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境内有西江、北江和东江常年流淌,加之珠三角一带河网交织,往昔水上交通、客运和商贸极其便利,在以往陆路交通并非十分发达的年代,广东素有“黄金水运”之美誉。然而旧社会军阀混战,社会动荡,“黄金水运”常被江匪水贼视为生财之道,劫船掠货,杀人绑票。更有甚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艘停靠于大商埠江门的内河军舰“江固号”,竟也被一伙悍匪假扮军人骑劫,驶往珠江口外海冒充官府缉私艇,巡弋三天,掠抢过往商船客轮十几艘后弃船逃逸,猖獗事件震撼珠三角。
盗匪抢劫商船客轮频频得手,缘于珠江水道漫长曲折,加之很多地段水道狭窄,山水相连,防不胜防。即使军舰接讯赶到,贼人远远看见船影和探灯,会立即弃船上岸遁入山林,仅需十几分钟。当年负责内河剿匪缉私的,均为百吨左右的浅水小炮舰,乘员一般都不超过二十名,江面交火尚可依仗舰炮和机关枪助阵,且有船速较快的优势。但一旦登岸追击,往往兵力和火力顿嫌不足,此时亦只好徒呼奈何,却步于河堤岸边,眼睁睁看着匪众呼啸逃脱。尤其西江水道年年防洪,江水一涨一退落差很大,沿岸民众长年累月巩固河堤,修建了不少高出河面一大截的防洪土坝,逃上高堤的匪众加以利用,有恃无恐,明知炮舰上不了岸,并不十分惧怕,甚至敢于居高临下,依据河堤的掩护开枪还击,抗衡追击而来的水警。河堤下方的军舰此时枪炮处于近距离仰攻,射击死角很大,施展不开,形势优劣顿时逆转。
清末来华外国画家所绘的盘踞珠江口的海盗
时值1934年,为了施以突然一击,粤督陈济棠密令几艘巡航浅水炮舰,在舰顶秘密加装了可拆卸的六七米高桅杆一支,上置一方可架设机关枪和挡板的小平台,不动声色继续巡航河道,觅准机会趁匪众不备,突然开火。果然有一次,肇庆以西的西江河面上,一艘“花尾渡”客轮航途遇劫了,闻讯赶来的炮舰正紧追得手逃去的匪船。这帮水匪果然又一次故伎重演,携带着财物在预定地点弃船登岸,又在匪首指挥下,据堤开火还击,阻挡后方追兵。匪众满以为水警炮舰此次定会一如既往,最终倒车避走,大伙就等着得胜回寨饮酒分银。怎料一支桅杆于炮舰顶部直挺挺突然升起,帆布掀开,伸出寒气森森的机关枪,一轮近距离猛烈扫射。河堤一马平川,前后均无路可逃,这伙匪徒顿时在堤顶斜坡弃尸达四五十之众。历经数番如法炮制,证明这一江河剿匪利器,对付匪徒劫船果然奏效,西江匪焰受到明显震慑。后来当局更在肇庆和江门两地,开设了无线电调度中心,以电台联络,统一指挥本省内河近十艘炮舰,再结合陆地进剿,一段时间内西江匪情凶焰顿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