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在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无私奉献的女人。
杨忠道教授无疑是一位成功者。然而,他总是再三提及他的夫人,如果没有夫人的无私奉献,他不可能获得如此丰硕的数学成果。
相比之下,杨忠道夫人康润芳更加爽朗,更加健谈。透过她在星条旗下的人生历程,可以看见一位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
“来、来、来,来台大;
去、去、去,去美国。”
康润芳这位中国台湾大学化学系的毕业生,至今还记得当年在中国台湾大学流行的顺口溜。她就是“来、来、来,来台大;去、去、去,去美国”。
她的父母是福建人。她生长于抗战的动乱年月。从小学到中学,她竟然换了十二所学校!因为父亲在抗战中四处奔波,她也就随着不断更换学校。她在贵州一带生活,养成了嗜辣的习惯,而这本是福建人所没有的。
后来,她又随父母来到中国台湾,进入中国台湾大学化学系。她是一个很活跃的人,担任了中国台湾大学学生会会长。
1953年,她前往美国攻读硕士学位。
这是她第一次出国,闹了一连串笑话:
那时候,从中国台湾到美国要经过中国香港转机。在中国香港,她听说那里的手表、钢笔比美国便宜得多,带到美国可以“赚钱”。家中只给了她一百美元,手头很不宽裕的她就在香港用美金买手表、买钢笔,想到美国之后卖掉,可以增加一点“收入”。谁知后来她到了美国,才知道美国的手表、钢笔更便宜!
那时候飞美国,一路上要停好几站。在有的机场还要住一夜。她不知道机场旅馆的住宿费用已经包含在机票费用之中,竟然给旅馆付住宿费!
她不知道时差,没有拨手表上的时针,在日本停留的时候差一点误了航班!
就这样,她飞了两天,终于到了美国旧金山,却遇上工人罢工,交通中断,没有人到机场接她……
她好不容易来到医学院,住进学生宿舍。可是,那时候美国学生不愿跟中国人一起住,她只得一个人住一个大房间。不过,住宿费却是按一个人的标准来收,美国学生不能不投来羡慕的眼光。
两年之后,她获得了硕士学位。听说宾夕法尼亚州一家医院招收实习生,免费供应食宿,她就来到宾州。
1956年,她在宾州邂逅了杨忠道,竟然一见如故。这“故”,就在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话题——苏步青一家。
杨忠道是苏步青的高足,跟苏步青一家很熟悉,而康润芳在贵州上高中的时候,同班好友便是苏步青的长女苏德晶。
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有了苏步青一家这一共同话题,他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缩短了,迅速陷入热恋。
他比她大六岁。不久,他们在1957年初举行婚礼……
内子记得,杨忠道与康润芳结婚时,曾经寄来许多照片给温州平阳老家。她当时看过这些照片,印象最深的是婚礼上摆着一个大蛋糕。
“有大蛋糕吗?”杨忠道教授不记得了,夫人康润芳也不记得了。
杨忠道教授回身去书房,从书柜里找出一大本当年的婚礼相册。四十多年前的照片留住了他们的青春形象,新郎西装革履,风度翩翩,新娘一身婚纱,秀美活泼。内中,果真有一帧新郎、新娘共同执刀切开大蛋糕的照片。华发满头的杨忠道教授夫妇相视大笑……
论才智,康润芳也完全可以从硕士而博士而教授。但是,结婚之后很快有了儿子,又有了长女、次女。那时候,杨忠道正处于事业的颠峰时期,事业需要他付出全部精力。作为主妇,康润芳不能不把大量的精力花费在“相夫教子”之上。她对杨忠道说:“只能保一个——你!”她作出了牺牲,挑起家庭重担,让丈夫能够专心致志于数学研究。
不可想象的是,她生三个孩子从未请过保姆,即便是产期之中。当然,在那样的“非常时期”,杨忠道也暂且放下手头的研究工作,腾出时间照料妻子。
