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茶釜藏尽乾坤

茶釜藏尽乾坤

时间:2023-0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茶道中使用的是从镰仓时代开始由日本各地生产的釜。其中以中国的釜为原型制作的芦屋釜具有端庄的造型及优美的纹样,被誉为茶道具的最高峰。釜除了造型及装饰显示其特征外,釜肌也具有丰富多彩的表情。日本茶道中使用的釜,以产地划分有以下四大种类:芦屋釜、天命釜、京釜、关东釜。釜中的沸水在达到一定的温度时,会分阶段的发出不同的声音,称之为釜鸣。
茶釜藏尽乾坤_一味千秋:日本茶道的源与流

在茶人之间只要听说“准备茶釜”,就都心领神会的知道要开茶会了。

作为茶会的象征,釜具有厚重端庄的风度,犹如镇室之宝。

从每年十一月开始的初釜茶会到次年的四月,是一年间最冷的季节。这一时期需要配合茶室的地炉而使用较大型的茶釜。秋冬季,在四面透风的草庵茶室中,釜、炉周边就是最佳位置。五月到十月,由地炉换成风炉,转而开始使用较小型的釜,这样同时也可以减少室内温度。

原始人类自从围在篝火旁,就证明了已超出于其他的生物。不论在哪个时代,人类都是围绕着水与火在生活、繁衍,文明也可以说是从矛盾的水火中滋溢、升华出来的。作为水与火的中介,釜将不相容的两者完美的结合于天地之间。只有人类才能够使之得以化解,釜具也因此自古具有着特殊无比的神圣感。由此看来,历史上人们供奉灶王爷想必还有比祈祷丰衣足食更深远的意义。

釜的前身是锅,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到了商周时代产生了铜釜,秦汉以后又产生了铁釜。造型上由带支脚的釜逐渐简练成无脚带耳的吊釜,这样可以在很多环境条件下与火保持一定的距离,具有更多的可能性。这种釜叫鍪(音谋),大多造型如罐,口小于胴体。

随着人类居住环境的进化,产生了在室内使用灶的需求,也同时产生了可以移动的炉灶。

从遗留下来的器物上可以看出古人早已掌握了产生安定感的三足造型原理。这也是至今与釜分不开的炉的原型。

自1259年从中国的宋朝回到日本的临济宗禅僧南浦绍明(1235-1308)带回了包括台子、风炉、釜、杓立、建水、盖置、水指的一套唐铜茶具后,日本就开始了正式的茶汤。

中国古代带支撑三足的釜

中国古代带有钓具的釜炉组合

仰绍文化庙底沟型釜炉组合

其中的鬼面风炉釜早已经遗失,在中国大陆也没有这方面的详细资料,更找不到实物。现在茶道中使用的是从镰仓时代开始由日本各地生产的釜。据传在当时的筑前国芦屋津(现在的福冈远贺郡芦屋町)自古居住着从中国大陆渡来的金属铸造工匠,其地自奈良时代(710-792)就以生产釜而知名。其中以中国的釜为原型制作的芦屋釜(Ashiyagama)具有端庄的造型及优美的纹样,被誉为茶道具的最高峰。

室町时代中期开始流行起寂佗茶。具有华丽底纹的芦屋釜逐渐被下野国佐野(现枥木佐野市)地方生产的素朴无纹的天命釜(Tenmyougama)所取代。

到了安土桃山时代,以京都为中心生产的京釜(Kyougama)开始登上茶汤的舞台中心。这个时代各个行业逐渐开始重视起工匠的个人价值。个人的品牌意识使茶道具的价值也得到了划时代的提升,在著名茶人的带动下,[京釜]上面也开始铸上釜师的名字。其中最著名的有武野绍鸥的釜师西村道仁,千利休的釜师与次郎等,与当时的茶陶工匠长次郎同样,开创了茶道具价值观的新时代。

釜除了造型及装饰显示其特征外,釜肌也具有丰富多彩的表情。

早期的芦屋釜正是因为利用金属铸造工艺的特点而在表面装饰有精致的松、竹、梅、马、山水、花鸟、动物等纹样,而迷倒了桃山以前的时代。

自从千利休开始倡导草庵茶风,与乐黑茶碗具有几乎同样肌理感觉的以天命釜为源流的釜系成为主流,之后的京都釜师们也承继了这一属于[草]格的釜风。

天命釜完全摈弃了金属所特有的精致雕琢,釜肌表面看上去使人联想到手捏的土器,并且同时因为表痕的大小、疏密、深浅所形成的自然斑驳,在光影的作用下也具有千变万化的表情。这种蕴含在几乎是[无]中的美,只有在多少感悟了禅境后方能领略,也因此被以禅茶一味为精神追求的草庵茶所钟爱。

日本茶道中使用的釜,以产地划分有以下四大种类:芦屋釜、天命釜、京釜、关东釜。

在造型上也是丰富多彩。

真形釜

平釜

四方釜

风铃釜

富士釜

釜与风炉

钓釜与地炉

以造型来区分,釜有如下种类:

阿弥陀堂釜、蒲団釜、四方釜、富士釜、瓢箪釜、平蜘蛛釜、车轴釜、四角四方釜、乙御前釜、肩冲筒釜、矢筈釜、筒釜、切子釜、真形釜、丸轮釜、六角釜、面取釜、云龙釜、枣釜、尾上釜、十文字釜、唐犬釜、平釜、茄子釜、鹤首釜、甑口釜、茶饭釜、丸釜、切挂釜、鳄口釜、手取釜、兜釜、藁屋釜、广口釜等。

