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起舞海天间

起舞海天间

时间:2023-0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起舞海天间——记孙德汉和他的旅游文化李延国 许 晨驭气排云起,雄风出重天。了解他在各地工作期间,对山东乃至全国旅游事业所作出的非凡贡献。孙德汉参加了这次会议。此时,他已是烟台市牟平县人民政府县长了,年仅33岁。正是用人之际,党和人民群众对他寄予厚望,被选为一县之长。孙德汉强烈地意识到:养马岛独具一格的地域和物产优势,是全国沿海岛屿中所罕见的,是旅游度假避暑的绝佳宝地。
起舞海天间_记孙德汉和他的旅游文化_山东旅游人

起舞海天间——记孙德汉和他的旅游文化

李延国 许 晨

驭气排云起,雄风出重天。东巡夹河畔,海市现金滩。龙骨坦直深港,庙岛蓬莱翡翠,屺姆锁巨澜。锦绣越千里,起舞海天间……

一首调寄《水调歌头》,激扬文字、气势恢弘,把人们带进了辽远豪迈的意境。也许你会以为这是出自哪位古代词人的手笔,非也,它是山东省青岛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孙德汉青年时代的作品。这是他人生感悟与情怀的写照……

公元2010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大街小巷飘散着米棕的芳香,一片传统民间节日的气氛。我们应有关部门之邀,专程前来青岛采访孙德汉主席。了解他在各地工作期间,对山东乃至全国旅游事业所作出的非凡贡献。

青岛,是一座风光秀丽、驰名中外的海滨旅游城市,正值端午小长假,到处车水马龙、游人如织。在美丽的汇泉湾畔黄海饭店里,面对着窗外广阔的碧海蓝天,我们与孙德汉主席促膝畅谈旅游文化话题,犹如聆听一曲动人的改革创新交响乐……

孙德汉是一位典型的山东大汉:凛凛一躯,相貌堂堂,方正饱满的脸庞上透着真诚亲切的微笑。虽说他已近花甲之年,却记忆清晰、思维敏捷、谈吐爽快,依然保留着当年风风火火干事创业的风采。他从1968年当教师参加工作以来,辗转经历过多个岗位的磨炼:1971年任牟平县刘家埠联中教导主任,1973年任牟平县第一中学团委书记,1974年任牟平县委办公室秘书,1976年任牟平县养马岛公社党委书记,1984年任牟平县县长,1986年任蓬莱县委书记,1990年任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1994年任山东航空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2002年任滨州市长、市委书记,2008年任青岛市政协主席。每到一地,他总是与党委政府一班人齐心协力,带领干部群众,抓好国计民生,创造了一个个起死回生、再创辉煌的佳绩。

这位一腔热血的共产党人,胸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赤诚情愫,从挖掘历史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旅游事业情有独钟。他从北黄海湾的养马岛出发,再到南黄海之滨的青岛落脚,“一路走来多旅游”,不经意间打造出了体育旅游、文化旅游、科技旅游、产业旅游、航空旅游、生态旅游等一系列观光景点和旅游文化,在齐鲁大地上留下了一串串深深的脚印……

正如他自己在那首《水调歌头》中所写:“锦绣越千里,起舞海天间。”

在这蔚蓝色的大海与天空之间,矗立着一个大写的“人”!

第一章 扬鞭养马岛

1969年深秋的一天,甘肃省武威市新鲜公社社员开挖战备地道,几镐头下去,只听轰隆一声,砖墙上出现了一个黑洞。人们爬到里面才发现,那是一间用青砖砌成的墓室。遍地是排列整齐的铜人、铜车、铜马……其中有一件矫健俊美、造型独特的奔马铜雕。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一足踏在一只正疾飞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震撼了世人。

两年后,我国文史大家郭沫若陪同柬埔寨宾努亲王访问兰州,在甘肃省博物馆看到了这件珍藏的稀世珍宝,将之命名为“马踏飞燕”。1985年,中国国家旅游局确定“马踏飞燕”作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其含义是:①天马行空,逸兴腾飞,无所羁缚,象征前程似锦的中国旅游业。②马是古今旅游的重要工具,奋进的象征,旅游者可在中国尽兴旅游。③象征着中国数千年龙马精神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显示文明古国的伟大形象,吸引全世界的旅游者。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马踏飞燕”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也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象征。

我们本文的主人公,大半生就和这匹马结下了不解之缘。

1.骏马驰骋

在当代国人的记忆中,1984年是一个敞开胸怀、走向世界的年代。

年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等特区,并专门题词,充分肯定了创办经济特区的政策。回来后,他在一次与中央领导同志谈话时说:“……除现在的特区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阳春三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国务院根据邓小平的建议在北京召开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着重讨论了如何放开步伐,更好地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以及有关的政策问题。会期一共12天,确定由北向南,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它们是: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

由此,地处黄渤海畔的烟台,站在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5月初,烟台市召开各县区负责人会议,传达贯彻中央召开沿海城市座谈会精神,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快建设步伐。

孙德汉参加了这次会议。此时,他已是烟台市牟平县人民政府县长了,年仅33岁。1980年9月,他考上了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干部专修班,脱产学习三年,犹如加了钢淬了火,踌躇满志地回到了家乡。正是用人之际,党和人民群众对他寄予厚望,被选为一县之长。上任即赶上了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的东风……

就像着手写作一篇大文章一样,牟平这一章节从哪里破题呢?当时牟平县与会的同志们心情如火,七嘴八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孙德汉表现出了与年龄不太相符的老成与持重,一边倾听着,一边轻轻耸动着眉毛思考:曾经生活、工作了五年之久的养马岛如同奔马一样,驰骋到他的眼前……

养马岛,地处黄海之中,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在烟台和威海之间,距烟台市区20公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出这片仙山琼岛的清灵与俊秀:岛前海面宽阔,风平浪静;岛后群礁嶙峋,惊涛拍岸;东端碧水金沙,是优良浴场;西端水深浪小,成天然良港。岛上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1.8℃。岛四周盛产海参、扇贝、鲍鱼、对虾、牡蛎、天鹅蛋等海产品,久负盛名。已经建成的两道大堤与大陆连为一体,交通方便。站在高处眺望四周,只见海天一色,浑然天成,苍茫的水面上渔帆点点,千舟竞发犹如进入世外桃源。

孙德汉强烈地意识到:养马岛独具一格的地域和物产优势,是全国沿海岛屿中所罕见的,是旅游度假避暑的绝佳宝地。如果借对外开放的春风,把它及时开发出来,必将对全县起到“窗口”和“发动机”的作用。回到县里,他立即向县委常委会提出建议,并得到了一致赞同,县委委派他亲自来抓。从此,当年秦皇的“御马园”,迎来了又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说干就干,年轻的孙县长带领有关人员旋风般地运转起来。虽说这年“马踏飞燕”还没正式成为国家旅游的标志,可他的旅游情缘首先与马联系在了一起:牢牢抓住养马岛的历史传说,在“马”字上大做文章。跑烟台、上济南、进北京……申请将其列为山东省重点旅游开发区,请同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上海市城市规划协会的专家教授来帮助制订规划,成立中国烟台养马岛旅游开发公司,请前来山东视察的胡耀邦总书记题写“养马岛”三个字,在岛上竖立了“奔马腾空”雕塑,并于其前立碑纪念。孙德汉发挥了自己中文“科班”出身的优势,亲自撰写了碑文。

养马岛上土层浅,缺少淡水,种地是劣势。牟平县委、县政府决定扬长避短,全岛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海珍品养殖(孙德汉任养马岛公社书记时就曾与省市水产研究所一起为此下过大工夫)、旅游开发,村民全部转为吃商品粮。消息传开,一片欢呼,也为发展旅游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年初冬,牟平县邀请各方人士召开了养马岛开发论证会。孙德汉向大家介绍了养马岛旅游开发区的初步规划,其中提到了做马的文章,发展“体育旅游”的设想,争取举办高级别的体育竞赛,吸引人们关注养马岛。参加会议的莱阳农学院许院长饶有兴趣地问:“孙县长,我们院的教授孙玉柱是国家马术队的教练,听他说明年的全国马术锦标赛地点还没定,牟平要不要?”

“要!当然要了!”孙德汉闻言两眼闪亮,正中下怀,养马岛举办马术比赛太合适了,“能不能请孙老师帮助我们争取一下?”

“行!我回去就跟老孙说,你们是一家子,这个忙他肯定帮!”

