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能剧的起源与演变

能剧的起源与演变

时间:2023-0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能剧的起源与演变能剧作为日本古老的戏种,关于它的准确的起源早已无从考证,只是相传是中世纪时从中国传入的日本最古老的舞台艺术伎乐,奈良时代传自中国的散乐被认为有可能是它的开端。之后就被称为猿乐,成为现在的能剧的原型。能剧起源于散乐中,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能剧中“能”的起源最远可追溯至奈良时期。在其他地方也有仿效幕府,雇用这种四座一流身份的演员。在这种结果之下,“能”得到了十分的重视。
能剧的起源与演变_漂洋过海去日本

第一节 能剧的起源与演变

能剧作为日本古老的戏种,关于它的准确的起源早已无从考证,只是相传是中世纪时从中国传入的日本最古老的舞台艺术伎乐,奈良时代传自中国的散乐被认为有可能是它的开端。表现形式上,最初散乐和雅乐一同受到了朝廷的保护,但很快在民间传播开来,和古老的民间技艺相结合,发展成为以模仿等为主要形式、滑稽搞笑为表演技艺的短剧。之后就被称为猿乐,成为现在的能剧的原型。另一方面,从平安时代中期开始,以神道的宗教仪式为起源的田乐和在佛教寺院举行的延年等演艺也在兴起和发展。其演员原本是农民和僧侣,平安末期出现了专业的演艺团体。

能剧起源于散乐中,它有着悠久的历史。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散乐”,散乐是在古希腊的假面剧中融入了中国戏剧后形成的表现形式,它是在奈良时代传入日本的。到日本后散乐与日本古代的戏剧相互融合发展成了当时“田乐”、“猿乐”。到了室町时代,猿乐的乐者“观阿弥”和“世阿弥”父子不断提高猿乐,将它发展成为了戏剧,逐渐成为了今日人们看到的日本能剧艺术。

能剧中“能”的起源最远可追溯至奈良时期。那时有一种从中国传入叫做“散剧”的民间艺术,它是利用乐器、模仿、歌谣、舞蹈、曲艺、戏法(魔术)等进行表演的艺术形式。作为“散剧户”同时也受到官方的保护来做演出,不过到了平安时期“散剧户”就被废止了,于是那些演员们只能分散各地创立剧团,其中的大多数都在大型寺院和神社的保护下演出祭典仪式,也在各地做巡回演出。在这个时期,“散乐”的名字也被称作有日本风的“猿剧”或是“申剧”,表演的内容形式以滑稽的模仿为主体。这个和时代共存,打破了单纯的模仿,发展成为以搞笑台词讽刺为主的,形形色色世态的短剧,朝而后的“狂言”扩展。在另一个方面,农村发展出来的“田剧”、大寺院的宗教仪式下衍生出的“呪师芸”等技艺也渐渐繁盛,在相互交流之下产生了影响。镰仓中期左右,“猿剧”的戏团在寺院和神社的公认之下,组成了剧团的体制,与先前的搞笑性技艺不同,这类表演技艺是在和当时流行性的“今样”、“自拍子”等歌舞性的元素结合之下完成的一种乐剧。大概在日本南北朝时期,“田剧”与“猿剧”在各个团体的技艺竞争中,以大和猿剧与近江猿剧展露出头角;其中的大和猿剧在兴福寺服务有“猿剧四座”(观世座、金春座、金刚座、宝生座)。现代“能剧”的演出形式上,仍然沿袭以往有着浓厚物语性元素的楽剧和搞笑性技艺的“狂言”来混合上演的“猿剧”形式。

14世纪,“猿剧”中的代表人物观阿弥出生;观阿弥在足利义满将军的支持下,在大和猿剧的传统以模仿为主体的强烈风格中,加入了田剧和近江猿剧的歌舞性元素,除了大幅提高艺术性之外,还将当时流行的“曲舞”节奏融合到小歌节的旋律中,这样的做法大大地促进音剧方面的改革。这也让观阿弥“能”的伟业达到了顶峰,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

世阿弥第一次演“能”时,他还是个12岁的孩子。世阿弥在舞台上的时候,他敏感地观察着观众们对他表演的喜好,并且吸取着前辈以及同时代的名家高手们的长处,琢磨父亲以“幽玄”为志向的理想歌舞为主体的表演,他将这些融为一体,不断地提高着自己的表演。世阿弥在演“能”时是以“梦幻能”的形式,这种形式是以主演者一个人为中心所完成的表演。此外,世阿弥还把“力”之美导入到能的理论中,进行能剧美论、作能论、演技论、演出论、修行论、作曲论、歌唱论的研究,其中留下了很多的作品。世阿弥将能剧作为他一生追求的事业,然而他的一生具有戏剧性,这个为猿剧做出了最大贡献的人,在晩年却被流放到左渡,最终没有逃掉残酷的命运。不论艺术家的命运如何,艺能本身早已巩固了他的地位,各个作者诞生出的多种作品成为在室町时代所代表的艺能,直到现在仍然绵绵不息地持续存在舞台上。“能”在世阿弥之后出现了名家甥侄辈的音阿弥和理论家女婿禅竹两人,这两人继承了世阿弥“能”的本质,并在这个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新元素。这个时代的“能”,孕育出了强大的守护传统的思想。

日本的历史发展到德川家康时代,这一时期统治阶级对能剧演员继承了原来的制度,分配给他们稻米加以扶持,用来保护“能”。到了德川秀忠的统治时期,因为他很喜欢“能”中的“喜多七大夫”,因此特准许新生的喜多流自成一流,还在幕府中订定了四座一流的“式剧(仪式用的表演)”。由于四座一流的设置,当时“能”的中心就转移到了江户。在其他地方也有仿效幕府,雇用这种四座一流身份的演员。当时,幕府是“能”的保护者,同时也是“能”的监督官,他们要求“能”有高超的技艺和正确的继承传统。在这种结果之下,“能”得到了十分的重视。

日本的江户幕府时代结束后,进入了明治时代,因为明治维新的关系让能剧面临了危机,很多“能”的演员失去了保护者,这是关键的原因,由于这种原因导致了演员不得已而停业、转业,配角、乐师、狂言师也因此流离失所,最终导致流派的断裂。如今,受到外国艺术保护政策的影响,日本政府也深感要保护好国家的传统艺术,因此近代再次吹起了能剧的风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