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薛仁贵简介资料_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薛仁贵简介资料_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时间:2023-02-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薛仁贵简介资料_薛仁贵三箭定天山薛仁贵:名礼,字仁贵,汉族,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薛仁贵接到救援命令,立即跃上战马,单人独骑,闯进敌营,如入无人之境。薛仁贵认为这是立功报国、一显身手的大好时机。唐高宗认为薛仁贵的话很有道理,就采纳了薛仁贵的建议。在程名振的指挥下,薛仁贵率军攻克了高丽的贵端城。薛仁贵因此官拜左武卫将军,被封为河东县男。

薛仁贵简介资料_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薛仁贵(614—683):名礼,字仁贵,汉族,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今山西河津市城东十里之遥的修村)人,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随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诸方面在军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勋。薛仁贵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元代戏剧家张国宾写《薛仁贵衣锦还乡》杂剧,清代无名氏著有通俗小说《薛仁贵征东》(《唐薛家府传》)。

说起薛仁贵,年龄稍大一些的中老年人都知道,因为过去有说唱小说《薛仁贵征东》,薛仁贵跟随唐太宗亲征辽东,作战勇敢,战功赫赫,几乎是人人皆知的历史故事。但要说到薛仁贵在哈密也立过赫赫战功,知道的人就不一定那么多了。说起这件事,我还得从薛仁贵如何跟随唐太宗远征辽东说起。

薛仁贵是绛州龙门人。少时家庭贫穷,以种地为生。一天,薛仁贵发现他的先人坟墓地势较低,常被雨水淹没,决定为先人迁葬。当时恰遇高丽寇边,唐太宗决定亲征辽东,大军正好在薛仁贵将要为先人迁葬时进抵龙门。薛仁贵的夫人说:“夫有高世之材,要须遇时乃发。今天子自征辽东,求猛将,此难得之时,君盍图功名以自显?富贵还乡,葬未晚。”薛仁贵认为夫人的话很有道理,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唐太宗亲率大军远征辽东,不正是自己报国立功的大好时机吗?决定采纳夫人的意见,推迟先人迁葬的日期。他来到将军张士贵的营房,要求应募征辽。张士贵一看薛仁贵身材魁梧,十八般兵器尽皆娴熟,马上、马下的功夫都十分出众,就封薛仁贵为北门长上,留在帐前听令。大军进抵安地时,郎将刘君昂被敌人围困,情势十分危急,加上张士贵也想在实战中进一步了解薛仁贵的作战能力,所以命令薛仁贵去救援刘君昂。薛仁贵接到救援命令,立即跃上战马,单人独骑,闯进敌营,如入无人之境。敌将还没有回过神来,薛仁贵已经飞马近前,手举方天画戟,一戟就将敌将刺于马下。薛仁贵虽然深入敌营,但却旁若无人,挑起敌将,割下人头,系于马鞍。敌人看到薛仁贵如此凶猛,作战又如此沉着,吓得魂飞魄散,四散奔逃。郎将刘君昂被安然救出重围,前后仅用了十几分钟。从此,薛仁贵单骑闯敌营的事迹在唐营官兵中就广为传开了。(www.guayunfan.com)

唐军围攻被敌人占领的安地城,敌将高延寿、高惠真率领高丽25万大军前来救援,在安地城旁依山扎营。唐太宗决定乘敌人一路劳累、安营未稳之机,以逸待劳对敌人进行突然袭击,给敌人以致命打击。所以命令部队在敌军到达的当天,从四面同时向敌人进攻。薛仁贵认为这是立功报国、一显身手的大好时机。为了引起唐太宗的注意和重视,战前他特意身穿白色战袍,头戴银盔,下跨雪花战马,手提方天画戟,腰挎两副弓箭。进攻的号角一声令下,薛仁贵大声呼喊着单骑闯入敌营,所向披靡,敌人纷纷后撤,没有一个人敢于近前对战。唐军乘势进攻,敌军大败。唐太宗在高处观战,惊叹薛仁贵的胆略和勇猛,诏见薛仁贵,赏赐薛仁贵战马两匹、绢40匹、生口10人,擢授薛仁贵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仍令北门长上。从此,薛仁贵成了唐太宗十分赏识的重臣。辽东战役结束返回东都后,唐太宗对薛仁贵说:“我过去的部下年纪都比较大了,出门远征已经有困难了,每次想擢升一些骁雄大将,可惜一直没有遇到像你这样骁勇的人。我征得辽东并不是十分高兴,但我得到你这员战将却非常高兴。”决定将薛仁贵擢升为右领军郎将,依旧令北门长上。

永徽五年(654年)的一天,唐高宗临幸万寿宫,当天夜里山洪暴发,数丈高的洪水像一群出了铁笼的野兽向玄武门直冲而来,值班的近卫将士惊吓得四散奔逃,薛仁贵一面大呼:“安有天子有急,辄敢惧死?!”一面用力猛蹬玄武门,在玄武门发出强烈撞击声的同时,大声呼喊:“洪水来了!洪水来了!”高宗听到喊叫声,立即跑出万寿宫。他前脚出了宫门,洪水后脚就冲进了寝殿。唐高宗感激地对薛仁贵说:“依靠你的呼喊,朕才免受洪水之灾。只有在情势危急之时,才能识别出忠臣啊!”当即赐给薛仁贵御马一匹。

