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文化
沙漠旅游文化节
一年一度的“中国宁夏国际沙漠旅游文化节”和“中国宁夏大漠·黄河国际旅游节”是沙湖景区最大的旅游盛事,推动着沙湖旅游文化的发展。旅游文化节期间近15万名海内外游客游览沙湖。有游客在留言簿上写下“塞上归来不看沙”的赞誉。
在槐花飘香的5月,“中国宁夏国际沙漠旅游文化节”开幕,为期9天。来自祖国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的旅客云集沙湖。每年的沙漠旅游文化节的主题都略有变化,但都围绕“环保、沙漠、湿地”进行。沙漠旅游文化节组织安排了“沙漠探险”“沙漠旅游”“大漠沙雕艺术展”“热情的沙漠·文艺演出”“沙漠·人体艺术彩绘车展”和“沙湖旅游商品展示会”以及“徒步穿行沙漠大赛”“沙漠文化节新闻摄影大赛”“沙漠豪情啤酒畅饮大赛”“走近大自然·儿童绘画大赛”等赛事。
沙湖沙雕
沙雕是沙湖文化建设的经典。“国际沙雕园”是沙湖旅游文化的亮点。自2002年8月,沙湖成功举办以“丝路奇观”为主题的中国首届大漠国际沙雕大赛以来,沙雕艺术在沙湖落户生根,一年一度的沙湖沙雕赛事,吸引了国内外著名的沙雕艺术家,游客也纷纷举起相机在精美绝伦的沙雕作品前留影。
沙湖举办沙雕创作活动,留下了一大批沙雕精品。以神话传说为主题的沙雕,冲击视觉,令人振奋。矗立在蓝天白云下的神话群像雄伟壮美,栩栩如生。以世界著名建筑为主题的沙雕吸引了游客的眼球;以贺兰山岩画为主题的沙雕艺术品,风格迥异、震撼人心;以“世博会”为主题的大型系列沙雕艺术品受到游客的赞赏。观赏沙雕作品是一次精神的盛宴。《商人的威尼斯》《雅典的马拉松英雄》《艾提尕尔的清真寺》《奇迹王朝巴比伦》《战神之国罗马》《智慧之城亚历山大》《蓝色清真寺》《须弥山石窟》《巴米扬大佛》《中东商都巴格达》等沙雕艺术作品永远留在了游客心中。
艺术家们让松散的沙子团结起来、站立起来,创造出这顶天立地的沙雕艺术造型,千年的神话故事扑面而至,在游客的眼睛和相机的镜头里,镌刻出飘逝的绝唱。
深受游客青睐的沙雕作品《千古一帝》已经是第四次落户沙湖。这幅作品再现了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后的豪爽和霸气,整幅作品气势宏大,构思精妙,各种艺术元素精巧结合。
沙雕是一种场面恢弘的大地艺术,融合雕塑、绘画、建筑、体育、户外娱乐等元素。起源于100年前的美国。20世纪初,美国举办了一次大型的野地沙雕比赛,之后沙雕发展成为一门新的现代艺术。一般的爱好者不需要特别的专业训练,只要愿意都可以参与。
沙雕只能用沙和水为材料,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黏合剂。作品完成后经过外表喷洒特定胶水加固,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可以保持几个月。沙雕工具大的如推土机、煤铲等,小的有泥瓦匠常用的刀、铲、勺、刷等,有20种之多。但也有些高手,只用一两件工具就可制作出大型沙雕。由于沙雕不存在保存、收藏等棘手的问题,在一定时间内自然消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被称为“速朽艺术”。正因为无法长期保存,每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沙雕魅力长久所在。
沙雕以金字塔为基本造型,评判标准从艺术价值、技术难度、作品设计三个方面评价。艺术价值包括视觉冲击力、新意性、创造性、细节部分、比例、外部的处理、形状的表现力、动感、色彩的运用。技术难度包括对沙的运用、穿越能力、悬空部分、垂直部分、垂直部分的高度、作品完成情况。作品设计包括作品与主题是否贴切、阴影和形状的利用、指定区域内的空间运用、背面空间的运用。
与传统的海滩赛场相比,沙湖的沙子色泽金黄,特别纯,有黏性,无杂质,非常适合沙雕使用。世界沙雕协会主席格雷表示一定要告诉更多的沙雕爱好者,让沙湖成为一个国际沙雕比赛场地。
