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待的时间长了,我发现原来在许多方面台湾与大陆的差异还真不少,既有衣食住行生活方式上的不同,也有日常生活用语和节日等文化方面的差异。
日常用语
上课的时候常常会听到一些陌生的词语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才发现虽然台湾和大陆都是说中文写汉字,但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台湾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的日常用语实际上与大陆截然不同。为此我做了一些小归纳:
大陆:洗手间 台湾:盥洗室或者化妆间
大陆:地铁 台湾:捷运
大陆:本科 台湾:大学部
大陆:爷爷 台湾:阿公
大陆:奥巴马 台湾:欧巴马
大陆:土豆 台湾:马铃薯
大陆:花生 台湾:土豆
有些词语可以通过字面意思猜测得到,例如大陆的“洗手间”,在台湾称作“盥洗室”或者“化妆间”;大陆的“自行车”,台湾喜欢叫“脚踏车”;大陆叫“邮递员”,台湾则叫“邮差”。但有些词语则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因为意思完全不同,例如台湾的“土豆”和大陆的“土豆”就不是同一样东西,台湾的“土豆”其实就是大陆的“花生”,而大陆的“土豆”在台湾则称作“马铃薯”。类似这种意思相距甚远的区别如果不是事先了解,恐怕也会混淆不清,最后甚至弄出笑话来让人啼笑皆非。
还有,在外国名词的翻译问题上,两岸的用法也大相径庭,例如大陆的“奥巴马”在台湾被翻译成“欧巴马”,“布什”被翻译成“布希”,“新西兰”被翻译为“纽西兰”,一般而言,台湾的音译更接近词语本来的英文发音。
类似上述的差异不胜枚举,随着社会新事物的不断涌现,未来两岸的日常用语差异想必也会越来越多。
繁体字(台湾称“正体字”)
来到逢甲第一次期中考试,虽然老师没有要求大陆学生必须用繁体字答题,但是作为一个中文系学生,我还是选择尝试用繁体字答题。一开始写感觉蛮新鲜蛮好玩的,发现自己会写这么多繁体字更是感到挺自豪的。然而没过多久悲剧就出现了,由于是平生第一次用繁体字答题,完全没有料到写繁体字是如此耗费时间,结果到考试结束收卷的时候发现自己才完成了不到一半的题目,看看别人都交卷了,自己拼老命写呀写也来不及,真是欲哭无泪。
第二天考试,我又用回了简体字。结果是提前交卷,因为我的答题速度比使用繁体字的台湾学生快得多。经过这一惨痛的经历,不得不承认,从功利实用的角度看,简体字确实比繁体字要优胜,更能适应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
但是每当看着那些名家书法作品时我就会想,功利实用是否是评价繁体字和简体字之间优劣的唯一标准?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评价文字使用是否恰当?
当年使用简体字的确有利于提高中下层民众的识字率,有其历史合理性,但是繁体字兼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否可以开设青少年繁体字学习课程,不至于繁体字将来有一天消减、湮灭呢?
社交工具
在网络社交工具上,大陆人用得最多的是QQ和微博,最近两年微信使用人数也不断激增,而台湾人则更习惯用脸书和推特。由于两岸民众使用的社交工具不同,大陆朋友和台湾朋友之间经常保持联络并非易事。如果有台湾朋友为了和你聊天而特意申请了一个平时根本用不上的QQ,只能说明,如果不是真爱,那一定是他太寂寞了。
网络社交工具不同,这是两岸民众相互交流过程中一件看上去不严重但实际上又相当麻烦不便的事情。我想如果有一天两岸人民都使用同一种社交工具,那时肯定会大大有利于彼此的沟通交流。
电影译名
台湾对许多电影和书籍名称的翻译常常让我一头雾水,这些译名和大陆的区别早已不是简单的音译上的不同。例如,皮克斯经典动画电影Up,大陆翻译是《飞屋环游记》,台湾翻译则是《天外奇迹》,光听名字还以为这是两部不同的电影。莱昂纳多主演的Inception,大陆翻译是《盗梦空间》,台湾翻译则是《全面启动》,不得不说台湾的译名要弱得多;约翰尼·德普主演的好莱坞大片Pirates of the Caribbean,大陆翻译是《加勒比海盗》,台湾翻译则是《神鬼奇航》;Gladiator,大陆翻译是《角斗士》,台湾翻译则是《神鬼战士》;The Bourne Identity,大陆翻译是《谍影重重》,台湾翻译则是《神鬼认证》。(台湾人怎么这么喜欢用“神鬼”来翻译外国电影名称呢?)