事不宜迟。会后他立即邀同孙玉柱教练、牟平县刘以淑副县长、牟平旅游开发公司副经理杨同友和县体委主任李崇焕赶赴北京,向国家体委击剑马术处请求承办1985年的全国马术锦标赛。林厚儒处长被这位年轻县长的热情和诚意深深感动了,当即表示可以考虑把养马岛定为比赛地点。

孙德汉一行欣喜地离京回县,筹备比赛去了。不料出了岔子——为了慎重起见,林处长拨通了山东省体委和烟台市体委的电话,详细了解比赛场地的情况。“什么?养马岛?一个乡镇所在地,市县都没在那儿举行过体育赛事,怎么能承办国家级马术比赛?”

“这是怎么回事?孙县长说是没问题啊!”林厚儒有点犯嘀咕了。

1985年春天,林处长带人乘车直奔烟台牟平而来。在孙德汉陪同下登上养马岛,实地查看。这一看让他倒吸一口凉气:岛上怪石嶙峋,起伏不平,别说国际级赛场,就连半个篮球场大的平地都难找。林厚儒连连摇头,心里已经打算放弃了。

孙德汉从他的表情中看出了体委的疑虑,连忙拍着胸脯说:“林处长,你别看现在这个样子,用不了半年,我们保证符合各项比赛条件。”

“国家比赛可不是闹着玩的,到时候误了事,你我都得挨板子……”

此时的孙德汉如果明哲保身,完全可以顺水推舟,不必担任何风险。可他一门心思地要承办这次大赛,实现体育旅游的构想,打响全面开发养马岛的第一炮。他挺直了高大的身躯,掷地有声地说:“事在人为。我们说话是算数的,承诺了能办好,就保证能办好!”

林厚儒一行面对这位身高1米80的山东汉子,面对他那双明亮而期待的眼睛,再也说不出拒绝的话来。最终确定比赛地点不变——就在这个目前还略显荒蛮的小岛上。

离开养马岛时,林厚儒回身仔细地看了看那座耸立的“奔马腾空”的汉白玉雕塑,若有所思地与孙德汉用力握了握手……

2.险中取胜

“轰!轰……”

从1985年5月起,养马岛上响起了开山炸石的炮声。仿佛沉睡的天马一觉醒来,昂首嘶鸣。这是孙德汉请来的工兵战士,根据设计图纸建设正规赛马场了。尽管一天兵也没当,可他对我们的子弟兵情有独钟,平时搞好拥军优属,关键时刻离不开部队的支援。

那天,他特地邀请几个刚退下来的老领导前去查看现场,出谋划策。听了介绍,一位富有施工经验的长者说:“德汉,这片石头清理起来会很费劲,弄不好要耽误工期的。你要早打谱。”

“对对……”孙德汉心里立即打起了“谱”,绝不能让这里成为拦路虎,只有请子弟兵来支援了。他想到了驻守牟平的烟威警备区守备十三团工兵连。

部队张团长毫不犹豫,马上派出几十名年轻力壮、装备精良的战士,跟随着孙德汉上了工地。15万平方米的赛马场选在岛前海滩上的平缓地带,首要是削平主席台右侧的小山包。孙德汉蹲在现场画了张草图:西边铺在山坡上,东边修看台,下面当仓库,一举两得。

军民整整奋战了50多天,完成了第一期工程:搬走了两万多立方米的石头。紧接着进入第二期:正式破土修建1000米赛道、100米见方的障碍场地,还有长60米、宽16米、高12米的主席台。而此时离10月开赛只有100来天了,工期逼人,刻不容缓,整个工程进入了白热化时期。

那些日子,县长孙德汉的头等大事就是抢修赛马场。每天安排完其他工作后,他就一头扎在工地上,没黑没白地干了起来。如同当年修海堤一样,身先士卒,指挥调度各路人马。他每天天不亮起身,晚上顶着星星回家,忙得几乎脚不沾地,就连早晨的热稀饭都等不及晾凉了喝,干脆掺上凉开水,呼噜呼噜送下肚,一抹嘴奔出门去……

正是海边七八月闹台风的时候,雨水、汗水加泥水,三水合一铸成功。分管副县长刘以淑腰不好,仍一直坚持在工地靠前指挥。全县连民工加县直机关义务工顶风冒雨,投工20万,车辆2000多台,挖填泥土沙石10多万立方,终于使东西长500米、南北宽300米的赛马场神话般地呈现在养马岛上。喜讯长了翅膀似的飞到国家体委击剑马术处,飞到了国际赛马联合会,林厚儒处长和有关方面负责人都松了一口气,确定1985年10月20日首先在养马岛举行国际马联障碍通讯赛,继而举办全国马术锦标赛。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孙德汉忙完了手头的工作,经常来到岛上的赛马场转上一圈,看着曾经的理想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和欣慰。

天有不测风云。内蒙马术队转道北京前来赛场备战时,不知从哪儿听说养马岛上流行蹄疫——这对宝贵的赛马来说,可是灭顶之灾!他们止步不前,准备打道回府。

“这是谣言!”牟平人闻言又急又气,脸红脖子粗地嚷嚷着。

内蒙队是我国马术界一支劲旅,他们不参加比赛,将会严重影响到其他省市队,甚而会使整个比赛泡了汤。当时没有手机,更没有网络,孙德汉连夜起草电报致国家体委和各省区代表队:“我以党性和人格担保,各代表团不要轻信谣言,养马岛上绝无疫情!比赛照样进行!我们确保人马安全!”

山东人重情义,讲诚信,言必行,行必果,孙德汉尤甚。国家体委已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力挺养马岛。内蒙马术队、新疆马术队,以及各地参赛队伍拨云破雾,如期而至。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在大家热切盼望开赛的时候,胆大心细的孙德汉还是忐忑不安,唯恐哪里准备不周掉了“链子”。10月13日下午,他下令把本县马术队拉出来,到新建好的赛场上试一试。虽说牟平马术队水平一般,但还是能跑几步的。谁知一上赛道,还没跑上一圈,竟像中了连环枪似的一匹匹马失前蹄,人仰马翻。直把看台上的孙德汉和组委会的人看得目瞪口呆……

仔细检查才知晓:原来是9号台风刚过,雨水一浸,土质的跑道表面平整,底下却已松软了,马蹄子一踏就成了烂泥塘。这样的赛场别说跑马了,野兔子都跑不起来。专程从香港赶来视察的国际马联罗凯伦女士和德国裁判都连连摇头。

如果比赛流产,麻烦可太大了,那会造成非常不良的国际影响,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损失无法估量。最严重的是,牟平人利用比赛积聚人气、建设养马岛旅游开发区的设想就打了水漂,甚而一蹶不振。总指挥孙德汉急红了眼,立即报请书记召开紧急会议,一道道死命令连夜下达到各部门各乡镇:全县总动员,每个乡镇包500方石头,明早6点钟由主要领导带队上赛场,重修跑道。

胶东半岛出好汉,关键时刻显身手。战争年代大支前,小车推着胜利走。如今开发养马岛,男女老少竞风流。第二天晓星未隐,3000多人、1000辆车便冲上了工地。坚石奠基,沙土铺层,1000多米的赛道压了又压,100米障碍赛场地挖设九条排水沟,深2米、宽2米,石墙垒砌,尼龙袋铺底,一层35公分的泥土,一层10公分的石粉,一层3公分的木粉……

人心如焚,工地如沸。机械马达声、劳动号子声、镐头锹把撞击声响成一片。孙德汉和县政府一班人分兵把口、组织指挥调度车流、人流,冲锋在前,带头攻坚。在这里,除了他那洪亮的大嗓门不断地招呼着,分不出谁是县长,谁是民工。大家只有一个念头:绝不能让比赛受到丝毫影响!绝不能给咱山东、给咱牟平丢人!

白天顶着骄阳,晚上挑灯夜战,大家吃住在工地上,身上衣裳浸透了汗,一连干了四天三夜。总共10000多立方泥沙石料,硬是被牟平人用肩膀背到了比赛场,用压路机压实在赛道上。17日一大早,满眼血丝的孙德汉把转道烟台准备回程的国际马联罗女士和德国马术教练等人请了来。

“各位专家请看,这符合比赛要求了吧?!”

