啦?然后出示“全球燃料排放CO2和地球表面平均气温的逐年变化”示意图,提问:一百多年来全球的气温有什么变化?

预计学生看图后会得出结论:一百多年间,全球的平均气温大约上升了0.3℃~0.6℃,全球气候呈现变暖的趋势。

教师过渡设问:甚至有科学家预言,到21世纪末,地球上将没有真正的冬天。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

2.研究温室效应的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主要是温室效应的概念、主要温室气体。)

请其他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并总结。

3.教师:有人说,全球温度上升,是件好事啊!冬天暖和一点有什么不好呢?可以不用穿棉袄了。那么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究竟有哪些影响?

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提示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考虑。

教师总结:只可能给局部地区带来好处,从全球角度来看,在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造成的损失更大。教师请学生阅读课本上的“专栏”——“海岛小国的空间危机”。

教师接着提出一系列问题请学生思考:看来气候变暖弊远远大于利,那么,人类可以采取哪些对策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减少危害呢?

指导学生通过教材相关内容的阅读找出答案。

在介绍改善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时,引导学生联系本地煤气管道的改造,让他们谈谈家庭使用天然气的好处。

4.引导学生讨论:大量植树造林能否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

教师总结:第一,过量排放CO2超过了植物吸收能力,地球仍将变暖;第二,温室气体不仅有CO2,还有其他气体。

指导学生阅读“主要的温室气体”表,指出这些温室气体的含量虽小,但增长迅速,而且难以通过绿色植物吸收。

5.教师过渡设问:我们了解了城市绿化的重要性,也知道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大、干预最强烈的地区,那么城市的气候有哪些特殊的地方?

教师请研究城市热岛和雨岛的小组交流研究成果。(主要是城市热岛的定义、成因、减轻措施和后果,城市雨岛概况等。)

教学片段一中,教案的设计者通过有梯度的问题情境,逐步剖析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并利用讨论的方式使问题更加深入,单纯从教学内容知识传授方面来讲,应该是一篇不错的教学设计。教学片段二中,虽然教师在知识讲述方面略逊一筹,但通过学生自己的研究成果汇报交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收集资料、设计制作讲稿、汇报研究成果等。若其他小组的学生有什么疑问或问题,可以提出,由该小组成员个人或集体回答,可展开讨论与辩论。教学片段二在渗透团队合作育人价值观方面,应该比教学片段一更胜一筹,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首先,“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公民增强合作意识。教学片段二中,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协作,这种小组合作探究和辩论不仅训练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语言的逻辑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加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其次,现代社会中优秀人才必备的基本素养是要有真诚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及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集众人之智慧、善于取长补短的品格。教学片段二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依据自己在小组中的分工履行各自的职责,加之合理的分工和良好的配合,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创造横向交流、团结合作的机会。

最后,教学片段二中学生通过分工和协作,互动与交流,发挥各自优势,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各种性格的同学相处,如何发表和保留自己的不同意见,并遵守小组统一意见,保证小组合作的组织性、纪律性。小组活动中的合作经验及与各种不同性格的同学相处的经验,为他们如何与社会上各类人等共事和交往奠定了基础,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可以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由此,本人梳理出几点地理教学中培育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建议与策略:

第一,潜心研究,挖掘教材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素材

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团队合作教育的思想和素材,需要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不断潜心挖掘,并逐渐融入到地理教学当中,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从学习方式入手,营造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的课堂氛围

恰当的教学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可以营造自由、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团结协作、敢于质疑、求真务实的习惯。这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第三,巧用学习任务单,做到教学有痕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的无痕化

学习任务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落实知识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就好比一个指向标,是教师指导学习的工具和学生进行学习的阶梯,如果能运用好,也能起到很好的育人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