农垦博物馆
宁夏农垦博物馆展示了农垦历史文化和现代农垦发展水平的艺术殿堂。2008年8月,作为北京奥运会和宁夏50华诞献礼落成开放的宁夏农垦博物馆,是宁夏第一座自治区级行业博物馆,它的建成标志着宁夏行业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这座馆舍气势雄浑庄重,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农垦精神于一体,依偎在景色迤逦的国家5A级景区沙湖生态旅游区。展厅面积1800平方米,馆藏实物2000余件,收纳了宁夏农垦初始阶段至当前改革发展中的各类实物和资料,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
作为宁夏行业博物馆始创宁夏农垦博物馆,把收藏保管、宣传教育功能有机相结合,以其独特的陈列、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优良的秩序和独特的魅力,多角度、多侧面地向社会各界展现农垦文化的历史成就,吸引着众多宾客探访考察农垦文化,已成为传播中国农垦和宁夏优秀文化的窗口之一。走进宁夏农垦博物馆,可以了解中国和宁夏农垦事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还可以更多地了解宁夏农垦人50年来改天换地的惊人壮举,走进宁夏农垦人经历过的坎坷与艰辛,创造的奇迹和为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的巨大的贡献。
沙湖鸟类吉祥物:“沙宝宝”“湖贝贝”
经过20多年来对沙湖湿地的保护开发,沙湖已是百鸟翱翔,成为我国北方候鸟极为重要的繁殖与迁徙停歇地。2012年,在以“塞上沙湖,候鸟天堂”为主题的沙湖首届国际观鸟节上,沙湖鸟类吉祥物“沙宝宝”和“湖贝贝”与游客见面,受到追捧。沙湖鸟类吉祥物的面世,寓示着沙湖生态文化掀开了新的篇章。
在观鸟节上启动了鸟类生态行为网络在线观察活动,为广大游客通过网络直播观赏鸟类生活原始生动画面开启了新的视角。通过对鸟类生活场景的24小时实时拍摄,全方位展示鸟类产卵、孵化、破壳、喂养、学飞等整个过程和鸟儿恩爱的原生态场景,让游客近距离了解鸟类习性,增长知识。沙湖鸟观测站的建立、沙湖湖东湿地开发等项目都为文化旅游搭建了平台。
伴随着沙湖鸟类吉祥物“沙宝宝”“湖贝贝”的诞生,也开辟了沙湖水上观鸟专线,开展了青少年湿地、鸟类知识科普活动及“爱鸟大使”评选,开通了“比翼鸟”爱情旅游专线,鸟类吉祥物闪舞与游客互动,真人版“愤怒的小鸟”游戏等活动,把“塞上江南、神奇宁夏”的沙湖旅游品牌推广到全国和全世界。
为了保护鸟类,宁夏将4月1~7日定为“爱鸟周”。2012年世界湿地日主题为“负责任的旅游有益于湿地和人类”。宁夏地处西北,干旱少雨,湿地资源稀缺,而沙湖却拥有数十平方公里的湿地,犹如镶嵌在塞北大漠上的生命绿洲和璀璨明珠,成为闻名遐迩的百鸟天堂和旅游乐园。
多年来,沙湖以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为依托,全力打造西部独具特色旅游目的地,面向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的国际旅游目的地。遵循“生态沙湖,低碳旅游”理念,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沙湖、了解湿地、了解鸟类,向世人展示沙湖湿地的魅力,唤起人们关心湿地、爱护鸟类、热爱地球、共建美好和谐家园的爱心和责任感,全面提升沙湖景区的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国际观鸟节是沙湖一年一届的重大节事活动,是一张生态旅游的名片,是沙湖旅游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的知名品牌,是一项新兴的朝阳文化产业。