人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哪里还是几天前那个上去拔不动腿的“烂泥塘”,俨然一个规范的赛马场。

“孙先生,这简直是奇迹啊!”罗女士连连称赞。

18日检查试验,一路绿灯,各项指标完全合格。19日封场。20日按时开赛。在率先举行的国际马联障碍通讯赛开幕式上,鼓乐喧天,欢声雷动,孙德汉走上新落成的赛马场主席台,代表牟平县人民政府讲话。他穿着一身整洁的中山装,手里拿着自己连夜写成的讲稿,在风中微微抖动着,激动的心情像大海的春潮,波翻浪涌。他感激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他感激勤劳可爱的牟平人民,把一个看似不实际的绚丽梦想变成了现实……

随着一声“开幕”的号令,宣告县级举办国家及国际体育比赛的创举实现了!也宣告孙德汉以体育旅游为切入点,推进养马岛以及牟平县开发开放的设想初战告捷!此后,六运会摩托车越野赛、全国女子足球赛、全国棒球赛等一系列重大赛事相继在这里成功举行。养马岛一夜之间名扬天下。后来,时任国家体委副主任的何振梁闻名前来视察,对这个全国第一的赛马场给予了高度评价。

第二章 蓬莱绘仙境

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求大秦江山永固、自己长生不老,东巡半岛寻找神山,求长生不死药。他站在山顶,眺望大海,只见海天尽头一片红光浮动,便问随驾的方士那是什么所在。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岛。”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岛何名?方士一时无语,忽见水中有海草漂浮,灵机一动,便以草名“蓬莱”作答。“蓬莱”者,“蓬草蒿莱”也。

实际上,早在秦始皇之前,“蓬莱”作为海上神山的名字就已经传开了。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山海经·海内北经》中有“蓬莱山在海中”之句;《列子·汤问》亦有“渤海之东有五山焉,一曰岱兴,二曰员峤,三曰方丈,四曰瀛洲,五曰蓬莱”的记载。而“蓬莱”作为地名,最早有文字可考的见于唐代杜佑的《通典》:“武帝于此望海中蓬莱山,因筑城以为名。”这是指汉武帝东巡至蓬莱,望神山不遇,筑一座小城命名为“蓬莱”,聊以自慰。清代《蓬莱县志》载,蓬莱旧城鼓楼的前身,为古城东门,名“望仙”,为汉武帝登临望海处。

由此可见,“蓬莱”作为神山名,是战国时代的方士们首先叫响的;而作为实实在在的地名,则应当始于汉代,是汉武帝把神山的名字送给了这方土地,为后人留下无边的福泽……

3.“施政演说”

“同志们!这几天我一直在全县到处跑,是了解情况,也是调查研究。毛主席早就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今天与大家见个面,讲一讲我的初步感受和想法……”

这是1986年11月下旬的一天,孙德汉在蓬莱县直机关干部大会上的一番开场白。一周前——也就是11月23日,年轻的牟平县长孙德汉被任命为烟台市蓬莱县委书记,迎风冒雪走马上任了。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不论是当教师、县委秘书,还是任公社书记、县长,孙德汉一直为牟平的发展变化默默奉献着。如今的家乡欣欣向荣:养马岛开发成功,体育旅游一炮打响,西关新牟里等村镇企业异军突起,修成了跨海大堤,换上了数码电话机,每年至少为全县人民办十件大事均一一兑现……

生于牟平,长于牟平,成家立业在牟平,还能一个人都没得罪吗?可在牟平县人民代表大会上选举县长时,孙德汉竟得了全票!这是牟平人对他工作和人格的认可。县长与人民结下了深深的感情。就要离开故乡了,他知道一定会有很多人要来送行。他是个不愿给人添麻烦的人,特意与爱人宇仁秋商量早晨5点钟就出发。

天色未明,雪花飘飘,海风凛冽,孙德汉心中充满了即将走上新岗位的豪情。谁知,小车刚刚开出县城,后边一片人声喧哗,原来大家听说他提前走了,几百人不由分说追上来一定要送上一程。他的眼睛湿润了,口里反复念叨着:谢谢,谢谢……

蓬莱县委办给新书记安排了宾馆房间,可孙德汉摇摇头,让人就在办公室里安张床。此后这就成为他的一个传统:每调一个地方,开始总有一段时间单身赴任,他都是住在办公室里,既方便工作,又减轻了财政负担。爱人陪他报上到,当天就返回了牟平——安定下来才搬家。此后,孙德汉一头扎进了蓬莱的山山水水。

白天马不停蹄地下乡搞调研,晚上看材料、看人民来信、思考问题,用餐就跟大家一样到机关食堂排队打饭。偌大的县委办公楼,一到晚上,就只剩下孙德汉书记和一个公务员小季。一个在楼上办公,一个在楼下值班,就像忠诚的守夜人似的,守候着蓬莱的明天。前后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他基本上摸清了全县的主要情况和症结,理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基本思路……

蓬莱最有名的就是旅游景区蓬莱阁,为一处道教名胜。它始建于宋朝嘉六年(公元1061年),阁楼高15米,坐北面南,系双层木结构建筑,依丹崖山而筑,高低错落,浑然一体;阁上四周环以明廊,可供游人登临远眺。周围设有三清殿、天后宫、观澜亭、海市亭等等。阁中高悬一块金字模匾,上有清代书法家铁保手书的“蓬莱阁”三个苍劲大字,阁下面临大海,海雾四季飘绕,素有“仙境”之称。史载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为寻求仙药先后来此,著名的“八仙过海”神话故事亦源自于此。

然而,一个时期以来,蓬莱的干部队伍中存在着部分人观念老旧、思想保守的问题,甚至“文革”极“左”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消失,“派性”作怪、妒贤嫉能不团结等,极大地束缚了全县经济社会前进的脚步。

比如,孙德汉经过调研,发现人们守着一座蓬莱阁却没有多少旅游和市场意识,没有运用好市场模式,天南海北地来了一拨又一拨游客,县里各部门接待任务很重。有时一天能来十几拨人,陪同的干部只得上上下下丹崖山,腿跑细了,口讲干了,一个个疲惫不堪,还要搭上招待费,财政年年赤字。于是,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干脆炸掉了蓬莱阁,没了这个景也就省心了!”

“你就是炸了蓬莱阁,人们还要来看遗址……”孙德汉掷地有声地说:“这么好的历史人文景点,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贝啊!它不是包袱,是子子孙孙用不尽的财富。今后我们要好好研究保护开发利用的问题,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再也不能端着金碗要饭吃了……”

他从牟平的成功中已经充分认识到旅游经济的重要性了。如果说,以赛马为由头的体育旅游成就了养马岛,那么丰厚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将是蓬莱的巨大优势所在。同时,他还请国家机电部经济技术改革研究所贺所长一行来蓬莱阁调研,进行产业规划。就在这次大会上,孙德汉提出了“贸、工、农、旅”的发展战略和利用“五借”手段打造新蓬莱:即“借水行舟”——吸引外来资金;“借梯上楼”——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借兵打仗”——聘请引进科技人才;“借题发挥”——借助名胜古迹发展旅游聚拢人气为经济服务;“借船出海”——借助外商、侨商、港台商等联办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1990年9月10日,《人民日报》王东记者曾专门写过一篇报道,题目就是《孙德汉的“五借”》。

在会上,孙德汉说:“有人说来人多,接待多,把人都累趴下了。我认为来人越多越是个好事。你换个思路想一想,这正说明蓬莱的旅游业是在兴起。蓬莱是个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一个蓬莱阁已经远不能适应越来越多的游客。只要我们转变观念,把沉睡的旅游资源转变成财富,转化为无烟工业,转化为生产力。今后,旅游产业就是咱蓬莱的龙头产业之一。大家大胆干,千秋功过让历史评说!”

蓬莱人耳目一新,掌声如潮。他们从年轻的新书记身上看到了未来的新仙境……

孙德汉首先要求大家“换思路、转观念、树正气、求发展”,提出了“正派、团结、务实、廉洁、创新”的口号,并且让人把这10个字写成标语,贴在县委常委会议室东墙上,让广大干部印在心里。

4.孙德汉的“脑黄金”

有一阵子,电视上整天做什么“脑黄金”广告,看得人眼花缭乱却不知真实功效如何。在蓬莱,真正的“脑黄金”在孙德汉的脑子里。

孙德汉上任后城里城外跑了一遍,发现蓬莱居然没有上档次的工业企业。登山望远,看到东有牟平,西有招远,都是产金大县。招远金矿产量至今还名列全国第一。这几个县山脉相连,地质地貌相近,隔在中间的蓬莱难道就没有黄金?

