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过去是一个县名,现在则是一个区名。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不管是县还是区,人们一听到“临潼”,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这个知名度很高的、不同凡响的人间天堂。
临潼地处关中平原中心略偏东,渭河东西纵贯,秦岭骊山南峙,有山、有岭、有塬、有河、有平川,气候温和,雨量适中,使临潼具有特殊的立体型构架——平川麦子金黄,山脚果树飘香,山顶荞麦花放。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被古人视为“天府”,又因这里有广阔的温泉与众多历史遗迹,自然环境高雅,文化内涵深厚,历来都是皇家、贵族休闲度假的“世间乐园”和百姓优美无双的旅游胜地。就在这个宜游、宜玩、宜休、宜居的仙境,同时形成了一个层次性、多元性和综合性的饮食文化模式,造就了异彩纷呈、妙趣横生的食尚画面,展现着厚重的三秦气息。
临潼饮食主要由民间、市肆、憩养、行宫和行辕四个方面组成。民间,指城乡人民居家日常生活的膳食;市肆,指城镇餐饮市场经营的肴馔;憩养,指休养所、招待所和疗养院等供应的菜点;行宫和行辕,指历代帝王、将帅在临潼行宫、行辕享用的佳肴。民间膳食多为就地取材,朴实无华,经济实惠,食俗淳厚,名菜有全家福、条子肉、醋溜土豆丝;市肆肴馔多是广采博收,不断革新,技艺精湛,味压群芳,名菜有韭黄肉丝、醋溜银条、莲菜炒肉片;憩养菜点多系注重养生,选料考究,调配合理,清新典雅,名菜有红烧鲤鱼、栗子鸡、蒜苔过油肉;行宫和行辕佳肴多呈选料奇异,烹制精妙,水准卓越,高贵豪华,名菜有周骊宫的烤乳猪,汉鸿门的彘肩,唐华清宫的驼蹄羹等。
临潼饮食习尚,整体而言,一日三餐,早餐从速,午餐从繁,晚餐从简。但由于时空有别,食用的内容有所不同。昔日,山区以玉米为主,间以土豆、红苕和野菜充饥,很少吃麦面馍。塬区至河北平原,较山区富裕,饮食生话讲究。早餐以稀饭、蒸馍为主,配以不同腌渍小菜。中餐以面食为主,家境好者,配有制法多样的四盘菜,贫困者只有一个混合菜(多为大杂烩)。晚餐叫喝汤,依不同情况,有喝稀饭的,有喝菜汤的,有喝茶水的,主食有蒸馍或锅盔、花卷,并配有辣椒和不同小菜。当今,人民生活普遍改善提高,山塬区人民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了,无论城镇和农村,山区和平原,终年主食都是小麦,杂粮只替调节作用。肉、油、蛋、奶与蔬菜已成为民间生活的常用品。早餐除稀饭、饼馍和小菜外,多增添有鸡蛋与牛奶。午餐都要炒几个菜,但吃面的习惯照旧不变。晚餐也添加了包子、烧饼乃至细点类花样。至于逢年过节则要特别操办,凉菜与热炒、蒸馍与烙饼,包子与饺子、红酒与白酒等等样样都有,其多彩与丰盛绝非平常能比。
临潼婚嫁喜庆食风也有自己的特色。婚宴,农村家庭大多都要杀猪宰鸡或购置各种原料,在家操办,并安排两顿饭待客。城镇多在餐馆饭店置办酒席,山珍海味,五花八门,丰盛至极。但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其菜肴食品的数目非常讲究,一般以三或三的倍数为准,如第一顿饭多是九盘或九碗菜,主食是馍或花卷。第二项饭,先上六个凉菜喝酒,再边喝酒边上九至十二个热菜。亲戚送礼也多是九个大礼馍,主人回礼(即将送来的礼馍返还给客人)必是三个。究其原因,除民间世俗有“三六九往上走”的美好祝愿外,史籍也有数“成于三”的科学内涵,足证临潼食俗合乎社会与自然规律。寿诞也是两顿饭,第一顿是细而长的臊子面,取面条之长,喻比长寿。第二顿饭主要是喝酒吃菜。菜肴最重全家福,以示合家欢乐幸福。弥月宴也叫满月宴,多不大庆,只宴请娘家和主要亲戚。酒宴与婚宴差不多,惟客人送礼,除舅家送花老虎礼馍外,其余亲戚所送礼馍花式随意,有作鱼的(象征龙),有作兔的,也有送大油旋馍的,但数量还是九个。
