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国内外旅游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对国内外旅游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时间:2023-0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旅游资源概述一、旅游资源的概念对于人们满足精神需求的旅游资源,资源的稀缺性更是突出。旅游资源在国外被称为:“旅游吸引物”,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活动离不开旅游资源,具有自己的属性和特点。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吸引力是认定旅游资源的基本条件,也是旅游资源的核心要素,同时吸引力也是评判旅游资源质量高低的关键性指标。
旅游资源概述_青藏高原旅游资源概论

第一节 旅游资源概述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对于人们满足精神需求的旅游资源,资源的稀缺性更是突出。旅游资源(Tourist Resource)在国外被称为:“旅游吸引物”(Tourist Attraction),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活动离不开旅游资源,具有自己的属性和特点。英国学者霍洛韦(J.C Holloway)认为“旅游吸引物必须是那些给旅游者积极的效益和特征的东西,它们可以是海滨或湖滨、山岳风景、狩猎公园、有趣的历史纪念物和文化活动、体育运动,以及令人愉快的舒适会议环境。”澳大利亚学者内尔.雷坡(Neil Leiper)在他的《旅游吸引物系统》一文中,将旅游吸引物定义为一个综合系统,由三个要素组成:“旅游者或人的要素,核心或中心的要素,标识或信息的要素。当这三种要素合而为一时,构成旅游吸引物。”英国旅游协会(ETC)认为:“旅游吸引物是一种永久固定的游览目的地,其基本的目的之一是允许公众为了满足娱乐、兴趣和教育的需求而进入,而不是一个主要提供体育、戏剧或电影表演的零售市场或地点。吸引物必须在每年预先确定的特定时期向公众开放,而不是需要事先的预定,并且应该能够吸引本地居民、旅游者或一日游客。另外,吸引物必须是独立的,有独立的管理,并且直接从游客那里得到收入。”从以上定义可看出:国外学者或旅游组织倾向于从人(旅游者)的视角解读旅游者的行为对象(旅游业的客体),特别强调该客体对旅游者的吸引性,所以运用的概念是“tourist attractions”和“visitor attractions”,是指旅游地吸引旅游者的所有因素的总和。

我国的旅游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间得到迅猛发展,我国学者对旅游资源、旅游业及旅游类型的划分进行不同层次的研究。黄辉将旅游资源定义为:“旅游资源就是吸引人们前来浏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它们本身不是旅游目的物和吸引物,必须经过开发才能成为具有吸引力的事物。”杨桂华将旅游资源定义为:“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客体(刘启亮,2009:83—84)。”旅游资源的特点具有:①综合性;②地域性;③不可移动性;④可重复开发性;⑤观赏性。旅游业的基础是旅游资源。通过旅游市场有效配置旅游资源的旅游业是以旅游市场为对象,有偿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所有行业和部门的综合型产业(刘启亮,2009:115—116)。

2003年,我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颁布,将旅游资源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此后,尽管有一些学者试图进一步探索、突破旅游资源的内涵,但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对于旅游资源的概念,有以下几点共识:

一是旅游资源的吸引性。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吸引力是认定旅游资源的基本条件,也是旅游资源的核心要素,同时吸引力也是评判旅游资源质量高低的关键性指标。

二是旅游资源的可利用性。旅游资源能被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具有旅游价值。

三是旅游资源的客观存在性。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有的表现为具体的实物形态,如自然风景、历史文物等,有的则为不具有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如地区民俗风情等。

二、旅游资源的内涵

旅游资源较之一般资源,在内涵上有其特殊性和丰富性,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的功能、形态和范畴领域。

(一)功能上的差异性

旅游资源的价值中包含利用价值,具体体现在对游客的吸引力上,这种吸引力可以是观赏性的,也可以是参与性的,还可以是精神性的,总之,吸引力是确定能否成为旅游资源的唯一判断。同时,吸引力也是相对的,由于不同地域、宗教信仰、文化层次、个人偏好、收入水平、预期等因素的影响使吸引力因素产生个体差异,表现在旅游的具体行为当中。另外,吸引力具有效益。旅游吸引力的效益必须符合经济、社会和生态原则,符合人性中正常的伦理标准,是非观念,使其发挥正的效益。

