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中部南投县的涵碧楼观赏了高山湖泊日月潭之后,我回到台北。
不久,我准备从台北乘坐观光列车沿“海线”南下,前往台湾东部的花莲县。这一回,正值双休日,长子总算有空,与长媳一起陪同我和妻旅行。那天起了个大早,摸黑出发,赶早班车观光列车,清晨七时二十分离开台北。
一上火车,穿着一身玫瑰红色民族服装的列车员小姐便送来茶水。我问她,是什么民族?她告诉我,“阿美族!”
阿美族是台湾原住民中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现有人口为14万,据说是两千年前移居到台湾的马来人繁衍而生。阿美族主要分布在台湾东部的花莲、台东及屏东县境内。
到了花莲,我还学会了几句阿美族的话:
“玛噜蜀”——您好
“嗯部拉库,巴赖”——我很好,谢谢!
“玛厚歪蜀,巴赖”——谢谢
“史歪呀,搭打”——再见!
观光列车途经台北县、宜兰县,前往花莲。这一回,不像从台北到台中那样沿途城镇挨着城镇,而是成片成片的田野。进入宜兰,已是山区,火车在山洞中穿行。穿出山洞,可以见到一大片、一大片水稻田。宜兰是以生产稻米为主的农业县。
从地图上看,花莲县是一个“长”县:夹在西部高耸的中央山脉和东部宽广的太平洋之间,东西宽只有27至43公里,而南北却长达142公里。
有山,有海,花莲给我的印象是:海蓝,天青,沙黄,山绿,石艳。花莲面对浩淼壮阔的太平洋,那海水湛蓝湛蓝。海滨沙滩细细柔软,黄中带白。太平洋风急浪高,跟平静的日月潭截然不同。我在拍摄海浪近景的时候,一个浪头扑过来,差一点把我全身浇个水湿。每一个浪头,都卷起一堆白色的浪花。
花莲海洋公园坐落在太平洋之滨,集游乐、休闲和海洋生物馆于一体。既给人以娱乐,又给人以知识。虽然门票价格不菲,但是游客仍蜂拥而来,络绎不绝。
规模宏大的花莲海洋公园
在花莲市中心信义街四十二号,一家不起眼的“液香扁食店”,也是花莲的旅游“热点”,顾客盈门。长子、长媳陪同我和妻慕名前往。
这是一家具有70多年历史的老店。所谓“扁食”,就是馄饨。
这家扁食店的馄饨以皮细肉美著称。他们采用口感最好的腿肉作为原料,馄饨皮呈花朵状而且久煮不烂,又以大骨熬炖的高汤作为汤底,再配上自家炒制的葱酥、芹菜丁,又鲜又香,价廉物美,所以引来八方食客。如今的掌柜戴荣光说,他从小就跟祖父学习扁食手艺,得到祖父“真传”,所以液香扁食店一直保持不同于众的美味风格,成为花莲一绝。
在这诸多食客之中,居然也包括蒋经国。当年,蒋经国领导开凿花莲山区公路以及东西横贯公路,多次来到花莲,总是喜欢到这里吃馄饨。如今,液香扁食店的店堂里挂着蒋经国来店参观、与戴荣光的祖父交谈以及在店堂坐食馄饨的彩色照片,成了最好广告。
花莲有海有山。花莲的山——太鲁阁峡谷,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太鲁阁峡谷,又称鲁阁幽峡。关于鲁阁的含义,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泰雅语“鲁阁”是桶的意思。因为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如同铁桶一样坚固;另一种说,“鲁阁”是根据高山族语音译,原意是“连绵不绝的山峦”。太鲁阁峡谷是一条20公里长的大峡谷,两岸全是悬崖峭壁,奇石林立,极为壮观。