孙德汉不信这个邪,找到地质部勘探司田司长,请来了钻探队。一钻下去,打出个山东金矿储备第二。黑岚子矿竟是全国单矿储量最大的金矿。蓬莱百姓奔走相告:“咱蓬莱有金矿了!”县里马上成立了黄金局和黄金公司。

笔者由衷地感叹:领导干部的大脑怎么就这么不同?历任多少届县长、书记,都没有想到挖掘蓬莱的金矿。孙德汉来了个“无中生有”,换个角度想问题,果真从大脑里挖出了“黄金”。一个关于黄金的猜想,竟引出了世世代代掘不尽的财富,这对蓬莱、对国家是多大的贡献(他离任时没有带走一粒金沙)。

这就是他常说的“干部要换思路”吧。

蓬莱旅游业的兴旺,也是靠他“脑黄金”的思路一点点开发出来的。在他上任后不久,就把县旅游局长王家壮和建委主任葛学进叫到了年久失修的蓬莱阁上。蓬莱虽说是一座历史名城,但历经岁月风雨的磨砺与侵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已经老态龙钟、破旧不堪了。只有一个蓬莱阁孤独地立在海边,没有整体规划和配套建设……

“请同济大学的园林规划系的教授来帮助做个整体规划。以蓬莱阁为中心,东延、西扩、南展、北进,打造一个系列景点。”

孙德汉指着蓬莱阁下海边的造纸厂和化染厂说:“关掉这两个厂!”

人们一惊:“这两个厂是县里的纳税大户啊!”

孙德汉斩钉截铁:“蓬莱阁景区海域不能有污染,得不偿失,纳税再多也得关。”

当时,海边上还有一个火葬场,孙德汉也认为“煞风景”,下令搬到山里去。

从蓬莱阁上下来,孙德汉带着他俩登上旁边一个不起眼的秃山包。这是“西扩”的重点。孙德汉头天晚上翻阅了登州志,竟然有了重大发现:此山名叫老北山,原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前来蓬莱时,还曾指着这个山包说:当年打长山时,我的指挥所就设在上面。而它的古老还要往前追溯上千年,著名齐国义士田横曾率500壮士在此山安营扎寨。

看到这段史志,孙德汉拍案叫绝:这个光秃秃的老北山,原来储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金矿!战国姜氏政权统治齐国近千年,留下了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的佳话;而取代姜氏的田氏政权,留下的却是一段田横500士的悲壮故事——

秦末汉初,刘邦劝齐王田横归汉,田横过于诚实,解除了防卫。不料韩信乘机进攻,打入齐都临淄。田横只得率500人退居蓬莱老北山扎寨,后南下又到即墨境内,“入海,居岛中”(现今田横岛)。汉高祖听说田横很得人心,担心日后为患,便下诏令说:如果田横来投降,便可封王或侯;如果不来,便派兵去把岛上的人消灭掉。田横为了保存岛上500人的生命,便带了两个部下,向汉高祖的京城进发。到了离京城30里的地方(河南偃师一带),遗嘱同行的两个部下拿他的头见汉高祖,说:“汉王无非是看到我才放心,你们快去,我的模样还不会变。”田横便自刎而死,此举打动了汉高祖,以王礼厚葬他,并封两位随从做都尉。但那两人在埋葬田横时,也自杀在田横的墓穴中。消息传到岛上,500名部下纷纷蹈海而死。司马迁感慨地写道:“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

田横和500壮士身上承载的是伟大的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气节,这么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几千年来被“老北山”三个字默默掩盖。

孙德汉把此山定名为“田横山”,安扎“田横寨”,决心打造成一个新的历史文化景点。他对建委主任说:“抢时间开发田横山,老葛你总负责,资金和人力采取分包的办法。县、乡镇都有建筑公司,规划好了,每家分一段干。”

当时老北山归军队管辖,孙德汉亲自找到当地军队领导、济南军区、省军区领导,说是给山包搞绿化,搞些建筑,以和蓬莱阁相配,得到了军队领导的大力支持。开发田横山的规划开始实施。

葛学进不负使命,没黑没白地盯在工地上。他们在坚硬的石英石上挖坑,栽下了松林,根据专家教授的考证,修复了蜿蜒起伏的城堞、抗倭古炮台、田横寨遗址、纳川亭、海阔天高阁、风烟绝胜坊等。

当年的文学青年,又是学中文出身的孙书记,尽管已是一县“父母官”了,然而有空还是忍不住舞文弄墨写文章。尤其是心仪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时,他按捺不住欣喜的心情,往往亲自操刀。1987年1月21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登了这样一条消息,摘要如下:

人间仙境将添新景

蓬莱决定开发田横山

本报讯 今年五月后来蓬莱旅游的中外客人将会发现,蓬莱仙阁风景区又添一新景。这就是蓬莱县委、县政府最近决定开发的田横山风景区。

田横山位于蓬莱阁西北处,海拔七十五点三米。据史料记载……

这个景区建成后,东与蓬莱仙阁相映生辉,北与长山列岛隔海相望。在这里游览、休憩,既可忆昔抚今,抒情言志,又可领略水光山色,陶醉仙境。目前,这个景区已由上海同济大学规划完毕,在蓬莱驻军的大力支持下,各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正加紧进行,预计“五一”正式开放。(德汉)

当时除了他的同僚和亲友以外,广大读者不可能知道这个写报道的“德汉”,就是蓬莱的县委书记。

5.第一支柱产业

西扩的同时,也在东延、南展、北进——

东延:东部系列展示爱国战将戚继光业绩,修建东城墙、太平楼、炮台、古战船展室,塑戚继光像,建会仙桥。孙德汉取苏东坡《赤壁怀古》词中“故国神游”之意,亲自为这个东延景观系列题写了“神游”二字。关闭的造纸厂、染化厂成了美丽的海水浴场。绿化、美化,并建设了别墅宾馆,请溥杰先生题写了“八仙居”。建会仙桥,是为了方便游客,观光完蓬莱阁之后,不用下山,可以通过“会仙桥”直达水城墙,在那里下来参观另一景点,可是当时文化局管文物,坚决不同意在文物上搭廊桥。搭了拆,拆了搭,和旅游局顶上牛了。孙德汉向分管的副省长请示后,大刀阔斧进行机关体制改革,先用景区开刀,成立了专门的“蓬莱阁景区管委会”统管,问题迎刃而解……

南展:修复水城和西南城墙,并且结合景观建设旅游纪念品商店。水城边的旧军营有80户动迁户,前任没有迁动,致使水城建不起来。孙德汉召集各县局委办一把手,每个单位包两户,分管旅游的副市长亲自抓,结果一下子全解决了。

工程施工时,为筹措资金,孙德汉经过明察暗访,了解有些单位还有潜力可挖,便召集了10个部门开会。要求每家出资50万元,共筹措500万元,共同把这项利民惠县的旅游项目做好。

不料,某单位与会的一位副总经理,竟站起来说:“某地欠我们100万元呢,如果县委帮助要回来,就用这个钱修水城吧!”

孙德汉一听板起了面孔:这是明摆着认识不到位,不愿干这个事。他严肃地说道:“县委是帮你要账的吗?如果定不了,你马上离开这个会场,叫你们主要领导人过来!”

出以公心,不怒自威。那个单位领导再也不讲价钱了,积极为县里解决了建设资金。

北进:新架一条由蓬莱阁上的“避风厅”到西部田横山风景区的空中索道,游人可以由此脚踩渤海波涛,飞跃海上峡谷,体验一把“八仙过海”的乐趣。孙德汉灵机一动,形象地起名曰“八仙渡”。仙阁北海面上开展海上游船项目,与蓬莱水城相连,旌旗在望,舟楫如梭……

东延西扩、南展北进的中心是蓬莱阁。重新修葺,在阁上塑造“八仙过海”群像,把神话传说与如幻风景巧妙地结合起来:吕洞宾、何仙姑、张果老、铁拐李等八仙手持宝器、神态各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孙德汉的好朋友——中央美院杨先让教授邀请当代著名画家吴作人先生前来参观。孙德汉陪同——这是他的“老传统”了,每逢重要宾客,都要亲自迎送,一是礼貌尊重,二是联络友情争取支持。果然,登上丹崖山走进蓬莱阁,见吴老先生兴致勃勃,孙德汉不失时机地提要求了:“吴老,如此美景,请你留下一幅墨宝吧?”

