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伊吾王兄弟的故事_伊吾王兄弟纵横西域

伊吾王兄弟的故事_伊吾王兄弟纵横西域

时间:2023-02-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伊吾王兄弟的故事_伊吾王兄弟纵横西域唐契(?唐契被封王以后,便和他的弟弟、外甥一起,招集流亡人口,发展生产,训练民兵,经过20年的励精图治,伊吾绿洲已是阡陌纵横,沃野千顷,人民富裕,生活安定。唐氏兄弟占据伊吾不久,西凉末代君王李宝从姑臧逃出,到伊吾投奔其舅,随之西凉民众投奔者多达两千户。柔然为了有效地统治这些后迁入的汉族民众,封唐契为伊吾王。这是哈密历史上第一次封王,这个王叫伊吾王,是河西汉族。

伊吾王兄弟的故事_伊吾王兄弟纵横西域

唐契(?—442):十六国时期晋西宜安人也,父唐繇,以凉土丧乱,推西凉武昭王李暠霸于河右。及西凉亡,唐契与弟唐和携其甥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孙李宝,避难伊吾,招集人众2000余家,臣于蠕蠕(即柔然),蠕蠕以唐契为伊吾王。唐契被封王以后,便和他的弟弟、外甥一起,招集流亡人口,发展生产,训练民兵,经过20年的励精图治,伊吾绿洲已是阡陌纵横,沃野千顷,人民富裕,生活安定。这时,北魏政权日渐强大,并向西域逼近。唐契决定摆脱柔然控制依附北魏,先派其外甥李宝(李白的七世祖)按既定之策率2000人先期返回敦煌,受到当地官员欢迎,经奏请皇帝批准,任命李宝为敦煌太守。唐契等背柔然降北魏的事为柔然贵族察觉,柔然统治者命唐契等率众迁居高昌(今吐鲁番)。另派柔然人高羔子据伊吾。唐契等在北魏政权支持下率部抵达高昌后,和柔然人进行殊死战斗,唐契战死。

说到哈密封王,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清朝的九世回王,或许有一部分人也会想到明朝的忠顺王,但若说到伊吾王,知道的人就不一定那么普遍,了解的情况就不一定那么多了。

说到伊吾王,还得从西晋说起。随着匈奴人刘曜于建兴四年(316年)再次攻入京都长安,西晋王朝终于寿终正寝,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南北分裂的混乱局面,中国南方成立了以汉族人为主体的东晋王朝,北方则出现了以匈奴、羯、氐、羌、鲜卑等民族为主体的许多政权迭立的混战局面,史称“五胡十六国”。仅河西走廊就有后凉、南凉、西凉和北凉四国迭立,伊吾王的故事就与这四国中的后凉、北凉和西凉有关系。

在北方各族的混战中,政权较大的有鲜卑慕容氏所建的位于中原地区的前燕、氐族符氏所建的位于关中地区的前秦、汉族张氏所建的位于河西地区的前凉和鲜卑拓跋氏所建的位于代北(山西北部)地区的代政权(建于386年正月,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439年统一北方),其中符氏所建的前秦逐步强大起来,一度成为北方十六国中比较强大的政权。375年,皇族符坚发动政变,杀死他的叔叔、前秦皇帝符生,继承了皇位。在符坚执掌前秦皇权期间,曾经派遣太尉吕婆楼之子吕光率兵出征西域,吕光攻破西域焉耆、龟兹等36国,俘获了大批珍宝和马匹。在符坚发动淝水战役失败后,吕光返回姑臧(今甘肃武威)。符坚被害后,吕光于公元386年自称大将军、凉州牧、酒泉公,定年号为太安,3年后改称三河公,十年后改称天王,史称后凉。

在吕光执掌后凉政权期间,卢水胡人西平太守沮渠罗仇获罪被吕光所杀,罗仇侄儿沮渠蒙逊嫉恨,于397年起兵反吕光,推后凉建康(今甘肃高台县南)太守段业为使持节、大都督、龙骧大将军、凉州牧、建康公。段业入张掖,自称凉王,改年号为神玺,史称北凉。

