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旅游诗词的发展轨迹

旅游诗词的发展轨迹

时间:2023-0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旅游诗词大致包括山水田园诗、 边塞诗、 咏史怀古诗等, 其中山水诗是旅游诗词的主要部分。原本田园生活与中国古代文人的价值观、 人生观有点背道而驰, 因此, 传统的旅游文学是不包括田园诗词的。山水田园诗既是旅游活动的一部分, 又可为旅游活动增添文化色彩和艺术魅力, 促进旅游资源的扩大和深化, 与旅游的联系最为紧密, 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作用很大。这首诗在山水诗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旅游诗词的发展轨迹_旅游文化

旅游诗词大致包括山水田园诗、 边塞诗、 咏史怀古诗等, 其中山水诗是旅游诗词的主要部分。

(一)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 是中国诗歌的一种, 以山水名胜及田园生活为主题, 表现山水自然美和田园宁静、 淡薄的意蕴。 原本田园生活与中国古代文人的价值观、 人生观有点背道而驰, 因此, 传统的旅游文学是不包括田园诗词的。 但是, 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以及人际相隔、 都市文明并发症的困扰下, 田园成为享受大自然惬意、 呼吸纯净空气的代名词, “农家乐” “田园行”, 一时成为流行和时尚, 使山水田园诗重新受到重视。

山水田园诗既是旅游活动的一部分, 又可为旅游活动增添文化色彩和艺术魅力, 促进旅游资源的扩大和深化, 与旅游的联系最为紧密, 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作用很大。

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很早。 西周时期,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中, 就有不少涉及山水或以山水起兴的篇章或诗句。 而山水田园诗的最早代表应该是 «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战国后期, 南方的楚国诞生了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 屈原一生经历坎坷, 屡被小人谗害。 在颠沛流离的放逐生活中, 更加深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因此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山水诗句。

汉代乐府诗和著名的 «古诗十九首», 亦有不少写景的佳句或片段。 如乐府民歌 «江南» 的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写鱼在莲叶间嬉戏游动的情景, 诗句轻松愉快。

山水田园诗以完整、 独立的文学形式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 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的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曹操的 «观沧海»: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通过描写辽阔雄壮的沧海景色, 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豪情壮志。 这首诗在山水诗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但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著名诗人是谢灵运, 他也被称为山水诗的鼻祖。 其山水诗绝大部分是其任永嘉太守后所创作。 这一时期, 他恣意遨游山水, 用富丽精工的语言描绘了永嘉、 会稽、 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 使山水有了一种疏宕清丽之美。 谢灵运善于摹景状物、炼字锻句, 其名句多脍炙人口。 如 “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 “春晚绿野秀, 岩高白云屯” “野旷沙岸静, 天高秋月明” 等, 有得之自然的神来之笔。 但谢灵运的山水诗还不能做到真正的情景交融和风格完整, 只是在山水诗的产生和日趋成熟的过程中, 起了重要的过渡作用。

与谢灵运同时期的谢朓, 其人生经历与谢灵运相似, 诗歌创作也受到谢灵运的影响。 现存诗140余首, 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山水诗。 从总体看, 其诗风与谢灵运富艳精工、 典丽厚重颇有不同, 清新流丽, 较少繁复词句及炫言成分, 其中脍炙人口的佳句很多。 诗的意象很像一幅萧疏淡远的水墨画, 平淡而富有思致。 其名作有 «游敬亭山» «游东田»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等。 加上其他诗人如鲍照、 沈约、 庾信、 王籍、 江淹、 何逊等的创作, 进一步确立了山水诗人的地位。

中国文学史上真正的田园诗人唯陶渊明一人, 他的诗被称为 “田园诗” 的代表作。 陶渊明生活于东晋末年, 早年就爱慕自然, 企羡隐逸。 他因出身寒族, 在重视门第等级的东晋, 几次出仕都郁郁不得志, 于是便退隐乡野。 他还亲自参加劳动, 这对于文人来说, 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都是了不起的大事。 在诗人笔下淳朴、 宁静的田园风光, 既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又是诗人舒畅精神、 寄托情怀的对象, 更是诗人澄怀观道的媒体, 具有我与物浑然交融的意象和平淡纯美的风格。 这种自由而恬静的心境在 «饮酒» 诗中鲜明地表现出来: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唐代是旅游山水诗的繁荣期, 名家辈出, 名作如星。 初唐四杰与陈子昂、 张若虚、 张九龄等都创作了不少描绘山水胜景的佳句, 如王勃 «滕王阁序» 中的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而张若虚的 «春江花月夜» 更是千古名篇。