“好好,不过写什么呢?”吴作人满口答应。

孙德汉早有准备,一边叫人笔墨伺候,一边从衣袋里拿出了一张纸条。吴作人一看笑了,豪爽地蘸墨悬腕,一挥而就写下“登阁成仙”四个大字。如今,这条横幅还悬挂在蓬莱阁上。

蓬莱县的旅游事业上了一个大台阶。

原来只是一个陈年失修的古亭阁,人们慕名来看看就走。如今成为系列风景区,融历史文化、山海胜境、三仙山、神话传说、民俗风情于一体,原来的半日游,现在就是看上三天三夜也看不完。

为了使游人看得明白、玩得高兴,孙书记还特别要求旅游局培养过硬的导游员。经过精挑细选、严格训练,18位年轻聪慧、美貌端庄的姑娘,活跃在蓬莱阁上下。

她们手持话筒,引领着旅游团队边走边看,热情周到,口齿伶俐:“各位领导、各位团友:现在我们身处的就是蓬莱阁景区了,这是蓬莱阁的正门,上面‘人间蓬莱’四个字是苏轼的手迹,我们游览的路线是正门进,东门出,不走回头路,大家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拾级而上,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弥陀寺。弥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莱阁景区唯一的佛教寺庙。弥陀,是‘西方三圣’之一阿弥陀佛的简称,弥陀寺就是祭祀阿弥陀佛的寺庙……”

一时间,她们为蓬莱古城增光添色,俨然成了另一道风景线。团中央授予她们“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了她们的事迹。

县委书记孙德汉高度评价她们的贡献,称之为“蓬莱的民间形象大使”。

葛学进后来回忆说:“蓬莱旅游开发没有钱,全是靠思路干起来的。”

思路就是孙德汉的“脑黄金”。

蓬莱金矿开采的当年,便收益1.5亿元,而当年旅游产业的收益也达1.5亿元。现在,蓬莱每年旅游的综合收益是36亿元,真正成为“第一支柱产业”。

第三章 梦圆新滨州

此后,孙德汉又临危受命,1990年任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1994年任山东航空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每到一地,他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旅游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2年3月,孙德汉在北京开全国人代会期间,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和省委副书记姜大明及省委组织部刘伟部长一起找他谈话:“德汉同志,省委决定调你离开山航,到滨州工作,先干市长,然后当市委书记……”

滨州是山东省生态最恶劣的地区之一。这里曾有一个周总理表扬过的全国学大寨典型村,叫“杨柳雪”。“雪”,实际上就是“盐碱”。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沿海两个县,一个叫无棣(棣,草木名,无棣就是连草都不长),一个叫沾化(沾,河滩侵蚀,盐碱涝洼,土地粘连),300多万亩盐碱荒滩沼泽地,三五年一次的风暴潮席卷这里,常常是汪洋一片。农民、盐农所有的劳动成果都血本无归。这里过去的民谣说:“走的宽宽道(一片盐碱地),听的野鸭叫,吃的猪狗食,喝的牛马尿(高氟苦碱水)。”就是当地人民的生活写照。

孙德汉至今还记得一件事:1976年回老家过春节,有几个人到他家要饭,一问都是“惠民”人。母亲给了他们一些饼子、地瓜,还有饽饽。他们千恩万谢的样子,让孙德汉看了心痛。

把山航搞得轰轰烈烈的孙总裁要到滨州去任职了!省里年年给滨州财政补贴,也给改革开放的政策,可是滨州还是拽着山东的尾巴不撒手。

“省委派你去,就是让你把落后的滨州冲一冲。”吴官正这样说着结束了谈话。

6.滨州第一景

干好一地,到另一地从头再来。

孙德汉已经习惯这样的任命了。他仔细品味着吴官正书记的话,回想自己的从政经历,大多是在一个地方起死回生后,又被派到一个“零”起点单位重新创业。

孙德汉比他的朋友们想得开:这不是领导故意给自己“难看”,而是一种高度的信任!就像用兵打仗一样,指挥员总是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最难啃的骨头交给最能攻善战的将领。采访中,孙德汉谈到孟良崮战役,发自内心地钦佩粟裕将军,善于把劣势变为优势,克敌制胜。说他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用计谋调动现代化装备的敌74师上了缺水少路、沟崖交错的山区,让他的坦克战车失去优势成劣势,自己的土枪土炮转化为优势,进而全歼之……

一个人,崇拜什么样的人,就会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从而努力去做什么样的人。由于青少年时代的阅读,孙德汉还崇拜岳飞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崇拜詹天佑的创新精神,崇拜保尔·柯察金的坚忍不拔,崇拜焦裕禄的一心为民……

孙德汉到滨州上任时刚刚年过半百,可他站在滨州泛着盐碱的土地上,壮心不已。

滨州面积9600平方公里,恰巧是全中国版图的千分之一,也就是说国家把千分之一的国土和373万百姓的命运交给了他这个共产党人。

这是一片贫瘠的土地,同时也是一片英雄的土地。这里是战争年代的革命老区——中共渤海区党委、军区所在地。当年就有1100万人口,陈毅、粟裕、邓子恢、许世友、杨国夫等都在这里工作战斗过。1947年,毛泽东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在这里参加过一年的土改工作队。这里诞生了我28军、31军两支人民子弟兵,铁血红心,一直打到福建东南海边。当年南下拥军支前的车轮滚滚,就是首先从这片贫瘠而忠诚的土地上向前推进的。他们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今,我们义不容辞地应该让这里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过上富裕和美好的生活啊!

如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破空排难”快发展呢?半岛城市群我们怎么进?环渤海经济圈我们怎么入?

与每到一地一样,孙德汉首先一头扎到基层,轻车简从认真调研,逐渐理清了思路。他认为滨州要变化,要前进,最主要的是破除“等、靠、要”的旧观念,把当地不利条件变成有利的资源,扬长避短迎难而上。他提出了30字的经济社会发展方针:

“发展是主题,调整是主线;

招商是重点,实干是关键;

稳定是基础,廉政是保证。”

调整什么?调整产业结构……

一石激起滨州人的心头浪,大家感到新来的书记不一般。

孙德汉每到有海的地方,都要做足大海的文章。在牟平、蓬莱他就最早提出重视海上科研,发展海上经济的理念,后来省委在蓬莱召开现场会,总结为建设“海上山东”,全省推广。在烟台开发区,他又打造20里金沙滩,开辟旅游观光区,拉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在这里,他看到滨州有200多公里海岸线,应该说是一片宝贵的资源,是蓝色经济的大舞台。可是此海岸线非彼海岸线,历史上它没有给滨州人民带来福泽,而是灾难。

他访问过一个临海的尖岔村,原来是个渔埠。1958年后渐渐形成了一个渔村,可一有大潮就被海水倒灌,不少鱼蟹居然在村民家里做了“窝”。60岁的李悦华回忆到大潮过后,庄稼没了,房子全倒了。他对孙德汉抱怨说:“家都不安全,谁还有心思搞生产?”

1997年8月的一次风暴潮,海边村庄损失惨重。沾化盐场小山一样的盐垛转眼化成了水,直接损失7000万元。从小看着盐田长大的孙德汉深知盐工晒盐的辛苦,感到一阵揪心的痛。他上任一年后——2003年又发生了一次风暴潮,无棣、沾化两县有30万亩养殖区进水,损失数亿元,还有300多口石油钻井全部停产。

据统计,自建国至2003年这里共发生大海潮15次,由于缺少防潮堤工程,致使粮棉作物被冲倒,房屋冲毁,交通、电力、通讯、水利设施冲垮,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国有资产蒙受了巨大损失。1993年风暴潮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5亿元。

“潮来了, 盐化了, 虾跑了, 房倒了, 人哭了, 还有的人没了……”民谣中透出这方百姓的几多无奈和恐惧。

前几任领导班子也曾想填石筑坝建港,从淄博运石头,把公路都压烂了,省交通厅大为光火,加之资金也不足,大坝开了个头就停了。沾化县李雅庄有个村支书叫李春生,是个学大寨的老典型。20世纪60、70年代,他带领群众在盐碱地上种棉花,成为全省学习的典型。但是风暴潮总是在花蕾初放时节掠走劳动成果。李春生和村民下决心建了一段十几里的防潮堤,但势单力薄质量一般,一次风暴潮便把它卷得无影无踪。这位老人80岁过世,临终前还念念不忘:“政府啊,应该修一条结结实实的防潮大堤……”

市委、市政府办公会上,孙德汉把修防潮大堤提上了日程。有的干部谈堤色变:“200多公里的大堤,这么大的工程,咱这穷地区怎么干得起来?”

孙德汉拍板:“修建防潮大堤,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是生态滨州、小康滨州必做之事,是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不可犹豫。有困难,想办法克服,办法总比困难多!”

2003年12月6日,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市里在滨州港隆重召开防潮大堤开工动员大会。鲁北人民的“精卫填海”开始了。

滨州防潮大堤工程位于无棣、沾化两县境内北部沿海,由临海防潮堤和一级临河、二级临河防潮堤构成,形成全市防潮封闭圈,全长214.8公里。其长度超过了世界著名旅游景点——荷兰海堤。

这么浩大的工程投资从哪里来?