除了蕴藏在威严中的大朴之美外,在茶事中釜还上演着其他道具取代不了的风情,这就是水与音的汇演。

釜中的水在沸腾时会出现气泡,有经验的茶人会根据气泡的状态来判断水温。茶道中将各种状态的气泡分为鱼眼、数珠、峰岚。温度越高,水泡越细。因炉的不同,适合点茶的水温判断基准也有区别。地炉以峰岚为准,风炉则以数珠为准。

陆羽早在《茶经》的[五之煮]中对釜中的气泡已有表述:“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这也是今天茶道中形容气泡状态的原始依据。

釜中的沸水在达到一定的温度时,会分阶段的发出不同的声音,称之为釜鸣。根据鸣音的程度也可以判断水的温度,但这就更需要茶人常年的经验。其中有气泡发出的声音,有震动发出的声音,还有从釜底发出的反响声音。其复合音类似松林中吹过的风声,所以釜鸣又有松风(Syofu)的雅称。

庐屋釜 梅地纹

筒釜

古天命釜 室町时代

与次郎釜 桃山时代

使釜发出悦耳的音响对釜师来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需要在釜的内底中心部位用漆粘接几块铁片。具体的装置样式及铁片的状态等是决定釜鸣(也被称为鸣铁)音色高低的关键,有经验的釜师甚至可以为茶人定制喜欢的釜鸣。

茶事中的釜鸣被分成六个阶段,称为[釜的六音]:

1/鱼眼:当水面冒出如同鱼目一样的小水泡时的音响。

2/蚯音:如蚯蚓的鸣声。也许谁都没有听过蚯蚓发出的声音,只是一种对微小声音的形容。3/岸波:如同拍岸的波声。

4/远波:由远而近的波涛之声。

5/松风:海岸边的松林被潮风吹拂发出的声音。

此时釜中的水入佳境,茶人用柄杓取水点茶。6/无音:釜中的水在丰富的松风之后的沉静。

根据流派的不同,对六音的形容也略有出入:鱼眼、蟹眼、雀舌、小涛、大涛、无声。

茶会每到点前阶段,由于人们都集中注目着茶人的一举一动,静静的茶室几乎都可以听到呼吸声。穿着和服的茶人在举手投足间,由服装的肌表产生的摩擦声甚至也时时的给人带来不可妙言的紧张感。可以说此时在茶室中产生的任何音色都是伴奏。

釜水沸腾时渐渐产生的釜鸣舒发出严谨中充满热情奔放的茶人情怀,通畅了幽暗茶室中一时的紧缩空气。接下来茶人会用柄杓从釜中取水,釜盖的开合声在稳重中蕴含着对周围的关照。若茶人是男性,可以徒手摘取釜盖,再将之放在盖置上。茶人如果是女性,则还要垫上袱纱才可以摘取。从这些细小的规范作法中,既可以看到残留着的武士风范,又可以感受到对女性的关怀。

将水杓中的热汤注入茶碗会发出串串的水音。虽然这是一个小心翼翼的过程,但茶人也会边体察着来客的喜好,边加减着注入茶碗的水分以便调整茶的浓淡,其中的计量似乎只有天知地知。

伴随着纸窗透进来的朦胧微光,茶碗中升腾起轻盈缈冉的水蒸汽会使人产生幻象,犹如婀娜的飞天飘舞到玄奥的茶室穹顶,又不知去向。

记得在大学毕业前,为了毕业创作搜集素材,学生们都要到各地考察。在我上大学的那个时代,考察的费用都是由国家负担。为期一个月左右的考察除了对北京、上海这样的商业性城市做专业考察外,还顺便对西安、敦煌、柄灵寺、永乐宫等地作了历史文化考察。

敦煌艺术研究所有我校的老毕业生,所以有幸看到了很多现在已经对游人不开放的洞窟。

敦煌壁画中最迷人的是飞天。姿态潇洒、优美、浪漫,使人看后完全消除了对佛教固有的古板生硬甚至有些畏惧的印象。特别是其中抱着各种乐器的飞天,更是生动、活现。做讲解的女孩子与我们的年龄相仿,用不太标准的标准发音告诉我们那些乐器飞天叫[天音神]。[神]字的卷舌发音因为不太准确而至今也难得忘却。

[天音神]这三个字的发声真的有一种既神秘莫测又使人产生无限遐想的浪漫感觉。

如今,每每在充满神秘寂静的茶室中,那水蒸气莫名其妙的就总使人联想到天音神,将幽暗的茶室幻化成无穷深奥的宇宙。那种种水音犹如天音神起舞鸣奏的神曲。

每个人的经历都会牵动他的想象,这想像又会因各种机缘时时的在脑际的深处脱颖而出。茶事对我来讲就是在这样充满宗教色彩的浪漫中被一幕幕的拉开。

水,藏于釜中,也活跃在茶室这个小宇宙的各个角落里。使客人在松风中赏心悦耳,品味着[鸟鸣山更幽]的境界,更使人想起一句禅语:“壶中日月长”。

[壶中日月长] 安迪作

茶釜的结构、种类及各部位的称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