(二)形态上的多样化

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在形态上具有多元性。旅游资源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形态。物质形态的旅游资源因其某一类或几类综合形成特质性旅游资源,如名山、秀水、大江、大河、湖泊、瀑布、溶洞、古遗址、古建筑、珍稀动植物、冰川、雪山等等而对游客产生吸引力。非物质形态的旅游资源因其文化魅力而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如文学艺术、民俗风情、节日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等。旅游资源从其是否原生还可以分为原生的、人造的、虚拟的三种形态。自然形成的、历史遗存的原生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也是旅游吸引力的关键构成要素。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产生了人造旅游资源的需求,如一些人造微缩景观、影视基地、重大事件遗址、甚至工业时代遗留工厂、车间等旅游资源,既可以弥补周边人群的旅游需求,又能充实当地旅游资源。虚拟形态的旅游资源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新兴旅游资源,大多以展现一些著名的景点。虚拟旅游资源依靠虚拟技术使人与虚拟三维环境进行视觉、嗅觉、听觉等感觉的实时交流,是原生、人造旅游资源的多维立体、全景动态的数字化演示。据报道,一些以真实旅游资源为内容的虚拟主题公园已在国外开始建设,我国的数字故宫项目也在进行当中。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旅游业的基础是旅游资源。通过旅游市场有效配置旅游资源的旅游业是以旅游市场为对象,有偿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所有行业和部门的综合型产业。关于旅游资源的特点有:①综合性;②地域性;③不可移动性;④可重复开发性;⑤观赏性;⑥定向性;⑦季节性。

(一)综合性

能对旅游者构成吸引的各种因素都是旅游资源。游客的需求因文化、嗜好、收入等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求美”“求异”是游客的基本需求,从时间上可以是对远古遗迹、遗址的文化背景充满敬仰,从视觉上可以是为旅游地的奇山异水和民俗风情的流连忘返,对美的本能追求使人们面对自然造化的优美景观时心旷神怡,对能够体现人类才华、凝结人类智慧的人工创造物顶礼膜拜。

(二)地域性

旅游资源因地域差异而对游客充满吸引力。地域差异性集中体现在各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同的特色和特殊景观魅力,如去三亚和去西藏,游客因不同地域产生的旅游资源而“南往北走”、“北往南去”感受不同旅游资源带来的新奇体验和人文熏陶。地域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三)不可移动性

不可移动性是指旅游资源的实物本体不能朝向旅游者移动。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旅游活动的暂时性和异地性的特征;旅游者到旅游目的地消费的只是映象和感受。

(四)可重复开发性

旅游资源的可重复性体现在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上。旅游资源在保护较好和管理合理的前提下可以为人类长期使用,以实现旅游资源的价值。

(五)观赏性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吸引物,观赏性是直观的,并且游客旅游的目的即为观赏,因此,旅游资源的观赏性是旅游吸引力的客观存在和具体载体。

(六)定向性

旅游资源具有定向性。由于地理、气候、民俗、宗教信仰的差异,形成旅游吸引物对不同游客产生不同效应。同一旅游资源对某些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有较大吸引力;而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吸引力不大,甚至对另一些旅游者根本不具有吸引力。

(七)季节性

旅游资源受季节性的影响,尤其是自然景观。因季节的差异性而呈现出的最佳观赏季节,如观赏西部草原必须是夏天7、8月份,而想要看冰雕只能是在东北的最冷季节等等。

四、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

旅游资源作为普遍而特殊的资源,既有资源的共有属性,又有不同于其他种类资源的特有属性。不同种类的旅游资源也会因为空间、时间、环境、文化等因素出现差异而产生自己的独特属性。

(一)旅游资源的功能属性

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是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和核心价值,这个本质属性根源于旅游资源作为资源的有用性和基础性,是因为旅游资源能从不同层面上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具有使用价值。旅游资源使用价值的大小及其与旅游者需求的契合度,共同决定了旅游资源的旅游吸引力。如,我国的各类寺庙,但能称之为旅游资源的也只是那些品级较高的佛教四大圣地和藏传佛教圣地。

(二)旅游资源的形态属性

1.多样性

旅游资源丰富的类型,使其存在形态也呈现多种多样,从自然到人文、从物质到精神、从原生到人造,凡是对旅游者有吸引力的皆可成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分类系统中,对旅游资源共列出了8主类31亚类155基本类型。近年来,随着旅游者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旅游资源的类型也在不断丰富与发展。在原有的草原、森林、沙漠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的基础上,旅游者的足迹也依嗜好的差异,出现“上天入地”之势,从太空旅游到海底探险,从珠峰到极地,一切依旅游者的预期、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成为可能的发展态势。

2.组合性

组合性是指不同形态的旅游资源单体(包括地文、水域、生物、天象与气候等自然旅游资源和遗迹遗址、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人文旅游资源),它们在一定区域内相互依存、相互衬托,共同形成一个和谐的旅游资源组合体。旅游资源的组合形式是多样的,而且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兼容互补性越强,二者就越能融为一体,彼此呼应。旅游资源单体的形态越多,比例越协调,联系越紧密,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如山体与森林、动物组合,山与水的组合,人与生存环境的组合等等。单一景观要素的组合情况一般较为少见,并且孤立的景观要素也很难形成旅游吸引力。旅游资源的组合性,为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活动的组织提供了必要而有利的条件。

