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中学 向 莉
6月27日早晨,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在我家响起。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小蔡——我的学生,只见他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我考上了,向老师,135,135!”
我也高兴极了。“真的吗?祝贺你!这真是个好消息。”
“谢谢,啊。谢谢。”小蔡居然有点语无伦次了,看得出他真的很激动。
“总分多少啊?”
“425分!”他慢慢平静下来了。
“向老师,你还记得你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吗?”
“哪一句?”我一头雾水。
“你说如果我考不上大学,你就不做老师了。当时我就想,你对我比我自己还要有信心,所以我下决心一定要考出好成绩来,绝不辜负你。”
我半晌说不出话来,我忘了我什么时候说过这句话,也忘了是在什么情境下说的,也许当时就是一句玩笑话,但是我没想到的是小蔡居然记得如此深刻,居然看得如此之重。小蔡的话让我的思绪回到了两年前……
我是高二下学期才接手他们班的,第一次上课就注意到了小蔡。小蔡衣着时尚,小伙子长得挺精神的,但是稍微有点颓废。班主任介绍说,小蔡是地理课代表,也是个体育特长生,文化课除了地理还可以,其他都不行。我暗暗着急起来,只学地理也考不上理想的学校啊,看来得找他谈谈。
一次下课间隙,我坐在小蔡旁边,先问起了他的训练情况,又问起了他的学习,我开玩笑地说:“他们都说地理是你最好的一门功课,是吧?”
小蔡有点不好意思:“还可以吧。”
“你要想想,学习方法其实是相通的,只要下功夫,地理能学好,其他学科一样也能学好。”
小蔡很勉强地点点头,眼皮又垂了下去。我知道,这样的话他听得实在太多了。多说无益,于是我草草结束了这一次的谈话,原本准备的长篇大论都咽了下去。
接下来的日子,我并没有着急找小蔡谈什么,而是默默地观察着他,关注着他的一言一行。我期待着有个好机会让我们俩可以进一步交流。小蔡要去参加市中学生运动会了,于是周五的练习课没法上了,他来找我请假。
“小蔡,你主攻什么项目啊。”
“200米。”
“他可是崇明男子200米的纪录保持者呢,在上海市也是数一数二的。”陪他一起来的小范马上补充了这句。
“那真不错啊,我最羡慕跑得快的人了,这也是需要技巧的。”我不失时机地夸夸小蔡。
小蔡听到别人提起了他的强项,马上就笑了起来。
“听说这次你古诗词默写及格了?”
“啊?这你都知道!”小蔡有点诧异。
“你们杜老师很开心,一直夸你有潜力。”
事实上,这话有点言不由衷,杜老师老是跟我抱怨:“向老师,还是你吸引力大,他平时只看地理书,古诗词默写老是通不过。”不过,这次默写小蔡竟然及格了,这就让我找到了鼓励小蔡的好机会。
“真的啊?我一直挨批的。”小蔡更惊奇了。
“你以为呢,你真的太低估自己的能力了,我替你计算过,如果你语数英都能考到及格,你的分数都可以达到二本线了。”
“那是啊。不过其他学科我真的学不下去,实在没兴趣。”
“慢慢来吧,谁能一下子就找到学习的兴趣呢?”
“我考来考去一直这点分数,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不到最后一刻,别放弃,能考多少就考多少,我相信,你能行。”
……
从那时候开始,我发现小蔡的桌上开始放上了《古诗词二百首》和数学习题集。他奋笔疾书的时间多了,去办公室重新默写的时间少了;他与同学讨论难题的时间多了,谈天说地的时间少了。
“小蔡,你地理作业怎么还没交?”
“来了,待会儿就交。”
“小蔡,‘长风破浪会有时’下面那句应该是什么?”
“好像,好像是……”
“没有什么好像,赶紧的,再回去看看《古诗词二百首》。”
“小蔡,你头发长了,该剪了吧。”
“哦,你的话怎么和我妈说的一样啊。”
记不清整个高三阶段,小蔡和我有多少次这样的对话。有的时候被我批评了,有些个性的小蔡看见我还扭头就走,我都灰心了。干嘛呢,他地理学学好就行了,别的学好了也不归在我的功劳簿上,况且他也未必多领情。可我总觉得这是个聪明的孩子,他能上一所好点的大学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啊。谁都没想到,最后小蔡的地理高考分数居然位居全县第一,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居然不靠体育特长生的加分就已经达到了文科的二本录取线。他也非常高兴,一直很感谢我。一得知高考成绩,马上就来我家报喜了。我也很感谢他,因为他让我知道了要做一个好老师其实很简单,就是真心实意为了学生好,而不是仅仅只为自己的学科好。
送走了开心的小蔡,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我不禁问自己:为什么今年小蔡的感谢让我如此震撼?鼓励学生是每个老师都在做的,都会去做的,但怎样才能让这种鼓励奏效呢?小蔡只有一个,他成功了。还会有更多的小蔡出现,该怎么去鼓励这些孩子呢?我觉得,成功的法则就是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用亲近和信任来沟通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亲其师,才会信其道,通过爱的暖流去开启每一个学生的心扉,使每一个学生乐于接受好老师的教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