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六朝烟雨闻鸡鸣

六朝烟雨闻鸡鸣

时间:2023-0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杜牧家喻户晓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里,所提到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的首刹,便是鸡鸣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经历了千余年来的历史变迁,经过了几度战火毁坏和重建,而今的鸡鸣寺会是什么样子呢?怀着这样的疑问和好奇,我走向了鸡鸣寺。“大隐隐于市”,鸡鸣寺与中国的士大夫一样,隐于闹市之中。让人意外的是,没想到声名远扬的鸡鸣寺,门票只有五元,还附赠三支香。
六朝烟雨闻鸡鸣_中华古都文化之旅

说到南京,提及杜牧,我们都会不由得想到他那首《泊秦淮》,吟起那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其实,杜牧的诗与南京的渊源,远不止秦淮,还有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的鸡鸣寺。因为杜牧家喻户晓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里,所提到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的首刹,便是鸡鸣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经历了千余年来的历史变迁,经过了几度战火毁坏和重建,而今的鸡鸣寺会是什么样子呢?还会存在几分古意,几许韵味?怀着这样的疑问和好奇,我走向了鸡鸣寺。

“大隐隐于市”,鸡鸣寺与中国的士大夫一样,隐于闹市之中。去鸡鸣寺的路七绕八拐,路上可以好好地让人思索一下寺名的由来。中国寺庙名字的来源往往都和它的教派有关系,带着教派的寓意。鸡鸣寺的“鸡鸣”二字的寺名,和佛教无瓜葛,却和《诗经》里的爱情诗关联非浅:“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那么,它的寺名到底是怎么来的呢?鸡鸣寺位于鸡笼山的鸡鸣埭,山因山势浑圆似鸡笼而得名,鸡鸣埭这个地方因齐武帝到达埭时鸡始鸣,故称“鸡鸣埭”。温庭筠曾用一首《鸡鸣埭曲》来回述齐武帝亡国的故事。

可见,“鸡鸣”二字带着的是历史的痕迹,在无声诉说着前朝往事。

让人意外的是,没想到声名远扬的鸡鸣寺,门票只有五元,还附赠三支香。佛门清净地,收点香火钱是应该的,这样的鸡鸣寺,让人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好感。

拾阶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门。牌坊似的山门上是“古鸡鸣寺”四个金色大字,很秀气的字,给人一种很江南的感觉。

由于寺依山而建,因而盘山而上,通向的是佛门深处。从而有了“寺外红尘俗世,寺内清净佛门”的说法。过了山门,右转继续上台阶,便进入了天王殿。殿里一如既往地供着弥勒佛和四天王。再继续沿着有些陡峭的石阶往上,便到了一个平台,平台前方便是大雄宝殿,众多信男善女们在此三叩九拜。

读《红楼梦》时,对于惜春的判词:“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并不觉得凄凉、悲伤。绣户侯门女,能看破红尘,不仅需要自身的勇气,更需要时势的成全;改昔年妆,能与青灯古佛长伴,找到心灵的净土和归宿,其实也是人生的一种幸福。

鸡鸣寺的观音殿很特别,这里的观音是面北望南的。为何如此,请看殿门的楹联——“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都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可又有多少愿意回头的人可以回头呢?红尘俗世,不是佛门净地。

殿的匾额是“度一切苦厄”五个大字,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总是那么亲切,对众生总是那么用心良苦。

出了观音殿,右拐沿着台阶便登临到了寺里最高处。从进入山门一路行来,途中并没有香炉,只有在这里的礼佛的大平台才能祈福敬香。平台一侧搭建了小屋,屋内有一圈燃着的莲花油灯,可供香客燃香。在烟雾缭绕、佛香流荡里,看一盏盏燃烧的莲花灯,顿时觉得心中特别安然,这就是佛门净地的魅力所在吧。

静静地看着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的香客们,拿着燃烧的香,朝向四面八方拜佛,清香与烟雾中,恍惚间我回到了烟雨中的南朝时光。虔诚向佛的梁武帝兴师动众,带着大批随从,浩浩荡荡在鸡鸣寺里寻佛问道,人多但不口杂,排场大但在佛前众生平等……

景阳楼现在是素食馆百味斋,里面有平安面,可以点上一碗来图个好兆头。靠着百位斋的茶座,是豁蒙楼。这里是张之洞为纪念得意门生、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用经堂改建而成。豁蒙源自杜甫诗“忧来豁蒙蔽”,以此命名是因为杨锐最喜欢此句诗。作为一个学生,能得到老师这么高的肯定和怀念,足矣。

坐在豁蒙楼,茶香缕缕,眼前所见,心中所感,真的都已被朱自清写尽了——“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这些也许只是老调子,不过经过自家一番体贴,便不同了。所以我劝你上鸡鸣寺去,最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在朦胧里,才酝酿着那一缕幽幽的古味。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楼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苍然蜿蜒着的台城。台城外明净荒寒的玄武湖就像大涤子的画。豁蒙楼一排窗子安排得最有心思,让你看的一点不多,一点不少。”

对于鸡鸣寺很感兴趣,还有一点就在于胭脂井。历史上隋军攻破建康城,酒色无度、昏庸无道的陈后主带着两个宠妃躲入过此井中。相传是妃子胭脂伴泪流下,沾染井栏拭之不去,而得其名。

一首《玉树后庭花》让陈后主臭名昭著,亡国之曲成为世代铭记的靡靡之音,可怜的张丽华、孔贵嫔因此背上了红颜祸水的骂名,胭脂井也有了“耻辱之井”的说法。“辱井在斯,可不戒乎”,宋人的话;“万里江山天不管,只留一井属君王”,元人的诗,记录了后人对“耻辱之井”的话题不断。

而今,古井依旧干枯,只不过早没有了拭之不去的胭脂泪了,井台上灰尘倒不少。井上而今建有亭子,旁边立有石碑,上面刻着金色的四个大字:古胭脂井。

看着这修葺一新的感觉,不得不让人感慨无情的时间,其实有着最大的宽容之心,前朝往事已成空,我们真的用不着再去那么较真和计较了。

徜徉在鸡鸣寺,真的恍如隔世,我一直在努力寻找着可能存在的六朝遗物,希望可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可惜,什么也找不到了,真是前朝往事已成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