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表具师奥村吉兵卫(

表具师奥村吉兵卫(

时间:2023-0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表具师,奥村吉兵卫代代不但负责千家的挂轴的装裱,每个季节茶室中使用的风炉先屏风及障子门窗的替换、纸釜敷、怀纸等凡是与纸相关的工作也都承担下来。可以说在这个领域,这些茶道具堪称人类的文化遗产。在茶道领域,道具样式及茶会格式等是茶道得以承传后世的唯一物质媒介。正是体现在物质层面上的传继,使得日本传统的精神文化流传至今而不衰,且得以日益精湛。作为有市场价值的茶道具,与其他艺术品同样,会出现模仿。
表具师奥村吉兵卫(_一味千秋:日本茶道的源与流

日本的传统建筑样式所具有的特殊需求,使得纸在内装及使用器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奥村家从初代吉兵卫开始表具家业。后经觉觉斋的引见为纪州德川家重要的画卷进行装裱,也因此与表千家建立起关系。作为千家十职至今,当代十二代。

千家茶流代代的家元都留有对禅茶的感悟而书写的墨迹,其中主要的形式包括一行物(Ichigyoumono竖幅)与横物(Yokomono横幅)。这些对于茶道的修行者们来讲都是不可多得的宝物。作为表具师,奥村吉兵卫代代不但负责千家的挂轴的装裱,每个季节茶室中使用的风炉先屏风及障子门窗的替换、纸釜敷、怀纸等凡是与纸相关的工作也都承担下来。

茶室角落的风炉先屏风

上/烟草箱中的用纸下/纸釜敷

作为日本茶道具的典范,千家茶流所使用的道具以千家十职一贯坚守的传统敬业精神为保证,几百年来得以不间断的延续。茶道具的种类繁多,与茶事相关的器物不分巨细皆由千家十职来完成。

千家十职在茶道具的制作中,即有独立完成的项目,也有相互之间的配合。袋师为烧物师的茶入、茶碗作仕覆,为竹细工的茶杓配袋;裱具师为烧物师作纸釜敷,为指物师的屏风裱纸;涂师为竹细工的花器、茶器涂漆。正是这种集团内的横向合作,使得技艺在相互磋磨中精进,保证了茶道具的品质。

自千利休时代流传下来的历代知名茶人的名品茶具,如今已经成为人们渴求而不可得的珍品。后代家元所拥有的这些真品,只有直系弟子们以及参加由家元主持的茶会才有可能拜见得到。这些几乎被神化了的经典道具,是传统茶道精神的物质体现,其中蕴含着代代茶人的追求及工匠的智慧。可以说在这个领域,这些茶道具堪称人类的文化遗产。

也正是这种精神性的专一灌注,使得代代流传下来的出自千家十职的茶道具价格往往要高于普通茶道具许多,使得很多外国人无法理解。

针对传承下来的茶道具,千家茶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茶道具如同大多数艺术品一样,因为使用的人众多,不可能保证都出自正宗正流的作家及工房。为了适应广大的市场需求,仿制品也就应运而生。

对于模仿品,按西方的价值观衡量,会因其没有独创性而被完全抛弃。但作为千利休以来约定熟成的道具制式、选材,利休的后人却认为,在对精神性的承传中,物质只是一个媒体,如果没有了这个媒体,精神也就谈不上有归宿。茶道具有如禅家的衣钵,不可能所有后人的所持都是先人的真传。精神上的承传是超越道具及形式的,无论真钵还是假钵,比起物质,精神上的继承才是所有修业之人所追求的。

在茶道领域,道具样式及茶会格式等是茶道得以承传后世的唯一物质媒介。至今,将按照千利休遗留下来的茶道具真品所做的仿制品叫利休形,如同中国书法中对王义之的书体叫义之体,对颜真卿的书体叫颜体一样,已经成为业界的规范。

日本的传统文化在各个领域,如神社庙宇建筑、和服、漆艺、陶艺、竹艺、庭艺、和伞、和扇等等,都因自古至今的家系承传才得以保存下来。正是体现在物质层面上的传继,使得日本传统的精神文化流传至今而不衰,且得以日益精湛。

作为有市场价值的茶道具,与其他艺术品同样,会出现模仿。千家茶道几百年,十职家家都在十代以上,可以想象其真品的数量就很可观。就是这样,市面上流通的道具中也难免有仿者。在日本茶道渐渐延溢到国外,特别是如同绾柳回温大陆之时,对茶道具的需求也一定会呈现繁荣。此时就需要首先了解日本独特的传统文化习俗以及与茶道相关的知识来滋养自己的鉴赏力,再以此练就眼力以分辨真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