显庆二年(657年)正月,唐高宗诏令右屯卫将军苏定方征讨西突厥沙钵罗可汗贺鲁及咥运、阙啜。薛仁贵奏曰:“我听说出兵无名,征战就不能取得胜利。如果我们历诉贺鲁的罪行,使将士们都知道贺鲁是一个罪恶滔天的恶贼,我们的征战是正义的,就必然能够取得胜利。现在泥熟部因为不能忍受贺鲁的统治而脱离了贺鲁,贺鲁不仅将其击败,抢其牛羊,占其草场,而且掳掠其妻小,作为奴隶卖给其他部落。我们军队中不少官兵也从贺鲁那儿买了一些泥熟部的妻小,如果我们多给官兵们买来的泥熟部的妻小一些安置费用,并将他们全部送还给泥熟部落,这样一来,民众就会认为贺鲁是一群没有人性的暴徒,而陛下却是一位贤德仁义的君主。这个时候我们去征讨贺鲁,将士们就会拼死效命。”唐高宗认为薛仁贵的话很有道理,就采纳了薛仁贵的建议。因此,激发了唐军将士作战的积极性,在次年二月与贺鲁军征战中大获全胜,贺鲁逃往石国,副将萧嗣业被俘,唐军收容贺鲁部人畜40多万。唐王朝在贺鲁部居住区设置蒙池、昆陵两个都护府,恢复原设在龟兹的安西都护府,在高昌设置西州。并对新归附的各部落首领分别封为正三品的怀化大将军、从三品的归化将军,隶属于各个都护府。唐朝基本平定了西域的反叛势力。

同年六月,诏令薛仁贵作为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的副手经略辽东。在程名振的指挥下,薛仁贵率军攻克了高丽的贵端城。第二年与梁建方、契苾何力一起,与高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薛仁贵单枪匹马闯入敌营,箭射前来应战的敌军将领,敌将无不中箭毙命。高丽军中有一个善于射箭的将领,唐军被他射杀了十几位将士。薛仁贵十分气恼,策马奔向这位高丽军将领。谁知这位将领一看薛仁贵向他飞奔而来,吓得不知所措,魂不附体,弓箭也被吓得掉到了地上,连手臂也抬不起来了。薛仁贵马到功成,将这位高丽将领生擒回营。之后,又与辛文俊携手,在黑山将契丹叛军打得大败,俘虏了契丹王阿卜固及其将领。薛仁贵因此官拜左武卫将军,被封为河东县男。

说来也巧,薛仁贵刚刚从辽东回到东都,西域又传来了九姓突厥反叛于天山的紧急奏报。唐高宗诏命薛仁贵铁勒道行军副大总管,随铁勒道行军大总管郑仁泰率兵西征九姓突厥。在给郑仁泰、薛仁贵等送行的宴会上,唐高宗将五层铁甲叠在一起,对薛仁贵说:“古代善于射箭的人,可以一箭将七层铁甲射穿。今天朕只将五层铁甲叠放在一起,不知卿能否将它射穿?”薛仁贵随即离席,箭搭弓弦,向悬挂在远处的铁甲猛地一箭射去,只听咣的一声,箭竟然完全穿过了五层铁甲。高宗十分惊叹薛仁贵的弓箭功力,立即赏赐给薛仁贵一副非常坚硬的盔甲。

当时九姓突厥共有十几万人马,居住在天山以北,以七角井通往天山以南的寒疆关为界。他们虽在昆陵都护府(府治庭州)管辖之下,但因这一类都护府本身就属于羁縻建制,加上初建,所以对九姓突厥的叛乱根本就无力过问。薛仁贵率领人马刚刚进抵一碗泉,谁知正好与九姓突厥派来挑战的数十名骁健将士相遇。薛仁贵一马当先,互通姓名后,不容分说,连向敌军射去三箭,敌人的三名骁健将士应箭毙命,吓得其他将士慌忙下马请降。薛仁贵担心这些骁健将士被释放后反叛,联络其他九姓突厥的将领,阻截唐军进剿,所以一面部署将这些降将全部坑杀,一面率领精锐骁勇将士闯过寒疆关。九姓突厥大败,伪叶护兄弟三人被薛仁贵生擒,俘获人众和缴获牲畜数以万计。在薛仁贵的勇猛、善战和精心运筹下,唐军没伤一兵一卒,一场十多万人的叛乱,就这样轻轻松松地被平息了。大唐将士们高兴地歌颂道:“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从此,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动人事迹在唐王朝上下传为佳话。九姓突厥因为受到这一次重创,从此走向衰落,再也构不成对唐王朝边患威胁的力量了。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动人事迹像神话一样传遍大唐朝野,唐朝许多诗人争相以“三箭定天山”为典,写诗歌颂。例如官至容管经略使的戴叔伦以“塞上曲”为曲牌作诗:“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余。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另如官至礼部尚书的李益以“塞下曲”为曲牌作诗:“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需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维护祖国统一的赫赫功绩为全国人民所景仰,不仅在肃州名宦祠内,左骁卫将军薛仁贵的塑像与汉代西域都护郑吉、定远侯班超等历史名人排列在一起,受后人的祭祀和敬仰(《重修肃州新志》载),而且为哈密历史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直到1000多年后的清朝,《新疆图志》的编撰者、新疆布政使王树枏经过考证,确定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动人故事就发生在哈密,特地撰诗歌颂薛仁贵:“西来地极探鳌足,北去天涯断雁群。纳职城头听鼙鼓,令人常忆薛将军。”