在花莲五星级的远来大酒店,我见到刚刚抵达的一个日本旅游团,把行李堆满了客厅的一角。
在这座新建大酒店里,大堂气势不凡。大堂里的一架“雅马哈”钢琴虽然无人弹奏,却发出悦耳的琴声。我细细一看,这是从日本进口的电脑自动控制器,能够按照输入的乐谱弹奏钢琴,从此为酒店省了一笔演奏者的工资。
也有的旅游者不追求“星级”,自力更生在花莲的山间搭起帐篷,别有一番情趣。在太鲁阁峡谷,我见到沿途花花绿绿的帐篷。不过,这些帐篷总是搭在潺潺清溪之侧,因为没有水,生活就诸多不便。不过,这里的溪水不能直接饮用,容易拉肚子,必须经过“软化”处理。这是由于花莲处于大理石地带,大理石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从大理石地带流过的水,含钙量高,属于“硬水”。必须经过去除钙质的“软化”处理,才能饮用。
离开花莲县城,汽车沿着东西横贯公路前进。
建设东西横贯公路,是台湾的一项大工程。这条公路穿山越岭,非常艰难。尤其是在坚硬的大理石山崖中开凿隧道更加艰辛。这条公路是按照“合欢越古道”的路线建造的。这条古道原本是台湾中央山脉中段东、西间的联络要道。这条在崇山峻岭之间曲折迂回的古道,是台湾原住民泰雅族东赛德克群各部落为联系、迁移及山垦等开凿的羊肠小道。经过多年的努力,东西横贯公路终于在1956年7月建成。东西横贯公路打通了台湾东西部的便捷联系。在东西横贯公路的起点,建造了纪念牌楼,成为游客的摄影景点。
汽车穿山越岭,我在山间旅行。在日月潭看“够”了台湾的水,在花莲要看“够”台湾的山。气候温暖的台湾,处处青山,满目苍翠。白云在山头飘逸,真个是“云无心而出岫”。在阳光下,山上万木生机盎然。
我来到大山深处的天祥。天祥位于大沙溪与立雾溪支流陶塞溪的会流处,原名“太比多”,是台湾泰雅族山胞的世居地。泰雅族的习俗是纹面,男子在前额纹王字,所以古称“番”或“王字番”。泰雅族现分布在台湾北部中央山脉的两侧以及花莲、宜兰等山区,人口约6万,以山田烧垦和狩猎为生。
后来为了纪念文天祥,把“太比多”改名“天祥”,附近的一座山叫“文山”。天祥在太鲁阁峡谷西端,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中横公路沿线非常热门的风景区。
一到天祥,引人注目的一座红色的弯弓般的大铁桥,令我不由得记起横卧在碧波之上的旧金山红色的金门大桥,而这一大桥处于青山怀抱之中,也很醒目。大桥之下,便是立雾溪。
“慈母桥”,是蒋经国为了纪念母亲而取名
红色铁桥的桥头,写着“稚晖桥”三个大字,是为纪念吴稚晖而命名的。
吴稚晖是国民党元老。他又名敬恒,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2月28日,江苏阳湖县(今武进县)雪堰桥镇人氏。早年留学日本,后来赴英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伦敦会晤了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前身)。1924年孙中山在北京病重期间,曾至病榻前随侍。
吴稚晖与蒋介石有着深厚的友谊。1946年11月以临时主席身份主持“制宪国民大会”。1948年3月又出席“行宪国民大会”,支持蒋介石当选“总统”。1949年2月吴稚晖随国民党去台湾。在台期间,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员、“总统府”资政等职。1953年10月30日卒于台北,终年88岁。
