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芳名的由来
人们不禁要问,如此之大峡谷,因何以胭脂命名?这是由古代在此繁衍生息过的“焉支氏”“焉支”“燕支”部落民族演化而来的。
胭脂,众所周知,是一种红色颜料,古人最早是从草木花丛中提取出来的,后被妇女所宠,以此饰容,人面桃花,孰不美哉。
很早以前,胭脂峡及周边地带,水土丰腴,草木繁茂,鲜花盛开,处处绯红耀眼,不但是人们牧耕的好地方,而且是采集胭脂的胜地,故命其山为胭脂(古称“焉支”)山,生活在这里的民族也自称“焉支”“焉氏”“乌支氏”(胭脂),由此也留下了许多历史典故和有趣的传说。对此《辞海》注曰:“乌支古县名,又称‘阏氏’、‘焉氏’、‘乌氏’,本乌支戎地。”由此可知,乌支、焉支是我国春秋之时北方一个少数民族部落地名,这便是胭脂(焉支、乌支)最早命名的来历。
昔日胭脂胜地
据《泾源县志·沿革》记载,春秋时期,胭脂属乌氏戎居地。到了战国时候,乌氏属秦国领地。公元前337年,秦惠文王称帝之后,置乌氏县,衙署设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北(泾源县城北胭脂川一带)。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后,力事发展生产,大兴农牧业。乌氏地有一人名叫倮,以牧业发家,骏马千匹,牛羊万计,富甲天下。秦始皇大为赞赏,特封倮为王。一时这里牧业发展,闻名遐迩。
历史进入东汉王朝,改乌氏县名为“乌支”。北魏末年,废而又立。西魏,终废。
胭脂,人皆爱之,古匈奴尤为崇尚,他们以胭脂为容,以骑射为性,以游牧为生,逐草而牧,雄踞北地。西汉之时,匈奴势力强大,举兵南下,迅速占领了乌氏等北方大片土地。汉王朝不得不出兵反击。《史记·匈奴传》曾载,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朝廷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率骑勇万余,出陇西,过焉支,直驱匈奴过黄河,退至漠北。匈奴失却祁连、焉支二山,仰天痛哭曰:“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料)矣!”可见当时匈奴在此活动及采集胭脂的盛况。之后,慕名而来者更多。《五代诗话·稗史汇编》一书中曾记载:“北方有焉支山,上广红蓝花,北人采之染绯(大红色),采新鲜者作面脂,饰容则鲜明殊美。”
动植物的乐园
昔日胭脂山,胭脂峡多么恢宏壮观,多么亮丽,多么有名气,斗转星移,不知逝去多少个春秋,而今这里却是喜逢春日,鲜花盛开,风景更加秀丽,胭脂峡尤显突出,山翠水碧,秀色可餐,原汁原汤,给人以醇香。令人陶醉的是,在群山的挟持下,一条长5公里宽10米之多的大峡谷向东延伸开去。峡内山叠水荡,草木繁生,在万木丛中有松、桦、栎、椴、杨、柳等树木100多种,栖息着200多种动物,有豹猫、狍子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还有草鹭、绿翅鸭、白尾鹞、金丝燕、金蝠蛾(冬虫夏草)、波纹水蜡蛾、黑凤蛾,在国内甚为珍奇。所以说这里不仅是一处博大的植物园,而且是动物的天堂,仅昆虫类就有300多种。峡内曲谷幽深廊转,两岸奇峰对峙,山上茂林涌翠、山下碧水翻浪,给动植物营造了一处繁衍天堂,一处栖息的乐园,使之生生息息无尽。
云雾锁峡谷
每到春日,或夜雨放晴的早晨,峡内常常白云凝聚,浓雾飘渺,白茫茫一片,蒙蒙锁峡谷。轻风阵阵拂来,云雾飘飘悠悠任风扯拽,青山绿树时隐时现,时而云罩山巅,时而沉沦谷底,时而千山铺海,时而银絮万顷,时而浓雾滚滚如万马奔腾,时而云烟淡淡如轻纱拂面。当旭日东升时,则是另一番亮丽景观,茫茫白云顿成彩霞,太阳周围浑然一片玫瑰色,远离太阳的云层皆成橙黄色。阳光透过云层形成缕缕金梭银梭网织天宇,而穿过云海射向地面的道道光柱如彩带飘逸,此时浑然一抹云雾天地,霓裳世界,置身此中,飘飘然如临瑶池仙宫,悠然美哉。