“市场是我们的老师,市场是我们的平台,市场是我们的后盾,只要搞好市场运作,大坝就能修成。”多年市场经济的磨砺,使孙德汉充满了信心。

无棣县首先拿出了540万元为启动资金,县委书记刘星泰组织成立了由县国资局、水务局、海洋与渔业局,以及防潮堤建成后直接受益的埕口企业参加的滩涂生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套尔河以西防潮大堤的建设。

沾化县政府与投资商正式签订了防潮大堤建设合同,采用以项目建设换滩涂使用权的方式,注册成立了盐业开发公司,建设防潮大堤40公里。

孙德汉又找到中石化和胜利油田给予支持……

为了不破坏公路,孙德汉决定海路运建材,从龙口、招远运来石头填海建坝建港。同时,他们还借修海堤扩大滨州港,把大堤向深水区延长12公里,冲破拦路虎“铁板沙”,也冲破了一些人头脑里的“铁板沙”,一举扩大了滨州港的吨位和规模,成为济南及周边七市最近的出海口。由此,滨州港跨出“拦门沙”,奠定了鲁北第一大港地位,和天津港、曹妃甸港遥遥相对。

累计投资2亿元的200公里海堤巍然建成,成为滨州的第一景。

它是什么景?不仅是风光之景、生态之景,还是民生之景。它是集防潮、水产、盐业、石油、交通、旅游、国防安全、生态开发、海洋化工、风电火电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工程。这条防潮堤,使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可持续开发有了防灾屏障。

2005年8月8日,9号台风“麦莎”过境,引发了一罕见的风暴潮。人们惊喜地看到,这条凝聚着滨州人民智慧、勇气、勤劳、汗水的防潮大堤,竟将灾害牢牢地挡在了堤外,一片汪洋都不见。

过去,由于防潮抗灾能力差,商家都不愿到滨州沿海滩涂投资开发。如今,这里成了“聚宝盆”。防潮大堤保护了60万亩耕地、50万亩滩涂水产养殖、100万亩盐田,而且新增土地62万亩,相当于胶东一个县的全部粮田面积。

立足防潮堤,原来最穷的无棣县委提出围绕大电业、大盐业、大化工、大养殖、大港口,做好全县的工业经济。仅盐田及盐化工产业,年实现销售收入就达到了40亿元。

当孙德汉离开滨州几年之后,一位记者赶到滨州采访,搭上一辆出租车。司机听说要写孙德汉,滔滔不绝地讲:孙书记在滨州干了许多好事、实事,就说那防潮堤吧,老百姓真受益啊!真是爱民工程、良心工程。这位司机拉着记者转了半天,最后说什么也不收钱:“你是来写孙书记的,我免费了!”

民心,应该是滨州真正的“第一景”啊!

7.“四环五海”

孙德汉上任滨州后,特意请来山东省旅游局长李德明,帮助规划发展旅游业。虽然滨州定位为“新型工业城市”,但其中包含第三产业、文化旅游业投资。

在市委常委会上,孙德汉说:“调整产业结构怎么调?向高新技术产业调,向第三产业调,向文化旅游产业调。”

孙德汉翻阅县志,古滨州地区曾经有“八景”:秦台晓雾、榆林晚照、清河横带、古井琉璃、砂亭雨霁、渤海望潮、月夜莲池、兔岭浮波。岁月流逝,这些景点已荡然无存,有的甚至成了垃圾场。孙德汉要求重修老景点——把垃圾场填埋、搬迁,绿化美化,有的地方建起亭子,恢复原貌,修古塔;有的是一塔两用(一面镌刻“渤海观潮”,另一面题写“革命烈士纪念塔”)。在南部邹平建了醴泉寺、长白山、雪花山庄、范(仲淹)公祠、黄山梁漱溟展览馆;在博兴重修或开发了丈八佛、马踏湖、董永七仙女相会处、天仙配的老槐树……

除此以外,孙德汉一班人还搞了鹤伴山旅游区、秦台培训中心、红色旅游线——渤海纪念园等。为了培养旅游人才,他们要求滨州学院等几个大专、大本学院增开了旅游及其相关专业,同时成立了黄河三角洲国际旅行社……

但更重要的是建设新滨州,打造新景观。

“激情+责任是一个地方谋求赶超发展的新风正气。”这是孙德汉的一条新加法。

孙德汉夜不能寐,在心中描绘着建设新滨州城区的规划。一个月的时间,他围绕滨州老城看了37次地形。

滨州与水有缘,地处黄河下游入海之地,但滨州地势低洼,丰水则涝,枯水则旱,有时黄河断流,曾给滨州造成数十亿元的损失。加之海潮袭击,滨州千百年的历史就是与水相依相伴又相斗的历史。

孙德汉从一上任就在反思人与水的关系。他联想到李冰父子修都江堰用的是“疏导之法”,要想滨州的水变成可用又可靠,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斗争的治水模式,走人水和谐共处的路子。

他的习惯是每做一个城市规划都要请一流专家研讨、做规划方案。经过反复探讨,同济大学教授以他们的设想为蓝本,以中科院院士领衔的国内知名专家组方案为依据,一个叫做“四环五海,生态滨州”的宏伟蓝图横空出世了。

市委、市政府作出决策,这个宏伟的规划,预计从2003年1月开始,到2005年10月全部竣工。短短3年时间,滨州来了个“大变脸”。

四环:即环城公路、环城水系、环城林带、环城景点。

五海:即东海、西海、南海、北海、中海五座大型平原水库。坐落在城市东西南北中五方,36桥长虹卧波,72湖星罗棋布,使人犹如置身江南水乡。

“中海”是四环五海核心工程,同时也是滨州新城区怀抱中的一颗明珠。碧波万顷,水鸟翔集,天桥、地桥、人桥,太阳岛、月亮湾、七星别墅等建筑群错落有致,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芦苇、蛙声四起的荒滩,老百姓称之为蛤蟆湾,如今成了人间仙境。

这么大的工程,政府却没出一分钱,全靠巧妙的市场运作。

滨州地势洼,无论修路盖房,都要垫高地基。过去乱挖盗挖土方,屡禁不止。这却给孙德汉正面的启发,他用市场经济手段,把挖“海子”(滨州方言,即湖)的土换成了钱。市里成立了土方调度中心,统一规划挖“海”取土。

开发“中海”,他们借经济开发区多个大中型项目建设急需用土,与各单位签订了260万立方米土方调用合同,一下子筹到1100万元的资金。总投资1.7亿元的“西海”水务开发,他们与国内500强的深圳华强公司以BOT模式运营;“南海”工程则引入马来西亚的外资。此外,职工集资入股,受益单位先期支付、土地出让等多种形式的筹资、运作方式都出现在“四环五海”的建设过程中。

“四环五海”决不是一般的“景观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它是滨州人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一次洗礼。四环之内总面积176平方公里,它是集交通、水利、城建、生态、林业与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效益工程——60里环城公路+1.5亿立方米蓄水量+1.1万亩速生林和枣林+8个旅游景点。环城水系与五海的年调1.5亿立方米的蓄水量,足以支撑未来工业调整增长用水和市民生活用水。

而由于滨州的“五海”工程,使流经滨州的每一滴水都把其作用发挥到极致——黄河水经干渠引入西海、南海,经沉沙后,沙子用于建筑项目,水用于工业生产和居民饮用及观赏。此后再经循环的水系导出,用以农业灌溉。水循环越快,盐碱地洗碱、压碱的效果越好,滨州的生态就恢复得越快。

这是何等的智慧和气魄、何等的创新思维和执行力打造出的人间奇迹。

滨州在“海子”里迎来了全国摩托艇邀请赛、中美滑水明星对抗赛、国际龙舟大赛等一个个水上项目赛事,又给这方土地上的人们带来了人气、效益和骄傲!

“四环五海”项目工程建设研究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滨州市被授予“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称号。

好一个水灵灵的滨州啊!