品味沙湖鱼
观胜景,察民俗,寻名吃,是旅游的三大要素。沙湖大鱼头是沙湖旅游风景区饮食文化的集大成者。到沙湖不吃沙湖特产大鱼头,就算是白来一趟了。
大鱼头者,沙湖鲢鱼之谓也。花鲢,俗名又叫胖头鱼、黑鲢、鳙鱼等。沙湖的鱼香美,有赖于沙湖的水,尤其是秋水,它淘出了芦苇中的很多种化学元素。沙湖鲢鱼产自沙湖,长自沙湖,小者四五斤,大者二三十斤,头大肉嫩,无刺不腥,味道鲜美,是塞上名菜,凤城佳肴。沙湖出口形成一条“鱼头”饮食长街,几十家饭馆鳞次栉比,家家招牌大书“沙湖大鱼头”,可见沙湖鱼头确实身价不凡。
一个尺二的白底蓝花大盘,盛着清醇的大鱼头,汤白似乳,肉似豆腐,色泽透亮,颤巍巍很诱人。据说,这道菜有温肾补虚,益脾暖胃之功。还有一道名吃,就是用湖中活螃蟹烹制的“油爆蟹”,色泽黄红相间,十分鲜艳,入口香脆、鲜嫩。这两道菜,食后令人回味无穷。
饮食文化是提升旅游文化的重要方面,外出旅游,品尝地方风味小吃,无疑会增添许多旅游的乐趣。
沙湖文化
沙湖旅游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荒漠到绿意,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沙湖文化的凝聚力是创新进取的力量源泉之一。风格迥异的人文景点、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别开生面的体育竞赛等等,共同构造出独具特色的沙湖文化。
江泽民同志视察沙湖不仅是沙湖发展史上的大事,而且江泽民同志赠给沙湖旅游区的墨宝“沙湖”二字,也给沙湖文化宝库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沙湖风光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文化人,他们震撼于沙湖的神奇、豪壮,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是沙湖文化的瑰宝。沙湖人从收集的来自全国1100多位诗人的4000多首诗歌中,选了624位诗人的2200多首诗作,编纂出版了《沙湖之歌》。诗歌集为沙湖文化增加了厚重的色彩。由石嘴山的作家们创作的《美丽的沙湖》和收集编写的《沙湖的传说》,把沙湖深邃幽远的历史、神秘神奇的传说、美丽动人的风光用文字凝固在纸面上,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沙湖大型画册《中国AAAA级生态旅游区——沙湖》收入摄影家们的摄影作品114幅,把沙湖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动人的绚烂瞬间定格在镜头中。
一年一度的沙湖大漠冰雪旅游文化节是沙湖的亮点,文化体育活动是沙湖文化的精彩画面。沙湖艺术团的表演,沙湖旅游文化节、沙湖观鸟节、沙湖音乐演唱会、沙湖国际摩托接力赛、沙湖龙舟赛的成功举办,以及沙湖运动会,沙漠足球、沙漠篮球和沙漠排球竞技比赛活动,都是沙湖文化的沉淀。
沙湖水镇正在建设中。建成的沙湖水镇将是中国西部的“东方威尼斯”。白天,游客在湖水、芦苇间荡漾轻舟,穿行在沙湖水镇蜿蜒的水街,看着两岸喧闹的商铺,登上码头,走进水镇,吃着地道的沙湖大鱼头,买些宁夏特产,品尝颇具异域风味的咖啡,领略沙湖水镇独有的军垦文化和农垦文化。当年遗留下来的实物和图片文字,可让游客了解到这里发生过的事:大生产时期的会堂原址、贴满标语的军垦小院,以及按照当时情景编排的出早操、晚军号表演。夜幕降临,由数百人表演的军垦、农垦时期的歌舞剧,让游客重温那段辉煌岁月。沙湖景区将从一个观光型景区转变成休闲度假型景区,沙湖水镇的建设,用军垦文化和农垦文化承载景区转型。
沙湖文化和沙湖景观相互辉映,书写着沙湖灿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