奇石风景苑
胭脂峡奇峰林立,怪石塞谷,无石不怪,无峰不奇,它以“幽、迷、奇、险”为景观特色,究其缘由,皆因其特殊的地层构造,这里峰峦叠嶂,巍峨雄奇,峭壁嶙峋,陡峭千仞的地貌特征,成为一处浩大的石峰大观园。令人瞩目的是峻拔的“擎天柱”,高大的“将军石”,神奇的“南天门”,独秀的“胭脂女峰”,苍雄的“鹰嘴峰”状物状景……惟妙惟肖,情趣盎然。突兀的怪石纷呈百态,各有千秋,有的若土屋,有的似高楼,有的若车,有的似船,有的若蛙,有的似鸡,有的若牛,有的若熊,奇形怪状,神态各异。或交头接耳,或似左顾右盼,或抬头探路,但都迷惘不前,踌躇未动,以此形成了奇异的石头景苑。
瀑布诗画廊
俗话说“仁者喜山石,智者喜河水”,但多是“仁智”兼而有之,游完山,再游水,为古今时尚。
要论峡内风光之秀,除石景外,莫若胭脂河水。胭脂河一出山018就满载着大地的温馨,珠浪滚滚,沸沸扬扬,自西湍湍而来,在柳家河坝打了个旋涡,与大地亲吻了一下便掉头汇入了泾河,去养育两岸的生灵。胭脂河水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更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这里河水落差大,水流急,宽处10米多,窄处不足1米,天留一线。水在峡内奔流,时而悬空高挂,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之韵;时而浪落三跌,“清泉石上流”表现出浓郁的诗情;时而水贴峭壁缓缓落下,奏出一曲曲“高山流水”的乐章:时而浪飞卷帘,展出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最为壮观的是胭脂大瀑布,每到夏日之时,艳阳高照,万木葱茏,胭脂瀑布如织似锦的水流,自上而下轻盈地悠然垂落,远远望去,一束束银色水流像素绢高挂,呈现出一种高洁素雅的优美意境。真是“苍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
如此之景一处胜似一处,传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胭脂河中胭脂女的神工。据说胭脂女是天上仙女下凡,她不仅美丽漂亮,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一天泾河龙王二太子出宫游玩,在河边遇见胭脂女,顿时被其姿色所吸引,堕入爱河,陷入情网,不能自拔,终日沉迷于胭脂女,而渐渐疏远了其妻洞庭龙女,遂产生了柳毅传书的故事——唐人小说《柳毅传》。有趣的是,至今峡内南侧山巅仍有一高耸独立的石女峰,向泾河老龙潭凝望,企盼着二太子的到来。
这里山花烂漫
胭脂峡传说动人,风景更迷人。胭脂峡,顾名思义,丽在胭脂,秀在红色,事实也是如此。每值春日融融之时,这里便成了花的海洋,层层密林中的探春、迎春、山桃、红杏、丁香等花,喷粉吐红,竞相怒放;入夏之后,遍地的玫瑰、金樱、线莲、芍药、山丹诸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金秋之日,压满枝头的野果,层林尽染的红叶,如火如荼,灼灼夺目,极目远眺,此刻的峡谷,红天赤地,一片殷红的世界,满目流金光环。难怪古人对这里的山、峡、河、川都冠以胭脂芳名,美称其为胭脂山、胭脂峡、胭脂河、胭脂川。
请到这方来
胭脂峡苍翠芳菲,秀在幽幽峡谷,纳山峦阳刚之雄姿,融树木碧翠之妩媚,荟山色烂漫之绚丽,集流水激扬之旋律,引人可观,耐人可赏,赏则叹绝。
胭脂峡久在深闺人未识,而今撩起面纱显芳容,朋友要品味天地间大自然的美韵,请到胭脂峡来,回归自然,体味大自然的灵气,更要到胭脂峡来!
美哉,胭脂峡!
拥抱,胭脂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