第四章 海天情未了

旅行的人们到埃及必定要仰望金字塔,在沙漠中冥想几千年前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原始的条件下,埃及法老用神奇的金杖指点造就的一座座不可思议的建筑奇迹;

旅行的人们到意大利,一定会去看古罗马斗兽场,在花岗岩的废墟上聆听当年斯巴达克带领奴隶们举行起义、向罗马贵族发出不屈的吼声;

旅行的人们到中国,决不会忽略雄伟的万里长城,站在世界第七奇迹城楼上,眺望华夏第一大帝秦始皇结束了混战的战国对峙,集一个民族之力——物力、财力和超乎想象的坚韧的毅力,打造了这道东方老墙,让后人联想老墙上的烽火和兵戎相搏的场景;

旅行的人们到法国,一定要去看巴黎圣母院和卢浮宫,去审读宗教的肃穆并欣赏罗丹“思想者”和无名古希腊艺术家留下的美轮美奂的断臂维纳斯……

旅行者所看到的这一切,是什么?是人类留下的文明和人文精神。

在世界上的每一座城市,我们都会找到这种人文的记忆。人类在民族生命延续中会不断地创造着新的人文记忆……

8.不打“三炮”与海堤情怀

孙德汉还是离开了滨州,又开始了新的工作。

2008年春,中央、省委决定让孙德汉参加青岛政协第十一届常委会选举,他高票当选为青岛市政协主席。

说来也巧,孙德汉从政以来,历经6个职位,从未干过副职,青岛政协主席虽然也是正职,但它的职能变了。有的朋友说:你劳累了半辈子,该休闲一下了。

孙德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审时度势,按照宪法赋予政协的职责和政协章程规定,重新给自己定位。一上任,他便对青岛政协的全体同仁讲:我们政协的工作是建议不决议,献策不决策。加强党性观念,尽职尽责不打“横炮”;力戒浮躁,求真务实不放“空炮”;抓好大事,建议在先不当“马后炮”。

“三炮”主席的美誉不胫而走。

2008年夏天,当青岛全体市民都喜气洋洋地为奥运会帆船比赛精心准备的时候,一场百年不遇的浒苔灾害突然发生了,绿色的浒苔成片成片覆盖着近海。市里组织船队和人力日夜打捞。俗话说:赶不尽的山捞不尽的海,千军万马一边打捞,浒苔潮一边继续扩张势力范围,眼看危及奥运帆船比赛海域。省市领导和全体市民心急如焚。在海边上长大、见过大海风浪的孙德汉当即画一个草图,提出一个建议:先下流网在赛区周围把浒苔潮拦住,不使它蔓延,保证奥运赛事,然后再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这个主意果然奏效,党政军民齐心协力,把那些绿色的入侵者赶得一干二净。岛城面貌焕然一新地迎来了世界瞩目的奥帆赛。

孙德汉说:不审天下大势,难应天下之务。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他同宋静毅、郄晋生等各位副主席一致认为,政协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确保参政参在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

胶州湾,是青岛的母亲湾,环湾围绕着550平方公里的滩地。2007年,青岛市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了“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部署。孙德汉带领政协一班人,不作声张、不添麻烦,甚至用微服私访的形式,深入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足迹踏遍黄岛、红岛、城阳、崂山、胶州等各区市,提出了胶州湾科学发展的五个系列化建议:

(一)《关于加快推进“拥湾发展”战略的意见建议》;

(二)《关于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的建议》;

(三)《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市空港、海港建设的建议》;

(四)《大青岛、大交通、城乡统筹、轨道先行》;

(五)《环湾保护,防潮为先》。

这五项建议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被吸纳到相关决策之中。

这些建议是最美丽的文章,因为它的主题关系到民生,关乎青岛的生态保护,关乎青岛的可持续发展。

孙德汉海天情未了。

在第五份提案中,他这样写道:

“作为我市21世纪的城市发展空间,胶州湾北部的高新区将作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组团中的重点,规划发展电子信息、现代制造业、新材料、生物制药、海洋科技等五大产业,投资巨大,城阳区正在积极推进胶州湾北部新城,空港重点率先发展;胶州市山海新城和工业园区也已起步建设。如果没有抵御风暴潮自然灾害能力,当风暴潮特别是几十年、上百年一遇的特大风暴潮袭击时,将一冲即垮,前功尽弃。建设成果也将付之东流。‘唇亡齿寒’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有一条防潮堤具有防御的能力,就能为‘拥湾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市委、市政府采纳了政协的建言。

如今,首期一条宽20米、全长10公里,总投资为5.27亿的集拦潮大坝、水库大坝、环海大道、防风林带、环湾公园为一体的防潮坝在青岛新区滨海崛起。它将成为风暴潮高发的胶州湾的一道安全屏障,同时也蓄存淡水资源。

孙德汉在省政协报《联合日报》上发表过一整版的回忆文章——《海堤情怀》,其中有这样的一段抒发:

岁月如歌,长堤卧波。屹立在渤海、黄海上的这些海堤,任凭风浪,岿然无恙,功德无量,像一道钢铁长城,护卫着万顷粮田、棉田、枣田、盐田和油田,护卫着一望无际的海水养殖、盐业产业,蓝色经济,呵护着人民和谐安宁的家园。

天若有情天亦老。我却相信海堤有情。它伟岸的身躯一次次抗击着风暴,也默默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和建设者们科学发展的脚步。

当年埃及法老修建金字塔、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并不曾想他们的杰作会成为旅游者观光的目标。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青岛市政协一纸建言促成了这座防潮大坝诞生,它一定也会是一处包含着深刻文化内涵、经济内涵,甚至是历史内涵的青岛旅游的人文景点。

孙德汉还提出“绿色”履职,带领驻青的全国、省、市、区四级政协委员在黄岛和李沧2014年世园会的百果山,栽种各种林木65000棵,积极协助黄岛区打造国家级旅游区,筹建葡萄酒俱乐部、网球俱乐部、游艇俱乐部、航空俱乐部、高尔夫俱乐部。这些俱乐部将与葱翠的政协纪念林木相映生辉……

9.法显高僧与施罗德总理

青岛城阳区郊有一座黑虎山和云头崮,海拔虽不高,却非常陡峭,最陡坡达85度。这天,孙德汉带着秘书李轲和政协信息处长王显忠,大汗淋漓地往上攀爬。秘书和处长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不时为滚落的碎石和险情发出惊呼。他们手脚并用,自顾不暇,根本无法照顾年近六旬的主席。

孙德汉沉稳无言,手脚在石壁中寻找着恰当的着力点,第一个登上接近山顶的一块平地,伸手拉上两个年轻人。还没等他们喘息停当,孙德汉发现了一个山洞,据当地百姓讲,这个洞从来没有人下去过,阴森、神秘,令人望而生畏。

孙主席突然对两个年轻人提出要进洞探险。两个年轻人大惊失色,但阻止不住主席的执拗,便由王处长打头,秘书殿后,三个人壮着胆子进了洞。

初进时还有些光亮,越走越黑,后来黑暗如漆,脚下踩的是乱石、泥水,头上碰的是蛛网、蝙蝠。时有岔路,孙德汉做出“向左”或“向右”的选择,继续往前走,两个青年人有些害怕了,不知何时能走到头,也不知前面有没有出口,幸好王处长带的是高档照相机,上有照明设备……

走着走着,突然在黑暗中发现了前面一线亮光。孙德汉说:“有光亮就是出口。”他们奔着光亮走去,径直走到了洞口。三个人互相搀扶,铆足了劲儿爬了上去。一阵凉爽的风吹来,登高望远,整个黑虎山和城阳区尽收眼底,孙德汉清晰地望见坐落在山窝里的一座寺庙,还有庙前的一棵老银杏树,立即摊开地图查看。山风把地图撕破,他用石头压上,在地图上一边指点,一边兴奋地喊着:“法海寺,这是法海寺!”

他在呼唤着一段久远的历史。

孙德汉有一个习惯。每到一地任职,他都要翻阅当地史志典籍和地图,或私下走访,或求证学者,从中发现历史文化的碎片,挖掘旅游资源,提升一个城市的价值。到青岛任职后,他找出多年前朋友送给他的一本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历史地理地图册》。他从这里翻阅出一段鲜为人知的有关青岛的历史。

中国人乃至全世界都知道唐朝到印度取经的高僧唐玄奘。他到印度取经、讲经若干年,最后带着大量经书和佛骨舍利回到祖国,受到了皇家和百姓最隆重的欢迎。他落脚的白马寺至今参拜者络绎不绝。

而在唐僧赴印度取经200多年前的晋朝,中国就有一位名叫“法显”的名僧,最先去海外取经求法。他的先驱传奇之旅,一点也不亚于唐僧取经。法显西行早于唐僧230多年。

我们在采访中,孙德汉特意找出那本《中国历史地理地图册》,细心地用手指点着法显往返所走过的路线,赞叹道:“唐僧取经来回走的是陆路,而法显回来走的是水路。和他同去的僧人或死或留,只有法显单身漂流回国。他由东印度德姆卢克乘商船到斯里兰卡,留两年,续读经本,再乘商船东归,中途经苏门答腊、爪哇岛,换船北航,在山东半岛崂山登陆,曾于法海寺翻译佛经。这个法海寺就在今天青岛的城阳区。”

