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汉族民间体育文化

汉族民间体育文化

时间:2023-0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东北长白山地区汉族多来自山东、河北,其民间体育既有中原地区传统活动,又有适于山区冬季环境的新项目。有的互相比赛,旋转时间最长者为胜。毽子毛长短以适合平衡或个人爱好而定。唐宋间随着中国的统一,汉族人流入东北,带来了风筝游艺。专家考证,这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关于古代风筝形象的文物资料。这面铜镜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中国是风筝的故乡。
汉族民间体育文化_中国长白山文化

东北长白山地区汉族多来自山东、河北,其民间体育既有中原地区传统活动,又有适于山区冬季环境的新项目。

一、抽陀螺 由于冬季漫长,民间冰上运动较普遍的是溜冰和抽陀螺。抽陀螺,俗称抽冰猴、打冰尜儿,是儿童普遍喜欢的冬季运动。陀螺为木质,圆锥形,底部钉有圆帽钉,上部有槽沟可缠鞭绳。近代有木工旋制的陀螺出售。玩者先将鞭绳沿槽沟缠紧,猛力抽绳,令陀螺旋转,然后不断用小鞭子抽打陀螺,令其旋转。有的互相比赛,旋转时间最长者为胜。

二、踢毽子 踢毽子是冬季最普遍的室外游戏活动,颇受青少年欢迎。从前多数为男孩子游戏,现在女孩子也一样参加。毽子有两种,一种是取马鬃一绺,塞进铜钱孔中,(铜钱通常三枚合在一起),然后钉进竹楔,底部用火烧焦、磨平。毽子毛长短以适合平衡或个人爱好而定。另一种是用一块山羊皮,皮面缝钉两三枚铜钱,爱漂亮的还可给羊毛染上各种颜色。现代也有用鸡毛做毽或用彩布缝口袋装砂石代替毽子的。

踢毽子比赛方法有两种,一是个人赛,按踢多少决胜负,踢时又常限制左踢、右踢、左足尖、右足尖、左拐、右拐等。二是溜毽子,三五人、七八人皆可。其中一个是供毽的(俗称“拾毛儿”),一个是踢毽的(俗称“踢毛儿”),其余人在远处接毽。什么人接到毽,可上台踢毽;踢毽人踢漏了,下台“拾毛儿”。现在城市学校口又兴起两军对垒的踢法,分两组,类似网球赛,中有一小网隔开,两伙做长距离的踢毽子,接住者为胜。

三、跳绳 多为女孩子玩的体育活动。有单人跳、双人跳和多人跳三种。单人跳多技巧,如双脚跳、单脚跳、“迈门槛”“麻花阵”“倒轮绳”、跑跳、蹲跳等。双人跳,是一摇绳,双人面对面跳。也有的身后再加一人,三人同跳。多人跳,是二人摇长绳,众人顺绳列队依次跳。有跳不过去者,下台摇绳。也有的两伙对垒,跳绳者不许空绳,于是跳者要跳上跳下互相替换,往下“救”失误者。

四、放风筝 中国放风筝具有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哲学家墨翟(公元前468—前376年)以木制造风筝,“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墨子的学生公输般(鲁班)根据老师的理想重新设计,“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唐宋间随着中国的统一,汉族人流入东北,带来了风筝游艺。1988年3月,在怀德县毛城子乡许菜园子屯,出土一面金代(1115—1235)铜镜。这面纹铜镜刻有“放风筝”图案,边款阴刻“西京官造”四字。专家考证,这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关于古代风筝形象的文物资料。这面铜镜为圆形,直径18.5厘米,缀圆钮。图案以连珠点纹装饰纽座和镜后,镜背间分成四区。每区两个人物,头结发髻,身着长袍,束腰带,踏高靴,双手握矍。上下两区放风筝者引线各执一只大雁,长颈短尾,比翼双飞;左右两区两个人物,每人似在操一只尾拖粉穗的蝴蝶。另外,在两个人间还各有一飞龙状物体,它张口吐舌,披鳞甲,双翼,尾拖大穗,形象生动,刻画细腻,栩栩如生。这面铜镜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明清之际,吉林各地春节过后,到清明节期间,每当风和日丽之时,人们便去郊外放风筝。大型风筝有蜈蚣、飞龙,中小型有和合二仙、双鱼、燕子、老鹰、八卦、蝴蝶,最普遍的有“豆腐块”。长白山区安图县长兴乡,正月十五必放黑红等各种颜色的月亮风筝。松花江沿岸一些地方,放风筝“送小帆儿”,风筝上挂着装有滑轮的小灯笼,随风飘上,黑夜望去,恍如群星环月。也有的在风筝上装有竹哨,放飞后,发出筝鸣的音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