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审美实践阶段

审美实践阶段

时间:2023-0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审美活动既由外界事物引起,又受主观心理因素的制约。参与审美的心理过程主要是审美认识过程、审美情感过程。审美实践的最初阶段,就是产生美感的最初阶段。
审美实践阶段_旅游美学

二、审美实践阶段

审美实践阶段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阶段,其中包括感知、想象、理解、情感多种因素的交错融合。审美愉悦与一般的生理愉悦、道德愉悦、求知愉悦不同,它是更多的心理功能活动的结果。例如,一部歌剧能使人感到审美愉悦,就必须能够调动起人们多种心理功能的主动活动,因此审美实践不是一种被动的活动,而更注重审美者的积极主动的实践。

1.审美实践的四大心理要素

审美是客观现实中美的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和人们对美的事物的态度体验。审美活动既由外界事物引起,又受主观心理因素的制约。我们把参与审美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在审美过程中形成的个性特点总称为审美心理结构。参与审美的心理过程主要是审美认识过程、审美情感过程。审美认识过程包括审美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审美评价。有时我们习惯于将这些具体的审美过程称为: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

(1)审美感知 指审美主体通过感觉、知觉对审美对象形成的初级审美认识。一个美观的形象、一段美妙的音乐、一阵美好的芳香、一股美妙的味道、一种充满美感的触觉都能给审美主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快感和精神情感的愉悦。感觉和知觉,借助于感官产生的初级心理感受,是人认识过程的开始。审美实践的最初阶段,就是产生美感的最初阶段。审美感知与普通感知是有所不同的。

首先,审美感知是通过具有新、奇、特等特征的刺激引起的,所以审美主体在感知时带有强烈的好奇心。由于这种刺激,审美主体的感官便会全力集中到审美对象上,从而获得一种初步的审美感受。这时审美主体没有普通感知过程中的功利性倾向,眼前的知觉对象不再被看做是为了完成某项工作而可利用的东西,也不像对熟悉的对象那样熟视无睹和无动于衷。

其次,审美感知最突出的特征是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产生了共鸣,这也与普通感知不同。审美对象的各种美学特征和美学意蕴等与主体的审美经验、审美兴趣、审美理想结合到一起,这时审美主体超越了外部世界中那些与生存和功利直接有关的部分,而转向那些超越现实的部分。这时的体验是直接的,因为通过审美感知得到的是一种直觉的愉悦。这种愉悦不同于普通感知的由自我意识所造成的精神愉悦。

审美感知的渠道主要是视、听、嗅、味等感官。在人的感官中,具有审美作用并成为审美感受基础的主要是视听感官,视觉和听觉之所以是主要审美感官,因为其具有认识功能并能有效地为理智服务,而味觉、嗅觉等器官则在审美观赏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也不容忽视,有时味觉、嗅觉等器官的作用也会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例如:进行社会旅游审美中的饮食审美时,如果只是利用视、听这两个审美器官的话,就会闹出笑话来。所以,在人的审美感知的过程中,缺少了哪一个审美器官的审美都是不完美的。

(2)审美想象 审美想象指的是审美主体在进行审美实践时,在审美客体的表象的刺激下,回忆或联想其他事物而产生心境和情感的心理活动。审美感知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受到审美对象的局限,而审美想象则是心灵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指向理想、指向憧憬的创造。想象是审美的关键,它可以使感知超出自身,使情感构造出一个多样化的幻想世界。在审美过程中,人们对审美对象的内在意义的理解不是靠概念而是靠想象来实现的。人们可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组合成更美满的意象,从而突破感知的局限进入审美世界。这时人们看山则稳,观水则活。例如:看绿色,我们会想到植物的颜色,想到生命和希望;从玫瑰,会联想起爱情;再如:我们游览庐山时,面对美丽的三叠泉,面对优美的山景,旅游者通过准备阶段的审美感知后,又会产生强烈的审美想象,想到中国的一部爱情电影——《庐山恋》,进而会有一种陶醉的感觉,甚至会产生审美幻想,期望在如此美妙的景致中,亦有自己的心上人相伴。因为,旅游者会不自觉地在眼前的景观中寻找影片中的景象,会在审美中不断回味、咀嚼和遐想。联想想象给审美活动以活力,具有创造性、自由性和超越性。但是审美想象必须要有原料,原料是大脑内图式的积累,它来自于以往的审美经验,在形形色色丰富的生活中,在无意识或有意识中日积月累。上述事例中,《庐山恋》中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就是审美想象的原料。审美想象既借助于大脑储存的图形,但又不局限于原有的图形层面,它不是普通的再现,而是对原料进行改造、浓缩、丰富和创新的过程,虽然来源于现实,但却又高于现实,更可以超越现实,以满足人类的审美需要。

(3)审美情感 指伴随着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中的主体对客体的一种主观情绪反应。审美感知和审美联想的审美实践活动中必然伴随着一定的感受和感动,并表现出体验美的快乐,使审美主体产生强烈的美感。审美情感不是指最终获得的审美体验式的情感,而是审美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从审美情感的产生和表现形式来划分,可分为如下几种。

①直觉情感:直觉情感一般常伴随在审美感知的左右,通过对审美对象的表象的审美感知,会产生一种迅速而短暂的心理感受,表现为: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伤。实质这是一种浅层的爱憎。直觉情感产生迅速,但也很容易发生变化。它或随着审美感知的深入而消失,或是随着审美理想的介入而深化。例如:人们在对黄山云海进行审美时,往往初见黄山云海立刻产生惊喜,因为黄山隐于雾中的情景、云雾升腾游走的状态给人是一种新鲜的感觉。