用孙德汉的经历来概括,我们不是缺少旅游资源,而是缺少发现挖掘。当他得知法显当年落脚到过的法海寺仍坐落在青岛城阳区市郊时,迫不及待地一次又一次前去调研勘查。虽然法显于义熙九年(公元413年)离开此地,到达建康(今南京),但他在崂山法海寺和南京历时15年写出的远赴天竺的旅行经过,后增补为流传至今的《佛国记》。

近代学者梁启超说:“法显横雪山而入天竺,带佛典多种以归,著《佛国记》,我国人至印度者,此为第一。”甚至印度学者恩·辛哈等人也称赞说:“中国的旅行家,如法显和玄奘,给我们留下有关印度的宝贵记载。”

法显是一个伟大的宗教家、翻译家、文学家、旅行家,还是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航海家。他3岁出家研习佛教,以花甲高龄完成了穿行亚洲大陆又经南洋海路归国的大旅行的惊人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求索真理的伟大毅力和精神。

人类文明的遗迹主要是以三种形态而存在的——建筑、习俗、艺术。而对于旅游文化,建筑形态的文明更多地吸引了旅游者。如北京的故宫、曲阜的孔庙、太原的晋祠、乐山的大佛、南京的中山陵等等。一个打造“天下第一寺”——法显寺的构想在孙德汉头脑里浮现。

法显虽然后来去了南京,但他在崂山和法海寺翻译佛经,写作《佛国记》,留下了重要的足迹。法显就是一个宝贵的名人品牌,他的精神应大力弘扬。凡著名的寺庙、道观,同时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黑虎山下有足够的土地,在原址修复扩建一座千米长度的寺院,再建一百个牌坊、一百座塔,建佛教学院、武术学院、国学院。孙德汉记得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话:在统战工作中,要发挥宗教的特殊作用。而在“中国第一寺”内涵上,他建议打造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倡导和谐宗教、和谐社会,弘扬中华国学。

笔者在采访期间,得知孙德汉不久将去台湾洽谈航空科技等大项目,其中顺便参观佛教名寺,拜访高僧,并商议打造崂山佛教文化景观,也许会结缘两岸佛教同仁,共同创建法显祠,修复法海寺,他给城阳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建议。

这个“佛教文化”的提案还在调研、考察过程中,凭他爬黑虎山山洞的那股劲头儿,我们相信他一定会探索成功。

而他的另一个关于“德国风情街”的建言,已经变成现实。

如果说当年法显高僧是“走出去”,而今天青岛的“德国风情街”可以算是引进来。

说到“德国风情街”,我们不得不先回首中华民族在近代的屈辱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下半叶,西方列强更加肆无忌惮地掠夺蚕食中国,并将侵略的目光指向具有重要地理位置的胶州湾。清政府为巩固北洋海防体系,于1891年6月14日决议在胶澳设防,此地区逐渐成为海防重地,是为青岛建制的开始。

19世纪以来,德国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极力向东方扩张势力,图谋在中国占据根据地。1897年11月14日,德国军队借口“巨野教案”武装占领青岛,次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租期99年,并在信号山下设立了总督府。青岛的一些德式建筑群落由此而来。1914年8月23日,日本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联合英国对德宣战。帝国主义竟然在中国的领土上互相厮打,最后日本夺取了德国在青岛的全部权益。有压迫就有反抗。斯时,由此引发了举世闻名的“五四运动”,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就此风起云涌。

这是一段不堪回眸的历史。孙德汉本着“了解过去,正视现实,面向未来”的原则,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勾勒出青岛加强与德国交流合作的框架,以发展为主题,引申出勾连历史渊源推动改革开放的一条对外合作新思路。

2008年10月,经中国前驻德国大使卢秋田联系,孙德汉在北京与到访的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先生见面。施罗德主动诚恳地表示:德国有过很不光彩的历史,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孙德汉回答说:“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中德人民永远是友好的。”他当即邀请施罗德先生到青岛进行访问,考察“德国风情街”和准备开办的德国高科技园。施罗德高兴地接受了邀请。

“德国风情街”是孙德汉建言献策的又一杰作。

自2008年下半年始,青岛市政协响应党委和政府的号召,以科学务实、关注民生为题,对市区进行广泛调研。在调研中,孙德汉看到在旧城改造中,修旧用旧,打造特色街是青岛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可以一举数得。政协的提案得到了市委和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阎启俊书记作出了重要批示。

在打造“德国风情街”的建言中,孙德汉写道:“青岛的历史久远,风雨沧桑百余年。青岛有殖民地的深刻烙印,有五四运动的爱国风云,有共和国解放的血染风采,有人民当家做主的扬眉吐气,更有30年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这里有依山傍海、层叠起伏的欧陆建筑群,以德式最多,应以保护为先,修旧如初……”这段话充满了宽容和民族的自信。

为了建设好风情街,市政协组团赴德国、奥地利等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和招商。并先后与德国巴伐利亚驻青岛办事处、日韩驻青岛总领事馆和日韩商会作了多次接触,还与泰国商务部长、正大集团高层人士就其他风情街的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

他们总共规划了10条风情街,政协10个委办对口“承包”,一委办负责一条风情街,而孙德汉亲自抓德国风情街的协调,依靠市北区委、市政府组织实施。

2009年4月28日,施罗德先生飞赴青岛。孙德汉陪同他参观了已经建好、开始熙来攘往的“德国风情街”。他们首先走进了中山路一号,这里原来是一个德国啤酒花园。孙德汉和这位德国前总理共同在此栽种了一棵桂花树。而后他们到了市内的馆陶路。20世纪30年代中,这里被称为“青岛的华尔街”,有25栋历史建筑,其中有一半是德式。施罗德看到这些保存完好、修旧如初的历史建筑,十分感动。这位老人说,他会把青岛打造“德国风情街”这个消息带回德国,以帮助青岛吸引更多的欧洲财团和投资商参与特色街的建设。

在科学规划、保护为先、生态环保的理念下,德国风情街、日韩风情街、港澳风情街,以及国内东西南北各具地域或民族特色的风情街,正在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这些特色风情街每年为青岛的4000万游客提供了新的旅游资源,为青岛带来了巨额的旅游收入。仅青岛市北区特色街年营业额就达到了100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

施罗德先生临走留下了一条宝贵建议:青岛应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

孙德汉走的是阳光之旅。每到一处,造福一方,为人正派,办事阳光。

孙德汉在养马岛、牟平、蓬莱、烟台开发区、山航,做成了许多别人想都不敢想的大事、好事、实事。今天,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下,办任何事都要打上“等价交换”的烙印,而山航原副总葛学进说:“孙总到北京求军界、政界、航空界的领导们,从来不送钱、不行贿,全是阳光旅程。”

他讲到为招飞行员的事,孙德汉去看望空军的一位首长,他带的礼品是四棵家乡生产的大白菜,装在两个纸箱里。越是这样,首长们越是尊重他。他凭乡情、友情、诚信,凭干事业的恒心,凭为民造福的心愿,打动了对方,结交了一大批肝胆相照的朋友。而令人敬佩的是,他从不利用这些人脉关系为自己跑官要官。而他对自己和家人要求极严,身为航空总裁,可以免费坐飞机,可是他和家人到北京办事,总是乘坐火车往返。

在采访结束时,孙德汉一再叮咛:一个人不可能干成事业,我个人没有什么大本事,主要是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特别是不能忘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中央有关部委、军队首长、民航总局的支持。

“还有,我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有一个很理解我的爱人,含辛茹苦不容易。她叫宇仁秋,与我同龄,是当年我在中学当教师时的同事。我们成家以来,她给予我的全心全力支持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当然,还有我的父母也一直很体谅、很支持我的工作!”孙德汉深情地说。

当他高大的身材站起来的时候,我们发现他的双肩微微前倾,心想:这是否保留了当年他当公社书记修大坝推独轮车形成的姿势?

他这副肩膀注定要承载一个共产党人的使命!

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地都是人。孙德汉说过:“人生短暂,任期有限,这就更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眼光远望,适度超前,善于打基础,谋长远,把人民群众的排山倒海之力引导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上来,这样才能经得起方方面面的检验。”

在此,我们不由地想起开篇引用的他早年写下的诗句:

“锦绣越千里,起舞海天间。”

这两句诗成为他半生命运的写照。孙德汉在山东境内从东到西,又从西到东,留下了一串串求索创新务实的脚印。回眸山东千里锦绣地,他起舞于海天之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每到一地,重视旅游,重视天地海川与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他打造出一系列的旅游文化,挖掘如黄金一样宝贵的旅游资源,开发出数不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做的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是脚踏实地前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

他使我们看到:希望与自信就在中国执政党人身上,就在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身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