段业建立北凉政权后,以敦煌太守孟敏为沙州刺史,以原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地方豪族李暠为效谷令。孟敏死,敦煌护军郭谦等推李暠为宁朔将军、敦煌太守。段业建立北凉政权后,李暠诈臣于业,业封李暠为镇西将军。李暠,字玄盛,小字长生,汉朝将李广之后。曾祖李柔,晋朝相国从事中郎、北地太守。祖李太,张祚武卫将军。父李昶,早卒,李暠为遗腹子。李暠据镇西将军3年,即400年,拥兵自立,自称大都督、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年号为庚子,居敦煌,史称西凉。后迁酒泉。

李暠有三子,名为李歆、李恂、李翻。李暠死,李歆继承王位,两败于沮渠蒙逊,死后其弟敦煌太守李恂继位。李翻在李暠执政期间,署骁骑将军,祁连、酒泉、晋昌三郡太守。西凉开国功臣唐繇之女为李翻之妻,生一子李宝。李歆执政期间,唐繇长子唐契任晋昌太守,次子唐和署敦煌太守。

北凉永安元年(401年),沮渠蒙逊杀段业,夺得北凉政权,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北凉玄始元年(412年)迁姑臧,改称河西王。北凉玄始九年(420年),沮渠蒙逊进攻西凉,击杀李恂,掳李宝等皇室人员于姑臧。唐氏兄弟契、和诈降,沮渠蒙逊命令他们各任原职。次年,唐契据晋昌起兵反击沮渠蒙逊,唐和率兵支援,第二年兵败,唐氏兄弟率众越过大漠,逃据伊吾,臣属于柔然。

柔然,核心部落为郁久闾氏,原来是东胡苗裔,依附于赫连,受迫于鲜卑。北魏登国九年(394年),柔然举族西迁,直到以社仑为首领后,势力逐渐强盛,不断开拓疆域,地跨漠北,西到焉耆(伊吾为其属地)。唐氏兄弟契、和占据伊吾时,柔然可汗为大檀。

唐氏兄弟占据伊吾不久,西凉末代君王李宝从姑臧逃出,到伊吾投奔其舅,随之西凉民众投奔者多达两千户。这是哈密历史上第一次大移民,也是河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哈密乃至整个西域的一次大传播、大普及。柔然为了有效地统治这些后迁入的汉族民众,封唐契为伊吾王。这是哈密历史上第一次封王,这个王叫伊吾王,是河西汉族。

伊吾王唐契兄弟与李宝一起,对投奔民众“倾身体接,甚得其心”,投奔民众团结一致,励精图治,努力发展生产,积极参加军事训练,希望有朝一日能报仇雪耻。经过20年的艰苦奋斗,哈密已是阡陌连绵,沃野千顷,畜壮仓满。就在这个时候,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太延五年(439年)亲征北凉,北凉王沮渠牧犍出降,北凉灭亡。沮渠牧犍的一个弟弟弥安侯、征西将军、沙州刺史、都督建康以西军事、酒泉太守沮渠无讳奔避晋昌;沮渠牧犍的另一弟弟屋兰县侯、乐都太守沮渠安周南逃吐谷浑。沮渠无讳在晋昌于次年起兵,聚众复国,沮渠安周返回支援。太平真君二年沮渠无讳(441年)兵败,退守敦煌,遣弟沮渠安周西击鄯善。次年,沮渠无讳率万余家西徙,与沮渠安周会合,占焉耆,取高昌,据以为都,建立后北凉王朝。(www.guayunfan.com)

伊吾王唐契兄弟与李宝看到北魏兴旺,加上原来属地敦煌空无人守,决定脱离柔然统治,臣属北魏,并由李宝率领投奔民众两千人首先返回敦煌。

李宝率众返回敦煌后,很得敦煌官民的欢迎。李宝立即“修缮城府,规复先业”,于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派遣弟弟李怀达奉表,诚心归顺北魏。太武帝嘉勉李氏兄弟的忠诚,拜怀达为散骑常侍、敦煌太守;授李宝为使持节、侍中、都督西陲诸军事、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西戎校尉、沙州牧、敦煌公,仍镇敦煌,四品以下听承制假授。真君五年(444年)李宝入朝,留京师拜外都大官。后转镇南将军、并州刺史。返回敦煌后除外都大官职。高宗初,代司马文思镇怀荒,李宝改授镇北将军。太安五年(459年)去世,终年53岁。诏赐命服一袭,赠以本官,谥曰宣。