她只能长期做半天班的工作,以便能够有半天照料孩子。
为了节省家庭的开支,这位硕士学会了踩缝纫机。我这才明白,他们家上上下下那么多漂亮的窗帘,全是她的“作品”。
三个孩子都在宾州大学毕业——因为杨忠道是宾州大学教授,按规定可以免除三个孩子在宾州大学上学的学费。
不光是杨忠道的“功勋章”有一半属于她,三个孩子的成就之中也渗透着她的汗水。
我感到奇怪,杨忠道教授送给我的“全家福”中,怎么有四个子女——多了一个小儿子。
她这才说起关于小儿子的故事:
小儿子出生的时候,尽管杨忠道已经是正教授,仍不堪沉重的家庭负担,而一位没有子女的朋友则很希望有一个孩子。他和夫人商量,决定把老四送给这位朋友。尽管这对于作为父母的他们是恋恋不舍的。
从此,他们“对外”一直说,自己只有三个孩子。
直到小儿子大学毕业,这才知道自己的身世。
小儿子也很优秀,如今在颇有影响的《纽约时报》工作,担任专栏作家。
说起自己的妻子,杨忠道教授感慨地说,有一点非常难得:她家在中国台湾,生活条件不错,而他的家在中国大陆,父母生活甚为艰难。她一次次给公公、婆婆寄钱。在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她甚至想方设法从香港给公公、婆婆寄米、寄油!
比起中国农村农民的收入,杨忠道作为大学系主任的工资是很高的了。但是,美国的物价高,除去五口之家的开支之后,也没有多少多余。尤其是在买了房子之后,每月要分期支付房款。
杨忠道的母亲在1968年病逝,父亲在1981年离世。两位老人生前得到“阿道”(他们习惯这么称呼杨忠道)夫妇的多方关心。
杨忠道教授在1991年退休。如今,他的子女都已成人,房子也早已付清购房款,在费城过着安乐的晚年。
他慈眉善目,温厚敦良,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他怀念着当年的恩师,怀念着母校。他出资在母校温州第一中学以及苍南一中、平阳一中设立了奖学金,以鼓励故乡的年轻一代。
从1972年起,他携夫人多次回到祖国。1979年,他曾经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的接见。他向方毅副总理反映了弟弟在家乡蒙冤受屈,经方毅批示,弟弟的冤案迅速得以平反。
1989年起,受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的邀请,在连续6年之中,他每年到天津数学研究所作学术交流。
他多次看望恩师苏步青也曾八次访问母校温州第一中学。
在他家中,我见到温州平阳矾矿所制作的晶莹透剔的明矾工艺品,看到温州第一中学校友会的刊物《怀籀》,台湾温州同乡会出版的《温州会刊》。
在他家书架上,我见到一大排金庸的武侠小说。他说,爱看武侠小说,尤爱金庸作品。我不由得记起采访数学大师华罗庚时,他也有此好,并说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
他的夫人依然保持活跃的性格,担任费城中国同学会会长,联络各方华人学者。闲时也爱动动笔,写点文章。在中国台湾《传记文学》杂志上,便见到署名康润芳的大作。
在我与内子离开费城那天,两老驾车送我们到费城火车站。在临别不经意的闲谈之中,说起我们到达那天的情形,令我万分感动:
三天前,当我和内子从纽约乘夜班长途巴士来到费城的时候,两位老人接到电话,驾车到费城长途汽车站接我们。然而,由于下过一场雪,从家中车库大门到山上公路之间的一段路无人清扫,轿车无法开出。两位七旬老人竟然自己动手铲雪,清扫了这几十米路面,这才把轿车开了出去!
然而,在整整三天之中,他们竟然一句也没有说起连夜扫雪之事。
古人有“扫径相迎”之礼。然而,“扫雪相迎”对于两位年迈的长者来说,是何等的不容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