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本哈根街头,我常常看到当地民众骑着自行车呼啸而过。那里的大街,与人行道相邻的马路上,往往有一条漆成浅蓝色的车道,上面有着白色自行车标志,那便是自行车专用道。
诺莱布罗加德大道是哥本哈根的主干道,那里竖立了自行车流量自动计数牌。那红色的数字表示当天通过的自行车数量,蓝色数字则表示当年通过的自行车累计数量。显示牌表明,每天从那里通过的自行车达3.6万辆。
哥本哈根市民使用各种交通工具的多寡依次为:自行车居首,公共交通居次,私人轿车居末。
在哥本哈根新港码头,我看到在出租车站“TAXI”牌子旁边,有一块出租自行车“City Bike”的牌子。只消在“CityBike”的停车格投入20丹麦克朗的保证金,就可以从停车格取下自行车。一群背包客正在准备骑车出发。在他们骑自行车旅游之后,把自行车停放到任何一个“CityBike”的停车格,锁好之后,从停车格就可以取回那20丹麦克朗的保证金。
哥本哈根蓝色的自行车道
哥本哈根自行车供旅游者使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率先成为“车轮上的国家”——当然,这车轮是指汽车的轮子,不是自行车轮。
汽车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交通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城市病。由于汽车变得非常普及,家家户户都拥有私家汽车,人类的活动范围迅速扩大,导致办公区、工业区、商业区和居住区日益分离。大批居民迁往城市郊外。城市像摊大饼似的越摊越大,但是市中心的道路大都是在汽车普及前形成的,那些道路对于汽车洪流而言是“细小”的。由于在上班时间大量市民驾车从郊区涌向市中心,而下班时间则正相反。成千上万辆汽车在同一时间涌进公路(特别是那些“细小”的旧马路),造成了城市交通的通病——堵车。世界各大城市,无一不成为“堵城”。大量的汽车不仅造成能源极大消耗,而且还排出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空气污染,造成地球气候变暖。
在最近20多年,北京从自行车王国进入轿车时代,而哥本哈根则从轿车时代进入自行车之都。
就技术而言,从自行车到轿车当然是一种进步。然而就减碳而言,从轿车到自行车是一种进步。
在北欧四国,我到处看见骑自行车者,而以哥本哈根为最多。据称,哥本哈根拥有的自行车数量,超过哥本哈根居民人数——也就是说,哥本哈根人均自行车数量超过一辆。哥本哈根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被国际自行车联盟授予“自行车城”称号的城市。
哥本哈根街头的自行车
丹麦骑自行车自带帐篷的背包客
哥本哈根成为“自行车城”,原因有七:
一是哥本哈根地势平坦;二是哥本哈根城市不大;三是市民喜欢体育健身;四是哥本哈根设立专门的自行车道便于通行;五是丹麦对汽车征收高额税,买进口汽车要交100%的消费税;六是提高哥本哈根市区的停车费,从早9时到晚7时的停车费为24.6欧元(相当于196元人民币),全天则可达39.6欧元(相当于316元人民币);七是市民和政府有很强的环保意识。
在这六点原因之中,最根本的是第六点。
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宣言发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而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号召。这次会议因此成为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在2009年12月7日至19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又给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化”以强大推力。尽管联合国气候大会哥本哈根会议争议多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就减排二氧化碳的指标多寡爆发激烈争吵,然而毕竟减排二氧化碳已经成为全人类保护地球的共识。
作为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召开地,哥本哈根市政府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气候变化应对计划,目标是到2025年使哥本哈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零碳排放城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哥本哈根市政府采取50项节排措施,包括“加大在风力涡轮机项目上的投入,使风力发电成为主要能源;推广电动车和氢动力车,让这些车辆免费停放并免费在街角充电;通过使用生物能源等使发电厂的碳排放降为零;鼓励市民对绿色能源开发投资……”内中的措施之一,便是实行交通工具的“自行车化”——被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模式”。
所谓“哥本哈根模式”,就是以步行和自行车为城市交通的核心,把机器性的城市人性化。哥本哈根建立欧洲最长的步行街,就是提倡步行。由于政府提倡交通工具“自行车化”,哥本哈根市民现在有36%骑车上班,到2015年将可以达到50%。丹麦自行车人联合会发言人表示,“所有社会阶层的人都选择骑自行车,甚至连政要也是如此。”据统计,如果每天以自行车代替开车上班,按车程5公里计算,每人每年可减少30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
由于大批市民选择了骑自行车出行,哥本哈根出现了新的问题,即自行车的拥堵。哥本哈根市政府采取拓宽自行车道的办法,使自行车在市区街道能够通行无阻。在自行车专用道旁,还设立自行车停车站,以供骑自行车的人在停车站给车胎打气、挂车链和喝水休息。交通信号灯也优先放行自行车而不是汽车。
另外,还在郊区与市中心之间,建立“自行车高速公路”。哥本哈根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自行车高速公路”的城市。所谓“自行车高速公路”,就是“自行车道上没有红灯,没有坑洼,没有障碍物”。2011年底,从哥本哈根市中心到西边郊区阿尔贝特斯隆15公里长的“自行车高速公路”通车。此后,哥本哈根市政府正在着手建设25条这样的“自行车高速公路”。
骑自行车者越来越多。哥本哈根市政府制订了“骑车五原则”,要求骑车者“和善待人、做出手势信号、靠右骑行、谨慎超车、自行车铃声给人以愉悦感而不是烦扰感”。
在哥本哈根自行车不仅用来上下班,还用来假日长途旅行以至跨国旅行。我在哥本哈根市中心的阿麦广场,拍到这样一张照片:一位戴着安全头盔的男士(他留着长发,乍一看很像小姐,但连腮胡子表明他是男性),骑着一辆自行车,还拖着一辆独轮小车,车上装着帐篷,挂着丹麦国旗。显然他不仅是“背包客”,而且还是“帐篷客”。他的自行车满载着旅行用品,骑到什么地方,就可以在那里搭起帐篷过夜。
为了便于这些骑自行车的旅客,丹麦还在沿途民居设立方便旅店,供这样的旅客投宿。
骑自行车旅行,可以细细观赏风景,悠哉游哉,而且健身、减碳两不误,不亦乐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