伊吾王唐契兄弟与李宝脱离柔然,臣属北魏的事被柔然察觉,考虑到伊吾孤悬沙碛,柔然袭击难以回旋,伊吾王唐契决定与弟弟唐和西进高昌。但到高昌还没有站稳脚跟的时候,柔然部帅阿若已经率骑兵追到,唐和率五百骑进攻高昌,伊吾王唐契率兵截击柔然部帅阿若,在争战中不幸牺牲。哈密历史上第一个封王唐契只其一代,战死在西域疆场。其弟唐和无奈,退到车师前部,收拢将兵,自统其军,进攻沮渠安周所据横截城,攻破后斩安周兄子沮渠树,安周败逃,唐和继又夺得高宁、白力二城,终于在西域争得立足回旋之基地。

太平真君六年(445年),北魏散骑常侍、成周公万度归西征,唐和奉诏率领部众随征,攻破鄯善,鄯善王真达以臣属于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唐和再次随万度归西征,攻占焉耆,焉耆王鸠尸卑那逃亡龟兹。唐和乘机说服了柳驴以东六城臣属于北魏,并与万度归一起击破波居罗城。次年,唐和与万度归同征龟兹,万度归命令唐和镇守焉耆。此时,柳驴城主乙真伽率领原属部将据城叛变,唐和率领部众一百骑果敢地冲进柳驴城,擒获乙真伽,将其斩首,乙真伽原属部将全部投降,叛乱被平息。龟兹、破洛那、疏勒、员阔等国看到唐和这样英勇善战,以及万度归、唐和强盛的军事高压态势,全部入贡于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沮渠安周进攻车师前部,此时车师前部王伊洛时恰好随万度归出征在外,子伊洛歇留守,城被攻破,伊洛歇率众西投其父伊洛时,唐和按照太武帝诏示,打开焉耆仓,赈济歇的部众,稳定了车师前部局势。

伊吾王唐契兄弟纵横西域近30年,前20年伊吾王兄弟与外甥李宝率领哈密民众,卧薪尝胆,奋发图强,为建设哈密、发展哈密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后10年,伊吾王弟弟唐和又率领部众奋战于西域,平息了反叛势力,为维护祖国统一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正如《魏书》所载:“西域克平,和有力也。”

正平元年(451年),唐和被诏入朝,太武帝考虑唐和自从臣属于北魏后,率部转战于西域,为平定西域的反叛势力、维护祖国统一建立了卓著的功勋,所以对和“特加厚礼”,拜和为镇西大将军、酒泉公。太安中(456—459年),唐和出为济州刺史,征为内部大官,在评决狱讼、维护北魏政权稳定等方面又作出显著的政绩。皇兴中(467—470)病逝,终年67岁,赠征西大将军、太常卿、酒泉王。谥曰宣。

伊吾王唐契只其一世,在位时间仅有20多年,明朝的忠顺王传9世109年,清朝的哈密回王传9世233年,相比之下,伊吾王的时间最短,但伊吾王在位时间引来了哈密历史上一次最大的移民,“遗民归附者稍二千”,与大移民相连的自然就是文化的大交流、民族的大融合。伊吾王兄弟与西凉的末代君王李宝一起,率领汉族移民,创造了哈密农牧业生产空前的大发展、大振兴。伊吾王臣属于北魏后,不仅自己为抗击柔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弟唐和又为统一西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唐和被诏回京都后,又为振兴北魏政权奋斗了近20年。伊吾王兄弟俩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政绩显赫的一生。

伊吾王兄弟俩在哈密,在西域,在整个中华大地,都留下了熠熠生辉的足迹。

(原载《同舟》2009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