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以靖国”新理念,“右文抑武”宋代风

“文以靖国”新理念,“右文抑武”宋代风

时间:2023-0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赵匡胤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果断地实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过设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知人善任,厚禄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于后人称誉“宋朝是文人的乐园”,因此,赵匡胤是五代十国野蛮政治的终结者,又是后世历朝文明政治的开拓者。
“文以靖国”新理念,“右文抑武”宋代风_名都记:洛阳

宋太祖赵匡胤,祖籍涿州(今属河北),因父赵弘殷迁居洛阳,他出生于洛阳夹马营。其父先后为后唐、后晋、后汉的军官。赵匡胤起初投奔后汉大将郭威,因喜爱武艺,得到了郭威的赏识。后他又参与拥立郭威为后周皇帝,被重用为典掌禁军。后周世宗柴荣时,他又因战功而升任殿前都点检(皇帝亲军的最高将领)。后周帝柴荣亲自闯阵之时,赵匡胤随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各率骑2000,主动出击,转败为胜,以功升殿前都虞侯。

显德三年(956年),后周攻南唐,赵匡胤率前锋军倍道奇袭清流关(今安徽滁州西北),断南唐军退路,大败数倍于己之南唐军,俘获皇甫晖、姚凤两员大将,并克滁州。不久,左翼军占领扬州,南唐军渡江反击,赵匡胤随张永德率兵近2000守六合(今属江苏),后发制人,打退2万余南唐军反扑,俘斩5000余人,升殿前都指挥使,后授定国军节度使。

显德六年(959年),赵匡胤随柴荣北上攻辽,迁殿前都点检,掌殿前司禁军。同年十月,37岁的后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其子宗训7岁继位,改授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使。神武雄略的一代英主后周世宗柴荣做好了扫平天下、开创盛世的一切准备,却英年早逝、功败垂成。赵匡胤实际上是延续了柴荣制定的策略一统天下,结束了兵祸连年、饥馑遍地的乱世,迎来了赵宋的一统天下。因此,柴荣可以说是为赵匡胤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960年正月,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和定州(今河北省定县)有人来汴京报告说,北汉和辽国的军队联合南下攻击后周。

后周符太后和宰相范质、王溥等不辨真假,慌忙派赵匡胤统领大军北上御敌。甲辰日,行至陈桥驿(今开封市东北20公里处)驻宿。第二天黎明,陈桥驿四周突然呼声大起。赵匡胤酒醉方醒,走出卧室,只见众将一个个手执武器,列队站在庭前,以赵匡义和赵普为首齐声说道:“诸将无主,愿请点检做天子。”众将又不等赵匡胤回答,把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身上,然后一齐下拜,高呼“万岁”。这一件事,历史上称为“陈桥兵变”。接着,赵匡胤带领大军返回汴京。后周大臣韩通闻变,忙从内廷飞奔回家,赵匡胤部下将他杀死。宰相范质、王溥在威胁下屈服。正月五日下午,赵匡胤废去柴宗训,称帝,建国号为宋,定都汴京,史称北宋,建年号为“建隆”。

宋太祖赵匡胤图像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初九晚上,宋太祖赵匡胤宴请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饮到一半,赵匡胤说:“要不是靠众将拥立,我不会有今日。但是,当了天子,日子也实在难受,还不如当节度使逍遥自在。如今我几乎没有一夜睡得安稳。”石守信等人问道:“陛下如今贵为天子,还有什么忧虑?”赵匡胤道:“我这个位置,谁不想坐啊!”石守信等听出话中有话,忙表白说:“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太祖苦笑着说:“你们虽然不会有异心,但是,假如有朝一日部下将黄袍披到你们身上,你们即使不想做皇帝,恐怕也不行吧!”石守信等一听,大惊失色,慌忙下跪拜叩,流着泪说:“我们实在愚蠢,没有想到这一点,请陛下为我们指出一条生路。”赵匡胤说道:“一个人的寿命,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人生在世,不过是为了荣华富贵,享受安乐罢了。我为你们打算,不如交出兵权,去地方上当官,购置些良田美宅,为子孙后代留下产业,自己也可以天天饮酒作乐,快活一辈子。我再与你们联姻。这样,君臣之间就没有了猜疑,上下相安,岂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人听了这一番恩威兼施的话,第二天就知趣地称病辞职,交出了兵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不久,赵匡胤以同样的手段剥夺了王彦超等节度使的兵权,又将地方上的行政权,财政权收归中央。这些措施,基本上结束了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的地方割据局面。

赵匡胤只活了短短的50岁,通过南征北战,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我国历史上有两次名副其实的大分裂,一次是南北朝,另外一次就是五代十国。作为五代十国的终结者和大宋王朝的开拓者,赵匡胤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文以治国,武以安邦。赵匡胤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果断地实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过设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知人善任,厚禄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于后人称誉“宋朝是文人的乐园”,因此,赵匡胤是五代十国野蛮政治的终结者,又是后世历朝文明政治的开拓者。

赵匡胤通过采取“收起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妙地“杯酒释兵权”,“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内外相维”和“三年一易”“设置通判”“差遣制度”等,将军权、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牢牢控制,一举铲平了藩镇割据武夫乱政的历史状况,所以宋朝300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发生大的内乱和地方割据,使中国不再分裂。

为巩固统治,赵匡胤逐步削夺禁军重将兵权。宋朝设枢密院掌兵籍和发兵之权,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统兵,二者互相制约;将各地精兵锐卒选调京师,编入禁军,以强干弱支,削弱藩镇势力;对禁军颁行更戍法,分戍各地,定期轮换,使将不得“专其兵”,从而建立了一整套加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精兵政策,加强训练,革新兵器,严格纪律,军队作战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开始致力于统一战争。以先南后北、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方略,选派得力将领驻守边境,防御辽和北汉,并派遣主力南征。宋建隆三年(962年)九月至开宝八年(975年)五月,先后攻灭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政权,基本结束自唐“安史之乱”以后延续了2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以赵匡胤为首的宋初领导集团发奋图强,励精图治,使宋初的社会经济迅速呈现蒸蒸日上的喜人局面。赵匡胤减轻徭役,赋税专收,以法治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澄清吏治,劝奖农桑,移风易俗等一系列英明决策,不仅尽快医治了200年的战争创伤,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另外赵匡胤极具人格魅力:他心地清正,疾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勤政爱民,严于律己,不近声色,崇尚节俭,以身作则,不仅对改变五代以来奢靡风气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而且深为后世史学家所津津乐道。与历史上其他著名的王朝相比,宋太祖所创建的宋朝以其鲜明的文人政治特色而登上中国文治盛世的顶峰,可谓中国君主专制史上的最开明的一个王朝,因此,尽管宋朝300年的基业中,长期积弱,但在民间却享有盛誉,并对后世历代产生深远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