临潼岁时节令食俗同关中乃至北方各地大同小异,惟正月二十日,传说是女娲的生日,这天,家家户户都要作补天饼,置于屋顶上,表示对这位传说中补天女娲的纪念。这与《癸已存移》“宋以前正月二十二日为天穿日,言女娲以是日补天,以煎饼置屋顶上,名曰补天穿”所记和李白“一枚煎饼补天穿”的诗句,不只时日有别,制法也大不一样。煎饼是用面糊置锅中煎制的,补天饼则是用发面擀薄,抹上油盐等调料,上盖一层,再抹调料,如是八、九层,成一大圆饼,放蒸锅蒸熟的。问其缘由说,女娲由骊山之南的华胥氏所生,又拣骊山的五彩石补天。她与骊山的关系极为密切。老百姓在骊山特为她修建了老母殿。并在她的生日这天,专门制作了比一般煎饼厚得多的“补天饼”,以示临潼人对她特别崇敬之意。
临潼饮食首要的突出特征,是个性鲜明的食物原料。临潼集高山、丘陵、台塬、平川、温泉、湖泊为一体,使其农、林、牧、副、渔五业俱全。丰富多样的食物为临潼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烹调原料。首先从面食在临潼人肠胃中的作用来看,它比起任何食物来都有着非凡的地位。面食不仅使人们浑身充满力气,而且紧紧地束笼着人们的狂躁情绪。如果长时间不吃面食,那临潼人的情绪就会紊乱而发难,故临潼有“不吃面食脾气怪”之说。这是因为临潼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种的小麦不仅占有很大比重,而且生长的小麦特别好吃。临潼人,也包括大部分关中人不愿离开本土在外地工作,都与这有很大关系。其次,纵观“骊山石榴千年宝,代王火晶相桥枣”的“三宝”和“穆寨香椿行者藕,华清韭黄佛开口。零口甜瓜糖葫芦,任留白菜天下数”的“五味”,就会令人拍案叫绝。石榴为临潼一大特产,果大皮薄,汁多味甜,品质优良,“言石榴必称临潼”,就是对临潼石榴的赞美。临潼石榴既可作水果鲜食,又能做石榴酒和果汁,还可做菜肴,“石榴葵花”就是一款试制成功而色香味形俱美的佳肴。代王镇的火晶柿子,因果实色红似火,光亮似水晶而得名。它皮薄无核,肉汁稠软,凉甜爽口,是制作著名小吃柿饼、柿子锅盔、柿子糊塌、黄桂柿子饼的最佳原料,用它蘸食炒面更是别有风味。相桥镇红枣,以其个大、皮薄、肉厚、核小、脆甜而驰名远近。晒干后用其制做的菜点小吃更多,冰糖莲子枣、金枣丸子、枣泥包子、镶枣肉、红枣小米粥,均离不开红枣。关中风味小吃甑糕、八宝甜饭等,也必须有红枣相拌才好吃。至于用穆寨乡出产香椿芽烹制的香椿炒鸡蛋,用行者乡栽培九眼莲烹制的炝莲菜、莲菜炒肉片,用华清韭黄烹制的韭黄肉丝、韭黄饺子,用零口乡甜瓜烹制的拔丝甜瓜,用任留乡大白菜烹制的醋溜白菜等,都是个个有特色、款款皆适口、人见人爱的美味。再联想到“新丰白醪酒香乐,桂花醪糟宴宾客。油槐腊肉夹飥飥,斜口独有罐罐馍,相桥石子来打饼,铁炉凉粉与餄餎,清真要数牛肉盒,栎阳泡糕真不错”的“八珍”,可以说是闻所未闻,无不奇特珍异,把个临潼饮食装扮得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引得来人争着抢着一尝为快。
临潼饮食风味偏于酸辣与醇厚,或者说酸辣与醇厚是临潼饮食的两个重要方面。临潼人的偏酸辣,主要是土壤含钙多而重酸,也由于周文王嗜食“酸菜”,酸乃文王遗风。辣则出于三秦父老“辣子是个菜”的熏陶,所以,临潼人膳食多酸辣。凉拌菜多是酸辣的,热炒菜也是酸辣的多,吃馍、吃面都要香醋和辣子相佐,吃个搅团既要调辣子,又要拌酸菜。只是这种酸辣,并非取其单纯的酸与辣,而是重在酸香和辣香。这又与临潼人多选腌酸菜和油泼辣子有一定关系。像酸菜鱼、浆水面等,或用酸菜或用浆水相拌,并都调了油泼辣子,一方面既酸又香,酸香得让人心爽眼亮,另一方面,既香又辣,香辣得令人重诞。临潼人的偏醇厚,主要指其气味醇美浓厚。也就是说菜点纯正芳香、纯正甜美、纯正浓郁,回味无穷,能给人一种陶醉的感受。