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江菜系中常有把多种蔬菜鱼肉,甚至山珍海味混杂一锅,加汤热烹,令各种味道互相渗透相辅相成,酿出美味可口的菜肴,并冠以“杂锦煲”“杂烩煲”“乱炖”……形象贴切而又撩人食欲的菜名。然而此法竟被往昔一个无知莽汉误用在中药煎熬上,结果酿出了一宗八人毙命的事故。
1924年,一支入粤助战,帮助孙中山讨伐陈炯明叛军的客籍军队,从前线回撤广州郊外休整。因前期连番激战,今已是伤病满营,加上军医亦不幸阵亡,带队长官一直为军营中缺医少药的困境而焦虑万分。一连数日,心急火燎,不断遣人到驻地周边遍寻医师救急,终于有一名当地老中医被推荐入营诊治。古道热肠连续开诊两三日,老中医开出处方七十余份,再派多人四出按方抓药,很快就已一切置办得妥妥帖帖。眼见心头所忧已有着落,伤病将士幸得救治,七十多包中药亦已全数购回,带队长官谢过老中医后,立即吩咐伙夫抓紧时间,架火煲药医治弟兄,自己遂放心离开驻地,策马入城作乐而去。
中药讲究一剂一煲,慢火煎熬,待三碗水熬成了半碗,药效就全部渗出来了,此时服用效果最佳。另外,这军旅中的伤病杂症用药,也有外敷、洗搽和内服之分。可这“火头军”一介莽汉,平时只识煮“大锅饭”,烧“老虎灶”,揸惯了大锅铲,对此中医药常识竟然“蒙查查”。加之这军营当中,刹那间要用几十只药煲何处觅得?况且村医离营时亦未专门叮嘱。一心想着尽快救助伤病兄弟手足和完成上司任务要紧,遂因陋就简,快刀斩乱麻。他一股脑儿把这七十余剂中药通通倒进行军锅里,加水猛滚,最后熬出了一锅百味交杂的“杂药煲”,然后又急匆匆一人一碗,端到众伤病弟兄跟前。可怜这七十多人个个懵懵懂懂服“药”,一碗下肚之后,不仅未见药到病除,却在再来第二碗翻渣“杂烩药”后,已有半数以上陆续中招,轻者胸闷目眩,手脚发麻,深度中毒兼身体抵抗力弱的,其中八人竟药发病毙。伙夫自知大错铸成,搞出人命来了,于是三十六计,连夜开溜逃遁为上,当即不见了踪影。据传那名热心入营帮忙的老中医闻讯后,吃惊之余后悔莫及,但他也听从村民所劝,怕“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事发当晚,亦匆匆出走远避他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