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墨脱终于通公路了
我欣然前来报以迟到的祝贺
当汽车穿越过嘎隆拉雪山
我嗅到了隧道里的血汗味道
看起来不太平坦的三级砂石路
却凝注了四代筑路人的忠肝赤胆
曲曲弯弯起起伏伏
激荡山民们的期盼与梦幻
早晨7点醒来,在宾馆院子里溜达,拍摄些波密县城及其周围的环境景观。四面都是高山,天空湛蓝如碧,山顶上白雪皑皑,在朝阳照耀下熠熠生辉。我就势在窗口拍摄了几个镜头。8点多小郝叫我们去吃早点,并说明今天的路程很艰难,而且进山里需要的物品必须在这里购买。山里货物奇缺,想买也买不到,即便有也价格挺贵。早点还算丰盛,有油条、包子、稀饭、豆浆、咸菜、煮鸡蛋,武师傅劝导要吃饱,下午饭可能要在三四点。我们吃饱后,就等着9点超市开门营业,购买进山需要的物品。我重点购买了些电池,小郝重点采购了食品及洗漱之类的物品。9点半钟出发向墨脱趱行。出波密不远就上山了,山势越来越峻峭挺拔,道路越来越险。渐渐的重峦叠嶂雪色苍茫,道路上是薄厚不一的坚硬冰雪。武师傅双手紧握方向盘,两眼定定地注视前方。听他说前面要翻越一座大山,其背阴处常年四季冰雪覆盖,山名叫嘎隆拉。就是因为这一座大山阻隔,进入墨脱的公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了四次大规模修筑。直到2013年10月底,以嘎隆拉隧道的贯通,才使墨脱一举结束了不通公路的历史,也使墨脱以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而闻名遐迩。
我依稀记得,2013年10月底,央视新闻联播连续播出关于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墨脱通车时,全县民众欢庆的盛况。那时想象着墨脱不通公路时的闭塞落后和通了公路后的喜悦繁荣,就极欲一睹为快。今天我终于要亲眼看看墨脱首次通达的公路状况,内心里有那么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和喜悦,期盼和憧憬,向往和希冀。
我坐在副驾座位上,稳稳把握相机,透过挡风玻璃从多个角度拍摄记录了嘎隆拉大山被冰雪妆扮的壮丽景色。终于进入了嘎隆拉隧道,出乎意料的是隧道里灯光很微弱,路面颠簸不平。特别是由北向南出了隧道口的南坡,道路全是“之”字形的回廊,廊壁是高大坚实的混凝土挡墙,路面坑坑洼洼颠簸异常,路面两旁乱石泥泞堆弃,我大致能看出这是滑坡和泥石流肆虐逞能的“杰作”。
翻越过这座大山,就算进入了墨脱。再往前行全是砂石路面。我问武师傅:“难道这就是墨脱通达县城的公路?就是2013年全县民众欢欣鼓舞通车了的公路?”武师傅笑笑:“就这也是千百年来的梦想,这总算能开进汽车了。你知道在这之前,进出全县的货物全部要靠人背畜驮。而且你知道过去翻越这一座大山有多艰难?北面冰雪覆盖,南面滑坡泥石流遍布,这山头上雨雪频繁,为了运输货物内外交流满足人民日常生活物资需求,不知有多少人畜葬身山涧,永远遗梦在这里了。就这简易公路也是通过四代交通人不懈奋斗,不知付出了多少鲜血和生命才铺筑成的!别看这简易砂石路面,在这里恶劣的地理地质和气候条件下,比我们内地修筑二级、一级公路甚至高速公路的难度还要大。”听了武师傅的说道,我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半山腰有检查站,要检查身份证。