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殖民地化的结果,使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即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与此同时,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和西方式教育的推行,一个新知识分子阶层形成了。他们所学到的西方思想、文化、历史、科学技术和组织形式,以及对自己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新认识,促成了他们的民族意识觉醒。从外部环境来看,1899年中国的义和团运动、日本的崛起,1905年战胜俄国,1911年中国的辛亥革命以及甘地领导的反对英国统治的不合作运动,都激发了东南亚知识分子阶层的民族主义热情。在此背景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南亚民族主义运动逐渐兴起、壮大。
1.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在殖民地条件下,印度尼西亚的民族资产阶级一出现就受到压制,他们很少有活动余地。在许多经济部门,他们无法立足。只有在编制业、花裙业、烟草加工业和制盐业中办一些小厂,在印度尼西亚的种植园经济中,民族资本所占的比例很少,到1910年,只占21.2%。[1]在商业方面,民族资本的力量也十分薄弱。印度尼西亚的民族资产阶级人数少,资金不足,是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印度尼西亚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方面发展缓慢,政治上不够成熟,没有能力担当起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大任。它没有找到指引自己走向胜利的思想武器,没有办法提出符合广大人民切身利益的政治纲领,使伊斯兰教现代主义在民族主义运动的初期阶段有着较大的影响。印度尼西亚的民族主义呈现出多元化,工人运动、农民运动、民族主义运动一开始就有一定的规模。1908年5月20日,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印度尼西亚知识分子在雅加达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组织——至善社。它是印度尼西亚历史上第一个民族主义组织,第一次提出了要提高印度尼西亚的民族尊严问题,对印度尼西亚的民族觉醒有过启蒙作用,但它不参与政治斗争,没有提出争取国家独立的口号,其关心的是文化教育方面的问题,未能关注印度尼西亚人民迫切追求的民族独立问题,从而变成一个改良主义的组织,会员也日渐减少。
1909—1911年,印度尼西亚的商人在各地建立了伊斯兰商业联盟。它是印度尼西亚资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组织,比至善社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一个全国性的民族主义组织,制定了较为鲜明的民族主义纲领,但仍未提出更加明确的政治要求。1914年,东印度社会民族联盟成立,它是印度尼西亚的荷兰社会民主党人和印度尼西亚的革命知识分子的政治组织,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在印度尼西亚历史上有过重大影响,是1920年成立的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的前身。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印度尼西亚民族解放运动才发生了根本变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越南一直是法国的殖民地,在法国的统治下,其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农民失去土地等等。殖民者和封建势力相互勾结,用封建剥削方式盘剥越南农民,造成广大人民生活非常贫困。殖民者有意识地保存越南社会落后因素,民族资本发展缓慢,越南从封建社会转化为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新的阶级的出现,新的思想的影响,使越南在20世纪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1896年,勤王运动被法国殖民者残酷地镇压下去,但越南人民的爱国斗争从来没有停下来过。1897年,法国殖民者开始实施的第一次“开发”计划,使越南社会出现了新因素,人民开始寻找新的救国道路。
中国戊戌变法前后,一些中国书刊传入越南,如《中国魂》《饮冰室文集》《新民丛报》等,使大批越南知识分子接触到了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思想。他们认为越南只有进行改革,开通民智,培养人才,振兴民族工商业,才能富强,恢复独立。在20世纪初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中,越南的民族解放独立运动也达到高潮。1936年,在印度支那共产党的领导下,4000名工人在西贡、河内、海防等城市里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示威游行,使法国资本家不得不对工人的要求做出让步。例如,8小时工作制在各地实行起来,工人的工资也有所增加,这证明了越南的工人阶级在印度支那共产党的领导下已成为越南人民反帝斗争中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3.缅甸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缅甸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大举入侵,缅甸社会经济和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其经济主要是满足英国资产阶级获取高额利润的需要,缅甸完全成为英国商品的倾销市场、原材料产地、投资场所和廉价劳动力市场。在英国的残酷奴役和剥削下,缅甸人民的生存状况不断恶化,同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日益尖锐。随着缅甸资本主义成分的增长,民族资产阶级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压制,殖民统治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巨大的苦难,促使缅甸人民觉醒,起来为争取独立而斗争。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是必然的。
