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山岳景观,是指以花岗岩类岩石为物质基础构成具有旅游观赏价值的山地地貌景观,如黄山、华山、白云山等。
花岗岩类岩石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遍及全国,在地质构造上遍及所有造山带,在产出时代上从太古宙到新生代均有发现,在岩石类型上,世界上已知的类型中国几乎都有。由于中国地质构造与气候带的多样性,形成了花岗岩地貌景观类型多样。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花岗岩类岩体在万处以上,中国花岗岩地貌景观资源潜力巨大。著名的花岗岩山岳景观区如表5-1所示。
表5-1 花岗岩山岳景观区域及主要特征
一、黄山的花岗岩地貌景观
常言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本书首先以黄山为例来展示花岗岩地貌景观的雄奇秀美,之后再讨论其他山岳的花岗岩所构成的“花花世界”——主要的花岗岩景观地貌形态。
1.花岗岩山峰景观
花岗岩堡状山峰,峰体规模较大,四周陡峭,雄伟壮观,截面形态近似圆形,像城堡或碉堡状的花岗岩山峰(图5-1)。形成堡峰的花岗岩体垂直节理不发育,多为间距较大的斜节理或共轭节理,岩石一般不易崩塌和坠落,山顶较平坦,系早期夷平面或剥蚀面的残余。
图5-1 花岗岩堡状山峰(黄山管理委员会提供):左图,黄山莲花峰;右图,黄山天都峰
花岗岩塔状山峰景观,山峰的规模比堡峰小,峰体下粗上细,四周为陡峭、形似塔状的山峰(图5-2)。多为沿两组垂直节理风化剥落而成,常孤立分布。
图5-2 花岗岩塔状山峰——黄山北海(黄山管理委员会提供)
花岗岩高山尖峰景观,是指山体绝对高度大于1500m,相对高度在1000m以上的花岗岩体,以顶部尖锐、离立状山峰为主要特征,也有学者称之为“花岗岩峰林地貌景观”,典型代表为黄山西海(图5-3)。
图5-3 花岗岩高山尖峰景观——黄山西海(黄山管理委员会提供)
2.花岗岩石柱与石锥景观
花岗岩石柱景观,沿花岗岩节理风化剥蚀后残留的柱状体,如黄山的“梦笔生花”(图5-4)。
图5-4 花岗岩石柱景观——黄山“梦笔生花”(黄山管理委员会提供)
花岗岩石锥景观,主要是由花岗岩差异风化形成的一种像刺突一样的地貌景观(图5-5)。它们有的是花岗岩在球形风化的基础上崩解后经雨水淋蚀形成,或者花岗岩局部地方石英富集或夹有硅质程度较高的岩脉,导致局部抗风化能力较强,比如黄山“手机石”的“手机天线”,以及“仙人指路”。
图5-5 花岗岩石锥景观(黄山管理委员会提供):左图,“手机石”;右图,“仙人指路”
3.花岗岩一线天与石岭景观
花岗岩一线天景观,流水沿花岗岩垂直节理或断层带软弱结构面侵蚀切割,形成狭长的两壁直立的类似沟壑的地貌景观。在通道中仅见一条窄窄的天空,常称一线天。黄山天都峰南线的游步道,西海大峡谷的步仙桥就是横跨在一线天之上(图5-6)。
图5-6 花岗岩一线天景观(黄山管理委员会提供):左图,天都峰南线游步道;右图,西海大峡谷步仙桥
花岗岩石岭景观,呈长条状展布的花岗岩山脊。其顶部或平坦,或略有倾斜,或波动起伏,或呈锯齿状展布。岭的两侧不像石墙那样笔直,而是有一定角度的陡坡(图5-7)。
4.造型石景观
花岗岩造型石景观,是指具有特殊造型的花岗岩地貌景观。
在地质作用下,花岗岩形成形态像人、似物、似禽兽或生产生活用品等造型,命以高雅、形象、动听的名字展示给游人,常常受到旅游者的青睐,或成为摄影家、画家“猎取”的目标。如安徽黄山的“喜鹊登梅”(图5-8)。
图5-7 花岗岩石岭景观——黄山九龙峰(黄山管理委员会提供)
图5-8 花岗岩造型石景观——黄山“喜鹊登梅”(黄山管理委员会提供)
5.“黄山地貌”景观
黄山的花岗岩地貌,从形态上看多种多样,比如前面提到的堡状、锥状山峰、石柱,还包括山岭、一线天以及各式造型石等;从成因角度看,种类丰富,包括物理风化型、节理崩塌型、流水侵蚀型等;从分布规律(崔之久,2009)看,黄山地貌围绕着放射状水系的中心(即分水岭),向外围依次为穹峰、堡峰、尖峰、岭脊,此为黄山地貌的一大特征;从旅游美学角度,黄山地貌通常概括为“前山雄伟,后山秀丽”(图5-9)。
以地貌学观点解释黄山的前山和后山在景观美学上的不同,可以从以下几点概括。
(1)前山、后山的岩性不同。前山为等粒的块状结构,相比后山的岩石,更为致密、均匀,更不易破碎。在长期的温差、流水作用下,前山容易产生面状剥落,形成表面光滑、雄浑壮阔的基本地貌骨架。因而,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组成结构是成景的关键要素。
(2)新构造运动控制前山、后山不同区域的地貌发育。前山只有一条南北向大型断裂;后山南北向、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展布全面。此外前山的小型断裂也稀少,后山密集。
(3)后山岩体垂直节理更为发育,使得岩石变得较为破碎,容易形成柱状、锥状山峰的景观骨架。
图5-9 黄山地貌景观(李维摄):左图,雄伟;右图,秀丽