孟浩然是唐代大量创作山水田园诗的著名诗人。 他的前半生主要是在家闭门苦学, 曾一度隐居鹿门山。 中年入长安, 投靠王维, 但入仕无望, 在各地漫游, 后重回故乡隐居, 诗风以恬淡孤清为主。 他的山水诗少部分写在秦中、 吴越、 巴蜀等地, 大部分写的是其故乡襄阳的山山水水。 他虽未必亲身参加过劳动, 但毕竟大半生住在乡间, 生活气息相当浓厚。 如«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其虽缺乏陶诗的理想境界, 也缺乏劳动生活的体验, 但写农家生活, 却简朴而亲切ꎻ 写故人情谊, 也淳淡而深厚, 给人以历久难忘的印象。 他的山水诗名篇名句很多。 写景如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与诸子登岘山») 等, 气势豪迈, 笔力雄健。 写山水情怀如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夕阳度西岭, 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 风泉满清听”, 以及 «夜归鹿门山歌» 中的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等句, 融入游子的漂泊之感, 由于心情的孤寂,使山水也染上了一层冷清的色彩。

王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能诗, 精通书画与音乐。 他为人所称道的 «辋川集» 绝句,就有许多描摹山水的优美之作。 他的山水田园诗题材多样, 风格也多有变化, 既有陶诗的平淡自然, 又继承了谢诗的精工秀丽。 而他对自然美敏锐的感受力和细致的观察力, 使他笔下的景物形象鲜明, 气韵生动, 如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以自然平淡的笔调, 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 «鹿柴»), 写空山幽静空灵之美, 正映人物之清。“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景、 物、 人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别具声色, 好像一幅恬静优美、 清雅娴丽的山水画。 ( «山居秋暝») “楚塞三湘接, 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群邑浮前浦, 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 ( «汉江临眺»)”, 通过视觉、 感觉, 写出了雄浑壮丽的汉水与荆山的全貌。 “太乙近天都, 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人看无” ( «终南山»), 表现了终南山千沟万壑的气象变幻。 “斜光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 倚仗候荆扉。 稚雊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 «渭川田家»), 描绘了暮春时分农村的景色和气氛。 正如苏轼所评: “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ꎻ 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

李白一生过着游历的生活, 写下了无数优秀的山水诗篇。 他酷爱自由、 追求解放的独特性格常常借这些诗篇表现出来, 诗风时而豪放雄壮, 时而清新俊逸。 他喜欢的山水往往不是宁静的丘壑、 优雅的林泉, 而是高峰绝壑、 天外飞瀑、 江河奔流、 山川雄险。 «梦游天姥吟留别» «蜀道难» 当为这方面的代表作, «望庐山瀑布» 二首、 «庐山谣» 也是历来传颂的名篇。

杜甫的山水诗也非常有名。 他曾长期漫游, 结交诗人无数, 晚年长期漂泊, 从而接触到祖国无比壮丽的山河, 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 也扩展了他的视野和胸襟。 在景物描写中常常融入身世飘零之感和忧国忧民之情, 这是杜甫山水诗的最大特色。 他的名篇如 «望岳» «登岳阳楼» 等, 诗句气势磅礴, 表现了景物的宏大之美。 同时他还有一些清新流利的诗句,如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等, 精练苍劲, 体现了杜甫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高度的概括力。

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白居易也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 它曾任职杭州, 写下了不少赞誉西湖山水的诗歌, 如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春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 «钱塘湖春行»), 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 描绘了西湖生机盎然的早春景象, 寄景于情, 把诗人春天般的心情与自然之美表现得很真切。

晚唐诗人杜牧, 山水诗多描摹江南风光, 也极具特色。 如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 «江南春»)ꎻ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 «山行»)ꎻ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其词采华丽, 意境幽深, 写景而能寓景于情。 此外如贾岛、 孟郊、 李商隐、 李贺、 韩愈、 温庭筠、 韦应物等都有出色的山水诗作。 如贾岛的 “秋风生渭水, 落叶满长安”、 温庭筠的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韦应物的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等, 写景中都有一种淡淡的愁绪, 具有很深的艺术感染力。

