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的路况
今天折回318国道,继续西行。途中遇到一群割青稞的藏人,我们招呼他们一起来吃西瓜,这一刻充满分享的喜悦感。
过了新都桥之后,向雅江方向行驶,12点19分开始翻越海拔4412米的高尔寺山。这段路是有名的川藏南线其中的一段,沿路能看到不少进藏的大货车和形形色色的进藏人,大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奔赴心中的西藏!
12点30分左右,继续西行。沿途道路非常糟糕,多地都在维修,没有完整的水泥路,坑洼较多,布满灰沙,铺天盖地,我们的车落了一层厚厚的灰沙。
就在这时,遇到了第一次山体塌方。突觉前方乱石穿空,尘土弥漫遮住去路,耳边全是“嘭嘭”的石头滚落的声音。一时间仿佛置身枪林弹雨,心里惊叫起来,啊,我还活着吗?之后一切静止没了声响,停顿片刻……猛轰油门,心惊胆颤地往前冲,不敢向上看山体侧面,因为那些大块大块的石头,仿佛随时都要掉下来……我们终于安然无恙地冲出塌方区,顺利通过之后,我发现自己紧张得手心里都是冷汗,这个经历简直太刺激了太具挑战性了。
分享甜美的西瓜
牧民一家
当然,这次经历虽然很惊险,但与后面行程中所经历的险情相比,现在所遇到的似乎显得不值得一提了。
下午5点34分,到达海拔4659米的剪子弯山。
到了剪子弯山后,突然云开雾散,人像置身在油画之中一样:山,稳稳当当地安在那里;云,慢慢地四处游弋;牛,静静地吃着草。
6点30分,路过一个游动牧场,遇到了一家牧民,我们停了下来。原因是:西下的阳光,牛群,栅栏,原汁原味的藏民,形成的是一幅幅绝美的天然画卷。我们在这里整整拍了一个半小时,幸运的是,这一家藏民非常热情地配合。
晚上8点,我们离开牧场,夜色也慢慢开始降临。
卡子拉山
晚上8点33分,车行至海拔4718米的卡子拉山,由于天黑,我们没有多逗留。在这里看山,层峦叠嶂,一层比一层更远,一层比一层颜色更浅,直至天边,很像行走在“天路”之上。
我们的车这一天中一直在向云层深处爬行,但是我们似乎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海拔越来越高,氧气就越来越稀薄。
在平原上的人们几乎从来感受不到氧气的存在,自然也感受不到它的缺乏。然而,在这里,它却金贵无比。在平原,正常人心脏跳动的次数,一般每分钟60~100次;在这里,却高达每分钟150次。心脏等各个器官随时都处于超负荷运转中,缺氧与高原反应会让许多平时很健康的人难受,甚至感觉到生不如死。当然,如果注意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和避免一些事项,那么高反问题会减轻很多。
准备工作包括心理准备和物资准备两个方面。心理上要做到“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不要过于害怕高反,但是一定要重视,高原不比内地,一定不能让自己的体力透支,做任何事都要意识到这一点,缓慢地、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地去做。物资准备上就是带好高原缺氧药、氧气瓶之类的,以备不测之需。
大约经过一个小时行程,当晚11点多,到达了世界最高的县城——理塘(海拔4014米)。内地人一般不敢在这儿过夜,原因很简单,海拔太高,难以适应。但是由于天色太晚,没办法,我们只好在此住宿。
具体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感到缺氧的,车在行驶时,对于高原缺氧没有太大反应,但是住下来后,感觉像喝了酒似的,晕晕忽忽。初次体验这种感觉的人,往往会以为是晕车,并不在意。但是慢慢会发现和晕车不同的是,你的眼皮开始发粘发涩,眼前就像有一层透明纸在晃动。刚开始还能极力睁着眼帘,后来就开始昏昏欲睡,大脑一片空白。
来之前就听过很多关于高原反应的故事,有一个故事说,有个年轻的电话兵从电线杆下来,看看只剩了一米多高,为了省事,就势跳了下来,结果就再也没有起来,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高原。
这些可怕的生理加心理感受,都是给我的缺氧初体验。
游动牧扬
▲拍摄技法:扩展的黄金分割法构图形式。
这是一张扩展了的黄金分割法构图形式,将地平线压到整幅画面的六分之一处,天空云彩占画面六分之五,充分展示了高原牧场特有的美景。以天空测光曝光,使天空与牛群形成鲜明的明暗对比。在侧光的照射下,木栏一角显得格外耀眼,与牛群也形成了明暗对比,整个画面反差强烈、层次感强。用光圈11,快门1/160秒,焦距32mm拍摄。
牧民老奶奶
▲拍摄技法:竖拍简洁画面。
竖拍的好处在于将主题左右杂乱的景物去掉,将主体人物安排在黄金分割线上,以人物脸部测光曝光。在牧民举目微笑的一瞬间,抓拍那纯真、质朴、原汁原味的藏牧民形象,那种如牛奶般汩汩流出的满足感被相机留存下来。用光圈4.5,快门1/80秒,焦距62mm拍摄。
姐弟俩
▲拍摄技法:反应敏捷,迅速抓拍。
这也是在游动牧场拍的一张照片。突然间,天空云层大开,西下的太阳照射出黄灿灿的光线,当我转过身来,远眺那美丽的天空和山峦时,突然发现牧场里的姐弟俩紧紧依偎着站在牧场的山梁上,注视着前方,淳朴,自然。我迅速举起相机,将主体放在画面左侧黄金分割线上,以背景天空测光曝光(这样可以使人物的脸部更红一点),按下快门。用光圈11,快门1/ 100秒,焦距70mm拍摄。
通麦天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