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 宏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封辞职信,仅仅十个字,可曾经一夜通过网络走红天下。
一下子,我跳出了编本风光影集的念头,并想好了书名:走过经光纬影——世界那么大,我想去拍摄。
拍摄都去哪儿呢?
当然,世界七大洲那么大,很显然是看不过来的,更是拍不过来的。迄今为止,我只不过行走了屈指可数的一些地方,拍摄了其中的冰山一角,还要再加上“之万一”。
走马观花,到此一游,匆匆过客,蜻蜓点水,哪有时间摆好阵势去拍摄?然而,边走边拍,即行即摄,数码业余傻瓜拍摄,既有值得回味的瞬间,更有精彩记忆的写真,倘若一不小心还可编成影集,娱乐自己或他人。可不,我就是自加压力的尝试者之一。
我的拍摄方法非常简单傻瓜,既不用三角架、线控等设备,更没有烦琐的电脑后期精细制作,旨在原汁原味地去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可否认,摄影除了知识、构思、取景和抓拍四位一体之外,在火候上更要具备瞬间捕捉的能力。但对一位摄影爱好者来说,可以自减压力,不必按部就班,对光圈、快门和感光度等要求也无须过多考虑。按下快门那一刻,就是快感加美感。
与游记随笔相比,在如今随处可见的数字摄影时代,有照为证似乎比有字为证更加靠谱,立此存照,更可刷出存在感。但是,风光摄影是真实世界还是影像世界?是真实自然还是虚拟自然?若要刨根问底,应该存有很大的问号。因为有限的取景框常常会被人为地放大抑或缩小,而那些被夸张的美丽或丑陋,也绝不是唯一的存在本身,但端起相机一定是生活的一部分,一定是件快乐的事情,而虚拟的大千世界则让人更愉悦,更添童趣。
或许,摄影是我们观察世界的第三只眼睛,摄影让我们产生浪漫的视觉奇观。谁摄好景入画来?古代没有摄影照片,但有“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图将好景,意为将好景画成图本与人分享。早在一百多年前,在以取景框取代画图的摄影技术问世之初,人们曾借鉴古典绘画来尝试建立自己的表达方式,如19世纪的欧洲风光摄影就是画意摄影的天下,其以细腻优美见长,而相比之下,同期的美国风光摄影则以粗犷豪放取胜,风格迥异。到了数字读图时代的今天,摄影很快实现了大众化和日常化,五彩缤纷,应有尽有。
瞧,上自耄耋,下至幼童,如今还有比拍摄更“傻瓜”的事情吗?随意摆拍,指尖一点,卟嚓一声,狎昵自我,厮磨众生,这是人类视觉的大解放,也是表达自己想法的好机会。以风光摄影留住记忆,“三步之内必有芳草”,“四美俱、二难并”之良辰美景就在身边。数码摄影也好,手机摄影也好,使得人人都有机会成为业余摄影师或准专业摄影家,进而来彰显世界美丽、社会进步和人间大爱。
摄影是激发思维的视觉表达形式。较之人物摄影,风光摄影更加普及,更易掌握,可谓人见人爱。在这样一个全民影像的时代背景下,我利用出行或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带着相机边走边拍,以至于身边掇拾,远足偶得,吉光片羽,流年轶事,均悉数先拿下再说,然后分门别类储存磁盘内。其中,既有傻瓜大路货,又有“可遇不可求”的珍贵镜头。而调出这些并非专业的“糖水片”,依然能够找出赏心悦目的一面。例如:一代大师莎士比亚的故居,我曾瞻仰寻思;全球两次奥运会, 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曾身临其境;世界三大广场,天安门广场、巴黎协和广场和莫斯科红场,我曾驻足徘徊;四大连绵山脉,祁连山脉、秦岭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落基山脉,我曾穿梭而过;全球五大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巴黎卢佛宫、圣彼得堡冬宫、北京故宫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我曾流连忘返。还有许多著名的世界高校,让人回味无穷,甚至羡慕不已;众多的名人故居,值得参观,进而沉思良久。
走过路过,见闻天下,耳边常常回荡着“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谁也不是历史的旁观者,走过拍过,往事也就不会如烟云飘逸一般。
在穿越这些时空的拍摄中,我似乎读识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读识了“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有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这些长镜头和大视角中,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进而再感慨道“以史为镜,可以知古今;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犹记得美国著名电影导演比利·怀尔德在他的电影《桃色公寓》中那一句堪称完美的台词:“没有人是完美的。”对照之下,我的摄影集更是如此。但它在不完美中尽显真情,在非专业中凸现人文。
我以为,班门弄斧、七拼八凑而成的这本风光摄影集,不仅仅是游客与风景之间打了一次短暂的照面,而且更有照片背景后面精神层面的人文记忆与个人感慨,后者甚至照顾到了“我与风景”这两大相互联系的元素而愈发值得一读。因为这既是作者自己内心风景的自然流露,更是对大好河山拟人化的特殊情感。
行走时空,拍摄景物,更有“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快速穿梭与路转峰回。我犹记苏东坡的“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站在历史的长河中,蓦然回首自己人到中年,因而更欣赏苏东坡的《行香子》:“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不过我喜欢再加上:对一杯茶、一张照,可以心旷神怡,美哉乐哉。因为,品茗赏影,就是留住了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