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礼仪之争是怎么一回事?
明世宗嘉靖15岁时,以藩王身份继承皇帝位。但他个性偏执,登基后不顾礼制,为了追封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帝不惜和群臣反目。从礼法上看,如果追封兴献王为帝,那就是对正德帝(明武宗朱厚照)的不孝;如果不追封,对嘉靖个人来说就是对生父的不孝。
此事历经三年多的争斗,最终有了结果,嘉靖赢了,嘉靖的父亲兴献王最终被被追封为睿宗。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大礼仪之争”。
公元1521年,明正德皇帝朱厚照结束了他的一生。由于朱厚照无子嗣,因此由他的堂弟朱厚璁继位,是为明王朝第十二任皇帝嘉靖皇帝。因为朱厚璁是以亲王的身份继承大统,因此引发了著名的“大礼仪之争”。(www.guayunfan.com)
嘉靖帝朱厚璁的父亲受封兴献王,由于他们那一脉是朱家的小宗,理学家们根据儒书的规定,认为小宗入继大宗,理应以大宗为主。朱厚璁虽不可能成为朱厚照的儿子,但必须作朱佑樘(明孝宗,明朝第十任皇帝,朱厚照的父亲)的儿子,以此来表明大宗不断,使朱厚璁的即位符合理学的规定,即所谓的“继嗣不继统”。按照这个说法,朱厚璁应该称伯父朱佑樘为父亲,称伯母朱佑樘的妻子为母亲,而改称自己的父亲为叔父,改称自己的母亲为叔母。
当此议论最初提出之时,朱厚璁虽然刚刚即位,年仅15岁,但他已然直觉地感觉到这不合伦理章法。他说:“父母怎么可以如此颠倒?”朱厚璁的父亲早死,他是家中独子,当他的寡母蒋氏从亲王封地安陆(今湖北钟祥)前往北京,走到通州闻听这个消息时,立即拒绝前进,因为她不仅当不了皇太后,而且还失去了儿子,她气愤地说:“这是什么话,怎么我的儿子突然就变成别人的儿子了呢?”
以首辅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为首的朝臣力主尊孝宗(武宗父)为皇考,朱佑杬为皇叔父;而观政进士张璁(旋出为南京刑部主事)、南京刑部主事桂萼等迎合上意,力主尊朱佑杬为皇考。双方争论异常激烈。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四月,明世宗追尊亲生父母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后又采纳张璁、桂萼之言,去“本生”之称。为此,朝臣二百余人跪于左顺门前力争,这使得明世宗极为恼怒,因而下旨严惩这些朝臣,下狱者134人,廷杖而死者16人。九月,明世宗尊孝宗为皇伯考,其父朱佑杬为皇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