②形象情感:形象情感是在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审美情感。一般沉浸在一定的审美意境和场景中,产生一种较为强烈和持久的快乐。当然,我们也要清楚的是:形象情感也是一种较为主观的情感。从这一点来说,它与直觉情感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较之于直觉情感更为稳定的情感。还是举审美黄山云海的例子来谈,当旅游者面对黄山云海进行较为长久的驻足后,就会发现云海犹如大海,如此宽广,而云雾的缥缈又使旅游者不能得见黄山的全貌,同时,又联想到有着道家风格的陶渊明的诗句,想到道家的自然、悠然和超脱的境界,甚至想到老子和庄子。于是,旅游者产生了复杂的审美情感,不再是单纯的直觉情感阶段的欣喜了,变得沉默不语,似有心事,甚至惆怅,当然亦会伴有喜悦。

③理性情感:理性情感是在审美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较为客观的审美情感,不同于直觉情感和形象情感。在一般人的认识当中,认为审美情感只是审美者主观的心理表现,而往往否认其具有理性因素的一面,实际上,当我们细细想来,我们会发现:审美情感有时也具有理智的层面,在审美理解中必然伴随着相应的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存在于人的审美实践的各个角落的,而在审美理解中,也必然有审美情感的参与。例如在进行对澳门这个社会美的对象进行审美时,因为了解澳门的历史,所以有着对澳门历史的联想,并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甚至萌发中国人一定要自强不息、为国为家争气的理性情感;同时面对疯狂的赌城,传统的中国人也会理智地进行分析,会产生一种排斥,这也是一种理性的审美情感。

【小思考】

理性情感是否是一种矛盾的说法,试分析理智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4)审美理解 审美理解是一种同感知、想象和情感交织在一起的感性理解活动。审美理解与感知、想象和情感等一起作用于人的审美心理,具有一定的认识功能,但并不是概念的认识。审美理解不是通过概念的推理和判断进行抽象地理解,而是在审美直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审美领悟。审美主体能识别感受到审美刺激,并运用已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对审美对象加以分析、理解,从而形成一种更加强烈和持久的审美愉悦。例如,苏东坡在密州时,一个中秋之夜,他先看到的是一轮明月,从明月联想到天上的广寒宫,再想到与弟弟的分离,从出世转向入世,又从不理解转为理解,明白了“此事古难全”的道理,最后写出千古传诵的名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个审美的过程是一个从对月亮最初的感知,到对人生的理解领悟的过程,是一种审美理解的过程。审美理解具有规范想象、提升感知的作用。如果没有理解,想象有可能变成胡思乱想。

2.审美体验

(1)粗浅的快乐体验 粗浅的快乐体验层次是审美者刚刚接触审美对象时的一种审美体验,这种粗浅的快乐体验,往往是比较容易得到的一种体验。人们在进行审美时,刚刚接触审美对象,还没有进行过多注视和思考,只是通过眼睛和耳朵等审美器官对审美对象产生的浅显的、粗略的、最初的、全貌性的审美认识,往往伴随着直觉情感,产生一种盲目、短暂的快乐体验。这种快乐体验往往是建立在对审美对象的新奇感和表象体验上的。这个阶段的体验往往较多地表现为审美感知的参与,其他审美心理要素虽也有参与,但不会起到决定作用。例如:刚刚到海南岛的大海边进行审美时,初见大海立刻欢呼雀跃,有些人甚至迫不及待地扑向大海的怀抱,这种体验就是一种粗浅的快乐,无须过多静默观赏和潜心品味。

(2)深层的愉悦体验 随着审美实践的推进,粗浅的快乐必将转化或消失,由于更多驻足、更多注视和更多思考,促使审美者进入较深层的审美体验。如果说前者是生理和初步简单的心理感受的话,那么,这一个层次的审美体验则是走向心灵深处的审美体验。这个层次的审美体验有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和审美想象的参与,从有限的对形象的感知不自觉地感受到某些更深远的东西;从有限、偶然、具体的视听形象中,领悟到无限的内在因素,从而得到更加深层的审美体验。这个阶段的体验的主要特征是:较为长久稳定和不容易变化的愉悦。例如,经历过粗浅的快乐体验的旅游者开始驻足观赏大海风光,会被大海的宽广所倾倒,产生心胸开阔的感觉和宽容、包容的心理追求;会被大海的无情所震骇,产生恐惧胆怯的感觉和需求依托、救助的心理追求;会被海上交通工具所吸引,在进行娱乐或探险审美实践中,升腾出对于人类征服大海进行的创造和努力的赞叹,不禁又愉悦和快乐起来。

(3)高层的超越体验 高层的超越体验是审美体验的最高境界。它是一种在道德基础上的超道德的人生境界,它不只是视听感觉器官的愉悦,也不只是心意情感的感受理解,而是整个生命和存在的投入。黑格尔认为这样的审美体验与崇高有关,是一种崇高感。当审美体验达到这一境界时,主体的整个心灵都平静了,用一种超然的审美心态达到彻悟,从中发现人生的真谛和永恒的价值,乃至达到对宇宙人生的大彻大悟,使主体感到同宇宙合为一体,似乎整个心灵的活动均已凝结,而身躯的一切束缚都得到了解脱,表现为超越一切功利的整个心灵的震颤与净化——就是我们中国传统中理解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正如一位学者所说:这时“再也没有物外的欲动,再也没有心外的生造。全都化作了染色的音响,全都化作了音乐般的云霞,弥漫在创造的机体之上。神气贯注,光华润泽,鬼斧神工,有机天成。”

【小测试】

请同学们选择一处景观进行实地观赏,分析一下自己的审美情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