刘禹锡长期流贬巴渝、 湘沅等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地区, 他也写下了大量反映少数民族劳作嫁娶、 狩猎竞渡、 风情民俗的诗歌。 这些诗犹如一幅幅民情风俗画, 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尤其是刘禹锡学习民间歌谣, 改写创作了 «竹枝词» «浪淘沙» «踏歌» 等, 其中一些诗作写出山水景物优美婉转, 别具一格。

(二) 边塞诗

边塞诗在唐诗中可谓蔚为壮观, 成为有影响的一个流派, 以描写边塞风光、 军旅生活及渴望建功立业的胸怀为主要内容。 其杰出代表人物是高适、 岑参、 王之涣、 王昌龄、 李颀、王翰等。

高适两次出塞, 边塞诗最负盛名, 著名诗篇有 «燕歌行» «别董大» «营州歌» 等。«燕歌行» 创作于开元二十六年的梁州, 以错综交织的笔触, 写绝漠荒凉、 战斗之烈、 士兵之思, 风格悲壮淋漓、 雄厚深广。 “营州少年厌原野, 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 «营州歌»), 反映了生长在塞上少数民族的习俗。

岑参的边塞诗常描写西域边境雄起壮丽的风光, 茫茫戈壁、 漠漠风沙、 巍巍天山、 皑皑白雪, 境界空前开阔, 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使他的创作在边塞困苦的环境中, 独具绚丽之美、 浪漫色彩。 其代表作有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三)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就是以史事或古迹为主题, 见景生情, 追求古昔抒写抱负的诗。 一般也与山水景物有关联, 却不落于山水景物之窠臼, 而能放眼宇宙, 纵观古今, 或抨击时事之弊端,或感怀身世之不遇, 使山水古迹平添历史的厚重之感。 这类诗历代皆有, 唐代更是大量创作的时期。

初唐的陈子昂, 纵横任侠, 以国家安危、 民生疾苦为心, 诗多感时怀古之作, 其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成为千古绝唱。

中唐诗人刘禹锡, 亦有不少咏史怀古诗作, 见解独到。 著名的诗篇有 «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行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在其感叹中深寓历史教训。«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沧海桑田的变化, 仿佛只是静静的一瞬间, 无声无息之中旧日的华堂已换成百姓人家的陋室,使人对现实和历史都产生了无限感慨, 沉重之至。

晚唐诗人杜牧, 山水诗与咏史怀古诗都独标风姿, 议论精辟, 寓意精深, 含蓄隽永, 极有特色。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见微知著, 有史论特色。

(四) 词、 曲

词出于晚唐, 白居易、 张志和等是较早的作家。 白居易的 «忆江南» 三首, 张志和的«渔歌子» 五首都是很有名的。 如白居易词中的名句有“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张志和词描绘水乡风光, 在理想化的境界中, 寄托了自己热爱自然、 追慕自由的情趣。 最著名的 «渔歌子» 第一首: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宋词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与旅游有关, 这些词或抒羁旅之愁, 或状自然之景, 或悼古迹遗踪, 都很有欣赏价值。

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 其词多写都市风光、 市民生活。 由于长期漂泊不定的生活, 他的词作中抒写羁旅行役之愁苦的作品最具特色。 写都市的名篇如 «望海潮», 表现杭州的奢华景象和西湖 “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的庆历风光。 «雨霖铃» (寒蝉凄切)、 «夜半乐» (冻云黯淡天气)、 «满江红» (暮雨初收) 等写旅途所见所感, 深婉曲折, 极富艺术感染力。 其中名句有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断鸿声远长天暮” “桐江好, 烟漠漠。 波似染, 山如削。绕严陵滩畔, 鹭飞鱼跃” 等。

范仲淹镇守陕西, 生活经历不同, 他的词写边塞生活, 开始出现了境界开阔、 格调苍凉之作, 其 «渔家傲» «苏幕遮» 都脍炙人口, 给宋初词坛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