出于殖民统治的需要,英国在缅甸推行西方式教育,以培养殖民统治所需要的人员。因而,在英国当局开办的西方式学校里,一批缅甸青年受到西方科学技术和资产阶级平等、自由思想的熏陶与影响。他们把所学到的西方观念与传统的佛教思想结合起来,提出了缅甸人在社会和教育方面应该享有和英国人一样平等的权利。缅甸知识分子的产生,是英国殖民统治的直接后果,也使他们成为缅甸社会中最先产生民族意识的政治力量。
20世纪30年代,由一部分仰光大学学生为主体的青年知识分子组成的政党——“我缅人协会”成立。他们主张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缅甸完全独立。在他们的积极宣传下,缅甸的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4.菲律宾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898年8月14日,美军占领马尼拉后,当即宣布成立军政府,对菲律宾实行军事统治。此后,美国还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建立起美国式的殖民统治体系。
19世纪末,美国已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因此,它竭力把菲律宾建成垄断资本原材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1913年,美国颁布《安德伍德—西蒙斯法》,实行美菲间的完全自由贸易。自由贸易政策对菲律宾经济发展产生了双重影响。在农村,美国殖民当局保留了菲律宾的大地主土地占有制度。在文化上,为使殖民统治“长治久安”,美国在菲律宾大力兴办学校,培养大批受美国文化同化的菲律宾人。1908年,还成立了第一所美式大学——菲律宾大学。教育的发展有助于菲律宾人文化素质的提高,但又阻碍了菲律宾民族语言的形成和菲律宾民族文化的发展。
为争取独立和自由,菲律宾人民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终于迫使美国在政治上做了让步。自从美国入侵菲律宾以来,这块土地上的抗美战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20世纪30年代,菲律宾民族独立运动日益高涨,国际形势也发生了有利于菲律宾的变化。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经济。1934年3月24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签署颁布《泰丁斯—麦克杜菲法》。法案明确经十年过渡后准予菲律宾成立自治政府,然后独立,1946年7月4日宣布菲律宾成为独立的共和国,这无疑是菲律宾民族解放运动取得的成果。
5.新加坡、马来亚和文莱的民族解放运动
新加坡、马来亚和文莱一直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20世纪20年代以前,新加坡各族人民的反英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1911年12月,孙中山到新加坡宣传革命道理,激起新加坡各族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激情。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影响了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新加坡的传播,也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194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新加坡5万工人举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庆祝自己的节日,把反帝反殖民斗争推向了高潮。
马来亚民族解放运动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的。20年代,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影响下,马来亚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建立起一些马克思主义小组,为马来亚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30年代,一部分马来亚知识分子在印度尼西亚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下,产生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并于1930年4月正式成立了马来亚共产党。共产党提出了在民族民主革命阶段的两大基本任务,即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1938年,马来亚知识分子组织了“马来亚青年联盟”,抨击殖民制度,揭露苏丹将国家出卖给英国,提出要驱逐英国人。
1888年9月,文莱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906年,英国为了加强对文莱的控制,迫使文莱签订了一个新条约,条约规定英国派遣一名驻扎官到文莱。从此以后,驻扎官掌握了文莱的全部实权。由于英国的殖民掠夺,文莱的经济成为一种极为狭窄的单一化经济,以生产石油产品为主,满足英国垄断组织的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文莱还没有产生任何政党和政治团体,其民族独立运动也没有出现。在亚非人民反帝反殖民斗争的鼓舞下,1956年才诞生了第一个政党——人民党。他们的目标是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取得国家独立。
就在文莱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时候,英国政府为平息人民反英情绪,炮制并颁布了文莱第一部宪法。但宪法的主要内容还是维护苏丹及其家族的统治地位,使英国殖民者的统治趋于稳固,却完全违背了文莱人民的民族民主要求。1962年,文莱进行了反英起义,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起义遭到镇压,但这次起义充分反映了文莱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和英勇斗争的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