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钰华
我是一个大山的儿子、一个农民的儿子,1963年出生于云南省墨江县,我的家乡墨江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北回归线穿境而过,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民风纯朴,素有“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的美称。
1984年,我从云南省大理农业机械化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回到了那片生我养我的热土——墨江。从此,与农机结下了不解之缘,为圆山区农机梦洒下了辛勤汗水、付出了艰辛劳动。
回首30年的农机之路,往事记忆犹新,历历在目,那是一条坎坷之路、艰辛之路,也是一条伴我成长的路、让我自豪的路。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恰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初,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从原来的集体经营转变为家庭联产承包。因为农机同样处于从集体经营向个体经营的转型时期,墨江农机化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徘徊、迷茫中陷入了低谷。据统计,1985年全县农机总动力仅有0.82万千瓦,而且很多机具处于闲置或因没有及时维护而无法使用的状态,农机农田作业面积几乎为零。
那年月,真是苦了农民朋友。每当黄昏时分,辛劳了一天的人们又不得不忙碌起来,舂米拉磨是常事,有时候直到深夜还会有“哐当、哐当”的舂米声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响得沉重、响得深远。作为一个农机工作者,我的心在隐隐作痛。
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我和其他同事一样陷入了沉思。好在墨江的山山水水培养了农机人憨厚诚实的品格,铸就了坚韧不拔的毅力。我和我的同事面对困难不气馁、不退缩,以技术服务为切入点、示范推广为突破口,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打响了哈尼山乡农机事业攻坚战。
我永远记得第一次为农机手服务的情景,那是在一个深秋的傍晚,有一位大叔因柴油机出现故障无法碾米而急匆匆地跑来向我求助,我沿着崎岖山路高一脚低一脚地走了近一小时,又在低矮潮湿的机房进行了大概两小时的抢修,到了晚上9点多钟,柴油机又“隆隆隆”地响了起来。机器修好后,直乐得大叔连声道谢,又是炒菜又是找酒地忙开了。那天是我第一次喝酒,也是第一次体验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感受。
帮助农户维修农机具时,稍不小心,手指手掌便会被划破,加上长时间在油污内浸泡,一台机器修好后,只觉得双手灼热难耐,疼痛无比。尤其是修理拖拉机,衣服裤子沾上油渍是经常的事,而裤带所在的肚子部位更是严重,有人形象地把它比喻为“油肚”。吃饭的时候,油味、菜味样样都有。如果进行柴油机试运转,一股股刺鼻的浓烟扑面而来,直熏得我们喉咙发痒、眼睛刺痛。那个年代是计划经济时代,粮食部门看到农机工作的艰辛,在一般人每月只供应30斤粮食的情况下,还特意供给我们35斤呢。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往返于农村的山间小道,走遍了墨江的山山水水,苦、累、脏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就这样,我和其他同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理解,促进了墨江农机拥有量逐年回升,到2000年,基本上实现了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广大妇女高兴地说:“过去舂米靠脚踏,现在机器隆隆响,白米、白面往外淌,真是享福了!”
墨江属深切割中山山地地貌,境内山高谷深,河流纵横,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9.98%,这是发展墨江农机化事业必须正视的客观实际,也是摆在墨江农机人面前的最大难题。
1986年,墨江县按照上级的安排推广使用制钵机,这种机械主要用于制作玉米育苗用的营养钵,我和我的同事们起早贪黑地示范,挨家挨户地宣传,但是由于机器过于笨重,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接下来,又在手扶拖拉机下田作业上动脑筋,每天赤脚走在田间地头,一次次试验、一回回示范,试完一种机型又试另一种机型。雨天汗水夹杂着泥水从脸上一阵接着一阵地往下淌,一个个变成了泥人,晴天则一股股灰尘扑面而来,一天下来个个灰头土脸。虽经不断尝试,手扶拖拉机仍然适应不了墨江的小地块,使用者寥寥无几。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小型微型农机具的研究制造不断取得新进展,墨江县把农机工作重点转移到了试验示范小微型农机具上。小巧玲珑的农机具引起了农户的关注,他们一个个在机器旁左看看、右瞧瞧,一会儿看操作过程,一会儿看耕作质量,目光里透出的是半信半疑的神情。不知不觉中,有人陆陆续续地前来咨询各种农机具的技术性能、价格。慢慢地,微耕机逐步成了农民朋友最喜欢的农田作业机械,近几年又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截止2013年,全县微耕机拥有量达到8003台,完成了33.81万亩的机械化作业,有些地方已经用机械代替了耕牛。
200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开始在墨江实施,项目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购买农机使用农机的积极性,墨江农机化事业迎来了春天。到2013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788万元,带动农户投入1987.5万元,补贴机具5793台,受益农户达到5670户。
2009年,墨江首次实施省级财政补助100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渔业产业项目,完成新建网箱200口,引进优质单性罗飞鱼种30吨,科技培训800人次,推广应用设施农业技术取得新突破。到2013年已推广使用网箱7894口,水产品产量达到23023吨,实现产值26045万元,水产养殖成为墨江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如今,墨江农机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截止2013年底,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 23.98万千瓦,比1985年的0.82万千瓦增加近了30倍;农机装备结构得到优化,逐渐向茶叶修剪、捻揉、加工、咖啡脱壳等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拓展;以柴油机为动力的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被电力机械所取代,标志着墨江农机正向环保型、节能型转变。
墨江农机发展之路,为我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我一天天走向成熟,1998年获得了农机专业工程师职称,2009年,被认定为高级工程师。称谓也已从当年的小马演变为老马,又有老马演变成了现在的马老。
回首30年的农机工作经历,让我感慨万分,那是墨江农机人把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结合在一起的奋斗的历程,是墨江农机人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的历程,是我自己不断成长的历程。
我的梦想还在延伸,我的追梦还将继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