秦观的 «踏莎行郴州旅舍» 是他谪官郴州后所作。 景则迷离、 情则感伤, 刻画细腻,意境凄婉, 是宋代羁旅词的典范。

苏轼作为词的革新家, 极力打破诗词境界, 把艺术的笔触伸向了广阔的现实生活和个人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他扩大了词的题材, 提高了词的意境, 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诗体。 苏轼的词达到了 “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 的境界。 他用词来写景、抒情、 怀古、 感旧、 记游, 甚至说理谈禅, 高歌入云、 逸怀浩气, 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给宋词带来了新气象, 启迪了南宋豪放词派的诞生。 其作品既有山水之作, 也有田园之风。 佳句如 “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江汉西来, 高楼下、 葡萄深碧。 犹自带、 岷峨云浪, 锦江春色” “明月如霜, 好风如水” “日暖桑麻光似泼, 风来蒿艾气如薰” 等。 «念奴娇赤壁怀古» 和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更是传颂千古的名篇。 其诗描写自然之景物, 抒发怀情之作不仅数量多, 而且风格多样, 极有个性。 名句如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野桃含笑竹篱短, 溪水自摇沙水清”等, 流传极广。

李清照描写自然景物的词, 有轻灵之气, 典雅之态。 早年的一首小令 «如梦令» (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归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描写春日郊游, 纯用描白手法, 写得率真活泼。

南宋陆游有不少描写农村风光、 啸咏山水之作。 其“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剑门道中遇微雨», 正如一幅水墨画。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临安春雨初霁»,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更是传颂千古的名句。

范成大以田园诗著称, 有 «四时田园杂兴» 六十首, 写尽田园之况味。 杨万里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王安石的 «泊船瓜州», 陈师道的 «十七日观潮» 等, 都是不可多得的优秀旅游诗作。

辛弃疾也有一些描写农村风光的词, 格调轻快, 大有诗情画意。 如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调村居»ꎻ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蝉鸣。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其能于日常所见, 发觉诗意而引人入胜。 虽有闲适之趣, 但联系辛弃疾平生以抗金为事业, 便能品味其中悲辛。 其登临怀古之词最为突出。 如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等, 气魄宏大, 苍凉悲壮。

金代元好问、 元朝萨都剌都是当时的大家。 元好问的山水及写景诗内容丰富, 很有特色。 名篇如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气势豪迈, 风格接近苏辛一脉。 萨都剌诗多塞外风光, 词多怀古之作。 “金陵城上, 望天低吴楚、 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 唯有青山如碧。 蔽日旌旗, 连云樯橹, 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 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 东风辇路, 芳草年年发。 伤心千古, 秦淮一片明月” «念奴娇金陵怀古», 景物与历史交织在一起, 很有沧桑之感。

元曲中的散曲, 无论山水抑或咏史怀古, 颇多佳作。 如马致远的 «双调落梅风潇湘八景» 及 «天净沙秋思», 张养浩的 «山坡羊潼关怀古», 都有其独到之处。

清初以王士祯为诗坛领袖, 山水风景之作, 意境澹远。 如 «真州绝句»: “江干多是钓人居, 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 半江红树卖鲈鱼。”

纳兰性德工词, 感情真挚。 他曾多次出入古北口, 又随康熙西征, 多有塞上之作。 如«百字令宿汉儿村», 上片写塞上荒凉萧索, 凄冷苦寒之景, 再借庾郎之典映己, 表达了凄然伤感的情怀。 下片以 “便是” “何况” 的迭进句法, 并用文园憔悴等典实, 突出此刻的乡愁客思, 愁怀难遣。 结穴处以 “惟有清啸” 宕起远神, 情韵更为深挚感人。 “山重叠。 悬崖一线天疑裂。 天疑裂。 断碑题字, 古苔横啮。 风声雷动鸣金铁。 阴森潭底蛟龙窟。 蛟龙窟。 兴亡满眼, 旧时明月。” «忆秦娥龙潭口», 苍凉慷慨, 寄思遥深, 其不胜兴亡之叹,无限惆怅之情, 确是深致绵缈, 感人之至。 «长相思» 写征战西域, 雪夜露营的景象, 寄意遥深。 这些词大有唐人边塞诗的风格, 很受词家激赏。 而 «浣溪沙» 则写梅雨江南, 山水如画, 自然清婉。

清中期的袁枚, 曾漫游各地, 性喜登山临水, 寻幽探胜, 诗作真率自然, 别有灵性。 如«同金十一沛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 «登华山» 等。

近代魏源也擅长山水诗, 其代表作有 «湘江舟行» (六首)、 «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 «三湘棹歌» 等。 其诗充满力度, 动人心魄。

康有为的山水诗, 多借景抒怀, 其诗想象丰富奇特, 用语瑰丽。 名篇有 «登万里长城» «庐山谣» «泛漓江至桂林» «将至桂林望诸石峰» 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