借检查之机,我们以嘎隆拉大山为背景拍摄纪念照。前面道路分叉,一条往墨脱县城去(路况较好),一条前往我们的采访目的地帮辛乡(路况极差)。我们便拐向乡道。继续前行进入真正的原始森林,两边参天大树层层叠叠,越往前,亚热带的植物就越多,见到零星的芭蕉林,应该说是热带雨林的阔叶植被特色。山间时而出现瀑布,温度渐渐回升。继续前行,山势更加险峻,道路在山脚下绕行,时不时看到白光光的瀑流由山头上倾泻下来,又从山脚下的路面上泼溅过去,汽车不得不蹚水而行。实在有蹚不过去的沟涧,便架设了简易的钢梁战备桥。据说这种桥梁是为了战争年代专门设计制造的,能够迅速安装和拆卸,便于搬运。听说这是中交一公院设计制造的专利产品,全国独一无二。直到此时我才感觉到此行的道路艰难。原来听朋友说距离我拍摄采访的目的地只有三百多公里,我想昨天从林芝下了飞机当日就可到达,不料今天也早到不了此行拍摄采访的项目起点。继续前行,即使崎岖不平的砂石路面也只有三四米宽,还有几段正在维修改建,只能算作便道。汽车大幅度颠簸,一位助手晕车呕吐了几次,叫苦连天。在一个标注“达国”字样的下承式混凝土梁桥上,一辆运输木料的农用车抛锚,堵车一个多钟头。我以为是到了国界了呢!细问方知是林周县卡孜乡达国村,是一个小村子。这个名字怪怪的,一定还有什么深刻的涵义和典故,一时未可知。果然未出武师傅所料,途中遇到了令人心焦的堵车。
太阳快要坠落西山了,终于到了能看到帮辛乡的东拉山垭口。小郝介绍说,这就是他们这个公路测量队伍所测设的这条公路的起点。也就是说,目前简易公路只能通到这个乡政府所在地,再往前就连这简易公路也没有了。鉴于道路前行越来越艰难,我凭第六感当机立断,不顾疲劳抓紧拍摄,免得前行了再往返回来拍摄受苦累。果然,一眼瞭见坐落在山脚下平缓地段的帮辛乡,下山行车迂回曲折在“之”字形便道上行驶了半个多钟头。等我们到达帮辛乡简易旅馆,已经是下午4点多钟了。
饭店只有一人,既是厨师又是服务员,饭菜上得很慢,等我们吃毕“中午”饭已经5点多钟。两位助手已经乏困不堪,抓紧睡觉休息上网,因为听小郝说只有这里还勉强可以上网,再往前行不仅无法上网,而且连电话信号也时断时续,电视信号更是极其微弱,供电是柴油机发电,电压严重不足且时强时弱。
太阳尚未完全被山头堵住,阳光艰难地从山头间的豁口射到山坳里,我抓紧观察这个乡镇所在地建筑和环境特色。这是什么乡镇所在地?不过是一个村落而已。乡镇坐落在山脚下的山坡上,房屋随着地势高低错落。乡镇中间一条窄狭的道路泥泞不堪,路旁路上垃圾随处可见。不大的三层楼是乡镇办公场所,楼前是一大堆建筑垃圾,看样子大楼正在维修。居民全是那种三层吊脚木楼,最下一层是牲畜棚,第二层住人,第三层算是储物间。村民房屋杂乱无章地围绕在乡镇办公楼周围。远远望见在山坡下面的雅鲁藏布江岸旁边的山坡上,一群小孩子在嬉戏玩耍,好像一群小鸟打打闹闹。我侧着身子偷偷摸摸拍摄了他们的活动,他们尚未察觉。
据说通往这个乡的简易公路,也是在墨脱县城通了公路之后,县乡动员群众突击奋战大半年,在骡马古道基础上加宽取直抢修通的。这个乡小学有一位小学教师格桑德吉曾经放弃拉萨舒适的工作,来到这个不通公路的乡村小学支教12年,曾被央视评为2013年“感动中国美丽乡村教师”。我不由对这位教师满怀崇敬之忱,更崇敬在此开山拓路奉献牺牲的四代筑路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