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线上的“通麦坟场”
离开鲁朗,我们旅程的前方便是川藏线著名的通麦天险。由于排龙天险这一段路实行交通管制,必须赶在早上八点钟之前通过,一大早我们便向通麦方向匆匆开进。
通麦天险包括了通麦、排龙、拉月、东久等路段,号称“世界第二大泥石流”,沿线的山体土质较为疏松,且附近遍布雪山河流,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据有关方面统计,葬身该路段的车辆不下2000辆,因而通麦一线有“死亡路段”之称,一些人更是将其称为“通麦坟场”,是川藏线上最险峻的一段。有人这样描述通麦天险:“因为有通麦,成都至拉萨的班车绕道几千公里北走甘肃青海;因为有通麦,内地游客在川西流连犹豫,圣地拉萨关山阻隔遥不可及;因为有通麦,从拉萨过来的游侠在鲁朗镇徘徊张望,童话世界般美丽的雪山森林湖泊,心目中的‘瑞士’画卷就近在咫尺,却再难东进一步。”
8月24日上午,在途经“叫人不想家”的地方鲁朗镇后,我们的采访车便驶入了318国道川藏公路上最险峻的一段路——藏族司机也闻之色变的著名的排龙天险。排龙天险一共有十四公里,十四公里长的单行道仿佛是在悬崖绝壁上凿出来的。一侧是万丈悬崖下滚滚的江水,中间是一条2米多宽的土路,悬崖下车辆的残骸随时会映入眼眸。当我们的采访车紧贴着山壁慢慢行至易贡藏布江和帕隆藏布江的交汇处——通麦大桥附近时,前面的车都停在了狭窄的公路右侧。
堵车了!在这样的路段遭遇堵车是行走川藏线最可怕的事。然而,一些不知通麦天险之险的游客与司机竟借着流过路面的冰雪融水洗起了座驾和毛巾,其悠闲之状也感染得大家暂时忘了对通麦天险的恐惧。一个多小时后,在武警交通四支队官兵的疏导下,被堵车辆终于缓缓蠕动起来。
通麦天险终于被我们甩在了身后,在经过长达30多公里的通麦天险路段时,路边不时会出现一拨拨默默维护公路的养路人,他们的出现让我们想到了一句话:有一种执著叫做坚守。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守,才让川藏线、滇藏线成为了一条坚强的运输线,成为了世界眼中的中国景观大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