按照吴稚晖的地位,他的去世消息必定在翌日——10月31日台湾各报发表,然而却隔了1日才予见报。原来,10月31日正是蒋介石的生日,台湾各报都纷纷登载颂扬蒋介石的文章,自然不敢刊登吴稚晖去世的消息,所以“不得不”延至11月1日刊登吴稚晖去世消息。
在“稚晖桥”之侧,有一座梅园。正值隆冬,红梅盛开,香气袭人。在青山映衬之下,红梅益发艳丽。
在梅园之侧,有一座古老的吊桥,叫做“普渡桥”,取义于“普渡众生”,因为走过吊桥,便是很大的佛寺祥德寺。由于受“9·21”地震的损坏。这座吊桥最大的承载力是15个人,所以游客必须分批过桥。走过摇摇晃晃的吊桥,在对岸桥头见到一位正在为修缮吊桥而募集捐款的僧人。
过了吊桥,上了山,迎面是7层的天峰塔。
天峰塔是天祥地区的地标式建筑。这座塔在黄色琉璃瓦装饰的塔顶之下,配以红色的窗,显得格外漂亮。
在天峰塔旁边,是祥德寺。祥德寺建于1962年,是为纪念在建设东西横贯公路殉职于天祥的工人们。碑文记载:“天祥地险恶,施工困难,履遭崩圮。”
祥德寺的大雄宝殿十分壮观。这座佛寺是当时筹划东西横贯公路工作的蒋经国提议建造的。如今这座寺院有上百僧人,信徒数十万。
不论是天峰塔,还是祥德寺,都是钢筋水泥的仿古建筑。
从祥德寺远望,四周高山此起彼伏,在岩石非常坚硬的这样的大山之中开凿公路,确实不易。在祥德寺之侧,有一尊丈余高的金身地藏王菩萨像。浑身上下,金光闪耀。这座地藏王菩萨像也是为了超渡那些为东西横贯公路献身的人们而建的。
在天祥,我下榻于晶华大酒店。在那里,原住民阿美族姑娘表演当年手工织布,那布的花纹富有装饰性,刚织毕,往往有游客随即当场买走。晚上,原住民阿美族表演热情奔放的民族舞蹈。他们能歌善舞,节目十分动人。表演结束,观众纷纷上台与阿美族姑娘合影。
在高山深处度过一夜。那里的夜,比台北要寒冷,使我记起苏东坡的诗句:“高处不胜寒”。
翌日清晨,我们乘坐包租的轿车,开始沿着山间峡谷下山。山势险峻,轿车在峡谷中前进。峡谷之下,是湍急的溪水。轿车在山间公路上七拐八弯,一边是悬崖,一边是深谷。
我见到溪中有许多大理石巨岩,有红黑白三色相间的,也有纯白色的,有的立于峭壁,有的卧于深谷。这条峡谷以盛产大理石著称,叫做“大理石峡谷”。花莲是台湾最重要的大理石产地。
也正因为这样,峡谷两岸的岩石非常坚硬,在这里开凿东西贯通公路时,死于这一工程的工人有几百名之多,就连工程的总指挥,也在开凿这条公路时以身殉职。在公路之侧,我见到殉职的总指挥的青铜像,蒋经国为他题词褒奖。
在大理石峡谷的深处,溪水奔腾,不断激起层层水花。溪水清澈,可以见到逆流而上的小鱼。
隧道连着隧道,山洞接着山洞。花莲的大理石峡谷,九曲十八弯。
峡谷之上,出现一座红色斜拉大桥,名曰是“慈母桥”,是蒋经国为了纪念母亲而取名。
“慈母桥”建于1959年,原是钢筋混凝土桥,在1990年被台风所引发的山洪冲垮。于是,在原桥下游30米处,新建这一钢筋斜拉桥,于1995年完工,仍叫“慈母桥”。
我注意到,这座横跨于大理石峡谷之上的大桥,不仅栏杆全部用大理石建造,就连人行便道也是用大理石铺成。
作为花莲山上的另一“景”,那就是成群相当考究、占地颇大的陵墓,当地人笑称这些墓园为“夜总会”。不少陵墓用大理石雕刻墓碑,或者在四周砌上白色大理石栏杆。据说,“夜总会”的土地每坪要10万多元新台币,也就是每平方米要3万多元新台币,“阴宅”的价格直追“阳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