(三)旅游资源的空间属性

1.广域性

旅游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广泛称为广域性,几乎地理范围内的每个区域都有旅游资源的存在,地球上不同地域都有旅游资源的分布。陆地上有各种自然、人文景观;海洋里有各种海洋生物及资源;地下有神秘的溶洞、温泉及各类资源;在乡村、在山川、在城市,旅游资源无所不在。

2.地域性

地域性是指旅游资源总是分布在不同的地理空间中,由于受自然演化过程、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和文化传统等多种要素的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性和独特性。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之间的差异性,形成了旅游者的空间流动;也正是由于一个地方的自然景物或人文风情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这些自然景物或人文风情才成为旅游资源。就旅游资源而言,越是与旅游者通常的生活习俗、文化背景和居住环境有较大差异,对旅游者来说,就越独特,越具吸引力。

旅游资源的地域性在构成旅游资源特色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如果利用好旅游资源的地域特色,则可以让旅游者获得不同的旅游经历与感受,增强旅游吸引力。如南、北方园林风格的迥异、古建筑特色的区别,以及东西部、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俗差异风情的差异等等,均赋予旅游资源的地域性,加强了其吸引力。

3.不可移动性

关于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在特点中已有介绍,故在此不复赘述。

(四)旅游资源的时间属性

旅游资源的时间属性有节律性和时代变异性。节律性在上个问题中也有所涉及,故不复赘述。

旅游资源的时代变异性是指旅游资源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经济条件,其范畴也有所变化,或产生或消亡,或扩大或缩小,使旅游资源多样化、个性化。

(五)旅游资源的经济属性

1.价值不确定性

价值不确定性是指旅游资源的价值是难以用能够满足旅游者旅游需求的效用进行货币衡量的。旅游资源价值的不确定性,使旅游资源面临定价高与低所造成的旅游业发展结果的不确定性,旅游资源定价过低,可能存在旅游资源的补偿资金的不足,定价过高,则可能存在旅游资源的闲置,失去旅游开发的意义。对于旅游资源价值的不确定,需要从思路上正确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1)稀缺性。旅游资源的稀缺性,是旅游资源定价或价值评估的直接依据,资源越稀缺,价值越高,经济学的规则同样适用于旅游资源价值的判断上。

(2)不可分割性。旅游资源在交易的过程中,游客消费的是视觉享受、精神愉悦、知识积累,而旅游资源也并未由此成为商品让游客买回去,所以,旅游资源的不可分割性使得旅游资源很难将其货币评估建立在“成本+利润”的模式之上。

(3)潜在价值的不易衡量性。旅游需求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较多,比如政治局势、国家政策、经济水平、文化水平等对旅游的需求均能产生波动。旅游资源的潜在储量无法估计,受旅游需求的影响,其内容、范畴均有所变化。还有,受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影响,旅游资源的环境状况、美学价值、承载力、区位条件、经营模式的变化往往也会对旅游者产生影响。旅游需求的不确定导致旅游资源潜在价值不易衡量。

2.永续利用性和不可再生性

永续利用性是指旅游资源具有可以重复使用的特点,旅游资源与森林、矿产等资源会随着人类的不断开发利用会减少的情况不同,旅游资源是一种无形产品,旅游者付出金钱购买的只是一种经历和感受,而非旅游资源本身。旅游资源大多不属于一次性消耗性资源,一般不存在耗竭的问题。因此,从理论上讲,旅游资源可以长期甚至永远使用下去。

不可再生性是指旅游资源一般是自然界的造化和人类历史的遗存,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旅游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资源是稀缺的,尤其是高品位的旅游资源。

(六)旅游资源的文化属性

1.美学观赏性

美学观赏性是指旅游资源除了具有观赏性的特征和属性外,还具有美学价值。不同旅游资源所展示的形象美、形态美、色彩美、声色美、造型美、气势美、时代美、味觉美、嗅觉美、视觉美等等都能赋予旅游者生理、心理需求的美之享受。美学特征越突出,观赏性越强,则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

2.知识启迪性

知识启迪性是指旅游资源具有知识内涵,其中蕴含着科学道理、自然规律、技术原理、艺术手法、文化意蕴,使得旅游活动本身成为一种文化交流与文化学习的活动。人们通过观光、游览、参与、体验,可以得到各种知识和美的享受,丰富人们的知识,增加阅历,同时,这种知识和文化的享受,往往也与旅游者本身的文化层次、精神境界有内在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