民国初,曾在新疆生活过两年的谢彬对新疆的史情、地情以及民俗生活作过认真的考察。在其《新疆游记》中这样写道:“三月十一日,晴,晨间大风……迨抵一碗泉,钟已六下,是日行七十里,破屋三间,皆无居人,仅官店一家,荒凉极矣……此地东西百余里间,向来终岁多风,俗称小风戈壁。然视十三间房一带之大风戈壁,则平稳多矣。北距天山只六七里,白云锁顶,高插霄汉,山岚与天光一色,昔人称为天山,或曰白山,皆纪实也。唐书薛仁贵传,征铁勒,发三矢,杀三人,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作者写到这里非常肯定地说:“即此!”掷地有声地告诉世人,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具体地点就在哈密的一碗泉。

唐高宗乾封初,高丽大将泉男生投诚唐王朝,诏命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任辽东安抚大使,左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率军迎护。泉男生之弟泉男建不服,率兵追击,高宗又诏命薛仁贵救援。庞同善等进抵新城时,受到泉男建的袭击,薛仁贵率领骁勇将士攻击泉男建部,斩首数百,为庞同善解了围。当庞同善率军进抵金山时,又为高丽军所败,薛仁贵又率领大军截击高丽军,消灭高丽军五万多人,攻克了南苏、木底、苍岩三座城池,方与泉男生会师。薛仁贵认为敌人新败胆怯,如果乘胜前进,必然会取得大胜,掂量敌我力量,认为自己率兵两千人,就可攻克扶余城。有人反对,认为率兵太少,难以取胜。薛仁贵说:“在主将善用耳,不在多也。”遂率兵攻击前进,与拦截敌人战于扶余城外,敌人大败,扶余城遂被攻克。扶余川共有40多座城池,在薛仁贵的神威震慑下,纷纷主动归降。继与李勣共率大军一举攻占了平壤,高丽全境就基本被平定了。唐高宗十分赞赏薛仁贵的超人胆略和拼搏奋战的精神,亲下手敕,充分肯定薛仁贵的功绩,授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检校安东都护。率兵二万,与刘仁轨一起留守平壤。薛仁贵移驻新城,抚恤孤老,任用贤能,表彰忠孝节义之人,很受高丽民众的崇敬。

咸亨元年(670年),吐蕃人入寇边庭,薛仁贵被任命为逻婆道行军大总管,率将军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等进击吐蕃入寇部队。谁知郭待封原为鄯城镇守使,与薛仁贵平级,现在却为薛仁贵麾下,很不服气,因而不受薛仁贵的节制,造成战争失利,薛仁贵因此被贬为庶人。不久高丽人又相继叛乱,诏命起任薛仁贵为难林道总管。薛仁贵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立即率兵赶往高丽平定叛乱。但在上元年间,薛仁贵又因故被流放象州,遇到大赦才得返回。不久,突厥元珍部叛乱,唐高宗诏见薛仁贵,封薛仁贵为瓜州长史,继拜为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要求薛仁贵为国分忧。薛仁贵不顾70岁高龄,一如既往地率领大军西征,与突厥元珍部战于云州。突厥人听说薛仁贵又被任命为将军,惧怕得四处奔逃,没有一人敢来与薛仁贵对战,唐军大获全胜,俘虏敌军两万多人、驼马牛3万多头。可惜薛仁贵毕竟是一位年已古稀的老人,在长期维护祖国统一的征战中,在赫赫盛名之下,耗尽了他的全部心血和精力,就在他战胜突厥元珍部班师的胜利喜悦中,走到了他的生命终点,享年70岁。高宗听到薛仁贵逝世的奏报痛心疾首,下诏赠薛仁贵“左骁卫将军,官造灵舆,并家口给传还乡”。

薛仁贵的一生是维护祖国统一的一生,正如唐高宗诏见他时所说的那样:“……卿北伐九姓,东击高丽,漠北、辽东咸遵声教者,并卿之力也。”薛仁贵离我们而去已经1300多年了,但他三箭定天山的显赫战功却像神话一样永远留在哈密的历史里,成为哈密绿洲历史文化中一枝艳丽的奇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