芳香,就如槐花麦饭、茉莉豆腐那样的芳香;甜美,就像八宝甜饭、冰糖肘子那样的渗甜;浓郁,就似红烧肉、芥茉肘子那样的浓郁,吃起来使人有腻腻糊糊,愈吃愈过瘾之感。此外,同酸辣、浓厚风味相辅相成的还有爽利一类菜肴。临潼人对爽利类菜肴虽没有达到嗜食的地步,但也喜欢食用。这是因为酸辣菜吃多了,胃口就大开,味浓味厚的菜也在所不辞;浓厚之类吃多了,又对清淡爽利的菜点特感兴趣。临潼城乡,清淡爽利的菜很多,诸如炝莲菜、炝肚块、炝白肉、拌黄瓜,拌萝卜丝、醋溜录豆芽、温拌腰丝、金边白菜等、都属清淡爽利的菜。它那爽利俏皮,可使你不只有清新明爽的感受,并且刺激了你马上会食欲再振,吃意又浓,即使本来很饱,可吃了这些菜后好像豁然开朗,清爽至极,心旷神怡。
临潼饮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传承。倘徉于临潼城乡、渭河南北,仿佛穿过时光的隧道回到了周秦汉唐。临潼菜点烹制多采用煮、炖、烩、炝、蒸的方法,选用酿、扒、油焖的烹法较少。别看用水煮、烩、烧、炖和汽蒸的方法古老,但它烹制出的菜点则彰显出巨大的魄力。以临潼人喜食的大众化菜肴条子肉来说,主料是普通的五花肉,辅料是过油的红苕或土豆,烹制方法是气蒸。可能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蒸条子肉谁不会做,有啥可谈的。我倒以为蒸条子肉,不只使原来势不两立的水火变成相互交融的气体,而且经过一番云雨之后,使原本荤到极点的五花肉和素得彻底的红苕的滋味,也相互交融在一起了。即红苕固然揩了五花肉的油,变得比肉还好吃,而五花肉也因红苕的疏解暧和,好像被施了移魂大法一样,变得温文尔雅起来,令人觉得可爱喜食。
临潼饮食固有以古为美的一面,但它并不拒绝文明进化和发展。它深得三秦饮食文化的内涵,而对外来文化并不排斥,而是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揽天下奇珍异味入我襟袍,神而化之。像已成菜的中低档回锅肉、酸菜鱼、酱牛肉等,均被变革融合为适应秦人的口味。还有像未成菜的海参、鱿鱼、鱼肚等高档原料,也能运用秦厨擅长的烹调方法和秦人习性,烹制出诸如烧海三样,酸辣鱿鱼丝等新的菜肴来。在这里,秦韵与异味,正宗与变革得以完整地结合。如果说正宗民间菜点是临潼饮食的牢固根基,那么,一大批借鉴、吸收、融合与变革的菜点,则使临潼饮食更加枝繁叶茂,焕发出勃勃生机。
临潼饮食还呈现着雅俗兼备的风格。大凡来过临潼并了解其菜点的人,都会感到临潼饮食,既大气磅礴,又温文尔雅。无论是重约一二斤的大礼馍和长约一米的biangbiang面,还是像双人床的大案板、盆碗不分的大老碗以及不用咀嚼只用舌头吞咽的“吃相”,看起来,确乎粗而俗,粗俗得有些掉渣,实则是三秦烹饪艺术的大手笔,展示出大刀阔斧、大江东去的魂力,泛溢着质朴、深厚的大俗风范。同大俗相反的大雅,主要反映在选料、烹制和风味方面。诸如选用华清韭黄烹制的韭黄肉丝,用黄豆大小的面丁,放在草帽沿上,用手指搓卷成半空心状的麻食以及不用刀切,而是剺得纤细如线的长寿面等,其选料之珍贵,制做之精细,风味之别致,实为“阳春白雪”的扛鼎之作。有些菜点原料虽极普通,滋味却十分和谐,不少还达到了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称其“大雅”自然受之无愧。当然,所有这些均取之于骊山、台塬与河川,取之于民间传统精华灵性和烹饪者之灵气。凭借着丰富多样而独特的土产和腌渍菜技艺所形成的酸辣合一风味,巧用蒸炖与氽炝法烹制的浓厚风味和清爽风味,可谓把“刚柔相济”、“文武互补”的民族智慧,恰到好处地运用在饮食文化方面,做出了独到的创造与贡献。品尝着这韵味悠长的菜点,不能不说是一种温馨的享受,同时,也使人深深感受到这泉乡、麦乡、果乡和休闲之乡的吃,无一不是天造地设的自然大气所孕育,也无一不是久远深厚的三秦文化所成就。
为2011年《咥哉寿康》撰写的卷头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