节日
在传统节日和国际性节日方面,台湾和大陆基本一致,例如传统节日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和国际性节日元旦、劳动节,在这些日子当天台湾和大陆同样规定放假。但其他节日方面,台湾和大陆就有颇大出入。例如大陆的教师节是在每年的9月10日,而台湾的教师节却定在9月28日,也就是“万世师表”孔子的诞辰纪念日。
台湾涉及政治的节日颇多,包括2月28日“和平纪念日”(放假),10月25日“台湾光复节”(不放假)等。不过由于这种节日太多,除了“双十节”以外,大部分民众都不会特别关心这些和政治事件有关的节日,甚至有些人都不知道有这些节日。
女多男少
以前总觉得台湾女生大多看上去小鸟依人,说话嗲嗲的,但台湾女生湘芸告诉我,台湾其实是女权社会,台湾女人无所不能,因为据说在台湾,女人已经占了全部工作岗位的三分之二!真的是女人撑起半边天,比如在一向是男人主导的政治领域,现在也可以看见一个又一个女强人。
湘芸还说,社会上女方越来越强势还造成一个结果:很多家庭由谁来做家务取决于哪一方赚钱多,赚得多的少做家务,赚得少的多做家务。难怪有些在重男轻女的地域中长大的女生,来到台湾后都表示开始羡慕台湾女生了。
房价
如果说台湾大部分东西的价格和大陆相差无几,那么在楼市方面,台湾比较合理的房价则让大陆人羡慕不已。
我向朋友打听台湾各地房价行情。据了解,除了台北房价偏高(均价达到每平方米4万~5万元人民币,下同),像高雄、台中这些仅次于台北的城市房价基本维持在1万多不到2万。要知道北京、上海等地房价均价已接近3万,繁华地段更是5万以上。再考虑到两岸民众不同的收入水平,两地房价的差距更为明显。而且不像大陆买房只有70年的使用期限,台湾的房子只要买下来就可以世代使用。综合台湾普通民众的收入情况,加上台湾房贷利率较低,一般年轻人也能不依靠父母的积蓄,有能力凭借自己的工作收入来分期付款购房。
交通工具
大陆往返不同城市之间使用最广泛的交通工具是火车和飞机,在城市里则是地铁。而在台湾,摩托车能同时取代以上任何一种交通工具。
每天道路上都充斥着成千上万的机车,让行人像是置身于机车比赛场一样。据说台湾人口有2 300万,而机车就有1 400万辆,几乎每两人就有一辆机车。因此每次看台湾电影,里面总会出现男女主角一起骑机车飞奔的浪漫画面,穿梭在城市、乡村、海边、山路之间的机车几乎成了台湾电影里最有标志性的道具。台湾朋友告诉我,在台湾,如果男生不会骑机车就基本上找不到女朋友,很多男孩子为了“把妹”,一上大学就花光多年积蓄,只为买一辆酷炫的机车。而台湾的女生也比较独立,丝毫不让须眉,每天自己一个人骑着机车上班上学的情况也十分常见。所以很多时候在路上一个看上去弱不禁风的萌妹子,说不定就是一个机车好手,不知道已经走过多少里路。
现在大陆不少城市都颁布了禁止机车的规定,机车越来越少,会骑机车的人也相应递减,因此不少大陆交换生来到台湾后都特别想学机车,想过把机车瘾,可是又不知道要学多久。于是他们常常问台湾同学,学机车要学多久呢?过两个月就要回大陆了,来得及吗?
有一位台湾同学说,一个小时。我一脸诧异地看着他,然后说,好吧,原来台湾人不仅骑机车快,学机车更快。
无论是大陆人来台湾,还是台湾人到大陆,常常都会在相似的面孔之间莫名萌生出陌生感。我有时会思考,都是黄皮肤、黑眼睛,都是说中文写汉字,怎么台湾人和大陆人的生活方式却处处存在差异呢?
也许背后的原因有太多太多,一时说不清楚。但我隐约觉得,在很多问题上,两岸价值观的差异和生活方式的区别之间存在着一种并不直接明显却又不能否定的内在联系,而人们平日对这种内在联系的关注却又不足够。人们常常把注意力放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而往往忽略了身边的小事。例如平日只要一提起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大家就认为这是在讨论经济方面如何合作,就是在谈生意。但其实还有多种途径可以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例如互相了解对方最基本的生活方式,了解彼此的文化习惯,说不定会更有助于两岸人民增进对彼此的认识,更能相互包容和谅解,减少由无知导致的误解和敌意。试想如果大陆人看不懂繁体字,怎么阅读台湾人写的文章,怎么了解到台湾人的想法?试想如果台湾人不知道大陆人使用微博,也不懂得使用微博,怎么进行相互沟通,怎么知道大陆每天发生的大事小事?
与经贸合作一样,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对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同样具有深远影响,甚至更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清末名臣曾国藩所说:“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