(4)局地气候、植被、生态环境不同,导致景观塑造与景观展现不同。成景角度:前山岩石致密,山体浑圆,更突出“山、石”之势——雄伟在气势上;后山岩石破碎,山体纤细,植被丰富,更显“山、石”之形——秀丽在形态上。景观展现角度:前山少量松树苍劲挺拔,水流于光秃的崖壁之上,山水组合更显壮观;后山成片植被,郁郁葱葱,风吹树摇,更显秀丽。
图5-10 《梅清画集》中的黄山地貌景观
画家眼中的“黄山地貌”景观(图5-10),其实就是山水画。以描绘黄山山岳景观为题材的黄山画派在中国山水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把“天造的仙境”绘成了纸上丹青。比如梅清、石涛、张大千等画家绘出了许多黄山景观。
二、其他类型的花岗岩地貌景观
1.高山断壁、悬崖式花岗岩地貌景观——华山型
由高上千米的巨型花岗岩断块山构成的,四壁陡立险峻的地貌景观。岩性均一、垂直节理发育,有大型断裂存在,新构造抬升迅速,重力崩解作用强烈,是形成此种地貌景观的重要因素。四面临空,壁立千仞的巨大悬崖是其最大的特征。“自古华山一条路”是对这种地貌景观险峻程度的最佳描述。华山风景名胜区是此种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杰出代表(图5-11)。
图5-11 高山断壁-悬崖型花岗岩地貌景观(卢丽雯摄)
2.低山圆丘(巨丘)花岗岩地貌景观——洛宁-封开型
海拔1000m以下的花岗岩体形成外貌呈巨大圆丘的地貌景观。在圆丘的弧形曲面上往往分布着许多密集的细沟,远望似瀑布,有人称之为“花岗岩石瀑地貌”。这种地貌多出现在花岗岩岩株的根部,由于这个部位节理不发育,岩石致密,整体性好,化学风化和降水冲淋是形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因素。据陈安泽的《旅游地学大辞典》(2013),河南洛宁神灵寨和广东封开是其典型代表(图5-12、图5-13)。
3.石柱群花岗岩地貌景观——内蒙克什克腾旗型
高度在5m以上,棱角平直,孤立或联体成群的石柱体成片分布,是此类地貌的形态特征。因外观似云南的石林,故有学者称之为“花岗岩石林地貌”。密集且平行排列的水平节理,相对稀疏的垂直节理,是形成此种景观的岩性和构造条件;高纬度寒冷气候条件下强烈寒冻风化、冰劈作用是形成此种景观的主要外营力。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是此种景观的典型代表(图5-14)。
4.穴型花岗岩地貌景观——福安型
在花岗岩体的表面形成的孔穴状景观。平面上以圆形为主,垂直方向上以圆桶状为基本形态。多分布于谷地之中,与流水密切相关。穴的直径从几厘米到十几米,深度从几厘米到几米。在瀑布或跌水的下方可达到十余米,形成深潭。穴状花岗岩地貌景观,如福建福安白云山(图5-15)。
图5-12 花岗岩低山圆丘(巨丘)——洛宁神灵寨(据陈安泽,2013)
图5-13 花岗岩低山圆丘(巨丘)——广东封开(据陈安泽,2013)
图5-14 花岗岩石柱群景观(据田明中,2012)
5.低山塔峰花岗岩地貌——嵖岈山型
海拔1000m以下的花岗岩体,构成的高度在几十米至百余米的孤立或成群分布的塔峰为特征的景观。其总体形态类似高山尖峰地貌,但其峰顶多呈浑圆状,故又称之为“钝顶塔峰地貌”。高山尖峰崩落,后期的球形风化作用,致使尖峰及原来有棱角的石柱、崩塌岩块变为浑圆形态。低山塔峰型花岗岩地貌景观是尖峰地貌和石蛋地貌的过渡类型,以河南嵖岈山为代表(图5-16)。
图5-15 穴型花岗岩地貌景观——福建福安白云山(张晶摄)
图5-16 低山塔峰花岗岩景观——河南嵖岈山(据陈安泽,2013)
6.犬齿状岭脊花岗岩地貌景观
在窄长的山脊上散布着一系列犬齿状山峰为特征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其特征是岭脊上的小山峰呈犬齿状,棱角鲜明,参差嶙峋,如青岛崂山(图5-17)。
7.崩塌叠石(石棚)花岗岩地貌景观
以巨大的崩塌岩块叠置搭连,构成不规则洞穴为特征的花岗岩地貌景观,称为“石棚”或“叠石洞”。此种景观是由高山尖峰地貌的尖峰或石柱体崩落于山谷或山麓叠积而成。凡是崩塌叠石发育的地区,绝大多数山顶不再保有成群的石柱体。三清山与天柱山都是海拔1500m以上的高山,两者微地貌形态则截然不同。三清山崩塌巨石稀少,尖峰及成群的高大石柱众多,其中石柱体“巨蟒出山”高达百余米;而天柱山山顶几无石柱体存在,山谷、山麓却充满巨大岩块堆积物,由崩落石块构成40多处叠石洞。
图5-17 犬齿状岭脊花岗岩地貌景观——青岛崂山[1]
8.风蚀花岗岩地貌景观——怪石沟
在干旱沙漠荒漠地区的花岗岩体,因气候干热,昼夜温差大,使岩石产生热胀冷缩,加上强大的风力吹蚀,使花岗岩体表面形成极不规则的蜂窝状洞穴,成为风蚀花岗岩地貌景观,以新疆博尔塔拉怪石沟和内蒙古阿拉善旗为代表(图5-18、图5-19)。
图5-18 风蚀蜂窝花岗岩景观——新疆博尔塔拉[2]
图5-19 风蚀花岗岩地貌景观——内蒙古阿拉善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